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427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及答案1doc

语文必修三检测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日本要抢在中国之前登月

早则几年之后,也许人们就会看到日本的探测器登上月球的画面。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探月工作小组26日确定,将利用新一代“月亮女神”无人探测器在2010年代中期实施登陆月球表面的探月计划。

在欧美、中国、印度掀起对月球“探测热潮”的状况下,此前较为依赖美国的日本应该如何寻找出路呢?

   

新一代“月亮女神”的最初目标是收集科学数据。

但是,宇宙机构目前正朝着优先考虑实用数据的方向修改计划,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表面设立据点,并考虑在最有可能成为据点的月球南极登陆。

   

探月工作小组的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射时间是“2010年代中期”,但实际设定的目标是2012年。

因为中国的无人探测器“嫦娥2号”预定于这一年登陆月球,日本不想被中国占先。

   

另外,当初宇宙机构还设想让更新一代的“月亮女神”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等。

   

宇宙机构最近添加了两项方案:

制造比“月亮女神2”更大的登陆器;用建筑用机器人在月面进行实地验证。

因为建设月面据点离不开物资运输和施工,日本掌握了这些技术要领,就可以确保在国际合作中的发言权。

   

从1998年就开始讨论的“月亮女神”发射计划被推迟很长时间,并被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1号”计划步步紧逼。

能在国际探测热潮中打头阵,可以说是运气不错。

原宇宙开发事业团副理事长五代富文说,“日本很可能被势头正猛的中国和印度赶超。

为充分利用日本的技术,需要好好想想应该做些什么”。

   

日本的载人太空开发是附加在美国主导的计划中的。

20余年里一直都是美国说了算,有关人士都表示“不想再重复苦涩的经历”。

对于在运输人员方面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日本而言,具有不受制于别国的“主体性”和发挥日本所擅长机器人技术的“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宇宙开发委员会计划小组负责人青江茂说,“各国前赴后继,月球会成为主战场”。

    

宇宙开发委员会负责人松尾弘毅指出,“今后的探月与纯粹的科学行为不同,与维护发达国家的地位有关。

火星探测也是一样”。

(选自2007年11月1日《参考消息》)

1.下面是对经过修改的“月亮女神”计划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个新计划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南极设立据点并考虑在此登陆.

B、这个新计划将制造比“月亮女神2”更大的登陆器用以登陆月球。

C、这个新计划将使用建筑用机器人在月球表面进行实地验证以取得更为科学的数据。

D、这个新计划还将利用日本早已掌握的月球据点物资运输技术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

2.下列各项是对文章有关信息的综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欧美、中国、印度掀起对月球“探测热潮”的新形势下,日本正加快执行其“月亮女神”计划。

B、日本要确保其在国际探月合作中的发言权,就必须掌握建设月面据点所需的物资运输和施工两项技术要领。

C、日本所擅长的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的机器人技术将在登月计划中的运输人员方面显得异常重要。

D、日本的载人太空开发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一直都是由美国说了算,因为它是附加在美国主导的计划中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

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

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

“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

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释]①报罢:

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省:

探望   B、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

造访

C、再起,发陕西      起:

被起用 D、其考自远来县治 治:

治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B、君亦遇事尽其能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与人留连不倦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考乃喜,入官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5.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枚的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他被排挤外放做知县,因写文著书有才能,始终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学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江宁的为官情况,这和第一段“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和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侧面突出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第Ⅱ卷(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论语》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①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②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③子曰: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宪问》

④子张曰: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论语•子张》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四段文字中,孔子认为士应当具有哪些品格?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①检校:

核查②床头:

指酿酒的糟架)

(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__,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杜甫)

(3)淮左名都,竹西佳处,_______________。

(《扬州慢》姜夔)

(4)__________,小轩窗,正梳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6)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和()(5分)

A、《三国演义》第25回关公被围困土山,和前来劝降的张辽约定三事:

一为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为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赡养,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为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曹操听后当即爽快答应。

(《三国演义》)

B、孙柔嘉很现实,她不一定很爱方鸿渐,但却认定他将是个不错的丈夫而展开了追求。

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和到学校后,她用尽手段吸引方鸿渐的注意,更借与陆子潇的事件让方鸿渐向自己靠近,使他在同情与负疚中最终在香港成婚。

(《围城》)

C、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觉新被忘却的青春。

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

就是这两种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起来。

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

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

(《家》)

D、欧也妮嫁给公证人的儿子特•篷风,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

他只为了钱而追求她,在情感上让她自由。

几年后,特•篷风当上法院院长。

可是当他当选为索漠城议员的第八天,就死了。

欧也妮33岁守了寡,她用一百五十万法郎偿清了叔父的债务,让堂弟过着幸福的生活。

(《欧也妮•葛朗台》)

E、弗罗洛利用爱斯梅拉达对甘果瓦的信任,说服甘果瓦,让他去劝说爱斯梅拉达,悄悄地跟着伪装起来的弗罗洛,从圣母院后门溜出准备逃走,隐修女居第尔发现后,报告了官兵,爱斯梅拉达最终还是被送上绞架。

(《巴黎圣母院》)

10.简答(任选一题,用100字左右作答。

)(5分)

(1)“晴雯撕扇”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请简述该情节。

(2)堂•吉诃德是如何结束游侠生活的?

他临死时有何遗言?

请简述。

选()题

四、(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古藤

王剑冰

(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

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2)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

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

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

怎么能是一棵藤呢?

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4)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

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

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

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

之后白日生仙。

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

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

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

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5)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6)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

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

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

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7)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8)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9)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

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10)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

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11)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

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

而看这藤,乃真气色。

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

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12)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

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

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13)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

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

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

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

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

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14)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

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

它没有根吗?

没有头吗?

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15)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

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16)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

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1.阅读原文,回答问题。

(7分)

(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而看这藤,乃真气色”中“气色”的理解。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有什么含义?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6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长期以来,围绕恶性肿瘤治疗展开技术攻关一直是国内外临床与生物医学工程界的重大努力目标,其中借助低温方法实现靶向消融已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

这一物理治疗方法,其原理在于以一种微创的方式将冷冻探针插入到恶性肿瘤部位,通过持续不断地冷冻、解冻病变组织,使之产生一系列不可逆损伤从而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

由于低温手术具有麻醉镇痛、止血或减少出血以及能防止肿瘤扩散等优点,且副作用远低于放疗和化疗,因而在肿瘤医学界赢得了“绿色疗法”之誉。

然而,传统的低温医学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疗效仍受到很大限制。

 纳米冷冻手术突破了传统低温医学技术的治疗极限。

研究表明,当将一定量特定功能的纳米颗粒溶液添加到目标组织后,可以有选择性地显著提升该处的降温速率及强度,从而大大扩展常规冷冻探针的消融范围。

特别是,由于纳米颗粒的加载,目标组织内冰晶的成核几率及结冰量会得以显著增强,从而对肿瘤细胞造成更为彻底的杀灭。

而且,通过引入特定纳米颗粒,还可使得冷冻治疗过程中的冰球生长过程更易于通过医学影像设备监测出来,从而引导实现更为精确的肿瘤靶向治疗。

根据需要,也可利用纳米颗粒携带抗肿瘤药物进入目标肿瘤,再结合低温手段对病变细胞造成多重杀伤。

由于纳米颗粒的添加十分简便,因而能以一种相对易于实施的方式调控冷冻过程中冰球的生长方向、形状和大小,这对于实现精确化、绿色化及适形化肿瘤消融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纳米冷冻治疗学作为纳米医学领域中的崭新观念,大大拓展了传统低温医学的技术内涵,这一方法的确立使得低温外科手术有望实现在分子尺度上的调控,从而为突破传统冷冻疗法的技术瓶颈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为人类的抗癌之战提供一种有力的技术手段。

(选自《科学网》2008-5-9,有删改)

(1)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三个关键词。

(2分)

、、

(2)上述材料提出了纳米冷冻治疗新方法,请对其优点加以概括。

(4分)

15.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网坛留言。

(4分)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什邡县蓥华中学教学楼瞬间垮塌,100多名学生被埋。

当救援人员刨开一堆废墟时,他们看到,一个满脸血迹的小女孩正打着手电筒看书。

她是初一

(1)班的邓清清,获救时已虚弱不堪,只说了一句话:

“下面一片漆黑,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读了上面材料,你一定很有感触,请你为人民网论坛写上一条留言或网友感言。

(40字左右)

16.请结合高中课文人物拟写上联(3分)

____________,

无畏无惧廉颇堪称世间英雄。

17.根据要求写话。

(3分)

谁不说俺家乡好——

上海人说“沪”字:

我们上海真是人丁兴旺,甲富天下,大户人家多得犹如源源不断的黄浦江水。

广东人说“粤”字:

我们广东粮多财广,米仓都建在高高的楼顶上了。

贵州人说“黔”字:

我们贵州不仅过去殷富豪足,今天也是遍地乌(黑)金啊。

……

请仿照以上说法,模写一句话。

福建人说“闽”字:

六、(70分)

18.作文(任选一题)

(1)请先把题目空格填完整,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

“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解答及评分评准

1、D(“早已掌握”是“已然”,而原文为假设情况,“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是当初设想,新计划未提及;A项见文本第二段第二句;B、C两项均是第五段的另一种说法。

2、C(“主体性”指“不受制于别国”,并非机器人技术的特点;A项由全文内容可归纳出来;B项见文本第五段;D项是原文的因果倒装。

3.D(治所) 

4.A(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B人称代词,自己的;指代词,那些。

C动词,结交;动词,给。

D副词,这才;副词,竟然)

5.A(“因写文著书有才能,始终不愿升迁”应为“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

[参考译文]

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

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

辞官之后,在江宁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

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

祖父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

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成就。

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

巡抚金鉷大人一见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写完了,文词很瑰丽。

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鉷就举荐了袁君。

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

结果应试落榜。

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

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学习期满,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

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

当时尹文端任总督,最了解袁君的才能。

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不久辞官回家,后再次起用,被派往陕西。

刚到陕西,因父亲去世而返回,此后一直居住在江宁。

袁君本来凭借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

从陕西回来的时候,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把他的全部才华都用到了文辞诗歌上。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迹,都有他的游踪。

那瑰丽奇异、幽邃旷远(的景色),全都表现在诗文之中,来自我怡悦随兴抒意。

各地的读书人来到江南,都要前往随园投赠诗文,几乎每天都有人去。

袁君的园林馆舍,有花、竹、水、石,幽深宁静,景色秀丽。

至于建筑、器具,也都很精美,用来款待客人的东西很丰盛。

袁君殷勤好客,乐意和人交往,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总要把它说出来。

后辈人的诗文,即使只有片言只语是美的,袁君也定能列举出这些字句,诵读给他人听。

袁君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工力。

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能表述清楚,因此许多读书人仿效他的诗体。

所以《随园诗文集》,从朝廷达官到市井小民,都懂得贵重它。

海外琉球国,也有人来寻取这部书。

袁君仕宦虽不显赫,然而时论认为,一百多年来,充分享受山林的乐趣,获得文章的盛名,恐怕没有比得上袁君的。

袁君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

他的父亲从远方来到溧水县衙所在地,怀疑儿子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满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大家都说:

“我们县年轻的袁知县,真正是个好官啊!

”袁君的父亲这才高兴地进了县衙。

在担任江宁知县的时候,曾经早晨治理政务,晚上邀集读书人一起饮酒赋诗,著名的轶事更多。

江宁的贸易场所中,有人把袁君所审理的案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