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180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docx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朝夕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朝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目标:

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知识目标: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能力目标: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能力目标:

学习竖笛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

教学内容:

聆听:

管弦乐《晨景》、筝曲《渔舟唱晚》。

表演:

《清晨》、《晚风》。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

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本曲就是《培尔?

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

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挪威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

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

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

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

主要作品除《培尔?

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曲60余首等。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歌曲在“D?

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

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

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

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教学重点: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难点:

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具准备:

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清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清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能力发展目标:

运用各种形式的演唱,提高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2、通过表演,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唱准旋律中的五度大跳。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歌词4段较长,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需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

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41664”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歌词4段较长,教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引导学生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6、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

《早晨》

1、内容主题:

《早晨》,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2、师: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3、让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要求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

课堂检测: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筝曲《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古筝这一民族弹拨乐器的相关知识。

2)熟悉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

2、情感目标:

通过聆听筝曲《渔舟唱晚》,体验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

学会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自觉融入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悉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通过聆听体验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古筝这一弹拨乐器在表现特定主题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传统筝曲,通过欣赏要让学生了解古筝的外形和演奏方式,并且理解乐曲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认识古筝。

1、学生陈述对古筝的了解情况。

2、学生尝试上台演示古筝的演奏手法。

3、师补充。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导入: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2、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跟琴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

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晚风》。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2、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晚风》,抒发赞美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发展目标:

通过训练,提高二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晚风》。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6/8拍的节拍规律,二声部合唱做到各声部清晰,声部与声部间关系和谐、均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晚风》

1、导入:

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

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分声部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须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唱好自己的声部)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下课

课堂检测:

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晚风》。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管弦乐《晨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感受管弦乐《晨景》描绘的日出和清晨的景色。

2)了解格里格的生平。

2、情感目标:

通过聆听管弦乐《晨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

在聆听中体会音高和力度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了解乐曲表现的日出的内容。

教学难点:

在聆听中知道音高和力度在表现乐曲情绪和内容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主题音乐: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

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

在欣赏的时候要结合识谱,这样使学生把握旋律更深入。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晨景》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

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听《晨景》主题。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

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

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通过文字再创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表现的内涵)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三、下课

课堂检测:

说一说格里格的生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