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229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

 

2017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萧县2017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

(二)承办单位:

萧县教育局

(三)建设地点:

萧县祖楼等19个乡镇52个中小学原址

(四)项目性质:

重建

(五)项目法人代表:

刘继新

(六)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计划建设期6个月,各学校分别同时进行建设。

(七)可研编制单位:

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八)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1、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

(2)安徽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关于分解下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17年度目标任务的通知》皖教秘[2017]70号;

(3)萧县教育局《关于萧县2017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立项申请》

(4)萧县发改委《关于萧县2017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社会[2017]8号;

(5)关于编制《萧县2017年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6)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

(7)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

2、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

(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

(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分析

(10)项目结论与建议

二、方案概况

(一)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萧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共涉及52所学校,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建设内容主要为学校建筑物的重建。

总建筑规模:

25342平方米,全部为重建项目。

项目总投资2534万元。

各学校具体建设内容见附表。

(二)项目资金来源:

申请省级以上预算内资金2027万元,市、县配套资金507万元。

三、选址概述

本项目是在原校址上对问题房屋进行重建,这些学校都分布在各村镇中,各学校都有较为完善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和使用的需要。

本项目的学校分布在各村镇中,交通便利,便于项目的建设和使用。

各学校可利用现有的供水、供电设备,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的需要。

四、项目能耗分析

本项目是在原校址上对问题房屋进行重建,水、电、等基础设施能耗基本不新增。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项目各学校的建设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切实可行,资金来源有保障。

本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解决本项目中52所学校的校舍安全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生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推动萧县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效益较好。

因此,本项目切实可行,应早日实施,尽快发挥其良好的效益。

(二)建议

为保证本项目能够顺利的进行,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争取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使学校建设和发展能够稳步进行。

2、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源。

3、本项目待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抓紧做好设计、施工工作。

同时建设期间应做好施工和教学的协调、衔接工作,防止互相干扰,以使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本项目大部分工程在中小学校区内建设,并且工期较紧,承办单位应做好其中的协调、衔接工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按环保“三同时”的原则,搞好环境治理工作。

 

第二章萧县中小学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萧县教育概况

萧县是拥有141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教育大县。

是汉文化的故乡,淮海战场主战场。

亦是著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

历史底蕴厚重,重教传统绵长。

目前,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334所,在校学生215131人,教职工16879人,其中专任教师10597人。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5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拥有省级示范高中2所,省级示范初中2所,省级农村示范小学1所,省教育厅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艺术特色学校各1所。

市级示范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10所。

民办教育迅速崛起,全县民办教育机构已发展到77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4所,幼儿园59所;固定资产总值5.8亿元,在校学生44044人,教职工2319人。

民办学校已成为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要成份。

近年来,我县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行为日趋规范,教育科研形成特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

我县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县,2010年高质量地完成了监测任务,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2011年5月省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专家组对我县进行了抽查,省专家组对我县教育工作十分满意,给予高度评价。

我县高中教育成绩日益显著,2009—2011年三年全县本科上线考生分别为3129人、4181人、4576人,累计达11886人;其中应届本科上线分别为1594人、2146人、2409人,累计6149人;本科上线率在全市始终处于先进行列。

近几年的中考也名列前茅,我县700分以上考生占全市700分以上考生总数每年都超过40%。

我县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和校干培训,特别是2009年开始实施了以“3336”工程为重点的音、体、美紧缺学科教师培训,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小学100%、初中95%、高中82%。

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其中普通中专1所(萧县师范),成人中专2所(教师进修学校、函校),职业高中4所(职教中心、县一职高、黄口职中、郝集职中)。

职业教育相对薄弱,中职学校规模小,条件差,职教发展和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目前,正积极筹建安徽防腐蚀工程技术学校、宿州保全职业技术学校2所新校。

届时,我县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将得到有力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从2009年起,我县开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至2010年底完成校安工程加固、重建项目240个,面积261099平方米,在全市校安工程考核中位列第一。

2011年校安工程重建项目281个,面积140952平方米,均正在开工建设中。

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75所,其中小学420所(含教学点210所)、初中55所;2010学年度在校学生16651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02347人、初中在校生64165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9259人,其中小学6144人、初中311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843128平方米,其中小学536735平方米、初中306393平方米。

二、校安工程总体进展情况

(一)公办学校:

根据我县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结果,我县2009-2011年共安排中小学校舍工程项目521个,面积402051平方米,涉及学校291所,总投资2.89亿元。

其中加固类项目涉及学校93所,项目128个,面积161188平方米,总投资0.59亿元;重建类项目涉及学校198所,项目393个,面积240863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

截止2010年底,我县已完成加固类项目161188平方米,占加固类三年计划的100%,完成重建类项目99911平方米,占重建类三年计划的41%。

2011年主要任务是完成140952平方米的重建任务。

我县于4月13日、14日在安徽招投标中心开标,目前281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基础完工201个项目,完成率72%,主体完工85个项目,完成率30%,未完成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计划9月底主体完成60%,10月底主体全部完成,11月份全面竣工验收,全面完成三年规划任务。

目前我县三年总任务完成进度在全省排名41位,全市第一位。

我县现存D级危房359栋,面积81331平方米,目前已全部拆除。

(二)民办学校:

2009年我县有12所民办学校,面积219089平方米的校舍,进行了逐栋实地排查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其中三类重点校舍面积199865平方米,鉴定出A级32栋,面积86273平方米,B级70栋,面积113301平方米,C级1栋,面积291平方米,无D级。

根据排查鉴定结论,我县要求凤山中学的291平方米C级学生宿舍拆除重建,由投资方新建一栋学生宿舍楼,面积6000平方米,投资460万元,目前已主体完工,预计2011年9月份竣工。

到今年9月底我县民办学校的三类重点校舍改造任务将全面完成。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本项目的建设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搞好基础教育工作的需要。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要加快发展,科教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各级各部门都把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既要注重教育资源布局的合理性,又要注重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把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作为人才战略的基础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增加教育投入。

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广泛普及,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校舍和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脱节,陈旧的校舍已经不能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学儿童的需要,因此建设新校舍和改善旧校舍就显得尤为迫切,只有保证硬件设施齐全才能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积极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水平,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对创造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民族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全国中小学校舍综合防灾能力的需要。

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面貌有很大改善。

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我国很多农村地处边远山区,气候多变,地形结构复杂,加之前几年环保意识落后,树木乱砍乱伐,环境破坏严重。

自然因素与人为破坏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灾害的破坏更具毁灭性。

2009年的汶川地震,大量校舍遭到破坏甚至倒塌,许多学生因此遇难,举国震惊。

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提高中小学校校舍的抗灾防灾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该项目的建设,能依据现在的办学标准和建筑要求,在灾害防御上加入更多先进技术和措施,提升校舍的防灾抗灾能力,降低灾害的破坏性,保证师生生命安全。

(三)本项目的建设是保证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权利和接受优质教育是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根本的利益。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接受必要的教育不仅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人一生的命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教育能够顺利开展,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保证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教育作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基础教育,能为城市的发展增加动力;反之,落后的基础教育会成为发展的障碍。

该项目的建设地区,多为农村和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往往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缓慢。

良好的教育也是招商引资和聚敛人气的一面旗帜,能吸引投资,发展生产。

对于投资商而言,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对生产发展影响特别大。

其中的软环境就是人文环境和教育环境。

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作为铺垫。

这就说明了教育对一个地区的商业价值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工作水平才能提高,才能有更多精力关注教育,进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使教育和经济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道路。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是所有家庭的核心,只有孩子安全了,家庭才能美满幸福,只有每个家庭和睦我们整个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关注孩子的安全,就是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将来。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保障整个社会安定的根本所在。

第三章场址概况及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点

本项目共涉及52学校。

各学校都是在原有校区规划的基础上对部分校舍进行重建,建设地点周边都有较为完善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和使用的需要。

二、项目所在城市基本情况

(一)所在城市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萧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

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0℃,年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11.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0-2480小时。

2、水文条件

萧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

萧县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亿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丰枯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

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

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3、地质地貌

萧县主属黄淮海冲击平原,地面高呈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拨高度介于32-50米之间。

地形大致可分为两个单元,即东南部分布着一些低山丘陵,其余为黄泛平原。

山丘、谷地占总面积22.2%,平原占77.8%。

土壤为潮土类、褐土类、石灰土类、棕壤土类、砂疆黑土类,以淤土、两合土、沙土、盐碱土、土淤土为主,其中淤土平均有机质1.35%、碱解氮含量为70mg/kg、速效磷含量15mg/kg、速效钾含量120mg/kg、PH值为7.0,两合土平均有机含量1.25%、碱解氮含量60mg/kg、速效磷含量12.5mg/kg、速效钾含量100mg/kg、PH值为7.2,沙土平均有机质含量1.1%、碱解氮含量为50mg/kg、速效磷含量8mg/kg、速效钾含量75mg/kg、PH值为7.5。

萧县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4、工程地质条件

萧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

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拔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

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萧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

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

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

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

③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

④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

层厚不详。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

5、交通运输条件

萧县东邻江苏徐州市25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

南接淮北29公里,西距河南商丘市150公里,北连山东济宁130公里,县城距合肥、南京、济南、郑州4省会均为3小时路程,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

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境,连霍、合徐高速公路于县境内交汇,310、311国道,301、101、202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境内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公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内外相联的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三、基础设施条件

(一)供水

本项目各学校用水均可利用学校现有的给水系统,可保证本项目用水需求。

(二)供电

萧县电力充足,各乡镇供电设施完善,项目所在的各乡镇学校供电均由保证。

(三)排水

本项目各学校所排污水均属于生活污水,排入学校原有场地内的污水设施。

(四)通讯

本项目各学校所在区域已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整个区域,可满足项目区域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

(五)交通运输

本项目绝大多数位于乡镇政府所在地,各学校所在地周边均有街道,交通十分便利,教师和学生出行便利。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一、设计依据及总体概况

(一)设计依据

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86);

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5、《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l33—90);

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4、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等;

l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二)总体概况

根据《国务院公关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和《安徽省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及宿州市实际,特制定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目的是通过在宿州市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避险安全要求。

二、重建方案

本次52所学校的重建项目主要是将学校原有建筑拆除,在其原址上再新建校舍。

本项目52所学校重建建筑均属于框架结构。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有关规定及项目使用功能,确定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有关规定,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抗震设防标准应根据该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一)土方工程

1、土方工程及降水、排水施工

为确保地基不被水破坏,土石方的开挖要同排水方案紧密结合,做到先排水、降水,再进行开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基坑进行排水、降水的施工顺序安排如下:

(1)在基坑处设置集水井,用潜水泵抽水,并随时检查地基渗水情况,根据涌水量设置降水井位置、数量。

(2)在挖掘机挖至距设计标高1.5~2.0m后,暂停止挖掘。

然后将挖掘机移至各开挖分区基坑周边,在基坑边缘部位用机械配合人工依次开挖出集水井、排水沟、砌筑集水井,在集水井内安放潜水泵将水抽出,把基坑护壁上的渗水、周围地基承压水降至符合要求。

(3)继续开挖剩余土石方。

在挖至最后留有300mm土石方时,停止机械开挖。

在机械开挖过程中,可视渗水情况人工临时开挖深100mm、宽200mm的临时排水沟,将水引至低洼处,集中外排。

剩余土方,先进行标高检查。

最后100mm厚土方,在浇筑混凝土垫层前人工清除,在挖至地基设计标高后,立即浇注混凝土垫层,以保护现有地基。

(4)在开挖至地基设计标高后,如果地基表面仍有水渗出,或者在垫层上出现渗水,采用在地基上或垫层上留设永久性小排水沟的办法,将渗水引入低洼部位,并设置临时集水井,井内设置一台潜水泵将水排走。

(渗水排水沟因水势走向导引至集水井)将其周围地基的地下水降至底板下的合理位置。

2、土方回填

(1)土方回填采用机械回填,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并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

(2)填土采用同类土,并控制好适宜的含水量。

(3)回填前,清除基坑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

(4)土方回填时,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土分层铺摊和夯实,每层土虚铺厚度控制在25cm以内,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以利于水分排除和基础稳定,每层打夯前对填土作初步整平,雨天前施工,回填后及时夯实。

(二)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严格执行“双控制”,即凡进场的钢筋即要有质保书,同时现场取样检测合格方可使用,质保书标注炉号、批号必须相符,取样必须由取样员、见证员、监理人员在场见证取样为准,确保工程所用钢筋的质量。

1、钢筋的储存

进场后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要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在枕木或砖砌成的高30cm间距2m的垄上,以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

钢筋集中码放,场地必须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码放的钢筋应及时作好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规格、产地、日期、使用部位等。

2、钢筋供应

所供钢材必须是国家定点厂家的产品,钢筋必须批量进货,每批钢材质保书齐全,钢筋捆上的标牌、出厂检验报告及出厂单必须相符。

在此基础上再按规范要求取样合格的材料方可用于施工现场。

3、钢筋的验收

钢筋绑扎经班组自检互检后,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对照图纸着重检查钢筋数量、规格、分布位置、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保护层垫块数量及分布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另外,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清洁,扎扣是否松动,验收合格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后会同监理工程师、业主代表进行复核验收,符合要求并留下工程照片后方可隐蔽。

(三)砼工程

原材料:

1.水泥:

本工程混凝土所用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试验报告,水泥的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相应材质标准的规定。

进场时还应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2.粗、细骨料:

本工程混凝土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为5-31.5mm;细骨料采用中砂。

检查内容:

选用的石子种类、粒径、质量等;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