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293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师范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师范大学.docx

《安徽师范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师范大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师范大学.docx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代码)

物理化学(070304)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化学(0703)

授予博士学位门类(代码)

理学(07)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表

填表日期:

2012年7月15日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独立从事物理化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掌握坚实宽广的物理化学学科的坚实基本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及时了解相应二级学科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勇于探索与创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的产业部门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简介(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博导

1

分子反应动力学

分子反应动力学,旨在从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元态-态反应过程的动态结构和反应机理,是化学和物理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有:

(1)原子分子冷碰撞动力学研究;分子光谱学计算和模拟;分子、自由基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凤尔银

2

电化学

本方向涉及面较广,既突出了理科的特点,又兼顾了一些工科特点。

主要研究方向有金属电沉积、电化学传感、化学电源、电化学催化等。

3

激光化学

本方向主要是在原子分子层面上,运用纳秒和飞秒激光光源和先进的研究设备,持续开展原子光电离、分子光解、生物分子超快过程等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

包括:

原子光电离动力学研究;自由基光解动力学研究;生物分子超快过程研究。

郑贤锋

4

计算物理化学

借助于从头计算方法诠释实验现象和辅助实验设计,包括:

稀土材料物化性质的从头计算研究;多电子原子精细结构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有机分子微观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宁利新

5

化学热力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应用热力学原理、方法和结论研究化学反应,在化学热力学基础上研究冶金化学反应;提出多目标多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与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定量定性关系。

孙益民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

课程学习半年,其它为论文研究和撰写时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可适当延长1-2年。

博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制内原则上不允许提前毕业。

若不能按时完成学位论文或不能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将按结业办理,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按照研究生学院规定执行。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导师为主建立博士指导小组,指导小组3-4人,导师和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培养计划,并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以研究生自身为主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2、课程学习与科研论文相结合。

通过课程学习以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科研论文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

3、强化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培养流程与要求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必须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定,一经确定,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

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博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应在第二学期之前完成,也可与中期考核同时进行。

学院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按二级学科成立若干开题报告审查小组。

审查小组由具有研究生培养经验、正高以上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3、中期考核

根据本院博士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提出本院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中期前完成(每年5月底前)。

4、博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成立4-5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全面负责本院研究生的论文中期进展和检查考核工作,重点检查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

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完成。

5、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

定稿付印之前,必须对论文的真实性加以检查。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1.课程设置分为6类:

①公共必修课②公共选修课③专业基础课(必修)④专业方向课(必修)⑤选修课⑥补修课。

2.总学分为22-25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必修课为2门(5学分):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6学时,2学分)、第一外国语(学术交流英语)(54学时,3学分)。

②公共选修课1门以上(不少于1学分)(每门18学时,1学分)。

目前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作为公共选修课,与“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同步安排。

③专业基础课(必修)2-3门(6-9学分)(每门课54学时,3学分),原则上要按一级学科设置。

④专业方向课(必修)2门(6学分)(每门课54学时,3学分),按研究方向设置;

⑤专业选修课1门以上(不少于2学分)(每门课36学时,2学分);选择其它研究方向的专业方向课作为选修课的,按3学分计。

⑥学术活动1学分

⑦社会实践1学分

3.补修课:

同等学力与跨专业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硕士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

补修课程列入培养方案和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计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选修方式与考核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4.各课程详细情况如下表所列: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公共课

公共必修课

1005001

第一外国语(基础英语)

54

3

1

考试

100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

考试

公共选修课

1001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8

1

1

考查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必修)

1011001

现代化学基础理论

54

3

1

考试

1011002

现代表征方法与技术

54

3

1

考试

专业方向课(必修)

1011020

分子反应动力学

54

3

考核

1011021

激光化学

54

3

54

3

54

3

考核

54

3

考核

54

3

考核

专业选修课

1011022

高等量子化学

36

2

考查

1011023

物理化学文献选读

36

2

考查

36

2

考查

补修课

注:

课程编号采用7位阿拉伯数字编排,第1位“1”为类别(博士),第2-4为开课学院如001为政法学院,最后三位为顺序号001—999。

七、学术活动

博士生从事科研和做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年半。

博士研究生应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每位研究生至少要向指导小组报告研究进展5次,并至少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次。

应经常参加专业或跨专业的学术研讨会,积极汲取其他学者的有益经验;也应该定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博士论文的阶段性成果,申请预答辩前,至少做一次面向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公开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报告)。

学术活动记1学分。

八、社会实践

博士生应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设本科生课程的讲授工作,至少完成20课时的教学任务(含实验教学),或协助指导硕士生的毕业论文,或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其它教学环节工作。

社会实践记1学分。

九、科学研究

博士论文的选题力求与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高科技项目及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研究项目相衔接。

鼓励开展跨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1、选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收集和调查研究,于第一学年确定具体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必须在学术性上有所创新。

2、开题。

研究生按研究课题,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工作计划,并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全面阐述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由学科组织博士指导小组为主的有关专家对开题报告和研究工作计划进行审议,形成结论性书面意见。

3、进展汇报和中期考核。

博士生每月至少向导师(或指导小组)汇报一次论文研究的进展情况。

在开题后的一年以内,由学科点有关博士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主要考核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综合检查和考核。

以同等学力入学者必须在完成补修课程且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中期考核。

4、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博士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在完成论文过程中,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有关指导教师作阶段性报告。

十、学位论文

1、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i)综述,介绍该研究方向(课题)的国内外已有工作、最新动态及尚待解决的问题,说明该选题的科学意义。

ii)论文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取得的成果,该成果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iii)采用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概括。

iv)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严禁剽窃和抄袭,一旦查出,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从严从快处理。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博士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导师要对论文的内容全面负责,指导小组应对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论文申请答辩前,应进行预答辩以听取专家意见,对论文作必要的修改。

申请答辩时,必须有导师对论文的书面评价。

2、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才能申请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申请学位时,必须已经获得规定的科研成果,即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正式发表(或录用)与科研题目相关的(或阶段性的)学术论文,应录用或发表SCI收录期刊源科研论文2篇以上(含2篇),其中至少有一篇影响因子在3.0以上或影响因子之和不低于6.0。

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至少应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发表3篇SCI论文,其中2篇影响大于3.0或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和不低于8.0。

 

附:

课程简介模板

博士研究生(物理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现代化学基础理论》

课程编码:

l011001程负责人:

叶世勇等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时:

54学分:

3

开课学期:

1开课学院:

化材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该课程是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方向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并能用现代化学的相关理论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对现代化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理论有系统性的了解。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大学本科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等课程。

(四)教学内容安排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考试。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1.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唐有祺,科学出版社,1979。

2.基础化学动力学,H.艾林等著,王作新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

3.基础量子化学,L.F.菲利浦斯著,王克中译,科学出版社,1974。

4.MolecularInteractionsH.Ralajczak,Volume1.1981。

 

《现代表征方法与技术》

课程编码:

1011002程负责人:

杨高升等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时:

54学分:

3

开课学期:

1开课学院:

化材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使学生了解现代各种表征手段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各种现代表征方法与技术,并能熟练运用各种现代表征手段对物质进行表征与分析。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鉴定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与现代物理方法及原理,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分析谱图及鉴定。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固体表征、表面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分析。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大学本科选修教材》、《有机分析》、《分析化学》等课程。

(四)教学内容安排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考试。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1.R.M.Silverstein,G.C.Bassier,T.CMorrill,SpectrometricIdentificationofOrganicCompounds,(4thEd)JohnWiley.

2.施耀曾,孙祥祯等,有机化合物光谱和化学鉴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周黛珍,有机光谱分析,华东师大出版社。

4.E.D.Olson,ModernOpticalMethodsofAnalysis,McGraw———Hill1975

5.D.A.Skoog,仪器分析原理(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严凤霞、王筱敏,现代光学仪器分析选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7.蒲国刚等编著,电分析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

 

《分子反应动力学》

课程编码:

1011020程负责人:

凤尔银等

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课

学时:

54学分:

3 

开课学期:

2开课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该课程为物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态-态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量子化学的计算方法;分子势能面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半经验势能面和全量子势能面的处理方法;分子势能面计算的研究进展;分子碰撞动力学理论;分子碰撞动力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量子化学》、《分子光谱学》和《统计物理学》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考核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RB伯恩斯坦,分子反应动力学,科学出版社,1986.

2.MichalBaer,DonaldJ.Kouri,ThomasH.Dunning,Jr.,P.J.Kuntz,andLawernceB.Harding,TheoryofChemicalReactionDynamics.CRCPress,Inc.,1995.

《激光化学》

课程编码:

1011021程负责人:

郑贤锋等

课程类别:

专业方向课

学时:

54学分:

3 

开课学期:

2开课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该课程为物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光诱导/控制化学反应和激光光谱学知识,为研究生开展光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分子能态结构、分子碰撞中能量传递规律、振动态和电子态激光化学、光解,并能应用相关知识定性解释光化学反应现象,了解开展激光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量子化学》、《分子光谱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课程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主要教学内容:

1.激光和辐射,2.分子碰撞中能量转移,3.振动态激光化学,4.电子态激光化学,5.激光化学实验方法介绍。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考核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HelmutH.Telle,LaserChemistry:

Spectroscopy,DynamicsandApplications,JohnWiley&SonsLtd,2007.

(2)马兴孝,孔繁敖,激光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年。

(3)G.Herzberg,molecularspectroscopyandmolecularstructure,I,II,III,D.VanNostrandCompany,Ltd,1963.

(4)WolfgangDemtroder,Atoms,MoleculesandPhotons,SpringerBerlinHeidelbergNewYork,2006.

(5)J.MichaelHollas,modernspectroscopy,JohnWiley&SonsLtd,2004.

《高等量子化学》

课程编码:

1011022程负责人:

宁利新等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时:

36学分:

2 

开课学期:

2开课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量子化学是理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基础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量子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为将来从事理论化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量子力学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自洽场分子轨道理论方法的原理与应用;掌握多粒子体系的角动量及其与精细能量结构的关系;重点掌握群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初步了解现代量子化学程序包的应用。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量子力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量子力学基本原理;2.半经验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原理和几种主要的半经验算法;3.分子轨道方法,主要包括从头算程序结构与输入、基函数的选择、主要积分计算、自洽场计算、几何构型优化与能量梯度法、势能面、电子相关与多体微扰理论、组态相互作用、电子相关的其他方法等;4.密度泛函理论,主要包括密度矩阵方法、Thomas-Fermi及相关模型、Kohn-Sham方法、自旋密度泛函方法、梯度校正方法、杂化方法等;5.初步应用,主要包括计算模型与方法的选择、自洽场迭代和收敛问题、分子波函数的解释、定域分子轨道、能量分析等;6.专题应用,主要包括分子光谱、溶剂效应、化学反应途径与IRC近似、固体表面吸附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考核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1.徐光宪,黎乐民,王德民,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从头计算法(上、中、下册),科学出版社,1999年

2.林梦海,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年

3.A.SzaboandN.S.Ostlund,ModernQuantumChemistry:

IntroductiontoAdvancedElectronicStructureTheory,DoverPublications,INC.,Mineola,NewYork,1996.

4.I.N.Levine,QuantumChemistry(5thedition),Prentice-Hill,INC.,NewJersey,2000.

5.J.P.Lowe,K.A.Perterson,QuantumChemistry(3rdedition),ElsevierAcademicPress,Amsterdam,2006.

《物理化学文献选读》

课程编码:

1011023程负责人:

凤尔银等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时:

36学分:

2 

开课学期:

2开课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该课程为物化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化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拓展研究生的科研视野。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量子化学》、《分子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光谱学》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考核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自编讲义

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审批表

学科点负责人意见及说明:

在全体博士生导师的共同论证下,参照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培养方案,同时依据研究方向开设上述课程。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意见(包括审核方式、内容、意见、结论):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所在学院(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