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案2.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954624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三首》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三首》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诗三首》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诗三首》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教案2.doc

《《古诗三首》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教案2.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三首》教案2.doc

《古诗三首》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middot;难点middot;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它与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关系。

  (四)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提供插图投影片,适当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指导学生自学古诗,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提供媒体展示,随机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预习,课堂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朗读与背诵,为古诗配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

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

12古诗三首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游园不值》。

  

(二)自学、探究《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

(教师用电脑呈现写有这首诗的字幕片,或直接用投影。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这名小老师如答不上来或答不对,可由其他学生代答,学生都不会可由老师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

  游园不值:

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

不值:

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师引导:

这句诗除了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要想弄清含义还要调整词序,还要弄清各个部分的主语。

  应:

大概,表示推测。

  怜:

在诗中是爱惜的意思。

  展齿:

古时的木底鞋下的横梁。

这里指鞋底。

  苍苔:

生长在地上的青苔。

  怜什么是屐齿还是苍苔学生比较后,觉得苍苔柔弱纤细,应该怜苍苔。

  是谁怜苍苔呢当然是园子的主人。

  这句怎样调整才通顺应怜苍苔屐齿印。

  通顺的意思是:

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明白因为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

  a.表面意思:

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

(看图印证)

  b.这两句诗反映了春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及不可阻挡。

  (4)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充满惊喜、快慰。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游园不值》。

  2.本节课学习目标:

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调整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2)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

合适,适宜。

  (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像,用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爱之深。

  (5)前两句中的词语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他相对应的词语,体会作者构思、用词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让学生看绘有插图的投影片(晴、雨两张)。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听范读。

  2.学生练习。

  3.组内交流读。

  4.班上展示。

  (五)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前两首诗。

  2.说说这两首诗中哪些句子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3.本节课任务: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读通诗句,诗准字音。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的质疑处可能是: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

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

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像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4.课下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六)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5个生字。

  2.将三首诗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

  3.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4.把《游园不值》改编成一个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