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54643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ppt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1、为加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2、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落实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监控措施和贵重药品管理制度,

(1)“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略。

(2)“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切实推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

(3)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职责,综合信息科做好信息监管,医务科、药学部门应经常深入科室检查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讨论决策。

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新特药品的使用情况。

(4)各临床科成员负责对本科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职责,及时纠正本科室医生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3、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4、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5、医生在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

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6、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

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

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1)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

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

(4)落实科室用药公示制度、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定期在本院局域网公布以上监控情况。

(5)对临床用药情况,医院将常规监督检查,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对无充分依据使用贵重、滋补药品和滥用其它药品的,由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进行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不合理用药规定”处罚责任医师。

(2)使用贵重药品、医疗保障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生承担。

(3)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特殊用药(含贵重药品、抗生素等)必须经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记录,如无科主任审批,无使用目的记录或依据不充分的按“不合理用药规定”处罚责任医,7、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疗程。

执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药剂科、医务科、检验科、院感科在抗菌药物工作中的分工及协作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制度等规定:

(1)内儿科以下情况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2)外科手术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性用药:

a.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c.异物植入性手术;d.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e.清洁I类切口污染手术,如上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等手术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3)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使用较长的抗菌药物疗程治疗,以防复发。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由药剂科制定并组织检查,定期发布住院医嘱处方评价)。

(5)检验科、院感科应加强和重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的诊断水平。

掌握规范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临床医生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8、各药房药剂人员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9、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其他相关科室,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