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478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94,Cu=23.55kPa,Φu=33。

52°

,Ps=2.25MPa,平均标贯击数N=9。

81击,Es=5.72MPa,σ0=180kPa。

(7)2—1K2t粉砂岩,全风化,Ⅲ级,W=25。

09%,γ=19。

7kN/m3,e=0.83,Cu=24.69kPa,Φu=28.55°

,Ps=2.55MPa,平均标贯击数N=15。

03击,Es=8MPa,σ0=180kPa。

第四章试验段目的和范围

4。

1试验段试验的目的

(1)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定地基处理工艺;

(2)总结技术参数,工艺标准.根据填料种类确定路基填筑机械配置和压实工艺,包括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最佳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等;

(3)熟悉和掌握客运专线路基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

(4)确定A、B组填料的最优配合比、最优含水量和填筑施工工艺.

2试验范围

①基床表层(A、B组填料)

②基床底层填筑的施工工艺(含检测手段)。

③基床以下部分路堤本体填筑施工工艺(含检测手段)。

④路基基底沉降观测和路基面沉降观测。

⑤试验DK10+575~DK10+675段。

第五章施工部署

5。

1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①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见主要管理人员表.

②参加试验段施工的路基专业施工队伍共36人,具体详见劳动力配备表.

主要管理人员

序号

姓名

职务

从事专业时间

备注

1

汪伟

常务副经理

15

2

王文亮

副经理

8

3

汪威

总工

10

4

陈浩

安质部长

6

5

张辉

质检员

高立洋

技术员

7

周嘉琪

材料员

劳动力配备表

施工队伍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技术工人

普通工人

路基施工队

20

5.2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

试验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推土机修整填筑表面.所需机械设备见下表。

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表

设备名称

规格

台数

承担施工任务

液压挖机

320C

开挖土方

履带式推土机

ZD160—3

摊铺整平

轮式装载机

GLG855N

装运土方

振动压路机

XS222J-I

碾压

3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检定状态

全站仪

拓普康GPT-3102N

合格

水准仪

苏一光DSZ2

水准尺

5m铝合金尺

K30平板载荷仪

K-30,Ф300mm

灌砂筒

Ф150mm

案秤

AGT-10

第六章路基试验段的施工准备

6。

1测量工作

根据设计院的交桩资料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

6.2开挖排水沟

沿着地界线挖出排水沟,排出原地面积水,沟深50cm,并每隔100m在路基两侧对称的开挖集水坑,用水泵抽出积水.

3地基处理

路基施工前清除表层种植土,地表松土厚≤0。

3m时,原地采用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

松土厚>0.3m时,采用翻挖、分层回填压实,采用重型机械振动碾压技术压实至路堤本体压实标准。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本段试验段路基在填筑前需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需采取回填碎石土处理。

地基处理完后,采用重型机械振动碾压技术压实至压实标准。

6.4填料选择和运输

1填料的选择

路基土方填料来源天齐北路万科城取土场,预计可用土方储量为10万方,运距约23公里。

首先对路基填筑材料即取土场土壤应按每5000m3或在土质变化时取样进行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含水量、重型击实、土的强度(CBR)试验,确定所取土压实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分别为13.8%、1。

84g/m3。

6.4.2填料的运输

A、填料采用15t以上大型自卸车运输,运输过程中注意安全,不符合规格要求的严禁进入场地。

第七章试验段施工方法

7.1基床以下路基填筑

7。

1.1工艺概述

(1)基底换填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送至弃土场,推土机整平。

(2)路基填筑

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首次虚铺厚度为35cm,铺设宽度经测量人员放样,用白灰线画出铺设边线。

碾压前先检查含水量,等含水量适宜时推土机摊铺整平,松铺厚度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碾压。

第一次试压采用以往施工经验,碾压三遍后开始检查压实度,之后每增加碾压一遍即检查一次压实度,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标准,记录碾压遍数及方法。

(3)卸土控制

填筑前首先放出线路中桩和填筑边线,每10m钉出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用于最后刷坡。

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10延长米范围内的卸土车数,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地。

(4)埋设沉降桩

①沉降元件布置

开挖基底经碾压检测合格后,监测断面的设置根据路基工点的特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数量,原则上每个工点应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间距不大于50m;

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堑可放宽到100m;

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的地段应适当加密。

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堤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

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

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基底沉降监测:

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或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中心及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除预埋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或面沉降管)进行监测外,每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各断面设1~2个测点。

路基填筑前埋设。

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

软土、松软土路基地段,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外2m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沉降监测,以控制软土地段的填土速率。

各监测断面设2个测点.

②沉降元件规格尺寸

沉降观测桩由沉降底板、测杆、套管、套管接头、套管盖板、测杆头组成.沉降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尺寸为500mm×

500mm×

30mm,用C15混凝土预制。

测杆采用Ф40mm钢管制成,一端为外丝,另一端为内丝,每根长为50cm,套管采用塑料管.

工作原理:

埋在地表的沉降底板随地基沉降而下沉,通过连接在上面的测杆的传递测量其高程,测杆高程减去杆长即为沉降板高程,每次沉降差就是地表沉降值。

(5)摊铺整平

首先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本次试验段按松铺厚度28cm、30cm、35cm分别进行试验。

填料的摊铺采用推土机,整平采用平地机,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摊平过程中不断用铁锹挖洞检查松铺厚度.每一层填筑时,平地机必须找出4%的人字形横坡,横向找坡从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开始。

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3m的距离。

在沉降观测桩周围1m范围内的路基采用人工填筑整平.

(6)碾压

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本试验段采用25T振动压路机两台,两台压路机以中线为界,各压半辐路基宽度,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

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

0。

2~0.3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

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

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

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2~6遍(同步检测结果定),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即:

静压弱振强振弱振静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7)压实检测

在每一填层碾压完成后即用K30平板载荷仪试验,检测频率为每层每遍(自碾压三遍后开始)4个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系数。

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的总结报告。

基床以下部分填料的压实标准

填筑部位

填料类别压实标准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

细砂、中砂、粗砂、砾砂

碎石类土

不浸水部分

压实系数Kh

86

-

地基系数K30(Mpa/m)

70

80

相对密度Dr

65

浸水部分及桥涵缺口

89

100

7.2基床底层、表层填筑

AB组填料来源为厉湾村碎石土场可作为路基填料。

(1)填筑方法

基床底层、表层填筑前对基床以下路堤的几何尺寸、地基系数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达到验收标准,并完善相关工程施工(如过轨钢管、横向排水管等)后实施基床底层、表层填筑施工。

(2)基床底层、表层施工,分两层填筑,摊铺厚度最小不小于15cm,配备1台平地机,配备两台压路机紧跟平地机后及时碾压,配备3~5人配合压路机对表面局部不平整或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及时补平或调整。

根据摊铺工点至料场距离,利用足够的自卸汽车运送级配碎石填料,杜绝停机待料情况的发生。

进入基床底层施工阶段,禁止一切无关车辆在路基上通行。

(3)碾压

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本试验段采用25T振动压路机两台,两台压路机以中线为界,各压半辐路基宽度,分别记录各自的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

0.2~0。

3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2~6遍(同步检测结果定),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

即:

静压弱振强振弱振静压.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4)压实检测

在每一填层碾压完成后即用K30平板载荷仪试验,检测频率为每层每遍(自碾压三遍后开始)4个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系数.

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的总结报告.

(5)路基基床结构型式及压实标准

①基床厚度:

正线内基床表层0.5m,基床底层1。

0m,总厚度为1.5m;

站线路基基床表层厚度为0.3m,基床底层厚度为0。

9m,总厚度为1。

2m.

②基床填料:

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

基床底层填A、B、C组填料。

③基床表层的材料组成及压实标准见下表。

基床的压实标准

层位

表层

0.91

90

120

75

底层

0.89

第八章路基沉降观测

为了分析施工期沉降和工后沉降、施工期沉降与总沉降的关系以及验证推算工后沉降方法的准确性,对部分有代表性路基(暂定工程试验段),进行运营期间的长期沉降观测,以期得到最终沉降量。

8.1沉降观测的内容

监测测试项目与内容

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等。

当路基基底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线路中心;

当地表横坡层横坡大于20%时,应于填方较高侧增加监测点;

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2m处设置位移边桩,以控制填土速率。

控制标准应为:

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小于0。

5cm/d.

8.2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8.2.1观测断面布置

(1)路基面沉降监测:

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2)基底沉降监测:

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或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中心及较高侧左(或右)线外侧3.1m处)除预埋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或面沉降管)进行监测外,每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各断面设1~2个测点。

8.2.2观测点布置

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8。

2.3测量频次及精度要求

观测仪器可采用精密水准仪、剖面沉降仪和经纬仪,测量精度一般应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

测量频度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次/天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路基施工完毕

第1~3个月

1次/周

第4~6个月

1次/2周

以后

1次/月

轨道铺设后

第1个月

第2、3个月

3~12个月

1次/3月

沉降水准测量的重复精度不低于±

1mm,读数取位至0。

1mm;

剖面沉降观测的重复精度不低于±

4mm/30m.

8.2。

4沉降观测要求

为达到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建立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产生沉降的部位,沉降观测应考虑如下要求。

(1)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总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

(2)沉降标志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标志的埋设作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路堤的填筑进度要及时告知负责埋设沉降板的人员,避免错过最佳埋设机会.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按方案所要求,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均匀性。

(3)在沉降板埋设基本不影响施工的条件下,路基的施工应作到碾压的均匀性,质量的一致性,使沉降观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第九章试验成果

碾压遍数压实度检测对照记录表

(1)

施工里程:

DK10+575~DK10+675路基试验段

松铺厚度(cm)

28cm

设计压实系数(K30)

≥70

填土层次

第一层

试验日期

检测点

碾压遍数

压实度

DK10+600左一

第三遍

67

DK10+600左二

64

DK10+600右一

66

DK10+600右二

0.65

DK10+650左一

62

DK10+650左二

DK10+650右一

63

DK10+650右二

9

第四遍

68

11

0.69

12

0.7

13

14

69

0.67

16

17

第五遍

0.74

18

0.72

19

21

71

22

72

23

24

25

第六遍

0.78

26

27

0.75

28

76

29

73

30

31

32

记录人:

碾压遍数压实度检测对照记录表

(2)

施工里程:

DK10+575~DK10+675路基试验段

30cm

第二层

0.66

0.61

0.63

0.68

0.71

74

0.73

0.77

35cm

第三层

58

0.6

61

0.59

DK1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