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578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旧屋基煤矿矿井各煤岩柱留设设计92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823818.29

35465675.24

5

2824416.29

35465680.25

面积

1.0788km2

开采深度

由+2000m至+1800m

证号

C520000************9110(采矿许可证)

西安(80)坐标系,黄海高程。

2、井田位置

旧屋基矿业有限公司位于盘县大山镇播土村境内,居于盘县县城南东方向。

矿井地理坐标为:

东经104°

39′33″-104°

40′28″,

北纬25°

31′16″-25°

31′59″。

3、交通情况

旧屋基矿业有限公司位于盘县县城南东方向,直距29km,至红果30km,至大山镇1km,盘县至兴义公路从井田外围大山镇经过,大山至响水公路从井田东部经过,南昆铁路从煤矿外围西部响水镇经过(煤矿直距小谷雨站8km),交通较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旧屋基煤矿交通位置图

4、地形地貌

矿区地势为中山地貌,北及南部较高,东及南西部较低,海拔标高1850.0—2138.5m,最高点位于矿区南侧大山头山坡,海拔2138.5m,最低点位于北东角冲沟,海拔1850.0m,相对高差288.5m,矿区为煤系地层,一般标高1900—2000m,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850.0m。

矿区总体上属中山地貌,矿区内主要第四系和煤系地层,形成较平缓的斜坡,植被较发育。

5、水系河流

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但冲沟较发育,且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沟水流量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

盘县大山镇旧屋基矿业有限公司地处珠江上游的南盘江流域游的巴马河支流,区内为第四系、煤系地层,岩性多为粘土岩、粉砂粘土岩,泥砂岩,有一定的隔水性,大气降水不易渗入地下,地表水系不发育,矿区地表水大多为“v”型冲沟水。

冲沟流程短,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

6、气象

矿区内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

根据盘县气象站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11月至次年2月多雾及凌冻,区内最高气温31.8℃,最低气温为-10.1℃,年平均温度约13.7℃,无霜期249天,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382.90mm,主导风多为ESE向,平均风速2.3m/s,另区内还有春旱,倒春寒、凝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夏旱、夏暴雨、秋绵雨、倒春寒、冰雹、凝冻等。

7、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因此,本工业场地所在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须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抗震设计。

8、环境状况

矿区范围内有小部分杂林,其余都是荒山。

矿区离基本农田距离约较远。

农业植被以玉米、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山上的植被以灌丛草坡为主。

矿井附近无受特殊保护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物保护单位,无古树名木。

2、矿井地质、瓦斯等级、储量等情况

1、地层、煤系地层

井田内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有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P)

①下统茅口组(P2m)

出露于井田北东部及西部外围,矿区范围未出露。

主要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灰岩,含白云质团块或白云岩,具缝合线构造,产腕足类、蜓等动物化石。

顶部有厚约3米左右的红褐色硅质岩(硅质蚀变岩),角砾结构,坚硬。

厚度400~500米。

与上覆峨眉山玄岩组呈假整合接触。

②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出露于井田北东部及西部外围。

厚度211~334米,平均230米。

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三段。

调查区仅出露第三段,从下而上简述如下:

第一段(P3β1)灰绿色拉斑玄武岩,致密块状,坚硬,具大量紫红色铁质浑圈,具小气孔构造。

厚度28~62米,平均45米。

第二段(P3β2)浅灰色、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产植物化石。

含煤13层,均不可采。

厚度28~38米,平均35米。

第三段(P3β3)深灰色、紫色、暗绿色火山角砾岩,偶夹玄武岩。

顶部20米左右为含砾凝灰岩。

厚度106~185米,平均150米。

③上统龙潭组(P31)

为井田内含煤地层,厚度221~283米,平均242米。

岩性以粉砂岩、粘土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为主,夹泥质灰岩及薄层菱铁矿。

其中,砂岩成分以岩屑为主。

含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类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瓣轮叶等植物化石。

根据岩性分下、中、上三段,现从下到上分述如下:

第一段(P311)龙潭组底界(铝土岩底界)~24号煤层顶界。

厚度21~55米,平均36米,本段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

第二段(P312)24号煤层顶界~12号煤层顶界。

厚度102—151米,平均110米。

第三段(P3l3)12号煤层顶界~龙潭组顶界。

厚度73—119米,均96米。

与上覆飞仙关组呈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下统(T1)

飞仙关组(T1f)

出露于井田南东侧外围,以砂岩为主,夹泥岩。

厚度130—200米,一般185米。

下部为灰绿色夹紫色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上部俗称紫色层,为红紫色、暗紫及紫色泥岩、粉砂岩,含白色蠕虫状方解石。

夹多层细砂岩,并常夹有绿色砂质条带及白色灰岩条带。

具板状交错层理。

含瓣鳃类动物化石。

3)第四系(Q)

为残积、坡积、洪积及冲积物,由砂土、粘土及砾石组成,分布零星。

厚度0—15米。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煤系地层的含煤性

雨谷井田龙潭组地层含煤层20~40层,一般28层,总厚度23.14~44.85m,平均33.64m,含煤系数13.3%,其中可采或大部可采煤层10层,可采煤层总厚度13.79~36.32m,平均22.30m,可采含煤系数为8.8%。

3、煤系地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规律

旧屋基矿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盘南背斜南东翼西段,地层总体走向呈近东西向,倾向南或南东,地层倾角10-14°

,一般12°

,总体上岩层呈缓倾斜产状。

4、断层、褶皱、陷落柱、剥蚀条带发育及分布规律

井田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在井田东南部处发现1条断层,即F27断层。

F27正断层:

位子井田边界。

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70°

,一般60°

左右。

断层上下盘均为煤系地层。

该断层向北东延伸出井田外(井田内长2.30km左右),推测段距约30~200米,一般100米左右。

矿区无岩浆岩分布。

5、地质构造及类型

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较小;

矿区范围内仅发育一小断层,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综上所述,矿区内地层走向主要为近东西向或南东向,地层倾向南或南东,倾向变化不大,地层倾角平均12°

,矿区没有褶皱构造分布,有断裂构造分布。

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T/T0216-2002)附录D可确定该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构造类型。

6、煤层赋存情况

矿区范围内含可采煤层6层,为M12、M17、M19、M20、M21、M26号煤层,总厚度15.05m。

区域内煤层变化较大,但矿区内煤层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煤质变化较小,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T/T0216-2002)附录D可确定该区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煤层类型。

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

采用厚度(m)

夹石层数

顶底板

稳定

程度

煤层间距(m)

极值

均值

顶板

底板

极值

一般

M12

1.40~1.60

1.50

0~2

0~1

粘土岩、泥质粉砂岩

较稳定

8.0~33.0

20.0

M17

3.60~3.80

3.70

0~3

8.0~36.0

17.0

M19

3.7~3.90

3.80

2~5

5.0

M20

2.20~2.30

2.25

12.6~31.0

M21

1.60~1.90

1.80

1~1

29.5~90.5

55.0

M26

1.90~2.10

2.00

7、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盘县大山镇旧屋基煤矿开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顶底板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夹矸较薄,对煤层开采无大的影响。

具体情况见煤层顶底板及夹石特征表

煤层顶底板及夹石特征表

煤层编号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夹矸数

夹矸描述

0-2

为含高岭质泥岩

0-3

灰褐色高岭质泥岩及黑色片状炭质泥岩

细晶质高岭石

0-2 

含黄铁矿结核

不稳定

顶部夹石为灰色泥岩及鲕状炭质泥岩,余为高岭质泥岩

8、煤质特征

(1)物理性质

煤层颜色、条痕均为黑色,玻璃光泽、镜煤上的断口为贝壳状,由暗煤、镜煤、丝炭四个煤岩组成,由于中种煤岩组分中的含量及比例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的宏观煤岩类型(即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

煤层中有机显微组分多为镜质组、半镜质组组成,无机显微组分以硫铁矿物、粘土矿物、石英为主,黄铁矿物、方解石次之,显微煤岩类型为微暗煤,成因类型为腐植煤。

(2)化学组成及主要工艺性能

1)化学性质

灰分:

原煤平均灰分为18.71~26.57%(17号煤最低,21号煤最高),其中12、26号等2层为富灰,其余煤层全为中灰;

精煤平均灰分为6.95~9.31%。

硫分:

原煤平均值为0.48~4.85%,精煤平均值为0.37~1.62%。

从原煤平均值来看,M17煤层为特低硫,M20煤层为中硫,12、19、21、26等4层为高硫。

各煤层中硫酸盐硫的含量均很低,一般为0~0.1%,特低硫中以有机硫为主,低硫煤中硫铁矿硫与有机硫几乎相等;

中~高硫煤中以硫铁矿硫为主,一般随硫分增高硫铁矿硫也增高,据统计,硫铁矿硫在全硫中所占的比例,中硫为87.32%,高硫为90.06%。

磷分:

所有煤层均为低磷。

砷:

各煤层平均砷含量均很低,一般为2~4ppm。

煤的风化与氧化:

根据测定结果,本井田风、氧化带深度确定为20m。

2)工艺性能:

M26煤层原煤发热量平均30.25MJ/kg,为高热值煤。

3)煤类:

井田内各可采煤层为中灰、中硫、低磷、低灰熔点、中高发热量焦煤。

煤质分析结果表

煤样类别

工业分析

Mad(%)

Ad(%)

Vdaf(%)

Std(%)

Pn(%)

原煤

1.70

24.27

33.61

3.32

<0.1

31.36

1.21

15.46

0.55

30.89

0.90

14.26

36.32

3.52

30.78

1.85

16.27

37.68

1.33

31.22

0.85

15.76

3.23

1.28

26.18

35.43

3.18

30.25

9、矿井地质资源量

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备案证明:

截至2008年4月2日,矿井资源总量453万吨,其中采空区资源量29万吨,保有资源量为429万吨[查明的资源量(332)5万吨,推断的资源量(333)为406万吨;

预测的资源量(334)?

为18万吨]。

煤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类别

煤层

编号

查明煤炭资源量

(111b+332+333)

资源量

潜在资源量334?

资源

总量

备注

111b

332

333

14

M26煤层老窑采空区资源量24万吨

50

76

46

89

24

131

160

18

178

合计

406

435

453

矿井服务年限:

盘县大山镇旧屋基煤矿开采服务年限7.63(年)

10、煤层瓦斯赋存

旧屋基矿业有限公司M26煤层破坏类型属于Ⅲ类构造煤;

煤层的相对瓦斯压力为0.09MPa,小于0.74;

煤样的坚固性系数为0.466,小于0.5;

瓦斯放散初速度为19.159mmHg,大于10。

此外,软分层煤样的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为5.91mJ/g。

井田内可采的煤层为M12、M17、M19、M20、M21、M26煤层。

盘县大山镇旧屋基煤矿M26煤层气资源量计算参数及计算结果见表。

大山镇旧屋基煤矿M26煤层煤层气资源量计算表

块段编号

含量

煤厚

密度

地质储量

储量丰度108m3/km2

km2

m3/t

m

t/m3

Mm3

0.096

2.0-7.0

4.5

2.0

1.45

1.25

0.13

0.063

2.0-7.5

4.75

0.87

0.37

7.0-11.0

9.0

9.66

0.26

0.25

2.0-7.2

4.6

3.33

0.1

4.0-7.1

5.55

1.61

0.16

整个计算区域

0.879

16.72

0.81

11、瓦斯等级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

黔能源煤炭[2011]833号《对六盘水市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六盘水市盘县大山镇旧屋基煤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1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02m3/t,鉴定等级为突出矿井。

12、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12月对本矿M26煤层的的鉴定,M26煤层在1895m标高以上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矿井建设至今未发生过煤(岩)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和瓦斯二氧化碳喷出情况。

13、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0年8月提供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所有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

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见表

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

煤层号

工业分析%

爆炸性结论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焦渣特征

火焰长度

抑制煤尘爆炸

最低岩粉量

(%)

Mad

Ad

Vdaf

0.98

19.67

15.25

20

30

煤尘有爆炸性

1.09

22.70

14.96

10

1.05

20.20

14.41

1.40

22.26

13.97

15

120

21.41

12.83

0.71

24.28

16.23

14、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0年8月提供的《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所有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见表

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

真相对密度

全硫

煤吸氧量

自燃倾向分类

TRDd

St,d%

Cm3/g

(干煤)

1.51

0.80

0.76

Ⅲ级

1.54

0.66

1.00

1.53

0.89

0.82

1.57

1.08

0.79

1.55

1.48

0.77

1.58

1.32

15、冲击地压危险性

根据周边生产矿井和本矿井原生产过程中相关资料,矿井现无冲击地压动力现象,

16、地温

《贵州省盘县大山镇旧屋基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未对地温情况进行说明。

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地温正常,按无地温灾害管理。

17、矿井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情况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该区属亚热带高原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据盘县气象局对该区40年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12.3℃,最高气候5-6月约32.9℃,最低气温12月至次年2月为冰雪期、凝冻期约-2.6℃,40年平均降雨量1214.2mm,最大年降雨1647mm,最低年降雨量69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降雨量为938.6mm,占全年降雨量的77.3%,10月至次年4月降雨量为276mm,占全年降雨量的22.7%。

年最多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25%,平均风速2.2m/s。

区内还有春旱、冰雹、倒春寒、秋风、霜冻、凝冻等灾害性气候,高原气候特点突出。

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上看,矿区位于地表分水岭地带,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区,排泄条件很好,该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位置为基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

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850.0m(位于北东角冲沟,海拔1850.0m),区内煤层产出标高部分低于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

主要涌水来源于大气降水、老窑水及采空区积水、裂隙淋水,矿井涌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补给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2)矿区水文地质

1)、含(隔)水层

矿区面积1.0788km2,主要分布在龙潭组地层之中。

地层富水性简述如下(由上至下):

1)第四系孔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

含水性较弱,但在矿区内覆盖有一定的厚度,有一定的蓄水量,对煤矿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2)基岩裂隙水

龙潭组(P3l):

岩性主要由薄—中厚层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细—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煤层(线)等组成。

地层厚度221—283m,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

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

灰绿、灰紫色拉斑玄武岩夹中至厚层状凝灰岩,厚211—234m,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

3)岩溶含水岩组

茅口组(P2m)含水岩组:

分布在矿区东北及西侧之外,其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灰岩,发育有地下暗河、岩溶等,富水性强。

2)、地下水的类型及补、径、排条件

a、地下水的类型

通过以上含(隔)水岩组分析,该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裂隙水两类。

a)松散岩类孔隙水

指第四系,该组地下水在矿区内主要分布在局部低洼处,含水性极弱,无供水意义,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b)碎屑岩裂隙水

包括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及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三个层位,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含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出露于矿区南部,位于龙潭组上部,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为主,含碎屑岩裂隙水,含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分布于矿区中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全厚280~310m,由煤、粉~细砂岩及泥岩组成,煤组底部有一层铝土岩(或铝土质泥岩)。

含碎屑岩裂隙水,含水性差,为相对隔水层。

龙潭组分为三段。

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

分布于矿区北东面,出露为峨嵋山玄武岩组上段(P3β3),下部以绿灰色玄武岩为主,上部以黄绿、红紫色凝灰岩为主,区内未见底,含碎屑岩裂隙水,含水性差,为区内较好的隔水层;

b、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该矿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位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区,矿区地势总体上沿季节性河流划分,中间低,两边高。

大气降水至地表后,大部分流入溪沟,自北向西南流出矿区。

其余沿地表采动裂隙直接渗入矿井或沿地表的溶蚀洼地、岩溶漏斗及岩溶裂隙直接汇入地下,至地下深部后,沿溶蚀管道、裂隙以管流、脉流及隙流的形式进行水平迳流,地下水总体自西向东流动。

3)、矿井涌水量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6m3/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