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451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2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2、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基本观点: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二)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

公民权利:

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三)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①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②定义上:

人民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指具有某国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③范围上:

我国公民包括人民,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四)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他人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五)立法保障:

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

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二)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四)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为什么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国家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的特殊性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②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

③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②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

③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2.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①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②在患病时及时就医;

③在受到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④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

⑤除了为正义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3、如何正确认识自杀或自残行为?

①必然会给亲属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

②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社会问题;

③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④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4、如何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要懂得控制情绪、宽容他人,以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伤害事件的发生。

③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基本观点:

(一)生命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首要的人身权利。

(二)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其中人格权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三)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完全由自己支配。

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禁止。

(四)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

(p41)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2、如何维护***权?

①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权,任何(此处结合材料写明违法表现)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②维权方式:

当**权被侵害后,我们可以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也可以请求有关部门出面调解,如情节较严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的危害?

既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又损害自己形象,而且破坏社会公德,危害社会秩序,轻则受到舆论谴责,重则承担法律责任。

基本观点:

(一)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方面。

(二)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的名誉者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四)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提供法律保障。

主要表现为:

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五)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六)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1、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内容包括哪些?

(p48-50)

①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②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

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③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有权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④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2、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有哪些?

①权利被侵害前,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

②权利被侵害后,我们应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也可以请求有关部门出面调解,请求司法保护等,如情节较严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应该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

(p51-52)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2)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基本观点:

(一)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二)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宁。

(三)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四)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擅自侵入或监视公民住宅;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个人信息;擅自查看或公开他人通信内容。

(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是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1、教育的作用?

(P59、60)

(1)对个人:

对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2)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2、义务教育的含义?

特征?

P61

含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证的公益事业。

特征:

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3、侵犯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法律依据?

受害人怎么做?

P63

(1)侵犯受教育权的违法行为有:

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或中途辍学、学校开除学生或因成绩差劝退学、企业非法招用童工等。

(2)法律依据:

依据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3)受害人的维权方式:

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采用诉讼方式或非诉讼等方式予以维护。

如①劝说父母,使自己继续接受义务教育;②向学校老师寻求帮助;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责令父母履行家长职责;④必要时请求司法保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我们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P64、65)

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做到:

(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4)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基本观点:

(一)教育:

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二)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1、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P74--75

(1)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请求确认所有权

(3)请求返还财产

(4)请求赔偿损失

(5)请求撤消裁决或行政赔偿

2、法定继承人包括哪些?

其中第一顺序是-?

第二顺序是?

遗产继承的顺序是?

P77

(1)法定继承人包括:

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第一顺序是:

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遗产继承的顺序是: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3、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P78小字

遗产分配的原则是:

①一般——均等分配;②特殊——不均等分配A、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可以多分;B、对被继承人尽主要义务应多分;C、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应多分;D、有扶养能力又有扶养条件的不尽义务的,少分或不分。

(移至基础知识)

4、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当怎么办?

P80

(1)注重情义,发扬互谅互让的精神。

(2)作为继承人的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而不要见利忘义、斤斤计较。

(3)我们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4)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5)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要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5、当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被侵害时该怎么办?

P83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

对于有特殊天赋或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这句有划没?

)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6、依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怎么做?

(P84)

(1)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

(2)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我们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基本观点:

(一)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二)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

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三)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它合法财产。

(四)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五)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原因:

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它权利的物质基础。

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六)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侵害财产所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1)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2)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七)只有当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继承的范围是依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扶养关系确立的。

(八)我国的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在我国现阶段,多数采用法定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九)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但不属于遗嘱继承,而被称为遗赠。

(十)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

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1、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1)消费者应当享有安全权。

(人身、财产安全)

(2)消费者应享有知情权。

(有权知悉商品或服务真实情况)

(3)消费者应享有自主选择权。

(对商品或者服务有权自主选择)

(4)消费者应享有公平交易权。

(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

此外,还有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2、消费者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侵权前)要炼就一双“慧眼”:

①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选择合理的消费行为②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③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消费中)我们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交易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3)(侵权后)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通过正当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可以⑴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⑵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⑶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⑷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⑸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

基本观点:

(一)社会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

保护消费者权益,一方面要求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制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三)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1、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

(重要性)(p102)

(1)社会稳定需要公平:

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的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

(2)社会发展需要公平:

有了公平,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失去公平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

(P102)

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

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3、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p103--106)

(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①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②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③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④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①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为了更好的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

基本观点:

(一)社会稳定的“天平”是公平。

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权利的尊重、自身力量的肯定。

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二)一般来说,在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1、为什么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重要性)(p110--111)

(1)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2)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

公平的获得也需要正义制度作为支撑。

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正义制度与公平的关系)

(3)公平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而正义则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4)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2、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

(p112--113)

(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我们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做有正义感的人(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p115))

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

①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②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③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④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

基本观点:

(一)人类良知的“声音”是正义。

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二)正义行为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的行为。

非正义行为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的行为。

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三)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定的。

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四)制度的正义性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五)非正义行为的危害:

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消极对待非正义行为的危害:

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事某一个人的利益。

(六)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