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7772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cx

强烈推荐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分类号密级

UDC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文献综述

1.概述

早在1673年,在法德产生了公允价值的雏形,法国政府对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运用进行了强制规定,旨在避免经济实体破产,从此公允价值映入眼球,欧洲纷纷效仿法国;然而拿破仑商法典于1807年出现了公允价值,将其以条文的形式得以规定。

央格鲁萨克森模式的本质是一种会计处理模式,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把“真实与公允”视为报表评价标准之一,随后各国弘扬了这一模式,尤其是美国。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一领域中其先锋模范当然要数美国,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上是追随着美国的,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公允价值作为其计量基础。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逐步实现了我国与国际的接轨,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这其中要求企业适度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进行其计量,使公允价值备受关注。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完成,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金融产品的交易情况日渐活跃,对于投资者而言,运用历史成本所计量所反映的企业会计信息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决策的需求。

公允价值所拥有的特征使其更适合会计信息质量公允列报的要求。

而公允价值计量经历几百年历史的沉淀,所有拥有的历史厚度,足以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2.主题

公允价值从产生到现今阶段,人们对它的争论就没间断过,而公允价值在90年代美国对其运用与推广之时,就对会计、金融等领域带来不小的冲击;时至今日的次贷危机,美国金融界更是将公允价值视作这次危机的原因所在,更甚至否定了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层出不穷的原因在于我们还无法清晰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质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猛烈地开展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研究,相对而言,我国在公允价值方面的贡献却仅局限在学术界,并主要集中在外国研究成果的介绍上,期间诸多学者不断争论我国是运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的主流地位,还是应该坚持历史成本。

2.1国外研究状况

William.R.Scott(1997)著有《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一书,并在文中介绍了公允价值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一致证据,并认为我们需要在报表中对下列资产与负债进行确认,这其中就包括金融投资证券、银行所持有的衍生工具、银行贷款等;然而实证结果表明这些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在收益中有所反映,同时他还认为,历史成本能够“中和”本年度收益,使收入与费用能够长期持续均衡地配比。

CatherineShakespeare(2009)在《AccountingforAssetsSecuritizationsFairValueandEarningsManagement》一文中探讨了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者操纵公允价值计量以实现盈余的可能,以达到预定的财务目标,并研究了操纵公允价值实现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指出;同时他也一定程度上地承认了SFASNO.140,认为SFASNo.140的公布促使了企业对外披露的进一步加强,有效控制了操纵公允价值来求取盈余的活动。

FASB(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以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证分析为基础,于2006年出台了SFASNo.157,统一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其不统一局面画上句号,并扩充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同时还对其计量方法与披露方法进了规范统一,并将公允价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出台各个层次相关的披露制度,开拓了其披露范围,这符合其理论及实证。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就更应该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决策,同时该信息也就越依赖于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要求的加强。

2.2国内研究状况

卢永华、杨晓军(2000)著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其中探讨性的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及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以市场为向导的评价是公允价值的本质,公允价值基于市场而非其它主体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评估。

张为国、赵宇龙(2000)在《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概览》中对美国FASB发布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在文中指出,第7号概念公告给人们一种信号,即在未来更加复杂的会计环境中公允价值和现值这两个计量属性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随后,《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中葛家澎、徐跃(2006)从九个不同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定义,对公允价值的层次进行了探讨,并多次强调公允价值是在现时中的暂估价格,而非过去交易中的实际价格。

在由陆晓燕(2006)著有的《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中,对公允价值在全球的操作以及实证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回顾介绍;并在对公允价值反映在会计准则的评价的基础上,展开了对公允价值现状以及未来的讨论。

同时她还认为,由于其值高度的相关性,使各界将目光聚焦到公允价值,还预测公允价值成为新世纪会计计量的主流是极有可能的。

王建成、胡振国(2007)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中指出由于公允价值在研究方向上的不均衡以及其研究方法的不足导致了以前我国在准则制度上有关公允价值的缺失。

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2007)在《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中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凸显的是价格变化的整体情况,而反映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所以在财务报告还必须对价格变动离散趋势的有关信息进行披露,如价格变量的概率分布或概率密度。

此外,国内许多学者近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探讨公允价值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做好会计信息质量相关工作等。

郑鸣、倪玉娟、刘林(2009)著有《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一文,指出:

在市场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促进了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扬,然而危机时期,在公允价值与资本金监管要求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危机不断加深。

田园(2009)在《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研究》一文中指出:

公允价值一定程度上拥有科学性,其计量更是未来的趋势;然而在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时,建立起适应非公允市场的会计操作框架很有必要。

3.总结

新会计准则出台后,对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为了适应会计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各界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意义、及其在各个具体准则中的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我国市场经济应不断在建立完善,适合公允价值发展的“土壤”环境己初步形成,而且在新准则的实施中公允价值采取保守态度进行运用,不会出现滥用。

而持有相反观点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当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成为未来会计计量模式的主流,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完全取代历史成本的地位,这尚言之过早。

总体来说,就如葛家澍所言,今后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的时代。

然而针对我国还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还需要向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公允价值领域研究经验采用“拿来主义”进行选择吸收,聚焦国际公允价值争议问题,提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永华,杨晓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会计研究,2000,(04):

60~62.

[2]葛家澎,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2006,(09):

7~14.

[3]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田.会计研究,2006,(04):

81~85.

[4]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会计研究,2007,(05):

10~16.

[5]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概览.会计研究,2000,(05):

9~15.

[6]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7,(02):

18~23.

[7]郑鸣,倪玉娟,刘林.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财经研究,2009,(06):

17~28.

[8]田园.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公允价值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9,(08):

96

~99.

[9]William.R.Scott.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Canada:

PrenticeHall,1997:

178~216.

[10]CatherineShakespeare.AccountingforAssetsSecuritizationsFairValueandEarningsManagement.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06):

60~71.

摘要: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出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瞩目当属大范围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然而,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引起了各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质疑,更由于次贷危机所导致的片面认识,便是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受到不断怀疑,也引发了人们对改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高度关注。

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在剖析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质量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文章中引用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05年年度报告的数据,实证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找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改善方案,使之更加适合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关键字:

公允价值利好分析利空分析

Abstract:

InFebruaryof2006,theMinistryofFinanceofPRCbusiness.However,withthepopularityofthefairvalue,adoubtabutthefairvaleariseninthesociety,especiallywhichtherecentworldfinancialcrisisarousedbytheUSsub-primecrisisunderthefairvaluesystemonimprovingthefairvaluemodelinthepublic.

Thisarticledealswiththeinfluenceofaccountinginformationunderfairvaluemodelfrom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thefeatureofaccountinginformation,anddefin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fairvalueand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theoryonthebasisofanalyzingthetwo.Thearticle,inwhichtheciteddataispublishedbyChinaLifeInsuranceCompanyLtd.initsannualreportin2005,appliesacasestudymethodtoanalyzetheimpactofaccountinginformationenforcedbyfairvaluemodelandfindsoutimprovementssoastomakeitmoresuitabletosocialisteconomy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Fair-valuePositiveanalysisNegativeanalysis

1.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论1

1.1公允价值计量的含义和特征1

1.2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1

2.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理论2

2.1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2

2.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2

3.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利好分析4

3.1突出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4

3.2按盯市原则获得的公允价值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4

3.3动态性特征的公允价值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5

3.4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5

3.5引入公允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6

4.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利空分析6

4.1按估价模型获取的公允价值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6

4.2存量特性的公允价值所提供的信息缺乏相关性6

4.3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引起了会计信息谨慎性的降低7

5.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005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报7

5.1公司公允价值计量现状分析7

5.2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10

6.谨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11

6.1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环境11

6.2提高公允价值评估技术水平12

6.3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12

6.4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13

7.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1.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论

1.1公允价值计量的含义和特征

1.1.1公允价值计量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的第32号条款《金融工具:

披露和例报》中对公允价值定义进行了规范,公允价值就是公平交易的各方,在熟悉公允的情况下,进行资产交换或者是负债结算的金额。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规范,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的交易双方,在熟悉的情况下,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平交易的交易双方必须符合持续经营的原则,并不会进行清算、大范围缩减规模,或是在不公允情况下的交易。

1.1.2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

在对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定义的分析归纳中,我们可以知道各方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虽有差异,却都隐含着公允价值所拥有的特征:

(1)公允性,即交易双方在市场信息对称、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自愿交易;

(2)现时性,即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动态价格变化中其计量日的公允市价或预期值;(3)假设性,即在除计量日与实际交易日重叠之外,公允价值一般反映都不是现时的成交价格,而是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估算得出的一种潜在的虚拟价格。

1.2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FASB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公允价值的确定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一,在活跃交易市场中对相同资产和负债的报价采用交易价格(marktomarket),即在活跃市场上存在相同的资产或负债报价时,采用该报价(不做任何调整)对公允价值进行的估计;层次二,在交易市场中对类似资产和负债采用可观察到的市价,即为类似资产报价(marktomatrix),是指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却有相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信息(或者是在不活跃市场有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参考价格),利用相似信息对公允价值估价,需要调整与相同信息之间的差异,并且做出的调整必须是客观确定的;层次三,在市场上不存在关于资产或负债可观察到的直接信息时我们运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即为模型定价技术(marktomodel),这是在无法运用第一、二层次信息估价的情况下,我们应采用的估价技术。

2.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理论

2.1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

信息一词,源于工程学科,是指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信息通常需要通过处理和分析来提取。

而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所提供的一种标准语言文字信息,它是经过加工或者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对会计数据的解释,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

而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质量进行了定义规范,会计信息质量应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

2.2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2.2.1可靠性

根据《企业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必须依据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对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并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2.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这样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也称为有用性,信息要有用,关键在于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

当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企业过去的决策,并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评价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有关的会计信息还需要具有预测价值,这样的信息可以帮助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2.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也称为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信息必须清晰明了,这样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相关信息。

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就必须让使用者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明确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决策有用;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以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

2.2.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整个企业及其不同时点以及不同企业的同类交易或其他事项的计量和报告应当相互可比,这就需要其采用一致的方法,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横向可比。

2.2.5实质重于形式

根据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们不应将眼光局限在其法律形式上。

企业的多数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但是在少数情况下,不一致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例如,融资租赁而租入的资产在法律形式上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从经济实质上看企业拥有控制权,所以我们需要将融资租赁的资产看作是企业资产,并将其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2.2.6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全面反映企业状况的同时,应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重要性可以从质和量来进行判断,从质来说,如果某事项的发生可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从量来说,某事项达到一定数量或比例对决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则属于重要性的事项。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

2.2.7谨慎性

谨慎性又称稳健性,指对待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应持有谨慎态度,而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遵循谨慎性,对企业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并加以预警,但也不能滥用,更不能以谨慎性原则为由任意计提各种准备,即设置秘密准备。

企业若故意高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直接破坏了会计信息质量,更是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误导了使用者的决策,这是会计准则明文禁止的。

2.2.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其价值在于可以帮助使用者做出决策。

即使会计信息是可靠、相关的,如果不适当地拖延,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而言,其效用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及时性体现在,一是会计信息的收集要及时,即关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及时收集整理各种相关原始单据和凭证;二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要及时,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做好相关记录,并编制出财务报告;三是会计信息传递要及时,即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披露财务报告等信息,做到快速传递信息给使用者,以便于使用者及时使用和决策。

3.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利好分析

金融危机迅速爆发并席卷全球,使世界经济严重的衰落,金融市场上我们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得此次危机中达到以前所未出现的一个高度,也引起了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怀疑。

3.1突出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交易事项的记录是对市场的实质反应,且交易及其交易双方不一定是固有的,交易或交易双方可以是合理虚构的交易或交易双方,然而历史成本对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是在交易正常发生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历史成本的交易或交易双方是特定的、真实的,反应的是历史的状态,没有考虑到资金时间价值,没有了对交易事项记录的约束。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形式多样化发展,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新兴市场逐步发展,一些新的业务如投资、兼并、融资的出现,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增加。

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导致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上的不一致,然而单纯地以法律形式进行判断和处理,结果往往令人大跌眼眶——会计信息失真,进而要求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之间进行选择,会计人员可以按照交易性质、实质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处理。

3.2按盯市原则获得的公允价值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盯市原则,是指在公允价值确定的层次1中,在活跃市场有可观察的活跃的参考市价,因而采用市价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价值计量,要求公司按市价对持有的证券估价,而非按照证券的购买价格或是其它什么价值。

而所谓可靠性是指信息可以忠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客观内容或真实状况,以避免误导并尽量减少偏差。

因而按盯市原则获得的公允价值更能反映资产或负债时的真实价值,更具客观性以此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由此可知,与历史成本相比,以此获取的公允价值更具可靠性。

历史成本是以过去的交易价格计价的,代表的是取得时的价值,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