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786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docx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生物土壤与自然带

二轮复习最新模拟题专题训练5:

生物、土壤与自然带

一、单选题

读甲(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l~2题。

.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

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

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

答案:

A

解析:

甲地的岩石风化释放养分较多,地表径流强烈,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

贫瘠,符合热带雨林的环境。

乙地相反,符合低温少雨的环境。

所以排除B、C、D。

甲、乙两

地的土壤养分都是来源于岩石风化释放和枯枝落叶释出。

故选A。

.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

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

答案:

B

解析:

乙地年均温较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微弱,有机质储存在土壤中。

故选B。

土壤(浙江省嘉兴市2018届高三3月学考选考联考)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图1图2

.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

答案:

A

.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Ⅰ

答案:

D

右(2006年模拟)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据此回答12~14题。

  

.据图可知()

A.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该土壤此时保温性可能不够好

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答案:

C 

.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极地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D 

.如果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是()

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

答案:

B 

土壤(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回答9~11题。

.土壤容重越大

A. 有机质含量越低    B. 土壤孔隙度越高

C. 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 越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土坡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    越不利于作物生长,选A。

.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 东南丘陵的红壤    B. 松嫩平原的黑土

C. 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答案:

B

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硫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据此选项中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据此选B。

.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 引水灌溉    B. 秸秆还田   C. 深耕土地    D. 红壤掺沙

答案:

A

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选A。

读早(安徽省六安市2018年皖西高中教学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春短命植物大致分布范围图,回答9~1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早春短命植物多分布在内陆地区,这些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②植物利用早春融化雪水或雨水生长发育

③夏秋季无植物的原因是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④短命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早春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

D

从图中分布的地区看早春短命植物一部分分布在地中海沿岸,这些地区会受到海洋气团控制,①错;植物利用早春融化雪水或雨水生长发育,②对;夏秋季无植物的原因是该区域夏季炎热,短命植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逃避干旱的夏季休眠现象,这些地区不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错;短命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早春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④对。

选择D。

.我国伊犁一带短命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是

A. 冬季受北冰洋气流影响,降雪量大    B. 早春积雪融化,为植物提供充足水源

C. 从河谷到高海拔地区落差大,植物种类多    D. 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速度快

答案:

C

冬季受北冰洋气流影响,降雪量大,早春积雪融化,为植物提供充足水源,这些只能说使植物生长好,不是导致特种多的主要原因,AB错;从河谷到高海拔地区落差大,水热条件差别大,植物种类多,对;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速度快,不是植物种类丰富,D错。

黑鹤(安徽省六安市2018年皖西高中教学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自动>)是一种进行长距离迁徙的候鸟,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大陆。

它对栖息生存的环境要求较高,偏好在水质清澈的河流和沼泽觅食。

下图是黑鹤分布与迁徙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黑鹤迁徙到甲地时

A. 甲地草木枯黄    B. 甲地处在3-4月

C. 乙地盛行东南风    D. 乙地正值水稻播种

答案:

A

黑鹤迁徙到甲地时属于北半球的冬季,甲地是热带草原,冬季草木枯黄,A对;甲地处在12-2月,B错;冬季乙地盛行西北风,C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十月上中旬收获,乙地不是水稻播种时间,D错。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是水鸟越冬地之一,但是黑鹤甚少问津,说明此处

A. 人类活动单一    B. 环境污染严重    C. 鱼虾等食物少    D. 栖息地范围小

答案:

B

人类活动单一不会影响鸟类越冬,A错;黑鹤偏好在水质清澈的河流和沼泽觅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鸟类越冬,B对;鱼虾等食物丰富,栖息地范围大,CD错。

.欧洲路线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A. 温带草原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沙漠一热带草原

B. 温带荒漠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

C. 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

D. 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沙漠_热带草原

答案:

A

从图中可以看出黑鹤欧洲繁殖地主要在温带草原,欧洲路线沿途经过地中海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

看到的自然景观是温带草原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沙漠一热带草原,选择A。

有机(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碳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主要指标。

土壤碳、氮的含量不仅与温度、降水量等环境因子有关,而且与植被状况、土地利用方式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等有关。

右图示意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读图,完成21—22题。

.影响该山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覆盖度B.海拔C.降水D.土层深度

答案:

B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可推知由沼泽植被至高山草甸,海拔在不断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

.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C.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D.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答案:

C由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与海拔成正相关,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生长不旺盛,消耗有机碳少,导致土壤有机碳积累多,所以近年来高山草甸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下图(江苏省淮安市等四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为我国天山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川面积变化与冰川面积累积百分比的变化成正相关

B.冰川海拔的最小值约为2500米

C.草甸带可能分布在海拔6000~6600米处

D.冰川集中发育区位于海拔3600~4800米处

答案:

D

.山体超过一定高度后,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原因是

A.光照增强

B.山体面积减小

C.气温升高

D.大气保温作用弱

答案:

B

欧洲(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乌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

读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完成19~21题。

.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充分利用海陆风B.低湿地分布较广C.避开天敌D.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答案:

B

材料中信息“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再结合路线所在地多沿海滩涂低湿地,所以选择B项。

.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鹤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受大气环流的影响B.该路线飞行距离更近

C.开辟新的迁徙路线D.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答案:

A

由于受西风的影响,部分欧洲白鹳会被吹离路线,所以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因此选择A项。

.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

00~15:

00,并常常避开广阔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A.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B.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D.上升气流显著

答案:

D

由于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

00-15:

00,此时是白天升温的时段,所以森林和水域升温慢,表现为下沉气流,不利于飞行,所以选择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或是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森林和水域)通过,这些地方气流上升运动,有利于飞行。

沙(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毕业生二月调研试题)丁鱼是冷水鱼,个儿小,肉质鲜美,喜欢在海洋表层的巨大浅滩生活。

南半球每年的冬季,沙丁鱼开始一年一度大迁徙,号称自然界最大的海洋生物迁徙活动,其迁徙过程中常常会遭到大型鱼类的侵袭。

沙丁鱼在迁徙过程中往往会滚作一团,形成6-7km长、1-2km宽的鱼裙带,恰似一个巨大的“饵球”。

下图为南

非沙丁鱼迁徙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导致沙丁鱼大迁徙的直接原因是

A.季节变化

B.海水温度变化

C.自然灾害

D.饵料多少变化

答案:

B

.沙丁鱼在迁徙过程中滚作一团,形成巨大“饵球”,主要是为了

A.节省海洋浅滩空间B.适应海水流向变化

C.防御大型鱼类侵袭D.提高人类捕捞产量

答案:

C

下图(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为某地自然带分布图,基带为温带阔叶林带.读图回答6~8题。

.图中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答案:

C

.我国平原地区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A.纬度B.洋流C.地形D.海陆分布

答案:

A

.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A.美国东南部B.中国东北地区C.巴西高原D.俄罗斯北部

答案:

B

气温(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质量检查)决定冰川消融,固态降水决定冰川积累,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冰川的形成、发育与演化。

研究表明,1959-2010年,天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呈现缩减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区域差异。

下图示意1959-2010年中国天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读图完成9~11题。

.影响冰川分布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水汽C.植被D.光照

答案:

B

.关于冰川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冰川面积变化西小东大B.区域内雪线普遍上升

C.冰川面积变化幅度西小东大D.海拔越高的流域,面积变化越大

答案:

B

.阿克苏河流域纬度低,但冰川退缩面积却不是最大,原因是

A.流域内降水增加B.冰川退缩速率小

C.流域内坡度缓D.人类活动的影响少

答案:

A

长白(山东省临沂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

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北部地形及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10~12题。

.图中甲、乙处的植被分别为

A.针叶林、高山苔原B.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

答案:

A

.图中海拔1800~2000米的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原因是该地

A.干旱、寒冷、大风B.坡度大,易被流水侵蚀

C.寒冷、贫瘠、大风D.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

答案:

C

.研究发现,近年来图中岳桦林带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该现象表明

A.植被演替停止B.苔原带下侵C.岳桦林带下侵D.岳桦林带上侵

答案:

D

祁连(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自动>)山冰川融水哺育着河西走廊,冰川变化对于甘肃、青海乃至全国都意义重大。

祁连山冰川发育在海拔4000~5800m,近几十年来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

下图为1956—2010年祁连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祁连山各水系冰川资源最丰富的是

A.疏勒河水系B.黑河水系C.巴音郭勒河水系D.大通河水系

答案:

A

.冰川中值高度是把冰川面积二等分的等高线高程,祁连山的冰川中值高度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主要原因是

A.山体海拔逐渐降低B.山地坡度逐渐增大C.降水量逐渐减少D.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

C

.祁连山冰川退缩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影响是

A.地表径流持续增加B.地下水不断减少C.降水量明显增多D.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

D

田间(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g/cm3),称为土壤客重。

黄土区的严重土壤侵蚀导致养分的大量流失,土壤物理性质严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客重的增加等。

下表示意晋西黄土退耕区三种植被类型及旱作耕地的土壤容重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12-13题。

.据表可知

A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B.人为耕作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

C.自然恢复阔叶林保持水土效果最好D.土层越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容重差值越大

答案:

C

.能减少当地耕地土壤容重的合理措施是

A.施用化肥B增施有机肥C.掺施熟石灰D.压实保墒

答案:

B

下图(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为南京市某人工隧道景观图,隧道穿过覆盖茂密植被的低缓小山丘。

据此完成10~11题。

.推测该低缓小山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C

.在坡度低缓的山丘间修建城市道路,采用隧道方案的原因是

①防止山体滑坡②保护自然生态③减少城市内涝④提高抗震能力

A.①②B⑦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图3(天津市和平区2009届高三一模(地理))、图4分别是某地气候统计图和某城镇景观,据图完成5~6题。

     图3         图4          图5

.该城镇的形态及最有可能出现在图5中a、b、c、d上的位置是

A.条带式、a地B.组团式、b地C.集中式、c地D.放射式、d地

答案:

A

.该地区河流主要的水文特征是

A.流速快,水能丰富B.水温较低,冬末春初发生凌汛

C.水质好,含沙量大D.汛期较长,水位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

D

“一(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

(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是在干早地区,植物利用早森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而生长发育,并在夏季来临之前的两个月左右时间迅途萌芽、开花、结实,然后枯萎、死亡的植物群落。

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该地区早春短命植物种类丰富。

据此完成1~3题。

.该山地位于

A.小兴安岭B.伊犁河谷C.太行山脉D.冈底斯山

答案:

B

.图示不同海拔的植被带中,早春花卉的种类和群落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水分B.光照、水分C.热量、土壤D.光照、坡向

答案:

A

.该山地是我国观赏“一年生短命花卉”的最佳地,其花卉观赏的最佳时期是

A.2月下旬至3月上旬B.3月上旬至4月上旬

C.4月中旬至5月中旬D.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答案:

C

土壤(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

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

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

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通量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B.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

C.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D.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

答案:

C

.该时段土壤CO2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

A.红松阔叶林B.阔叶杂木林C.白桦林D.灌木林

答案:

A

.下列因素中,与图2中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土壤微生物B.地下生物量C.表层凋落物D.土壤含水量

答案:

D

近年(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来科学家们将光敏定位仪用于小型鸟迁徙研究,即通过仪器收集光照的信息(日出日落时间、日照时数等)大致确定鸟儿所在的位置,下图是据此方法绘制的2014-2015年菜种小型鸟类迁徙路线图,图中数据表示往返日期,读图完成10-11题。

.该鸟类从北京到甲地大致的飞行方向是

A.先向西北再向西南B.自东向西

C.自东北向西南D.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答案:

A

.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而进行纬度计算时,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

A.甲地和乙地B.乙地和丙地

C.丙地和丁地D.丁地和乙地

答案:

B

梅原(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

(二))产中国南方,在中国传统火化中,它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华北地区梅的正常花期为3-4月。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温度,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引种、育种。

据此完成8-9题。

.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长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②长日植物起于高③长照植物多在春开花④长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⑤海拔高的植物多为低温长目照⑥海拔高的植物多为高温短日照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

答案:

C

【命题立意】本题以梅的生长习性为切入点,推知光照和温度对植被影响。

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判断地理规律的能力。

体现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试题解析】高纬度植物多生长在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多;夏季白昼长于冬季,所以长日照植物开花春季长于秋季;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光照越长。

.北京花匠为使梅在春节期的提前开放的有效办法可能是

A.推迟种植时间B.自天用黑布笼罩

C.白天放在背阴处D.提高环境的温度

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以梅的生长习性为切入点,考查以北京花匠为使梅在春节期间提前开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判断地理规律的能力。

考查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能力。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梅花在华北地区开花时间为3-4月,要使梅花在春节期间提前开放,需要提高环境的温度。

D正确。

B、C措施降低了温度,不正确。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8届高三3月综合素质检测)藤本植物是一种自身不能构成群落,必须依附它物而生的植物,其生存环境具有湿热特

性。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分别沿着四条线路从山麓到山顶调查上、中、下三个坡位的藤本植物特征(图5),该山植被群落的高度由山麓到山顶递减,东坡面下坡位靠近人类生活区,且多断层出露泉眼和溪流。

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据此回答9-11题。

图5图6

.这四条考察路线,行进难度最小的是

A.L1B.L2C.L3D.L4

答案:

C

解析:

读等高线图可知,这四条考察线路垂直高差(相对高度)相差不大,而L3的线路长且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该线路平均坡度较小,因此行进难度最小。

故C项正确。

.对造成该山不同坡向、坡位藤本植物株数差异的原因,描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低山丘陵区红壤水流冲刷严重,土壤和养分易积累在坡脚

②东坡面下坡位靠近人类生活区,温度较高

③东坡下坡位多断层出露泉眼和溪流,土壤水热组合条件较好

④东坡为阳坡,西坡为阴坡

⑤西坡上坡位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

⑥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答案:

选B解析:

根据经纬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季风区。

由图文资料可知造成该山不同坡向、坡位藤本植物株数差异的原因:

东坡面下坡位靠近人类生活区,温度较高;东坡下坡位多断层出露泉眼和溪流,土壤水热组合条件较好;低山丘陵区红壤水流冲刷严重,土壤和养分易积累在坡脚;西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下坡位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上坡位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大;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

故B项正确。

.该山东坡面上坡位藤本植物的盖度(植物的盖度表示植物群落总体或各个体的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方面积之比的百分数)远大于中、下坡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风力C.光照D.土壤

答案:

C

解析:

该山东坡面上坡位藤本植物的盖度远大于中、下坡位。

这主要由于坡面中、下坡位植被群落高大茂盛,藤本植物难以竞争到群落顶端,获取更多光照资源。

但上坡位植被群落不高,藤本植物容易竞争到群落顶端,以获取更多光照资源。

故C项正确。

下图(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一诊试题)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甲、乙、丙三座山地同一坡向年降水量的垂直变化。

读图,完成9-11题。

.据图中信息可知

A.山地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B.甲山降水垂直方向变化率最大

C.乙山年降水量最多D.年降水量最大值的海拔高度不同

答案:

D

.关于甲乙丙三座山地山麓自然景观的推测,正确的是

A.甲一荒漠带B.乙一硬叶林带

C.丙一落叶阔叶林带D.均为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A

.对三座山地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华北地区B.乙一西北地区

C.丙一南方地区D.无法判断位置

答案:

C

新疆(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罗布泊地区分布成群红柳沙包。

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

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停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图2)。

据此完成7-9题。

.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秋季、冬季D.冬季、春季

答案:

C

.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

A.沙源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