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534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8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4.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

5.背诵经典句子。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

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

学生:

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

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

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板书:

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运用色彩丰富的视频让学生对世界有直观认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情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从那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预设:

学生答案会包括天空、清晨、云彩、水洼、雨后、黑夜、地球、夏日、秋天、冬天等。

把学生的答案引导分析总结,得出是从“天空”“地球”两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

学生已经有了初步概括课文的能力,但大部分孩子对于课文所描述的事物的从属关系不太明确,在孩子们找出所有的有趣奇妙的事物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来天空和地球两方面。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烛”。

提示火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书写时左窄右宽;

提示“幻、蜡、诱、润、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剑”书写时左宽右窄。

指导书写“乘”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1.听写生词。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天空地球)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

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

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

(2)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

画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些宝藏?

(颜色形状)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5)说话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个只能够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

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

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天空的奇妙,以学生的批注阅读为主,反复朗读,读出世界的奇妙之美。

说话练习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更能体会出天空的奇妙。

3.自由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围绕那个自然段来写的?

(第9自然段)

(2)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

划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

 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

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

3.学习17、18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

(生活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善于发现)

三、小练笔

  作者写的天空和地球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出了奇妙之美,你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吗?

试着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板书设计:

22这个奇妙的世界

天空

奇妙总—分—总

地球

23海底世界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感受“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知识目标:

会写本课12个生字,两条横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明确“波涛澎湃”的读音,会用“窃窃私语”“景色奇异”造句。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通过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

感受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体会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师制作课件

两课时

教学课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

(见过)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吗?

  2.你们看,这就是大海!

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光粼粼,时而惊涛拍岸。

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

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

请大家齐读题。

学生从较为熟悉的海面出发,顺势激发学生对海底的好奇,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探究的欲望去学文。

3.(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看完录像,你们想说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出示课件)这些字你们会认吗?

谁来试一试?

现在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

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多种多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海藻嗡嗡啾啾

宁静闪烁肌肉峡谷细胞蕴藏储藏打鼾波涛澎湃窃窃私语

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字音学习,为学习文章扫清文字障碍。

 3.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提醒“异”的书写。

三、略知大义。

同学们,海底对我们来说,一直是非常神秘的世界,大家想不想化身为潜水员,到海洋深处去看一看啊?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概括,第一段:

黑中有光;

第二段:

静中有声;

第三段:

动物的活动方法多;

第四段:

植物差异大;

第五段:

矿产资源丰富。

帮助学生借助每段的中心句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是从哪及各方面描写海底世界的。

这也符合本科教学目标要求。

四、总结:

大家要学会利用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来梳理文章脉络。

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文章,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海底世界这么丰富,你想去看看,去听听吗?

那么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朗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全班交流。

二、顺学而教,感受语言

1.黑中有光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课堂讨论:

“依然”是什么意思?

(仍然)原来海底并不像海面那样波涛澎湃,也不像海面那样光线十足,越往下越黑。

(2)海底有光吗?

你来读读相关句子。

同学们,看,这就是深海里的光点,多么像布满星星的夜空啊。

出示发光器官的鱼。

播放发光水母。

师总结:

同学们,深深的海底,宁静,黑暗,却有着点点星光,这多么神秘,多么奇异啊!

让我们不由的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2.静中有声。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1)海底有什么声音?

三个同学读。

(2)师顺势引导:

“谁能够对他们的朗读提出建议和批评?

”感受“窃窃私语”。

应该轻声读,因为他们在窃窃私语。

①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

“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

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②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③句子对比:

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轻微的声音。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好像他们在说悄悄话,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④是啊,小动物在“窃窃私语”呢?

我想再读这句话,你会读的更好。

(3)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

你能继续说一说吗?

同学们,深深的海底一片安静,而当我们带上水中听音器,却能感受到各种格样的声音,这多么奇妙啊,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3.动物活动方法

(1)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围绕哪句话写的?

中心句

(2)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3)他们的活动方法是什么样子的?

小海参:

慢,哪里看出来的?

只能,4米,太慢了,真替她着急,你再来读读。

梭子鱼:

快,几十公里,比火车还快,你来读读,把他速度快的特点表达出来。

章鱼与乌贼:

利用反推力

贝类: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地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抓住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个“巴”字,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些贝类紧紧地抓住船底,生怕自己被落下,多么可爱啊!

“免费”字,形象生动写出了贝类的运动状态,感受贝类的聪明,怡然自得。

(4)你还知道海底那些动物的活动方法吗?

出示龙虾,吸盘鱼的图片。

说的真好,海底的动物种类上万种,他们的活动方式也是千姿百态,置身其中,我们不由得发出赞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植物差异

请学生说一说海底的植物有哪些差异。

从颜色;

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师总结:

多种多样的植物,把海底点缀成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5.矿产资源

出示段落。

有哪些资源。

现在海上建立了很多石油钻井平台,而人类开采的资源却是海洋矿产中及其微小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说,海底真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

顺学而教,体会语言文字中感受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图片欣赏,感受奇异

海底世界,物产丰富,景色奇异,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海底图片吧。

(出示图片)

四、美读小诗,拓展提升

学了这篇课文,想不想去去海底世界看看?

虽然我们现在去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化作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我多想去看看

看看海底闪亮的星星

如同童话一般,感受它的神奇、静谧

我多想去听听

偷听他们的窃窃私语

嗡嗡,啾啾,汪汪,呼呼。

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悲喜

我多想去亲亲

亲亲海底的小海参

和他们一起慵懒的蠕动

我多想去摸摸

摸摸那长长的海藻

从根摸到头,和它一起随海水轻摇自己柔软的腰肢

我多想去

啊,美丽的海底世界,

我爱你的奇异,

爱你的富饶!

师总结:

是啊,“海底世界真是一个景色奇特,物产丰富的世界!

”    

【设计意图:

小诗的设计,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让学生续写诗歌,说一说,你想去做什么,为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情提供了一个平台,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五、课外延伸,推荐书目

 介绍推荐《海底两万里》

景色奇异静中有声

物产丰富动物活动方式多样

植物差异大

矿产资源丰富

24地平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9个生字,正确认读“秦岭、无拘无束、飞驰、空旷、低矮、起伏、胸前、谜语”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

  

感悟并想象作者所描写有关地平线的的画面。

初步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初步感知“地平线”的内涵。

多媒体课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

谈谈自己对地平线的了解。

 

2.出示课件(从各个场景拍摄的地平线图片)

教师解说:

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都能看到美丽的地平线,这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揭示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关中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三年级学生对地平线的认知比较模糊,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地平线的放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从而感受它的美。

】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读出的问题是什么、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3.交流所得、所获。

三、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多形式认读。

秦岭无拘无束飞驰空旷低矮起伏胸前

谜语庄稼收割稀稀落落隐隐约约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无拘无束稀稀落落隐隐约约

四、巩固识记,指导写字。

3.指导书写““秦”、稼”、“稀”,提示禾字旁做部首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4.提示“矮、伏、骗、折、胡”,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5.学生练写。

一、初识“地平线”。

 1.朗读第1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读一读并画出描写地平线的语句,看一看课本上的彩图,伸出手指画一画地平线。

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是什么印象?

2.汇报交流,以读代讲,想象画面。

(1)出示句子。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丛在那里伏着。

(2)师生减字对比读。

师: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线,

生: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有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看见树丛在那里伏着。

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丛在那里伏着。

(3)通过对比读,你脑海中浮想出什么画面?

3.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线,为什么作者能看到?

在书上找找答案。

(1)出示句子:

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低矮的树丛和房屋稀稀落落的。

(2)读句子,想象画面。

总结:

正因为空旷的原野,低矮的树丛,稀稀落落的房屋,童年的作者才视野开阔,一抬头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也不再平行,能清楚地看到那道很亮的灰白的线。

让学生大象想象,语言文字似乎变成多彩的画面,变得趣味无穷。

二、感悟第一次追寻。

1.朗读第二自然段。

看到这道线,作者会想些什么?

会怎么做呢?

出示句子:

“啊,天到尽头了!

”我拼命向那树丛骑去。

2.总结:

是啊,作者该多么激动、兴奋呀!

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3.出示自学提示:

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作者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出作者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并想象画面。

4.交流汇报。

读着作者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三、感悟第二次追寻。

1.就在作者呆呆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作者的视野中。

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思考:

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2.全班交流。

(1)分角色朗读。

思考:

从作者与老人的对话中,想象他们各自的神态和动作。

(2)试着给对话填上表示心情的提示语。

“老爷子,你是从天边来的吗?

”我---------地问。

“天边?

”老人------地说。

“就是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地方。

去哪儿还远吗?

”我------问。

“孩子,那是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呢。

”老人------地说。

“地平线是什么?

”我---------地问。

“是个谜吧。

(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3-10自然段。

3.作者带着几分疑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

画出作者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

四、想象地平线之谜。

1.自学提示:

两次追寻失败了,作者想这地平线,还真是个谜了。

它总是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寻,去解这个谜。

想象这个谜到底是什么?

2.交流之谜

3.总结: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

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

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

4.多形式朗读11自然段。

课文的最后作者升华了“地平线”的内涵,赋予了它厚重的人生启示。

教学中以读代讲,想象之谜,模糊感悟会更适合三年级学生。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题,想象画面并画下来。

初识亮灰白色

追寻两次失败

谜启示

口语交际·

劝说

1.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进行得体的劝告。

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1.情境创设:

我校三年级学生李大刚同学特别活泼好动,一下课就在楼道里跑来跑去,不是撞倒了这个同学,就是自己摔破了腿。

同学们,你看到了会对他说些什么?

2.劝说导课。

大家都想劝劝她,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创设口语交际的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二、讨论劝说的艺术

1.小组讨论。

还有一个同学叫王大明,他的教室在三楼,下楼时别的同学都能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唯独他喜欢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

同学们,你看到了会怎么办?

是啊,王小明的行为太危险了,老师和同学看见了,都对他进行了劝说,他会听谁的呢?

为什么?

课件出示:

小红:

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

太不应该了!

小明:

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老师:

小同学,别这么玩!

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汇报交流,明确劝说的艺术。

(1)小红的劝说:

指责的口吻,对方不易接受。

(2)小明的劝说:

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但只从别人的角度劝说。

(3)老师的劝说:

不光指出错误的行为,还从他自己的角度劝说,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

因此更能打动人!

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总结:

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课件:

1.注意说话的语气,要友好和善,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角色扮演,体验劝说的艺术。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劝说的艺术,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三、小组合作练劝说

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劝慰,大家看一看:

情景一

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

我想对她说……

情景二

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情景三

爸爸特别爱抽烟,每天家里烟雾弥漫,他自己的身体抽坏了,我和妈妈也跟着“吸毒”。

我想对他说……

2.分组练习,每组练习一个。

3.全班展示

其他同学认真看,认真听,要做文明听众。

四、总结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劝说、练劝说最后会劝说,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成为小小劝说家。

注意说话语气

学会换位思考

习作·

1.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搜集国宝大熊猫的相关资料信息。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

3.语句要通顺,调理要清晰,内容要清楚明白。

能适当的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初步学习整合大熊猫的信息,从不同方面介绍大熊猫。

恰当的用上一定的说明方法,文从字顺,条理清晰地写作。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大熊猫的资料

一、出示大熊猫的图片,交流搜集的大熊猫的信息。

1.同学们见过真的大熊猫吗?

在哪见过?

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出示大熊猫图片,让学生再现生活场景,便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激起表达的欲望。

为后面的话题交流创设了轻松地氛围。

2.教师讲述,明确任务: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节

课我们从不同方面来介绍大熊猫,让我们通过交流多一些对它的了解认识。

3.出示交流的问题

(1)大熊猫是猫吗?

(2)大熊猫吃什么?

(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

哪些地方是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