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112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6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6页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6页
亲,该文档总共2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2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docx

商办项目机电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意见:

项目备案意见号(长发改备(2013)16号)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沪长地(2013)EA31010520134912

3)用地批准书:

上海市长宁区长府土书字第13号

4)业主提供的2013.9.18上海市长宁区房屋土地测绘中心出具的《房屋土地权属调查报告书》

5)区市政工程署所取得的凯旋路市政管线资料

6)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1)《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2014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局部修订版)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1)《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2)《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2010

(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

(14)《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

(15)《上海市停车库(场)设计标准》DGJ08-7-2006

(1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17)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2012/J12028-2012

(18)国家及上海市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规定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以上海地区为例:

最冷月平均气温:

3.5℃

最热月平均气温:

27.8℃

极端最低气温:

-10.1℃

极端最高气温:

38.9℃

最大日较差:

7.6℃

降水量:

1132.3毫米

湿度:

最大月平均平均湿度:

83%;最小月平均湿度:

75%

冻土深度:

80毫米

4)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整个地块被凯田路分割为南地块及北地块两边,两边以地下连廊连接。

本工程南区建筑密度:

34.4%;容积率:

4;建筑控制高度:

140米;建筑退让红线距离:

地下室沿凯田路3m,其他边界5m。

南区的主要车行出入口设置在凯旋路上,凯旋路上设置双向进出口,凯田路上同样设置双向进出口。

绿化率21.5%.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5)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的设计任务书。

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1)建设背景

该项目位于上海市中心城西,地处凯旋路与淮海路交界处的地段。

上海内环内新华社区,地处徐汇和长宁交接板块,毗邻轨道交通十号和轨道交通三、四号线,周边有安顺路、淮海西路、凯旋路和虹桥路,临近内环路/延安路立交。

(2)地理位置

项目用地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71街坊1/2丘、71街坊16/2丘地块。

地块东至J1A-10地块(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南至J1B-03地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西至凯旋路,北至J1A-02地块(规划九年制学校用地),地块中部有16米宽规划凯田路穿过,将地块分为凯田路以北的J1A-04地块,以及凯田路以南的J1B-01地块。

本项目地块所在位置交通极其便利,片区外客户可通过凯旋路,淮海路及虹桥路等城市主干线迅速抵达该地块,另有多条支路及公交线路环绕,同时邻近上海地铁3/4号线及10号线地铁换乘虹桥路站接驳站点。

本地块地段优良,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南地块位于凯田路南侧区块。

(3)项目定位

项目定位服务于年轻时尚科技创新群体,为未来的创业创新团队提供一站式办公服务与孵化,并为其提供各类商业服务设施,为科技创新团体提供交流展示的场所,配备创业孵化器、创投基金中心、共享式办公场地、项目展示展览、科技与时尚电子概念旗舰店。

项目以“山谷、河川、晶石”为设计概念,为年轻科技时尚群体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交流空间与活动场所。

建设单位:

上海褐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新华路街道71街坊1/2丘、71街坊16/2丘商业、文化和商务办公项目(南区)(暂名)

2)总经济技术指标:

南地块(71街坊16/2丘)

基地面积:

19072.7m²

总建筑面积:

131243.6m²

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

52009.8m²

地上建筑面积:

79233.8m²;其中计容面积76290.8m²;不计容面积2943㎡

建筑占地面积:

6552.5m²

建筑密度:

34.4%

容积率:

4

道路广场总面积:

5700m²

建筑高度(规划高度)及层数:

南区办公楼1号楼,28层,140米(结构大楼板高度:

130.5m);

南区文化展览楼2号楼,8层,72.1米(结构大楼板高度:

64m);

南区商业楼5号楼,5层,24米(结构大楼板高度:

22.5m);

南区商业楼6号楼,5层,24米(结构大楼板高度:

22.5m);

南区变电站12号楼,1层,12.9米(结构大楼板高度:

12m);

注:

12号楼即变电站,建设单位尚未最终明确置于地上还是地下,不属于本次总体设计范围之内。

因此仅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将相关数据罗列,并按照合作设计方的方案提供建筑相关图纸以供参考。

地下建筑4层,约为16.250米;

绿地面积:

4106m²

绿化率:

21.5%

集中绿地率:

5%

小汽车停车位:

514辆,其中地下514辆

自行车停车位:

427辆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71街坊1/2丘、71街坊16/2丘地块。

地块东至J1A-10地块(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南至J1B-03地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西至凯旋路,北至J1A-02地块(规划九年制学校用地),地块中部有16米宽规划凯田路穿过,将地块分为凯田路以北的J1A-04地块,以及凯田路以南的J1B-01地块。

本项目地块所在位置交通极其便利,片区外客户可通过凯旋路,淮海路及虹桥路等城市主干线迅速抵达该地块,另有多条支路及公交线路环绕,同时邻近上海地铁3/4号线及10号线地铁换乘虹桥路站接驳站点。

本地块地段优良,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本次设计为该地块的南侧部分—南区。

南区由1号~2号两幢塔楼和5号~6号、12号三幢裙楼组成。

其中1号~2号两幢塔楼和5号~6号、12号三幢裙楼地下连为一体,地上为5个结构单体。

地下四层,埋深约18米,地上1层~28层,大屋面高度12米~130.5米。

总建筑面积131243.6平方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79233.8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设计文件

1)上海市用地批准书:

上海市长宁区长府土书字第13号

2)Aedas方案总体报规文件;

3)ARUP结构设计方案报告

4)2015年5月收到中船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上海市新华路商业综合体项目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2.国家规范及规程

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

2)《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90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2010

1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J130-2001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3)《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8

16)《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GB4104-2000

17)《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8)《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20)《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号)

21)建设部令第111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2002年9月)

3.上海市规范及相关文件

1)《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

4)《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实施细则》上海市沪建管[2014]954号

三、设计荷载及参数

1.楼面荷载

按照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选用下列荷载标准值(单位:

kN/m2),详见表3-1。

表3-1荷载标准值

项目

移动隔墙(kPa)

使用活荷载标准值建议值(kPa)

荷载规范中活荷载标准值(kPa)

办公

塔楼

办公大堂

1.0

5.0

3.5

办公区

1.0

3.0/4.01)

2.0

电梯大堂/相邻走道

--

3.0

2.5

卫生间

1.0

2.5

2.5

楼梯间

--

3.5

3.5

茶水间/清洁房

--

2.5

--

储藏室

--

5.0

5.0

一般设备间

--

7.5

或按实际设备重

7.0

上人屋顶

(一般设备)

--

7.5

或按实际设备重

--

屋顶水泵房

--

25.0

或按实际设备重

--

屋顶冷却塔

--

10.0

或按实际设备重

--

上人屋顶

(无设备)

--

2.0

2.0

不上人屋顶

--

0.5

0.5

 

裙房、地下室

 

裙房、地下室

 

商业/文化

1.0

4.0

3.5

餐饮

1.0

5.0

2.5

厨房

1.0

5.0

4.0

卫生间

1.0

2.5

2.5

梯间/相邻走道

--

3.5

3.5

露台

--

4.0(暂按商业考虑)

--

屋顶平台

--

4.0(暂按上人屋面/商业考虑)

3.0

上人屋顶

(一般设备)

--

7.5

或按实际设备重

--

不上人屋顶

--

0.5

0.5

储藏室/工具间/后勤用房

--

5.0

5.0

垃圾房

--

15.0

--

停车场/坡道

(小车)

--

4.0

4.0

停车场/坡道/装卸货区

(货车)

--

15.0

-

自行车库

--

2.0

--

一般设备间

--

7.5

或按实际设备重

7.0

重型设备间

--

15.0

或按实际设备重

--

室外楼梯

--

5.0

--

首层绿化区

--

5.0

(覆土另计)

--

消防车道

--

20/35并应考虑覆土厚度折减

20/35

超市

--

卖场区8.0,仓库区10.0。

在无法准确划分区域时,建议统一取10.0。

5.0

注:

除1号楼、2号楼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外,其它内隔墙均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7.0KN/m3

塔楼设计时办公区使用活荷载考虑说明如下:

办公区活荷:

楼面梁设计按照4kpa,整体、基础计算时按照3kpa。

办公部分的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见表3-2。

表3-2活荷载折减系数

墙、柱、基础计

算截面以上的层数

1

2~3

4~5

6~8

9~20

>20

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

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1.00

(0.90)

0.85

0.70

0.65

0.60

0.55

2.风荷载

根据建筑荷载规范及本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0.55kN/m2,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0.60kN/m2,场地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抗风设计的阻尼比为0.05。

3.地震作用

1)地震作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地震荷载参数如下:

表3-3地震荷载参数

抗震设防烈度

7度(0.10g)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0.08(多遇地震)

0.23(设防地震)

0.45(罕遇地震)

建筑场地类别

IV类(《岩土工程详细勘查报告书》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特征周期

0.90

周期折减系数

0.80~0.90(塔楼)、0.65(裙楼)

(多遇地震)

0.95

(设防地震)

1.00

(罕遇地震)

2)抗震设计参数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项目的抗震设计参数见下表所示:

表3-4该项目的抗震设计参数

1号楼

2号楼

5~6号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50年

50年

设计基准期

50年

50年

50年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1.0

1.0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丙类

丙类

结构体系

框架-核心筒

框架-核心筒

框架

建筑高度类别

130.5米

94.2米

13.5~20.6米

基础设计类别

甲级

甲级

甲级

基础安全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

7度

7度

7度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第一组

第一组

抗震构造措施

7度

7度

7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

0.10g

0.10g

场地类别

IV类

IV类

IV类

特征周期

0.90

0.90

0.90

小震阻尼比

0.05

0.05

0.05

大震阻尼比

0.07

0.07

0.07

地下一层及以上剪力墙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

地下二层剪力墙抗震等级

二级

三级

/

地下一层及以上框架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地下二层框架抗震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周期折减系数

0.85

0.85

0.65

四、地基基础设计

1.地质描述

本场地位于长宁区新华路街道71街坊1/2丘、71街坊16/2丘,整个拟建场地被规划的凯田路分为二部分,均由围墙封闭,其中凯田路位于南北两块场地中间。

场地地势平坦,地面略有起伏。

经实测,本场地勘探点孔口地面标高在2.50~3.63m之间,高差约1.13m。

凯旋路上为上海轨交3、4号线共线段,包括高架区间及高架车站(虹桥路站)两部分,其建(构)筑物外边线距基坑边线最近距离约为30.5m。

1)地层构造

表4-1场地内各地层自上而下分布情况列表如下:

No.土层号

土层名称

层面标高

土层厚度

土层描述

分布情况

1

填土

0

2.45m

以建筑垃圾为主,土质不均匀,结构松散

全场地

2

灰黄色粉质粘土

2.14~0.07m

1.60m

可塑~软塑状

中等压缩性

局部缺失

3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0.67~-2.77

3.55m

流塑状,高压缩性

全场地

4

灰色淤泥质粘土

-2.96~-6.24m

8.30m

流塑状,高压缩性,

全场地

⑤1-1

灰色粘土

-11.04~-14.77m

9.20m

流塑~软塑

高压缩性

全场地

⑤1-2

灰色粉质粘土

-16.99~-23.38m,

9.60m

软塑状,高压缩性

全场地

⑤3

灰色粉质粘土

-28.75~-43.69m

10.60m

可塑状

中等压缩性

全场地

⑤4

灰绿色粉质粘土

-36.27~-51.19m

2.45m

可塑~硬塑状

中等压缩性

局部缺失

灰绿~灰色砂质粉土

-39.84~-54.16m

6.90m

中密~密实状,

中等压缩性

全场地

⑧1

灰色粘土

-49.61~-59.27m

7.05

可塑状,中等压缩性

局部缺失

⑧2

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

-56.70~-65.14m

9.45m

可塑(中密)状,

中等压缩性,

全场地

⑨1

灰色粉砂夹粉质粘土

-65.16~-71.98m

13.15m

呈密实

(可塑)状,中等压缩性

全场地

⑨2

灰色粉砂

-77.98~-98.89m

14.85m

密实状,中等压

缩性

全场地

兰灰色粉质粘土

-101.45~-107.55m

11.30m

硬塑状,

中等压缩性

全场地

灰色粉砂

-114.64~-119.44m

-

密实状,中等压缩性

未钻穿

2)水文地质条件

浅层潜水及承压水与工程施工密切相关,其主要补给来源均为大气降水和地表径

流,随着季节、气候、降水量等影响而变化。

第⑦层砂质粉土,为第Ⅰ承压水含水层,水位一般呈周期变化,第⑨层为第Ⅱ承压水含水层。

由于⑧2层粉质粘土夹粉砂亦可能存在承压水,且与第⑨层相连,故选择对⑧2层粉质粘土夹粉砂进行承压水观测。

观测期间拟建场地承压水头的最高水位标高为-3.25m,埋深为6.25m。

设计时年平均地下水高水位埋深可按0.5m计,年平均低水位埋深按1.5m计。

本拟建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在Ⅲ类环境下,拟建场地范围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情况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作用下有弱腐蚀性。

3)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与设防类别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9s(上海地区,多遇地震和设防烈度地震,场地类别为Ⅳ类场地)。

拟建场地地面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不存在成层的饱和砂质粉土或砂性土,在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不存在液化可能性,故判定该场地为不液化场地。

设计时在7度条件下可不考虑地基土液化问题。

2.基础设计

基础设计需考虑恒载、活载、浮力、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同时亦需考虑施工期间对场地周围地铁隧道、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影响。

拟建建筑物柱下荷载以及地下室开挖深度较大,因此本项目采用桩基础。

综合考虑噪音、挤土效应等因素,本项目拟采用钻孔灌注桩。

根据勘察报告,塔楼1号楼/2号楼采用桩径850mm的灌注桩,持力层为⑨1层,桩底后注浆以提高单桩承载力。

桩端入土深度约75m,有效桩长约56.5m,桩身采用水下C30混凝土强度等级,预估单桩抗压承载力为5160kN,最终采用的单桩承载力将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塔楼范围以外的区域由于无上部建筑或上部建筑物重量不足,这部分结构将因地下水压力而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桩基设计由抗拔工况控制。

本项目裙楼及地下室的桩基采用桩径600mm的钻孔灌注桩,持力层为⑦层,桩底不注浆。

桩端入土深度约52m,有效桩长约34.5m,桩身采用水下C30混凝土强度等级,预估单桩抗拔承载力为1050kN。

根据本项目特点及上海地区类似项目经验,沿柱下承台独立布桩,或承台梁下布桩;核心筒采用群桩布桩,尽量布置在墙下。

1号楼芯筒内底板厚2米(局部柱下底板厚度2.7米);2号楼芯筒内底板厚2.0米;裙楼及地下室底板厚为1.2m,承台梁1.1米高;考虑冲切要求,柱下承台局部加厚。

五、地下室结构设计

地下四层,地下室埋深约18米。

上部有塔楼者地下结构形式同上部结构;纯地下室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

首层楼板厚度室内180mm,室外200mm。

室内部分板面相对标高0.000,室外部分板面标高-0.800、-1.200及-1.800,板面标高逐步过渡,通过楼板及梁加腋,以有效传递四周土压力,加强地下室的整体性,并作为各塔楼的嵌固端。

地下室外墙采用两墙合一方案,为地下连续墙,即满足施工阶段的挡墙,也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在土压力作用下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纯地下室部分抗震等级为三级,其它部分地下一层抗震等级同地上结构,地下二层逐步降低。

六、上部结构设计

(一)1号楼结构体系

1.抗侧力体系

(1)概述

办公楼大屋面高度为130.5米,地面以上28层,地面以下4层。

嵌固端在首层楼板。

鉴于建筑与结构的综合考虑,抗侧力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系,钢筋混凝土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结构体系,外框架作为抗震第二道防线,形成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部分柱结合建筑立面要求采用斜柱,顶部局部采用梁上立柱。

(2)核心筒

核芯筒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底部边长约17.5x27.3米,其混凝土强度为C60~C40。

墙体厚度见下表。

表6-1-1核心筒墙体厚度表(mm)

部位

地下3层~1层

2层~15层

16层~18层

19层~21层

22层~顶层

墙厚(mm)

800(芯筒外墙)

300~500(芯筒内墙)

600(芯筒外墙)

250~500(芯筒内墙)

500&600(芯筒外墙)

250~400(芯筒内墙)

500(芯筒外墙)

250~400(芯筒内墙)

400(外墙)

250&400(内墙)

(3)外框结构

外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距12~14米,主要构件截面尺寸见下表。

表6-1-2外框结构主要构件尺寸表(mm)

部位

地下3层~首层

2层

2层~13层

14层~顶层

外圈框架梁高为950mm,

楼面主、次梁高度主要为800mm,沿芯筒走廊高度为650mm

1000x1000~1850x1850

1000x1000~1850x1850

800x800~1650x1650

800x800~1400x1400

(4)楼板体系

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体系。

办公楼标准层结构布置按灵活隔断设计,楼板厚度120mm(局部楼板厚度150mm);地下二层~地下一层楼板厚度150mm;首层嵌固端楼板厚度180mm。

2.1号楼主要计算结果

本工程结构分析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

抗震计算时,按多遇地震计算地震作用,考虑了平扭耦连的扭转效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见表6-1-3。

 

表6-1-31号楼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

周期(S)

T1(X+Y/扭转)

2.9972(0.99+0.01/0.00)

T2(X+Y/扭转)

2.7614(0.01+0.96/0.04)

T3(X+Y/扭转)

2.3073(0.01+0.05/0.94)

T4(X+Y/扭转)

1.0145(0.97+0.00/0.03)

T5(X+Y/扭转)

0.8501(0.03+0.01/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