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831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测题1判断推理 习题带解析53道.docx

行测题1判断推理习题带解析53道

3-2判断推理逻辑判断53

模拟习题:

1、小王、小李、小张在一起,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

现在只知道:

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李年龄小。

因此我们可知()。

A.小李是工人,小张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B.小李是农民,小张是工人,小王是教师;

C.小李是教师,小张是工人,小王是农民;

D.小李是工人,小张是教师,小王是农民;

A

答案解析:

“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李年龄小”一句中,“农民”反复出现,此句为关键信息。

由“小王和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李年龄小”可知,农民既不是小王也不是小李,因此农民是小张。

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

2、药监局对6种抗菌素进行了药效比较,得到的结果如下:

甲药比乙药有效,丙药的毒副作用比丁药大,戊药的药效最差,乙药与己药的药效相同。

由此可知()。

A.甲药与丁药的药效相同

B.戊药的毒副作用最大

C.甲药是最有效的药物

D.己药比甲药的药效差

D

答案解析:

“甲药比乙药有效”,“乙药与己药的药效相同”,可推出己药比甲药的药效差。

3、某地有一名热心的理发师,他只给村子里的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而村子里所有不为自己理发的人都来找这位理发师理发,则这位理发师()。

A.给自己理发

B.叫人为他理发

C.从不理发

D.不存在这样的人

D

答案解析:

如果理发师为自己理发,则违背了“只给村子里的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原则,因此他不应该给自己理发;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则违背了“所有不为自己理发的人都来这位理发师理发”原则,因此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所以他为自己理发,会推出他不应该为自己理发,而他不为自己理发,又会推出他应该为自己理发。

他的做法总会推导出其对立面,因此,不存在这样的人。

4、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

四个人的供述如下:

甲:

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

我们中有人作案丙:

乙和丁至少有一个没作案;丁:

我没作案;果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个人说的是假话,则(  )肯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D.说真话的是丙和丁

B

答案解析:

1、根据主题干,四个人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人说的是假话。

甲:

都没做案与乙:

有人做案相互矛盾必然一真一假;丙:

乙和丁至少有一人作案与丁:

我没作案相互矛盾,必然是一真一假。

只有丙说的是真话时,乙同样说真话,甲、丁都说的是假话。

丁是案犯。

故答案为B。

5、小魏、小雷、小戴三个同学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完后在一起议论:

小魏说:

“我肯定考上重点大学。

”小雷说:

“重点大学我是考不上。

”小戴说:

“要是不论重点不重点,我考上是没有问题。

”发榜结果表明,三个中考上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没有考上的各一个,并且他们三人的预言只有一个是对的,另外两个人的预言都同时实恰好相反。

可见()

A.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没考上,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B.小魏考上一般大学,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考上一般大学

C.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重点大学,小戴考上一般大学

D.小魏没考上,小雷考上一般大学,小戴考上重点大学

C

答案解析:

根据主题干“三个中考上重点、一般及没考上各一个”首先否定B项,不符合题意条件。

根据主题干“一对”“两反”,D项的预言是“一反”“两对”,A项是“三反”,予以否决;C项“小魏没考上”预言相反;“小雷考上重点大学”预言相反,“小戴考上一般大学”预言是对的。

故答案为C。

6、某届“百花奖”评选结束了。

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黄河颂》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北京厂拍摄的《孙悟空》获得最佳美术奖;上海厂拍摄的《白娘子》获得最佳戏曲片奖。

西安厂的导演说:

“真是有趣得很,我们三人的姓分别是三部片名的第一个字,而我们每个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的片名第一个字又不一样。

”这时候,另一个姓孙的导演笑着说:

“真是这样的!

”三部片子导演各姓()

A.西安厂导演姓孙,北京厂导演姓白,上海厂导演姓黄

B.西安厂导演姓白,北京厂导演姓黄,上海厂导演姓孙

C.西安厂导演姓白,北京厂导演姓孙,上海厂导演姓黄

D.西安厂导演姓黄,北京厂导演姓白,上海厂导演姓孙

B

答案解析:

根据主题干,西安厂的导演说,另一个姓孙的说即西安厂的导演不姓孙,排除A。

C项,北京厂导演姓孙,又拍摄《孙悟空》,排除C。

D项,西安厂导演姓黄,西安又拍摄《黄河颂》,排除D。

故答案为B。

7、小李去商店买衬衫,售货员问她想要哪种颜色的,小李幽默地说:

“我不象讨厌黄色那样讨厌红色,我不象讨厌白色那样讨厌蓝色,我不象喜欢粉色那样喜欢红色,我对蓝色不如对黄色那样喜欢。

”小李最后会选择的颜色是()

A.黄色

B.红色

C.蓝色

D.粉色

D

答案解析:

对蓝色不如对黄色那样喜欢,否定C。

不象喜欢粉色那样喜欢红色,否定B。

不象讨厌黄色那样讨厌红色,否定A。

故答案为D。

8、偶然防卫是指在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者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偶然防卫的一项是:

()

A.甲与乙积怨很深,某日发生冲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枪打算去杀乙,两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开枪杀死了乙,但开枪时不知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手枪正准备对其射击

B.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丙在后面对甲先开了一枪,将其打死,而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纯粹是出于报复泄恨的目的杀甲,结果保护了乙的生命

C.甲与乙醉酒后发生激烈冲突,两人相互厮打至马路上,正当甲要捡起路边砖头击打乙时,围观群众中有人喊“警察来啦”,甲受惊吓不慎跌落路边河沟溺水身亡,乙安全无事

D.甲身穿警服带着电警棍,冒充警察去“抓赌”,甲抓住乙搜身时,乙将甲打伤后逃离,甲未能得手

C

答案解析:

关键词是“主观上没有认识到”。

C项中甲的行为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所以不符合条件。

9、国王要为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最聪明勇敢的女婿,他向所有的求婚者宣称他已经把公主和两只狮子分别关进了三间房子,然后在三间房子门上分别写了一句话,让求婚者们去打开自己认为可以打开的门。

第一间房门上写着:

“这间房子里有狮子。

”第二间房门上写着:

“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

”第三间房门上写着:

“这间房子里有狮子。

”其实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

 据此可以推断()。

 

A.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 

B.公主在第二间房子里 

C.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 

D.三间房子里关的都是狮子

C

答案解析:

考点:

逻辑矛盾。

解析:

(1)整合题干:

①第一间:

“有狮子”;②第二间:

“公主在第一间”;③第三间:

“有狮子”。

 

(2)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句真话”,选择“找矛盾”解析,①、②矛盾,真话必在其中。

由此推出,第三间房门上写的是假话,所以,第三间房子里没有狮子。

因此,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

10、一艘远洋帆船载着5位中国人和几位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

途中,除5位中国人外,全患上了败血症。

同乘一艘船,同样是风餐露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如此不同呢?

原来这5位中国人都有喝茶的习惯,而外国人却没有。

于是得出结论:

喝茶是这5位中国人未得败血症的原因。

以下哪项和题干中得出结论的方法最为相似?

()

A.警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但是从目前掌握的事实看,都不足以证明他犯罪。

专案组由此得出结论,必有一种未知的因素潜藏在犯罪嫌疑人身后;

B.在两块土壤情况基本相同的麦地上,对其中一块施氮肥和钾肥,另一块只施钾肥。

结果施氮肥和钾肥的那块麦地的产量远高于另一块。

可见,施氮肥是麦地产量较高的原因;

C.孙悟空:

“如果打白骨精,师父会念紧箍咒;如果不打,师父就会被妖精吃掉。

”孙悟空无奈得出结论:

“我还是回花果山算了。

D.天文学家观测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特征a、b、c,已知特征a、b分别是由两颗行星甲、乙的吸引造成的,于是猜想还有一颗未知行星造成天王星的轨道特征c

E.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得相关性,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它体积改变的原因。

B

答案解析:

题干运用的是求因果关系五法中的求异法。

B项是求异法。

11、所有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聪明的学生,有些聪明的学生喜欢逃学,小杨不喜欢逃学;所以,小杨不是重点大学的学生。

以下哪项除外,均与上述推理的形式类似?

()

A.所有经济学家都懂经济学,有些懂经济学的爱投资企业,你不爱投资企业,所以,你不是经济学家;

B.所有鹅都爱吃青菜,有些吃青菜的也吃鱼,兔子不吃鱼;所以,兔子不是鹅;

C.所有的人都是爱美的,有些爱美的还研究科学,亚里士多德不是普通人;所以,亚里士多德不研究科学;

D.所有被高校录取的学生都是超过录取分数线的,有些超过录取分数线的是大龄考生,小张不是大龄考生;所以小张没有被高校录取

E.所有想当外交官的都需要学外语,有些学外语的重视人际交往,小王不重视人际交往;所以小王不想当外交官。

C 

答案解析:

题干的推理形式是:

所有A都是B,有些B是C,某某不是C,所以,某某不是A。

除C项外,其余各项的推理都具有类似的形式。

12、中国的历史上,一般都给官员比较低的薪水,这样皇帝好控制他,因为薪水低了以后,官员肯定要贪污。

皇帝就可以抓住这个把柄,想治他就治他。

如果薪水高了,官员不用贪污的话,皇帝就没办法治他了。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迫使官员贪污是皇帝控制官员最愚蠢的方法。

B.迫使官员贪污是皇帝控制官员最廉价的方法。

C.迫使官员贪污是皇帝控制官员的唯一方法。

D.迫使官员贪污是皇帝控制官员最好用的方法。

C

答案解析:

判断选项主要通过材料中“如果薪水高了,官员不用贪污的话,皇帝就没办法治他了”这一句,因此,ABD项表述都不准确。

故答案为C。

13、如果未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前确实想要这个孩子,那么,孩子出生后肯定不会受虐待。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上述结论才会为真?

A.未来的父母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会改变原本只是想传宗接代的观念。

B.不想要孩子的人通常也会抚养孩子。

C.不爱自己孩子的人通常会虐待孩子。

D.虐待孩子的人都是不想要孩子的。

D

答案解析:

真命题的逆否命题肯定为真,因此,容易判断。

故答案为D。

14、陈华图便宜花50元买了双旅游鞋,不到一个月鞋带就断了。

不久,他按市价的几乎一半买了件皮夹克,结果发现原来是仿羊皮的。

于是他得出结论:

便宜无好货。

陈华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与下列哪项最为类似?

A.李京是语文教师,他仔细地阅改了每一篇作文,得出结论:

全班同学的文字表达能力普遍有提高。

B.王江检验一批产品,第一件合格,第二件是次品,于是得出结论:

这批产品不全合格。

C.王强邻居的小男孩,头发有两个旋,脾气很犟;王强的小侄子,头发也有两个旋,脾气也很犟。

王强因此得出结论:

头发上有两个旋的孩子,脾气很犟。

D.李文认为头发上有两个旋的孩子很犟,因此得出结论:

自己的孩子脾气不犟是因为头发上只有一个旋。

C

答案解析:

以偏概全的错误理念,容易推断。

故答案为C。

15、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起到作用到底哪个重要?

双胞胎的研究对于回答这一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唯环境影响决定论者预言,如果把一对双胞胎儿完全分开抚养,同时把一对不相关的婴儿放在一起抚养,那么,待他们长大成人后,在性格等内在特征上,前二者之间决不会比后二者之间有更大的类似。

实际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极端的观点,但也不支持另一种极端观点,即唯遗传因素决定论。

从以上论述最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A.为了确定上述两个极端观点哪一个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B.虽然不能说环境影响对于人的发展起唯一决定的作用,但实际上起最重要的作用。

C.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D.试图通过改变一个人的环境来改变一个人是徒劳无益的。

C

答案解析:

题干中讨论的问题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到底哪个重要”,由此看出,两者都起作用是不成问题的,只是要对它们的作用的重要性做一比较。

题干举出对双胞胎的研究所得到的实际的统计数据,否定了两种极端观点:

“唯环境影响决定论”和“唯遗传因素决定论”,即不能片面强调两种因素中的任何一种。

这正是C中说的两种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选A不妥,因为题干没有继续实验的意思,并根据已经进行的实验给出了结论。

B不对,题干并没有说环境影响的作用比遗传因素大。

D中“改变一个人”的含义模糊,好事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似的。

因为题干承认环境会对人的发展带来影响,即带来某种程度的秋变,所以不能选D。

故答案为C。

16、所有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H是穿白衣服的。

基于以上事实,下列哪个判断必为真?

A.H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B.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C.H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D.H既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也不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B

答案解析:

除了题干所讲的两种人以外,还可能有其他的人,H可能是其他种族的人中的穿白衣服的。

C明显不符合要求。

选D也不对,因为H穿衣服,可能就是北婆罗洲土著人(虽然不能肯定是,但不能断言不是)。

因为“穿黑衣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的必要条件,H(穿白衣服)不具备此必要条件,所以H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故答案为B。

17、一个人到底是做出好的行为还是作出坏的行为,跟他生命的长短有关。

如果他只活一天的话,他去偷人家东西是最好的,因为他不会遭受担心被抓住的痛苦。

对于还能活20年的人来说偷人家东西就不是最好的,因为他会遭受担心被抓住的痛苦。

以下哪项陈述时上述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一个人在决定是否去偷人家东西之前,能确切的知道他还能活多久。

B.凡是去偷人家东西的人都活不了几天。

C.只要没有被抓住,担心被抓住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因为偷东西的人早有思想准备。

D.一个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的人,通常会选择做些好事而不是去做坏事。

A

答案解析:

B项明显不符,C项的表述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对材料的总结,对于加强论述没有实际意义,A项表明了材料中的观点,就是在偷东西之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可以判断要不要去偷,故答案为A。

18、各品种的葡萄中都存在着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有效地减少人血液中的胆固醇。

这种物质也存在于各类红酒和葡萄汁中,但白酒中不存在。

红酒和葡萄汁都是用完整的葡萄作原料制作的;白酒除了用粮食作原料外,也用水果作原料,但和红酒不同,白酒在以水果作原料时,必须除去其表皮。

以上信息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经常喝白酒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     

B.食用葡萄本身比饮用由葡萄制作的红酒或葡萄汁更有利于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 

C.能有效地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化学物质,只存在于葡萄之中,不存在于粮食作物之中 

D.能有效地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化学物质,只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之中,而不存在于葡萄的其他部分之中

D

答案解析:

主题干为前提条件。

必须除去其表皮为前提条件。

能推理出D项子题干只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中。

而A、B、C均属发散性思维,排除。

故答案为D。

19、经防疫部门检测,在该省境内接受检疫的长尾猴中,有1%感染上了狂犬病。

但是,只有与人及其宠物有接触的长尾猴才接受检疫。

防疫部门的专家因此推测,该省长尾猴中感染狂犬病的比例,将大大小于1%。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支持专家的推测?

A.与人及其宠物有接触的长尾猴,只占长尾猴总数的不到10%

B.感染有狂犬病的宠物,约占宠物总数的1%

C.与和人的接触相比,健康的长尾猴更愿意与人的宠物接触

D.与健康的长尾猴相比,感染有狂犬病的长尾猴更愿意与人的宠物接触

D

答案解析:

从子题干找前提条件。

主题干表明了两层意思,一是检疫的长尾猴中有1%感染上了狂犬病;二是只有与人及宠物接触才接受检疫。

由此,只有D项感染有狂犬病的长尾猴更愿意接触,那么可推断出该省长尾猴中感染狂犬病的比例将大大小于1%。

故答案为D。

20、家用电炉有三个部件:

加热器、恒温器和安全器。

加热器只有两个设置:

开和关。

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如果将加热器设置为开,则电炉运作加热功能;设置为关,则停止这一功能。

当温度达到恒温器的温度旋钮所设定的读数时,加热器自动关闭。

电炉中只有恒温器具有这一功能。

只要温度一超出温度旋钮的最高读数,安全器自动关闭加热器。

同样,电炉中只有安全器具有这一功能。

当电炉启动时,,三个部件同时工作,除非发生故障。

以上判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一个电炉,如果它的恒温器和安全器都出现了故障,则它的温度一定会超出温度旋钮的最高读数。

B.一个电炉,如果其加热的温度超出了温度旋钮的设定读数但加热器并没有关闭,则安全器出现了故障。

C.一个电炉,如果加热器自动关闭,则恒温器一定工作正常。

D.一个电炉,如果其加热温度超出了温度旋钮的最高读数,则它的恒温器和安全器一定都出现了故障。

D

答案解析:

主题干为前提条件。

A项,恒温器和安全器即使都出现了故障,只要加热器不工作,温度是不会上升的,排除;B项,加热器没有关闭,只能说明恒温器出现故障,排除;C项,加热器自动关闭,只能说明安全器工作正常,排除。

故答案为D。

21、为了解某校大学生对住校内宿舍的态度变化,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分两部分进行:

一部分是对半数学生事前进行说服宣传,希望住校内宿舍,然后问卷调查。

而对另一半学生不作任何说明,直接调查。

调查前,大学生中的多数人强烈反对住校内宿舍的主张。

调查的结果是,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

所以说()

A.住校内宿舍是不好的

B.有一半学生支持住校内宿舍的观点,有一半的人反对

C.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大学生们的逆反心理

D.校内宿舍的条件比校外宿舍的条件差

C

答案解析:

住校内宿舍是不好的,条件较差均属于发散性思维,排除A、D。

主题干的半数宣传,半数调查,不是B项的半数支持和半数反对,排除。

根据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可推断出C。

故答案为C。

22、现有如下假设:

所有纺织工都是工会成员。

部分梳毛工是女工。

部分纺织工是女工。

所有工会成员都投了健康保险。

没有一个梳毛工投了健康保险。

下列哪个结论从上述假设中推不出来()

A.所有纺织工都投了健康保险

B.有些女工投了健康保险

C.有些女工没有健康保险

D.工会的部分成员没有投健康保险

D

答案解析:

根据所有纺织工都是工会成员和所有工会成员都投了健康保险,能推理出A。

部分梳毛工、纺织工是女工,能推理B。

有些女工不是纺织工,可推理出C。

而所有工会成员都投了健康保险,是推理不出D的。

故答案为D。

 

23、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对待工人和农民的态度,则靠验着这个民族的良知与良心。

因此()

A.因此应该给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同等的待遇。

B.如何对待工人和农民,甚至比如何对待知识分子更重要。

C.知识分子在待遇方面可以高于工人和农民一倍。

D.应该善待知识分子,也同样也应该善待工人和农民。

D

答案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不管知识分子和工人和农民,我们都应该善待。

故答案为D。

24、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环境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不苟且才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不霸道才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不掠夺才有永续的生命。

下面哪一项不能从上面这句话中推出?

A.如果一个人苟且,则他无品味。

B.如果一个人霸道,则他无道德。

C.如果人类掠夺自然,则不会有永续的生命。

D.如果一个人无道德,则他霸道并且苟且。

D

答案解析:

D项表述明显错误,无道德只能说明他霸道,不能推出他苟且,故答案为D。

25、积极的财政政策用发国债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旧债到期了,本息要还,发行的新债中有一部分要来还旧债。

随着时间的推移,旧债越来越多,新债中用来还旧债的也越来越多,用来投资的就越来越少,经济效益就越来越差。

以下哪项陈述是以上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积极的财政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递减的。

B.积极的财政政策所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C.用发国债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做法不能长期使用。

D.国债在到期之前,其投资回报不足以用来偿还债务。

D

答案解析:

AB项表述明显不符,C项不是假设,是对材料的总结,D项表明了旧债到来前,投资回报不足以用来偿还债务,因此,需要用新债来换旧债,故答案为D。

26、历史的真实不等于真实的历史,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好的史学作品必须突破那层僵化的历史真实观,直接触及到历史人物的灵魂,写出历史的本质真实来。

以下哪项陈述是上述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好的史学作品既忠实地报导历史事实,又生动的刻画人物的灵魂。

B.仅仅忠实地记述历史事实的史学作品不是好的史学作品。

C.在所有史学作品中,只有《史记》是好的史学作品。

D.只是生动刻画历史人物灵魂,没有报导历史事实的作品不是史学作品。

B

答案解析:

AD项表述“历史的真实不等于真实的历史”不符,C项明显不正确,D项不符合“好的史学作品必须突破那层僵化的历史真实观,直接触及到历史人物的灵魂,写出历史的本质真实来”。

只有B项符合材料的内容,故答案为B。

27、肯定有一个外部世界存在,因为如果不是在我之外有某种东西可以发光或反光,将光照射到我眼睛里,使我产生了视觉经验,我就看不到建筑。

人群和星星这些东西。

并且,不仅有我这样的视觉经验,他人也有这样的视觉经验;书本知识也反复告诉我们,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外部世界。

下面哪一项不够成对上述论证的怀疑或反驳?

A.用感官证据说明外部世界的存在,需要在心灵中预先假定外部世界的存在。

B.你如何证明他人与你有类似的视觉经验?

C.既然视觉经验是可靠的,海市蜃楼不是所谓的幻觉,而是真实的存在。

D.如果没有一个外部世界的存在,自然科学知识不是对它的真实反映,那么,自然科学为什么会在实践中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D

答案解析:

ABC项都有反驳的作用,D项是符合材料的观点,故答案为D。

28、要么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要么采却扩张的财政政策,由于紧缩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更多的人下岗,所以,必须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

以下哪一问题,对评论上述论证最重要?

A.紧缩的财政是否还有其它不利影响?

B.既不是紧缩的也不是扩张的财政政策是否存在?

C.扩张的财政政策能否使就业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D.扩张的财政政策是否能导致其它的不利后果?

D

答案解析:

“由于紧缩的财政政策会导致更多的人下岗,所以,必须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采取扩张政策,会不会产生其它不利的后果。

A项明显不符,B项如果没有研究扩张的不利因素条件下,是不需要提出这样的疑问的,C项如果扩张政策不能大大提高就业率,那么前面紧缩政策的比较就没有意义。

故答案为D。

29、某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只能通过向银行直接贷款或者通过预售商品房来筹集更多的开发资金。

政府不允许银行增加对房地产业的直接贷款,结果使得该市的房地产开发商无法筹集到更多的开发资金,因为_______以下哪个选项能够合逻辑完成上述论证?

A.有的房地产开发商预售商品房手携款潜逃,使得工程竣工遥遥无期。

B.中央银行取消了商品房预售制度。

C.建筑施工企业不愿意垫资施工。

D.部分开发商销售起房后延期交房,使得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