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360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阶段质量检测四.docx

阶段质量检测四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0·江苏高考)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

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解析:

A项是从人体物质代谢的角度来描述的;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由于能量传递经过的营养级少,损失的能量少,可利用的能量应该较多。

C项是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角度合理解释题干中的观点;D项是从营养的角度而非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答案:

C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

解析:

心猿意马是形容心思不专、变化无常,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答案:

A

3.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

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

此过程信息传递方式是(  )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

解析:

趋黄特性中的“黄”是指颜色,所以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

B

4.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

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左右

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具有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解析:

在此能量流动的图解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左右,所以C具有能量为B的10%左右;生物群落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具有的能量有三个去向;流向B、自身呼吸、流向分解者,故B、C、D能量之和小于A具有的能量。

答案:

D

5.(2012·扬州统考)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图中A、E均为生产者 ⑤一旦H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④B.③④

C.②③D.①⑤

解析:

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

H属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其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仍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

D

6.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

B.给予生态瓶一定的光照

C.向生态瓶中添加一些分解者

D.向生态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解析:

B、C两项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瓶应密闭,不能从外界通入空气,但通入空气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

答案:

A

7.(2011·海南高考)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可能只对捕食者有利;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

A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解析:

蜣螂是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兔子和狼分别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

答案:

C

9.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其中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图中有5条食物链

C.秸秆利用后的废渣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CO2和矿质元素均可被农作物利用

D.建立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解析: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结构,图中只有3条食物链。

答案:

B

10.(2012·开封模拟)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则蜘蛛数量的变化是(  )

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解析:

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和蛇的食源短缺,从而使其数量减少。

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原先占有的一个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导致蜘蛛的天敌(相思鸟)数量减少,进而使蜘蛛的数量增加。

答案:

A

1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但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答案:

C

12.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且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a→b→cB.c→b→a

C.c→a→bD.A、B、C都不正确

解析:

由于a数量增加导致b数量减少、a数量减少导致b增加,所以a以b为食;由于b数量增加导致c减少、b数量减少导致c增加,所以b以c为食,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

13.(2009·江苏高考)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为蓝藻提供了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并未涉及能量流动问题。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且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

A、C、D均可以利用能量流动规律分析。

答案:

B

14.(2012·淮安统考)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解析:

生长素类似物如2,4D等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定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原理是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较单子叶植物敏感,高浓度时可将其杀死,而对单子叶植物却促进生长,故不属于信息传递。

答案:

D

15.[双选]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种群数量增加

D.丁种群数量减少

解析:

从图可知,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

丙→丁→甲→乙。

故当甲增加时,则其食物丁的种群数量会减少,而以甲为食的乙的种群数量会增加。

答案:

CD

16.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一级消费者(植物性鱼类)、二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dB.a>b+d

C.a<b+dD.a<c+d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

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一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一级消费者同化。

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地传递下去。

答案:

B

17.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答案:

B

18.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

答案:

D

19.[双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C.一级消费者越多,二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解析: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最高营养级能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一级消费者越多,则二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也越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其食物链就越多。

答案:

BC

20.对一个受到农药轻度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生物种群

能量(kJ)

1.3×108

2.8×109

2.9×107

9.1×107

A.从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按照生物富集原理,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甲、丁两个种群

解析:

根据表中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数据分析,乙为生产者;甲、丁两生物种群能量相近,不是捕食关食,其都是一级消费者;丙是二级消费者。

所以,它们之间能形成两条食物链;除乙种群外,其他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根据生物富集原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越多,如题中的丙种群。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21.(7分)(2012·泰州模拟)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图所示的食物网和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生物类群

同化的能量[102千焦/(m2·年)]

浮游植物

8100

浮游动物

600

双翅目幼虫

120

摇蚊幼虫

900

太阳鱼

210

鲈鱼

30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_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__________。

(5)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

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甲图可知该生态系统有3条食物链。

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除了具有捕食关系外,还因具有相同的食物而具有竞争关系。

(2)浮游植物的总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8100[102千焦/(m2·年)],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为(600+900)=1500[102千焦/(m2·年)],所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1500/8100×100%=18.52%。

(4)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不变,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流经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而散失的能量会减少,所以鲈鱼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其数量会增加。

但是,由于物种数目减少,所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5)由题意可知,采矿场的水污浊不清,流入水域生态系统后,影响了水的透光,所以水体中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产生的氧气减少。

答案:

(1)3 捕食和竞争

(2)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18.52%

(4)增加 下降

(5)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22.(9分)(2010·广东高考)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

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解析:

(1)生态系统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

(2)分析图表可知,该生态系统A时期的碳吸收量与碳释放量相等,而B时期的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即B时期该生态系统会导致环境中CO2含量不断增多,而A时期该生态系统的碳能维持相对稳定。

(3)当碳过度排放到环境中时,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从而导致大气中CO2增多,形成温室效应。

(4)类囊体吸收光能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经发酵可转化为乙醇。

答案:

(1)光合 呼吸

(2)A 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

(3)碳平衡 CO2浓度

(4)光反应 有机物

23.(6分)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

(2)碳元素在A与E之间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

(3)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kg。

(4)图示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

(5)碳元素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但由于多数生命活动不能利用这种形式的能量,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解析:

(1)根据生产者与大气中CO2的关系,找到“双箭头”所在的位置。

确定生产者是E,然后再依次确定食物链上的其他营养级的生物。

(2)根据

(1)知E是生产者,则A为大气中的CO2,碳元素在A与E之间以CO2的形式流动。

(3)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生产者有10000kg,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10000kg×10%×10%×10%=10kg。

(4)图示①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5)①为光合作用过程,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由于多数生命活动不能利用这种形式的能量,因而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

(1)E→F→D→B 

(2)CO2 (3)10 (4)植物的光合作用 (5)光能(太阳光)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4.(8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免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解析:

(1)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人捕食狐且人和狐又捕食野兔,故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野兔体内。

(2)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形成的食物网如答案图示。

(3)人登岛后的第5年,狐濒临灭绝,野兔数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岛上的资源和空间有限,野兔种内斗争强度增大。

(4)一般情况下,在捕食过程中,捕食者优先捕捉到的是老弱病残的被捕食者,随着患病个体不断被淘汰,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减弱。

答案:

(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如右图所示。

(3)增加

(4)减弱

25.(10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

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下列问题。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__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

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

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

玉米、鸡、牛、人之间的食物关系详见答案。

(2)因人与鸡均食用玉米子粒,而牛食用玉米秸秆,且人还食用鸡和牛,故人与鸡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人与牛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而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

(3)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玉米,生产者(玉米)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食物链越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损耗越多,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也就越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中的能量流入人体内所经过的食物链延长,故人获得的总能量将减少。

答案:

(1)如右图所示。

(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玉米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