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676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参考学案1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怎样理解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演变

器物变革是指洋务运动,制度变革是指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变革是指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化出来的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他们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来挽救清朝统治。

他们通过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适应洋务需要的人才;从洋务派中脱胎而来的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但洋务运动仅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器物变革”,是在封建肌体上嫁接近代化。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吸取了洋务运动的教训,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变革”的层次。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领导了以暴力革命为手段,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

但由于资产阶级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的斗争中,侧重于宣传自己的主张,并未从根本上批判封建思想。

随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行民主政治,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武器对袁世凯尊孔复古进行猛烈抨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思想变革”的层次。

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猛烈冲击中国千百年来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但由于他们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东西方文化有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看法,不可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

从“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的近代先进中国人的艰辛探索历程说明: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必须符合本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才可能获得真正独立自主的发展。

怎样理解近代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的差异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都把追求民主作为思想近代化的核心。

他们以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理论基础,都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发展资本主义,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由于他们处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他们追求民主政治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戊戌变法时,清政府反动面目尚未完全暴露,维新派对其抱有幻想,脱胎于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康有为、梁启超与封建势力联系较多,故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矛盾成为矛盾的焦点,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属于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孙中山较多地受到西学的影响,与封建势力势不两立,故主张暴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独裁统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逆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动,而辛亥革命已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强调民主政治的实现必须以个人解放为前提,着力于否定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总之,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侧重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设,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侧重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建设。

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的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冲击着千百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及其政治意识;弘扬了民主和科学,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启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开现代白话小说的先河,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易被广大民众接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李大钊人等竭力宣传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动革命的思想武器,从而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然而,新文化运动毕竟是由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组织实施的,他们主张以文化革命、思想解放作为革新传统社会的主要手段,忽视了政治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设,更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新文化运动中的许多先进人物深受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多存有一些偏激的情绪。

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例如将中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这种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但是,这并不影响新文化运动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怎样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19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斗争武器,以其高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征服了中国广大的进步青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政治学说为理论武器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表明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注重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十月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形成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促成中华民族新的觉醒,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想的主流。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杨匏安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此外还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译著,这些经典名著的公开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进一步显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1920年5月1日,李大钊撰文号召工人阶级觉悟起来,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把五一运动变为“劳工阶级的运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与此同时,各地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深入浅出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先后成功地探索出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使当代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继续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引起了思想认识上的巨大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A.民主共和 B.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 D.以俄为师

3.将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文学作品是(  )。

①《文学改良刍议》②《文学革命论》③《狂人日记》④《孔乙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杨匏安 D.胡适

6.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  )。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马克思主义──一种科学社会主义》

(二)能力提高

1.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材料反映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B.倡导资产阶级文化

C.听任各种思想发展 D.缓和政治派系矛盾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  )。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③促进了现代文学事业的发展④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在近代中国,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会阻碍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上述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延伸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也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

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

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

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

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不知科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含义。

 

 

 

(3)你对材料二的观点有何认识?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如何学习新文化运动史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时,应联系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时,应通过对民主、科学、旧道德、新道德、孔教这些概念的理解,深刻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从而加深对“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一历史观点的理解;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应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辩证科学的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又要看到其局限性,从而认识到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在批判中继承,对西方近代文化也应该在批判中吸收的态度。

(二)例题解析

1.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D.在文学革命方面成就突出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不仅是思想革命,而且是文学革命,是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在思想领域的继续,其领导主体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不可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没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故正确答案选D。

2.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先进人士的探索有贡献但终归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

①其本身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②未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③中国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强大④未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都遭到了失败,应学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为B。

(三)学习拓展

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以儒家传统道德为矛头,表明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正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但一些先进分子在批判封建传统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并未给中国指明真正的出路。

想一想,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对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诞生了新中国,而且使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下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想一想,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自展才华

学会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件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形成并运用正确的历史概念有助于深化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

历史概念的形成应该注重对历史事件若干基本要素的概括、阐释。

如从前期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阵营(以陈独秀和李大钊等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为代表、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阵地)、内容(不仅是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而且是文学革命,把白话文的形式和反封建的内容相结合)、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等要素就可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在思想领域的继续,它的直接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发展资本主义。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李大钊的现代化观念

李大钊的现代化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封建传统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的态度上。

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他猛烈抨击孔子,指其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其学说已不适于今日时代精神。

“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他认为人们应该为追求真理而生存。

五四运动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以唯物史观进行分析,指出社会经济的变动,必然引起思想的变动。

他认为,就是有几个尊孔的信徒,天天到曲阜去巡礼,天天戴上洪宪衣冠去祭孔,到处建筑些教堂,到处散布“子曰”的福音,也断断不能抓住经济变动的势力来维持他那“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威灵了。

历史前进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一切封建的意识在现代化的征程中迟早消失,这正反映了李大钊头脑中鲜明的现代化观念。

李大钊的科学态度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倡导者,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伊始,就特别强调长期地、虚心地、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他认为要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尽毕生的精力。

“拼上半生的工夫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它反复陈述的主张得个要领,究不能算是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他反复申明自己谈马克思主义是“僭越得很”,只“不过稍微知道一点”。

事实证明李大钊直到生命结束,从来也没有自我标榜过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反复告诫人们,千万不要相信那种轻易宣布自己是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那种“骗子论调”与“欺人之谈”!

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李大钊以如此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年学子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又有何重要启示呢?

(二)历史回响

鲁迅先生论述中西文化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开篇,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中华中心主义。

所谓中华中心主义,就是认为我们传统文化有一种至善至美性,达到了顶端、极境。

鲁迅认为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虚妄的、盲目性的,究其原因是古代以来的中国始终处于中央大国的地位,致使中华民族缺乏上进心,缺乏一种自我批判、自我更新的能力,使得中国文化长时间止步不前。

以致到上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缺乏自我批判力量的已经老化的中国文化,一下子遇到一种尚具活力的西方文化,顷刻间,帝国的文化大厦就垮了。

“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

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

”“打破盲目性,增加自觉性”,这是鲁迅先生对待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指出:

个人的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