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214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docx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围护结构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城市阳台之江路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一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杭州市钱江新城两翼“城市阳台”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图》。

3、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所提供的《杭州之江路管廊部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现场实际情况。

5、国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省标《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7、其它相关规范及规程。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

城市阳台之江路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一标段位于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内,即世界著名钱塘江北岸,其南接钱江塘江北岸大堤,北接核心区块内大型地下停车库,西接清江路,东接新安江路,是钱江新城核心区标志性建筑——“城市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的建成,对提高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城市品味、档次、缓解地面交通流量,减少车辆对城市阳台的休闲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范围

城市阳台之江路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一标段工程招标内容为:

桩号0+000~1+106范围内的道路、排水、地下通道及相应的附属设施等工程,以及桩号0+000~0+862范围内的管廊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工程等内容。

(三)主要构筑物——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概况

1、桩号0+201~桩号1+023.5段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起讫桩号0+201,终点桩号1+023.5,地下通道长度822.5m,地下通道采用单箱双室矩形断面,结构形式采用敞开段U形槽及封闭式箱涵二种形式组合而成,全长分别在清江路路口及新安江路路口设置进出口,并且在地下通道北侧预留地下停车库进、出口各一个。

地下通道各构造要求如附表所示。

地下通道构造要求:

里程桩号

0+201~0+301段

0+301~0+506.5段

0+506.5~0+551.5段

0+551.5~0+790段

段落长度

100m

205.5m

45m

238.5m

结构形式

U型槽式

箱涵式

U形槽式

箱涵式

底板结构

1m厚C30防水砼

1.1m厚C30防水砼

1.0m厚C30防水砼

1.1m厚C30防水砼

垫层结构

0.15m厚C15砼

0.15m厚C15砼

0.15m厚C15砼

0.15m厚C15砼

外壁板结构

8~0.5m

1.0~0.5m

0.8m

1.0m~0.8m

0.8m

中壁板结构

/

0.8m

/

0.8m

顶板结构

/

1.0m厚C30防水砼

/

1.0m厚C30防水砼

变形缝桩号

0+201、0+251、

0+301

0+301、0+378.5、

0+446.5、0+506.5

0+506.5、0+551.5

0+551.5、0+631.5、0+0+716.5、0+790

后浇带桩号

0+226、0+276

0+331、0+412.5、0+476.5

0+529

0+586.5、0+672、0+751.5

内净宽度

30.5m

13.1m×2孔

16.6×1孔+13.1×1孔

15.5×1孔+12.7×1孔

27m

13.1×2孔

15.5×1孔+12.7×1孔

内净高度

1.486m~5.647m

5.233m

7.003~6.932m

5.233m

抗浮桩

桩长15m,

桩径Ф600,

共54根

桩长15m,桩径Ф600,

共120根

桩长15m,桩径Ф600,

共40根

桩长15m,桩径Ф600,

共163根

铺装层

C40防水砼铺装层

路面层

4cm厚沥青玛蹄脂路面(SMA10)+8m厚粗粒式沥青砼

地下通道构造要求:

里程桩号

0+790~0+828段

0+828~0+953.5段

0+953.5~1+023.5段

段落长度

38m

125.5m

70m

结构形式

U形槽式

箱涵式

U形槽式

底板结构

1.0m厚C30防水砼

1.1m厚C30防水砼

1.0m厚C30防水砼

垫层结构

0.15m厚C15砼

0.15m厚C15砼

0.15m厚C15砼

外壁板结构

1.0m~0.8m

0.8m

1.0m~0.5m0.8m~0.5m

中壁板结构

/

0.8m

/

顶板结构

/

1.0m厚C30防水砼

/

变形缝桩号

0+790、0+828

0+828、0+895、0+953.5

0+953.5、0+988.5、1+023.5、

后浇带桩号

/

0+861、0+925.5

/

内净宽度

30.5m

16.6×1孔+13.1×1孔16.2×1孔

+12.7~16.2×1孔

37.4m~34m

内净高度

7.143~7.276m

6.044m~5.633m

6.544~1.589m

抗浮桩

桩长15m,桩径Ф600,

共56根

桩长15m,桩径Ф600,

共182根

桩长15m,桩径Ф600,

共56根

铺装层

C40防水砼铺装层

路面层

4cm厚沥青玛蹄脂路面(SMA10)+8m厚粗粒式沥青砼

地下通道主体结构砼采用C30S8防水砼,并且掺入水泥用量6-8%的WG-HEA膨胀剂,垫层砼采用C15普通砼。

地下通道变形缝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外侧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水平施工缝采用400×4mm钢板止水带外加8×8mm单组分膨胀聚氨脂密封胶。

地下通道北侧边坡采用1:

2大放坡开挖,并辅以I级或II级轻型井点降水。

南侧与管廊相接,由于地下通道埋深不一,在逐步桩段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并再铺以I级轻型井点降水。

2、桩号0+000~桩号0+862管廊工程

本标段管廊工程起讫桩号0+000,终点桩号0+862,全长862米。

管廊标准断面内净尺寸为5.6m宽,3.0m高,底板为0.55m厚C25砼,下设0.15m厚C15砼垫层,壁板为0.4m厚C25砼,顶板为0.5m厚C25砼。

底板铺装层采用15mm厚C30细石砼。

内腋角设置200×200mm加强角。

本标段管廊设置37处沉降缝:

沉降缝内嵌封闭式橡胶止水带,缝宽30mm,内填30mm厚闭孔型泡沫塑料板及PG321双组份密封腻子30×20mm,沉降缝底板下设C20钢筋砼枕梁。

管廊水平施工缝设置在底板腋角以上200mm,顶板腋角下部位置,内嵌BW—Ⅱ型止水条。

管廊内底标高高低不平,起始点桩号0+000,内底标高4.65m,中间最高点桩号0+540,内底标高5.91m,东侧最低点桩号0+840,内底标高2.9m,沿线与现状江干排灌渠及自来水公司清泰水厂Φ600排泥管相碰,该两处构筑物除清泰水厂Φ600排泥管要改建外,江干排灌渠要废除。

本标段管廊工程北侧与地下通道相接,南侧毗邻钱塘江大堤,为确保大堤的安全,设计根据管廊的埋置深度不同,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土钉墙进行基坑边坡的支护,以达到工程顺利施工,同时确保钱塘江大堤安全的目的,靠钱塘江大堤侧设置I级轻型井点降水管,在管廊与地下通道之间设置I级轻型井点降水管,在靠地下通道一侧根据地下通道的开挖标高不同,分别采用土钉墙支护或放坡开挖形式进行基坑支护。

为确保基坑边坡安全,进一步反映钱塘江大堤的安全,设计在管廊南侧设置水位观测点(水平沉降点)及测斜管以有效地监控边坡的变形情况,为整个施工安全提供信息化数据。

三、现场工程地质、水文、气象、交通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以及浙江省工程勘察所提供的相关地质资料分析,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除上部土层略有变化外,深层土层基本相同,根据勘探结果,并结合内作分析,本区域可以分为7个工程地质组,16个工程地质亚层和2个夹层,各土层分布及特征如下:

la层:

杂填土

灰黄夹灰色,松散,稍湿。

主要由粉土夹碎石、砖块及其他硬杂质组成,粒径变化较大,最大粒径15~40cm,分布极不均一,局部地段表部为混凝土路面。

该层性质很不均匀,层厚1.3~5.0m,为新近填入。

lb层:

塘泥

深灰、灰黑色,饱和,软塑,含有机质,分布原鱼塘、河中,性质极差,高压缩性,最大层厚0.50~1.60m;该层局部分布。

因上部填土挤土作用,局部排水固结,一般厚度很薄(小于20cm),对工程影响不大,故报告中厚度很薄的地区,该层未单独划分。

2a层:

砂质粉土

黄灰色,灰,稍~中密,很湿,层理不明显,土质较均一,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本层性质一般,中压缩性,全场均有分布。

本次勘探揭示顶板标高6.56~3.32m,厚度0.60~3.50m。

2b层:

砂质粉土

灰色,很湿,中密,似层状构造,多含细小云母片,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偏低压缩性,性质较好,全场分布。

本次勘探揭示顶板标高4.34~1.36m,层厚1.10~4.10m。

2b’层:

砂质粉土

灰色,很湿,稍密,似层状构造,多含细小云母片,土质稍均,粘粒含量较高,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中偏低压缩性,性质较差,呈透镜体分布与2b层中,层厚0.70~1.30m。

2c层:

砂质粉土

灰色,很湿,稍~中密,层理不明显,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本层性质较差,中压缩性,局部缺失。

本次勘探揭示顶板标高1.04~-2.61m,层厚0.60~4.00m。

2d层:

粉土夹粉砂

灰色局部呈黄灰,很湿,中密,薄层状,土质不均,多夹粉砂薄层及其团块,局部以粉砂为主,偶见灰白色贝壳碎片及木屑半腐植物,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性质一般,中偏低压缩性,局部缺失。

本次勘探揭示顶板标高-0.35~-5.24m,厚度为2.00~7.00m。

3a层:

粉砂夹粉土

灰绿夹灰色,饱和,中密,薄层状,一般单层厚0.3~3cm,土质不甚均一,局部以粉砂为主,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性质较好,中偏低压缩性,全场分布。

本次勘探揭示顶板标高-4.09~-8.35m,厚度为0.9~6.6m。

3a’层:

粘质粉土

灰~浅灰色,稍密,很湿,厚层状构造。

含较多粘粒,土质不均匀。

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中等压缩性。

呈透镜体分布3a层中,层厚0.70~4.00m。

3b层:

砂质粉土

灰色,稍密,很湿,似层状构造,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土质不均匀,摇振反应迅速,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中等压缩性,局部缺失。

本次勘探揭示顶板标高-8.18~-13.00m,层厚1.30~5.50m。

4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饱和,薄层状构造,单层厚度1~3cm,层间含粉粒。

含有机质和腐植物。

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高压缩性,性质差。

本次勘探揭示顶板标高-12.61~-14.99m,层厚2.70~6.40m。

深层土质详见地质勘测报告中。

2、地下水及地表水

场地表层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孔隙潜水。

潜水含水层为地表下1.0m左右,含水层厚度近20m,地下水为孔隙潜水。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稳定,场地为砂性土分布区域,渗透性较大,与周边地表水联系密切,特别是与钱塘江水的联系密切。

潜水埋藏丰水期较浅,在枯水期测得其埋深在地表下0.5~4.20米,相当于国家高程的3.52~5.55米之间,该层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钱塘江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较大,丰水期时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5米左右。

场地承压水主要处于⑨-2层粉砂、⑨-3层圆砾层中,承压水头12~15m左右。

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试验结果,地下水化学类型为CL-HCO-Na型,PH=6.0~7.5,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指标规定,评判分析得出:

本场地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弱,对钢结构腐蚀性中等。

场地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基坑排水,采用明沟导流,集中沉淀后排入现状市政排水设施管道中。

3、钱塘江泾流特征

钱塘江流域位于东南风活动地区,流域年降雨量一般为1100~1600mm,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每年三月至六月梅雨季节的泾流占全年的57%,七月至九月占全年的21%,十月至次年二月枯水季节占全年的22%。

每年七月至十月为台风期,若大风暴雨与大潮汛相遇,会出现特高潮位。

本河段高潮位均发生在每年的四月至十月,深泓线遍及整个断面。

4、钱塘江潮汐特征

钱塘江七月份前后低潮位最低,八、九、十月份高潮位最高。

平均涨潮历时1小时33分,平均落潮历时为10小时52分。

潮流为往复流。

由于钱塘江河道整治,主河槽趋于顺直,涌潮较以前为大。

百年一遇的潮流速达4.1m/S,涌潮对迎流结构物面作用力平均值为45.0Kpa。

最大瞬时点压强接近70Kpa。

5、气象条件

杭州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交潜分明,雨量充沛,有一些明显的特殊气候现象,如寒潮、雾、梅雨、台风、春季低温、干旱等。

常年平均气温15.3~17.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0~5.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28.9℃,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15℃,极端最高气温为38-43℃,平均年降雨量为1100~1600mm,降雨以春雨、梅雨(4-6月),台风雨(7-9月)为主。

7-8月份杭州常受太平洋台风影响,带来狂风暴雨,台风侵袭本流域每年约有2-3次,杭州气象站实测最大风速28m/s(1967年8月),风向为ESE,春季及冬季多为西北风,以晴冷干旱为主,汛期多为东南风,最大台风达12级,风速34m/s,基本风压0.35KN/m2。

本区域受杭州湾传入的潮波影响,属非正规半日潮型,且有暴涨落特性,涌潮动力大,一般10月~翌年3月为枯水期,4~6月为雨水期,7~10月为台风季节。

6、交通条件

拟建工程位于杭州市钱江新城内,南临钱塘江,西接之江路及清江路,东接新安江路,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场内设置南、北交通便道,并且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沟通便道。

四、现场周边环境

1、现场建(构)筑物情况

场区现场位于现状之江路及大堤绿化带下,南侧大堤绿化已迁移完毕,北侧多为现状绿地,属新城规划地下停车库施工区域,东侧为新安江路口,西侧为清江路路口。

现场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

①现场江干排灌站及管理用房,由于江干排灌站目前仍在使用中,根据业主反馈信息,江干排灌站预计在2005年6月可以停止使用,即江干灌站及相应管理用房予2005年6月份可以拆除,目前前期拆迁工作已谈妥。

②距现场开挖面以南22.2~30m即为钱塘江防洪大堤,施工期间必须保证其正常使用,因此在管廊工程南侧布设各类监测点、监测其安全。

2、现场地下障碍物状况

由于之江路原地形属钱塘江河漫滩相沉积、地貌、受人类活动影响,场地地形较为复杂,地下暗塘较多,现状之江路施工时对暗塘、暗进行回填块石、塘渣等加固,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加以清除。

现状地下管线主要有三处:

①地下通道北侧,原之江路人行道下有一根10KV电缆通过,为杭州大剧院专用电缆,据业主介绍,预计在2005年4月底要割除,目前施工过程中要加以保护。

②管廊工程南侧有6孔移动电缆通过,位于管廊工程开挖面以外,基本与本工程无重大联系,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以保护。

③在桩号0+800处有一根杭州清泰自来水公司的一根Φ600排泥水管在本次施工中必须加以改造,因此在施工中必须确保其运行畅通。

第二章基坑监测的原理及目的

一、基坑监测的原理概述

施工监控监测是施工决策与管理的信息原与控制对象,它对于安全施工量极为重要的,整个监控监测应围绕安全、经济、快速这个中心来运行,其运行的状态与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本标段由地下通道、管廊组成,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土钉墙辅以坑外降水组合而成,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由静止土压力转为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应力状态的改变将导致基坑围护结构产生位移和变形,主要包括基坑结构及周围土体的侧向位移和竖向沉降,这些位移超出一定范围,必然对基坑围护结构产生破坏,为确保施工安全,并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必须对基坑围护结构、周围土体和相邻构筑物、地下管线进行综合、系统的监测,以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在基坑围护结构,开展施工监控量测以研究施工引起的地层运动机理、预测相应的地面沉降、确保施工及保护邻近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检查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目的

1、了解围护结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和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

2、修改工程设计

监测除表明工程的“健康状况”外,通过研究监测成果,判断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有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并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

3、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合理指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4、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受支护方式、支护结构刚度、施工过程和被支护土类的影响,并直接与支护结构及土体的位移有关,常很复杂,现行设计分析理论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积累完整准确的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监测结果,对于总结工程经验,完善设计分析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第三章基坑监测的内容

根据地下通道及管廊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环境特点、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围护设计方案要求:

一、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观测(测斜孔)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就是测量围护桩墙和土体在不同深度上的点的水平位移,通常采用测斜仪测量,将围护桩墙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按一定比例绘制出水平位移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即围护桩墙深度挠曲线。

测斜仪由测斜管、测斜探头、数字式测读仪三部分组成,测斜管在基坑开挖前埋设于支护桩墙和土体内,测斜管内有四条十字型对称分布的凹型导槽,作为测斜仪滑轮上下滑行轨道,测量时,使测斜探头的导向滚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槽滚动将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并由引出的导线将测斜管的倾斜角或其正弦值显示在测读仪上。

某一深度的水平变位值δi可通过区段变位△i的累计得出,即:

测斜原理图

设初次测量的变位结果为δi(0),则在进行第j次测量时,所得的某一深度上相对前一次测量时的位移值△xi即为:

相对初次测量时总的位移值为:

实际测量时,将测斜仪探头沿管内导槽插入测斜管内,缓慢下滑,按取定的间距L逐段测定各量测段处的测斜管与铅直线的倾角,就能得到整个桩墙轴线的水平挠曲或土体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

测量自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一定距离测读一次,每次测量时,应将测头稳定在某一位置上。

测量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0插入同一对导槽,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

两次测量的各测点应在同一位置上,此时各测点的两个读数应是数值接近、符号相反。

如果测量数据有疑问,应及时复测。

在基坑外靠近围护结构的位置,设置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孔。

监测孔位置布设原则上应每隔20~30m布设1个测斜孔,且尽量靠近已有建筑物的部位。

并保证测斜管有足够的埋深,进入相对好的土层,以使导管底端位移为零,监测深度一般略大于围护桩墙深度,并延伸至地表。

本工程按设计图纸布设点位。

二、水位观测

降水是本基坑工程安全开挖的重要工序,因此,地下水位观测也是该基坑监测的关键内容。

用地质钻机钻直径为φ89mm的孔,孔壁应保持稳定,孔深应达到基础施工最大降深1m~2m处,钻孔完成后,安装塑料透水管作为水位观测孔。

量测仪器为电测水位计。

三、土钉墙坑顶水平位移观测

利用相对固定点,采用全站仪测水平角,水平距进行计算,根据每次的差值摊算土钉墙顶面水平位移的情况。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顶面为光滑的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测钉直接埋设或打入已完成的土钉墙砼上,埋设后钢钉不应有松动。

四、土钉墙桩顶垂直沉降观测

利用相对固定,采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采用每次所测的高差不同分析土钉墙顶面沉降情况。

埋设方式与第三条中土钉墙坑顶水平位移观测点可以为同一个测点。

第四章监测工作计划安排

一、设备配置

配备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生产的CX-03C型数显测斜仪两台(一台备用),电测水位计一个,精密水准仪一套,全站仪一套,电脑一台及其他附属设备。

二、测仪器设备及埋设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1)工作原理

航天工业总公司生产的CX-03C型数显测斜仪,它由测头、测读仪及传输电缆等组成。

具有轻便.快速.测试精度高等特点。

测斜仪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摆锤受重力作用为基础测定以摆锤为基准的弧角变化,通过微机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由自行编制开发的绘图软件绘制成图,由打印机出图。

(2)设备埋设

采用专业厂家生产φ70PVC测斜管,埋设在孔径φ108钻孔中。

测斜管埋设应注意:

a、测斜管埋设应提早在基坑开挖2~3天以前埋设,钻孔埋设首先在土层中预钻孔,孔径略大于所选用测斜管的外径,然后将测斜管封好底逐节组装逐节放入钻孔内,并同时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直到放到预定的标高。

随后在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空隙内回填细砂,或水泥和粘土拌合的材料固定测斜管。

以便测斜管与土体紧密接触,使土体的位移与测斜管的位移一致。

b、埋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管子的纵向旋转,在管节连接时必须将上、下管节的滑槽严格对准,以免导槽不畅通。

埋设就位时必须注意测斜管的一对凹槽与欲测量的位移方向一致(通常为与基坑边缘相垂直的方向)。

c、测斜管底端应埋设在不受基坑开挖影响的土层上,这样可以避免测斜管底端附土层移动而带来的测试误差。

d、测斜管的埋设应尽量保证垂直,管内沟槽位置与量测位移的方向一致。

e、做好测斜管的保护措施,防止在施工中受损。

2、水位监测

水位观测孔的布设应以能达到监测目的为原则。

一般常以基坑为中心,分别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布设观测孔,观测井点一般应沿观测线布设。

本次布设按设计要求位置布设,水位观测孔埋设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Φ32PVC管,埋设在孔径Φ108钻孔中,水位管和孔壁之间用砂石填实,上部50cm用粘土密封。

3、土钉墙坑顶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应提前3~5天埋设。

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设定。

(1)沉降监测水准点的布设:

为沉降检测所布设的水准点,是监测土钉墙变形的基准,为此在布设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a、根据监测精度的要求,应布成网形最合理、测站数量最少的监测环路。

b、在整个水准网里,应有四个埋设深度足够的水准基点作为起算点,其余的可埋设一般地下水准点或墙上水准点。

施测时可选择一些稳定性较好的沉降点,作为水准线路基点与水准网统一监测和平差。

因为施测时不可能将所有的沉降点均纳入水准线路内,大部分沉降点只能采用中视法测定,而转站则会影响成果精度,所以选择一些沉降点作为水准点极为重要。

c、水准点应视现场情况,设置在较明显而且通视良好保证安全的地方,并且要求便于进行联测。

(2)沉降监测点标志的构造和埋设

a、沉降监测点标志采用凸形钢钉制作。

b、监测点应布置在土钉墙沉降变化较显著的地方,并要考虑到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后,能顺利进行监测的地方。

第五章监测工期、频率及警戒值

一、监测工期

从开挖前3天进场埋设测点至结构覆土完成为止。

二、监测频率及警戒值

监测频率及警戒值详见下附表:

项目

监测频率

预警值

监测仪器

深层土水平位移

挖土期间每天一次,必要时加密观测

其余时间2~3天一次

最大水平位移50mm或或连续3天位移速度大于4mm/d。

CX-03C型数显侧斜仪

水位

观测

挖土期间每天一次,必要时加密观测

其余时间2~3天一次

正常抽水期间水位波动>0.5m/天

水位计

沉降

观测

挖土期间每天1次,必要时随时加密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