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9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选择题.docx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

B

A.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的原理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最终原因是:

C

A.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B.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D.我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A

①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②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③按社会成员的需要进行分配④平均分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B

A.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5.按劳分配适用的范围是:

D

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D.公有制经济

6.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

A

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7.所以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按劳分配原则而非按需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是因为:

B

①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②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的平等地位

③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不高④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且劳动者劳动能力存在差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按劳分配的意义是:

D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②能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③是对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④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某大型国有企业,5年前,为打破“大锅饭”,他们出台了岗位技能工资制,但岗位工资相差不过几块钱,技能工资也是从档案工资套过来的,相差也就二三十元,并非真正的按劳分配。

据此回答9~10题。

9.之所以要打破“大锅饭”,是因为这种分配方式:

A

A.是平均主义的表现,不利于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是效率优先的表现,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C.是兼顾公平的表现,不利于拉开差距D.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有违社会公平

10.材料说明按劳分配:

C

A.有利于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B.要求分配的差距不能过大

C.并不否认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存在D.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1.真正的按劳分配:

C

A.是有利于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B.要求分配的差距不能过大

C.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这种分配方式:

D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B.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C.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D.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13.国家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

C

①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④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4.2002年以来,在深圳新成立的企业中,专利技术已不再是一个模糊概念,技术入股比例最高可达90%。

对技术可以入股,正确的认识是:

B

①技术也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②技术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其价值没有衡量的标准

③科学技术也是生产要素,可以参与收益分配④技术的价值决定了其价格,专利技术入股,将收益与企业的效益挂钩,不能保证价值的实现,违背了价值规律

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15.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B

A.实现社会公平B.提高经济效率

C.体现平均分配D.防止两极分化

16.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是:

A

A.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B.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生产要素是利润的源泉D.能让一切劳动者都获得物质利益

17.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原因在于:

B

①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而且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②我国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同时存在着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④我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坚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

B

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可以更好地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④能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9.鼓励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A

A.可能会扩大收入差距B.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肯定削弱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D.是打破平均主义的唯一途径

2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

农民收入大致包括承包集体土地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外出在国企、私企打工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收入等。

下列对这些收入认识正确的有:

B

①均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③承包集体土地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④在私企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1.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C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⑤股息、利息、债券收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22.我国科技部、教育部规定,高新技术成果可按注册资本的35%人股。

这说明:

A

①我国允许和鼓励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我国从政策上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③按经营成果分配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一种补充原则和方式

④我国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效率优先,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A.①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下列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有:

D

①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的利润②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③出租土地和房屋的收入④农民承包土地的收入

⑤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⑥债权人的股息和利息收入

A.①②③B.②③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⑥

24.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B

①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⑤利息、股息、债券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

截至2001年1月,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病人选医生的实施办法。

目前北京市各大医院在实行上述办法的基础上实行“手术点名费”,即患者在选择自己认可的主刀医生时,须向医院交纳300~600元的点名费,被点名的医生可提成45%~50%。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25~27题:

25.被点名的医生从“手术点名费”中提取的收入属于:

A

A.按技术要素分配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D.按信息要素分配

26.从经济学角度看,医院收取“手术点名费”:

A

A.是合理的,因为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B.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C.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27.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

D

A.按劳分配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实现共同富裕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

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和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贡献相适应的报酬。

据此回答28~29题:

28.从分配制度上留住人才,使人才的劳动和贡献与他们的收入相适应,就要:

D

①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②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③大幅度提高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的奖金和津贴④实行年薪制分配方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9.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因为:

C

①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②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

③国家具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④单一的市场调节具有自身

的弱点和缺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东部地区要加快发展,要继续发挥优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

据此回答30~31题。

30.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体现了:

D

A.按劳分配原则B.共同富裕原则

C.兼顾公平原则D.效率优先原则

31.对效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C.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D.要效率就不能讲公平

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

”据此回答32~33题。

32.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有:

B

①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职工所获得的工资、奖金

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

③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④各种正当的资产租赁收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33.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是()的体现。

B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4.陕西杨凌是我国唯一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聚集着我国4000多名一流农业科技人才和大批企业。

一大批科学家以专业技术入股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拥有一二十万到二三百万股的股东,身价百万。

这表明:

B

A.这是科技实现价值的唯一形式B.这坚持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C.会使我国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D.是兼顾公平原则的体现

35.如果我国财富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没有根本改善,即使生产总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也不能说实现了小康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

B

A.按生产要素分配B.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以公有制为主体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6.坚持效率优先的根本原因是:

A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社会生产往往受自然条件的影响D.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

十六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据此回答37~38题:

37.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D

A.按劳分配原则B.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D.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38.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A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刨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9.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

C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②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的相对平等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④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40.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都有所增长。

与此同时,最终消费率却降到近20多年来的最低点。

因此,拓宽增收减负的途径,调节收入差距,做大消费蛋糕,是商家、厂家、政府部门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调节收入差距:

C

A.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B.有利于扩大就业率,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D.可以实现平均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4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这表明:

B

①我国实行有利于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制度②过高收入是不合法收入

③我国的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某企业老板,在办厂之初,要求大家共同出资办厂,并对大伙承诺:

“以后工厂搞好了,不会亏待大家!

”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工厂挣钱了,企业老板讲排场、摆阔气,出门坐奔驰,吃饭下酒馆,大家的股息分红一拖再拖。

结果,职工纷纷辞职,因为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

据此回答42~43题。

42.由于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这说明:

B

①收入分配对效率有重要影响②分配方式恰当,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③分配不当,则阻碍生产的发展,降低效率④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43.上述材料启示人们:

C

A.必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必须高度重视生活资料的分配问题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阶段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人把“效率优先”等同于效率唯一,把需要“兼顾”的公平当成次要的,甚至视为可有可无。

据此回答44~45题。

44.“把公平当成次要的,甚至视为可有可无”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

B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收人差距过大会阻碍效率的提高

C.效率优先已经过时,现阶段应把公平提到首位D.过分强调公平会导致平均主义

4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

B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B.二者既有矛盾又有一致性

C.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由公平决定D.效率是公平的保证,有效率就会有公平

党和政府为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落到实处,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制约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此回答46~47题。

46.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

C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②先富帮后富,大家同步富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④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7.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

D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②再分配注重公平③再分配中要将个人收入与所作的贡献挂钩

④再分配中政府应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8.对财政的理解正确的是:

B

①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②财政具有强制性

③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④财政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关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

49.从国家取得收入的形式来看,财政收入可以分为:

D

①税收收入②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人③债务收入④国家以罚没等形式取得的收入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0.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

D

A.债务收入B.利润收入C.行政性收费D.税收收入

51.马克思曾说:

“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这句话表明:

D

①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非政府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③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税收④税收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据此回答1~2题。

52.财政是:

C

A.税收收入B.国家的支出C.国家的收入和支出D.债务收入

53.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

B

①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②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③努力搞好税收工作④扩大积累,抑制消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4.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增加的因素主要是:

B

A.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B.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C.纳税人的纳税意识D.税收的征管

55.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

这表明:

A

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②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③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④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6.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可以分为:

C

①经济建设支出②支持农业资金支出③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支出

④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⑤社会保障支出⑥债务支出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

57.2004年中央和国家要求切实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真正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财政支出的:

C

A.经济建设支出B.行政管理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D.债务支出

58.上述结论体现了财政()的作用。

C

A.集中力量办大事B.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C.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D.财政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59.中央关注“低保”制度,目的是:

C

A.调节资源配置B.实现国家职能

C.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和谐D.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2005年的财政预算中,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免除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

据此回答60~61题。

60.财政支出是国家:

D

A.对社会总财富进行分配的过程B.筹集资金平衡预算的过程

C.发行债券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D.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61.用于义务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属于:

C

A.行政管理支出B.文化事业支出C.教育事业支出D.科技研究支出

62.政府拨付的用于防治“非典”和艾滋病的款项不属于:

A

A.商业人身保险B.社会保障资金C.公共消费基金D.公共卫生事业投资

2004年8月10日,云南省昭通市发生强烈地震,国家民政部对灾区紧急下拨1200万元救济款和大量帐篷、食品等。

在灾区,这些救灾款及帐篷、食品等很快发放到灾民手中。

据此回答63—64题。

63.中央财政拨出的1200万元,属于:

A

A.社会保障支出B.债务支出

C.行政支出D.国防支出

64.中央财政拨款拨物对受灾居民进行安置,表明:

D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C.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的发展D.财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5.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B

A.财政收入完全等于支出

B.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C.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D.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66.国家财政收入过少:

B

①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②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④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③④

2005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国债发行规模。

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300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198亿元,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

据此回答67~68题。

67.材料中的财政赤字是指:

B

A.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B.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C.财政收人与财政支出相抵略有节余D.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

68.减少财政赤字,减少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说明:

B

①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②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③固定投资规模偏大④要给经济降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9.近年来,我国为了扩大内需,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逐年增加,财政赤字也有所上升。

下面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C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

70.兴建青藏铁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该线铁路全长1118千米,总投资262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这说明:

C

A.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B.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

C.国家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D.国家财政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7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这得益于该地区自身的优势和国家财政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

而占国土面积一半的西部则相对落后得多,鉴于此,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财政)向西部地区倾斜,重点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项目。

这说明:

A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整资源配置

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财政在平衡地区差异方面有重要作用④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③④

温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继续强调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温总理的报告精神,交通部负责人表示,多引入财政性的资金来建设高速公路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方向。

据此回答72~73题。

72.国家之所以多引人财政资金来建设高速公路,从财政的作用来看是因为:

B

A.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风险

B.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C.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D.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取得较高利润

73.国家投入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属于:

A

A.经济建设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C.科教文卫事业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

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财政支出上要进一步向解决“三农”问题倾斜,向社会福利和困难群体倾斜,向教育事业倾斜,向科学技术事业倾斜。

据此回答74~75题。

74.上述材料体现了国家财政:

A

①促进科教事业的发展②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③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④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5.国家财政向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