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261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docx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

  一.选择题。

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

“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

”这段话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的来源

  2.“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辩证法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A学习科学理论

  B参加社会实践

  C了解社会现状

  D研究实际情况

  4.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感性认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6.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符合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

  D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

  7.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

  A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B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C继承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

  D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协作

  8.国家政权属于()

  A社会经济基础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社会上层建筑

  D社会生产方式

  9.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0.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科学发展

  D教育普及

  11.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自我保存

  C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的天性是追求自由、平等、幸福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原始社会

  B工业社会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

  13.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虚心向群众学习

  D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14.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

  C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15.人民民主专政是()

  A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B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C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D个人和集体的统一

  16.农民阶级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是()

  A领导者

  B先锋队

  C主力军

  D参与者

  17.“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军队,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这句话所体现的战略战术原则是()

  A诱敌深入,积极防御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敌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

  18.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国民党一大

  D国民党二大

  19.邓小平指出,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方面,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20.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出现的主要错误是()

  A投降主义

  B盲动主义

  C关门主义

  D宗派主义

  21.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

  A国营经济

  B集体经济

  C民营经济

  D国际资本主义经济

  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23.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2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根本的原意是()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消极影响

  C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

  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社会主义”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完全弄清楚

  2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发展是硬道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标准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

  A继承的关系

  B发展的关系

  C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D扬弃的关系

  27.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共同富裕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28.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政治保证

  B法律保证

  C组织保证

  D思想保证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于()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87年党的十三大

  30.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经济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的竞争

  D文化的竞争

  3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

  A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的

  B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的

  C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决定的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2.某国有企业一员工,年收入6万元,其中工资收入3万元,在一集体企业兼职收入1万元,房租收入1万元,股息收入1万元。

该员工一年的按劳分配收入是()

  A3万元

  B4万元

  C5万元

  D6万元

  3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B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C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

  3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香港和澳门问题

  35.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

  A爱国主义的

  B人民民主的

  C政治协商的

  D社会主义的

  36.到2006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A1周年

  B2周年

  C5周年

  D10周年

  37.2007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在小麦遗传和育种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学家()

  A李振声

  B袁隆平

  C杨振宁

  D李政道

  38.“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中,大力发展的是()

  A职业教育

  B技术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39.2007年2月4日,中国在非洲建立了第一个经济贸易合作区,所在国是()

  A坦桑尼亚

  B赞比亚

  C南非

  D埃及

  40.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原属于太阳系的一颗行星被开除出太阳系行星系列,这颗行星是()

  A土星

  B天王星

  C海王星

  D冥王星

  二、解析题:

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4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简答题:

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人民群众的含义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4.简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及相互关系

  45.什么是依法治国?

实行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

46小题,20分。

  46.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

“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

如何理解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007年专升本考试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

  1~5CABDB

  6~10DACDA

  11~15CBAAC

  16~20CBCAC

  21~25ADADC

  26~30CBABB

  31~35DBDBD

  36~40CAABD

  二、

  41.正确

  

(1)矛盾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3)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因此在认识和实践中,要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见同一或只见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42.错误。

  

(1)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2)这种文化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的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三、

  43

  

(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并且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源泉,还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更替,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才能实现。

  44.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而党的组织原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3)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45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是:

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四.

  46.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

①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②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必然引起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改革的每一步必然会引起人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