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661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5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docx

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四大名补”教育寒假提高培训讲义三

●第一部分上节课作业讲评

【课后作业】xx年厦门中考题

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

a是___酒精灯__;b是__分液漏斗___。

(2)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H202MnO22H20+O2↑____。

(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A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D或E__;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CH4+202点燃C02+2H20_____。

(4)右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

主要操作是:

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1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先下降后上升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70___mL。

2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___abc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解析】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膨胀集气瓶中水被排出,冷却过程中由于集气瓶中减少了氧气,所以体积缩小;空气共100ml,其中氧气约占21%,所以最后液面上升21ml到71ml处。

如果集气瓶中不装水,那么燃烧时,因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导气管末端会有气体逸出,而且水可以溶解生成五氧化二磷,起到冷却集气瓶中气体的作用。

【友情提醒】由拉瓦锡实验测得: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后来,经精确实验得出:

大气中体积分数为20.95%。

24.(8分)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稀盐酸、硫酸铜等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Fe3O4

Fe2O3

分解温度/℃

1538

1400

熔点/℃

1535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l535℃~l538℃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__;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6Fe203高温4Fe304+02↑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由黑色变成红棕色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四、化学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5.(6分)现称取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10g,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解决以下问题:

(1)计算样品中NaOH的质量;

(2)计算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选填“>”、“<”或“=”)

(1)解: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加入的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y

Na2C03+CaCl2=CaC03↓+2NaCl

106     111    100

x        Y     5g

106/100=x/5g

x=5.3g………………………………1分

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l0g-5.3g=4.7g……………………1分

(2)111/y=100/5g

y=5.55g………………………………………………………l分

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55g/50g×l00%=1.11%1分

答:

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4.7g,所加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设、答完整1分

(3)>…………………………………………………………1分

 

17.(xx厦门市)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

实验1回收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

查阅资料:

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12所示。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_____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灼烧滤渣l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己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

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____氯化锌的溶解度(填“<”、“=”或“>”)。

实验2利用外壳回收物锌制取氢气及相关探究

(4)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己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提供装置如图13。

①应选择:

发生装置为____(填编号),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____(填编号)。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气体的体积,气体从装置B导管口____(填“a”或“b”)进;选用仪器F测量排出水的体积,仪器F名称是________。

(5)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反应过程中,用前10min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验实号编

试剂

前10min内产生的氢气体积(mL)

不同纯度的锌

不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硫酸

a

纯锌

30mL30%

564.3

b

含杂质的锌

30InL30%

634.7

c

纯锌

30mL20%

449.3

d

纯锌

40mL30%

602.8

①比较实验a和实验b,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_____和实验_____(填编号)。

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一种条件即可)。

17.(13分)

(1)过滤,搅拌。

(2)除去炭粉。

(3)<。

(4)①B,D。

②b,量筒。

(5)①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含杂质的锌比纯锌反应速率要快。

②a和c。

③温度(或锌粒形状大小)。

●第二部分历年厦门中考填空、实验及计算题

(xx年厦门中考填空)

21.(8分)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作用。

(2)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

活性炭在此起_____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_____肥。

(4)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填写化学式)_____。

(5)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

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

“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_____;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是_____。

21.(8分)第(4)题2分,其余每空l分。

(1)乳化

(2)吸附;混合物(3)钾(或农家)(4)Zn和Cu

(5)H2O;阻燃剂(或灭火剂等)

22.(6分)右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

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22.(6分)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l分。

(1)H2

(2)C02+2NaOH=Na2C03+H20等

(3)CaC03+2HCl=CaCl2+H20+C02↑复分解反应

(或CaC03高温CaO+C02↑分解反应)

2011年厦门中考题(实验与计算)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20分)

16.(8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中仪器a名称是。

(2)写出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前,必须对该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4)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干燥剂是,

并用(填“向上”或“向下”)排气法收集氧气。

(5)该实验中,可回收重复使用的药品是。

16.(8分,每个化学方程式3分,其他每空各1分)

MnO2

(1)长颈漏斗。

(2)2H2O22H2O+O2↑。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或其他合理答案)。

(4)浓硫酸(或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等合理答案),向上。

(5)二氧化锰(或MnO2)。

 

17.(12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一:

比较两种物质的热稳定性

设计如右图装置:

小试管套装在带有支管的大

试管中,整套装置气密性好,其他装置略去。

(1)为确保安全,实验结束时,在移离酒精灯前必须

完成的操作是。

(2)现象与结论:

装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口生成较多的无色小液滴,同时试管A中有大量的

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B中也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实验结束后,经检验大、小两试管内的物质均是碳酸钠。

结合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

①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的物质是碳酸钠、和。

②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3)反思与讨论:

加热大试管时,碳酸钠的受热温度会高于碳酸氢钠。

这能否准确地

说明“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这一结论?

(填“能”或“否”),

理由是。

实验二:

比较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气体的快慢

取碳酸氢钠4.2g放入如图Ⅰ装置的锥形瓶中,取碳酸钠5.3g放入另一相同装置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盐酸(足量)。

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图Ⅱ装置测量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得到时间—体积关系曲线如图Ⅲ所示。

 

图Ⅰ图Ⅱ图Ⅲ

(4)已知二氧化碳不溶于该油层,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5)数据与分析:

根据图Ⅲ曲线,可得出有关“比较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二氧化碳

气体的快慢”的结论是

(6)反思与讨论:

实验中“取碳酸氢钠4.2g、碳酸钠5.3g”的目的是

17.(12分)

(1)把A、B试管中的导管移出液面。

(2分)

(2)①水和二氧化碳(或H2O和CO2,顺序可调换)。

(2分)

(3)能,碳酸钠受热的温度更高却没有分解,说明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2分)

(4)防止部分的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实验误差。

(2分)

(5)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

反应快。

(2分)

(6)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

(2分)

四、计算与应用(本题l小题,共12分)

元明粉

等级:

一等品

质量:

50kg

主要成分:

Na2SO4

Na2SO4含量:

≥99%

18.(12分)元明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右图是某品牌元明粉包装

袋上的部分标签。

为测定该元明粉中Na2SO4含量是否符合标签

要求,把15.0g样品(假设只含不溶性杂质)加入一定量的

水溶解,过滤得100.0g滤液。

取10.0g滤液,加入10%的

BaCl2溶液20.8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2NaCl+BaSO4↓。

(1)计算10.0g滤液中Na2SO4的质量。

(2)根据这一次检测,计算并判断样品Na2SO4的含量是否符合标签要求。

18.(12分)

解:

(1)设10.0g滤液中Na2SO4的质量为m

Na2SO4+BaCl2=2NaCl+BaSO4↓

142208

m10%×20.8g

=

m=1.42g(7分)

(2)样品中Na2SO4的质量=1.42g×

=14.2g

样品中Na2SO4的含量=

×100%

≈94.7%

因为94.7%<99%,不符合标签要求(3分)

答:

(1)10.0g滤液中Na2SO4的质量为14.2g。

(2)样品中Na2SO4的含量不符合标签要求。

假设、答正确、单位正确(2分)

【课后作业】

xx年厦门中考题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15分)

22.(7分)某兴趣小组要研究CO2的温室效应,请选择下列合适的装置填空: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填序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应选作

收集装置。

(3)若实验室用装置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氯化氢,不纯气体应从

(填“a”或“b”)处导管通入。

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干燥装置应放于装置⑥之(填“前”或“后”)。

(4)为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温室效应,可将盛满两种气体的密闭广口瓶同时置于阳光下进行实验。

此实验需定时测量的数据是。

23.(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1:

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2:

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

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

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

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2所示的三

个实验。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实验3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温度变化

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

温度曲线如图3。

(1)0—t1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是。

(2)由图3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四、信息与分析(本题l小题,共10分)

24.(10分)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

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

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

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

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1)材料一中,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后失去“燃素”的“死灰”是(填化学式),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

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

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新认识:

五、计算与应用(本题l小题,共10分)

25.(10分)钙元素是人必需的常量元素,正常人每升血液含钙88~108mg。

现按下列

步骤测定某血样的含钙量:

①取血样10mL,将血样中的钙元素全部转化到CaC2O4中;

②用稀硫酸处理CaC2O4,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H2SO4=CaSO4+H2C2O4;

③测得上一反应所得H2C2O4的质量为2.25mg。

计算并判断(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每10mL该血样可转化生成的CaC2O4质量。

(2)每升该血样中钙元素的质量,并判断该血样含钙量是否正常。

 

●第三部分初三上复习

复习1、第三章物质构成;2、第四章自然界的水;3、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空气;4、第六章化学方程式

课后作业完成金属和金属材料习题

 

●第四部分初三下预习

第九单元溶液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溶液的形成

1.溶液(高频考点)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如汽水、蔗糖水、CuSO4溶液等。

(2)组成

①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如NaCl、乙醇、二氧化碳等;

②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汽油、水、酒精等,其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特征:

均一性和稳定性。

①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乳化(考试重点)

(1)乳浊液:

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化(高频考点)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洗涤剂所起的作用是乳化作用。

注意:

生活中常利用乳化作用除去衣服、餐具上的

油污。

【特别提醒】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对比(溶解、乳化及化学反应)

考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依据

【特别提醒】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转化关系

对于大多数固体:

 

对于极少数固体,如Ca(OH)2:

 

【特别提醒】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就有可能是浓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三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一定温度、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100g溶剂。

(2)举列:

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即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3)影响因素:

①内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

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氯化钠;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2.气体的溶解度

(1)含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内因:

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种类;

②外因:

温度和压强。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高频考点)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重点突破 厦门近3年中考有关溶解度曲线常见命题点分析

命题点1判断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xx年考查1次,xx年考查3次,2011年考查1次)

命题解答 t℃时,某物质溶解度曲线上对应点所对应

的溶解度值即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命题点2m点、p点的意义?

(xx年考查2次,xx年考查5次,2011年考查5次)

命题解答 m点表示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

等;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命题点3 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比较。

(xx年考查7次,xx年考查7次,2011年考查8次)

命题解答 当0<t<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甲物质的溶解度;当t=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t>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

命题点4 判断温度由t3℃降到t2℃时,甲物质析出晶体的情况。

(xx年考查1次,2011年考查5次)

命题解答 ①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由t3℃降到t2℃时,一定有晶体析出;②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由t3℃降到t2℃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命题点5 根据溶解度判断溶液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

(xx年考查2次,xx年考查5次,2011年考查5次)如:

在t2℃时,在100g水中加入bg甲物质,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命题解答 在t1℃时,100g水中溶解s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s,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如t2℃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bg甲物质,此时形成的溶液质量为(100+b)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命题点6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xx年考查1次,2011年考查2次)

命题解答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当0<t<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乙>甲;当t=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t>t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命题点7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

(xx年考查5次,2011年考查3次)

命题解答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甲、乙的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而丙的饱和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溶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