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094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 重点要点整理.docx

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重点要点整理

管窥蠡测

——现代西方文论略览

1、背景

①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文明和理性遭到破坏和怀疑

②战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加剧人的异化的精神危机

↓导致

对常识、理性和客观真理本身的怀疑在荒诞的形式中表现出来

↓决定

现代文学的特点

2、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总趋势

①以创作为中心→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

②传统作品中的英雄越来越具有讽刺性

③强调批评的独立性

3、批评的时代

“文评”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从社会各学科吸取观点和方法

4、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

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

5、形式主义文评注重作品的语言文学【本义&肌质】

传统文评注重传记和历史【背景&身世】

6、新批评:

以作品为中心,强调单部作品语言技巧的分析,忽略了作品之间的关系和体裁类型的研究

结构主义:

把每部作品看成文学总体的一个局部,透过各作品之间的关系,去探索文学的结构。

为结构主义文评奠定了基础。

7、语言&言语:

二者是抽象规则和具体行动的关系——【瑞士】索绪尔

↓影响

作品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批评家的兴趣转移到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同类型作品的共同规律

8、结构主义文评的特点

①把语言学的模式应用于文学,研究文学的规律(“语法”)

②作品的组织结构完全遵循文学语法的规则

③把同一类的许多作品归纳简化成几条原理(删繁就简)

9、决定文字符号的意义的超然结构→文字符号本身

↓影响

追求文学“语法”的枯燥抽象的趋势有所改变

10、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特点

①注重形式:

把分析作品本文当做批评的主要任务或出发点

②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在某些方面的玄虚和反理性主义倾向,都与其哲学基础有关

 

第二节谁能告诉我:

我是谁

一、精神分析的产生

1、人类认识自己的历史,是由外及内,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认识外界→认识自己→认识身体肌肤→认识思想心灵

2、浪漫主义时代的探索:

对个人心理的探索→对个人无意识的探索

二、佛洛依德的基本理论

1、许多精神病的产生都与医院和情绪受到过度压抑,得不到正常发泄有关

↓“疏导疗法”

把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意愿和情绪带到意识领域,使之得到发泄

2、“疏导疗法”:

人的精神活动如同冰山,只有很小一部分浮现于意识领域,具有决定意义的绝大部分淹没在意识水平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3、人格结构:

①本我:

处于最底层,总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本我里包裹着里比多,即性欲的内驱力,成为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

②自我:

在本我要求和现实环境之间起调节作用,遵循现实原则,帮助本我实现要求,既防止多度压抑造成危害,又避免与社会道德发生冲突

③超我:

人格结构的最高层,代表社会利益的心理机制,总是根据道德原则,把为社会习俗所不容的本我冲动压制在无意识领域

4、性本能

佛洛依德认为性本能对人格发展起决定性影响,开始于儿童时期的俄狄浦斯情节(每个儿童暗中恋爱异性父母而嫉妒同性父母的倾向)

5、自我的保护性措施:

压抑&升华

①压抑:

把这类危险中途和念头排除于意识之外,不让它们导致危险行动

②升华:

把性欲冲动引向社会许可的某种文化活动的渠道,使之转变成似乎与性欲无关而且十分高尚的行为

把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都看成里比多的升华,看成以想象的满足代替实际的满足

6、梦

在《梦的解释》一书中,佛洛依德认为,才能再现实中得到满足的欲望改头换面,在梦中以象征形式得到表现,梦中的许多形象都是性象征,含有隐秘的意义

7、反面影响:

泛性欲主义加快了社会道德的沦丧

三、精神分析派文评

1、“精神分析法的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精神病的范围,而且可以扩大到解决艺术、宗教和哲学问题”——《大学里的精神分析教学》

①默里对麦尔维尔名著《白鲸》的分析

②玛丽·波拿巴论爱伦·坡的生平和创作

2、精神分析派批评:

作者的无意识通过作品得到象征性表现,获得意愿的满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居作用,同样得到想象的满足

佛洛依德透过意识活动表面寻找无意识机动的理论,对结构主义者追寻深层结构的努力很有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批评家们不再热衷于用文学作品去印证精神分析理论,而逐渐把精神分析和别的批评方法结合起来,避免佛洛依德批评派的简化倾向

四、批评与小结

1、佛洛依德认为,凡在现实中不能得到实际满足的愿望,往往通过幻想的作用制造出替代品来,给人以想象的满足,而梦和文艺都是这样的替代品

2、精神分析派批评的特点:

对无意识的强调,把文艺的产生最终归结为性欲本能的作用(泛性欲主义)

3、佛洛依德把里比多当做人类精神能量的来源,正是把人的本质看成一种抽象的东西,不仅抽去了一切社会关系,而且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动物性的原始本能。

这种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必然割裂社会和文学的关系,不能正常解释文学产生的背景、说明文学的理论价值

4、视文艺为梦呓,把苦心经营的艺术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梦幻混为一谈,不能正确解释文学的创造和欣赏、说明文学的审美价值

5、对梦和文学作品的解释都是把一宗主观臆说作为预定的结论,强加给被解释的对象,而不是符合事实的分析判断

6、小结

①精神分析把人的自我探索推进到无意识领域,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自有它一定的地位,虽然谬误但是有意义

②精神分析派文评作为前提接受的佛洛依德学说,实际上只是关于精神活动一些臆想的假设,对认识自我的问题,并没有也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第三节作品本体的崇拜

——论英美新批评

一、从作家到作品

1、法国历史家泰纳在《英国文学史》的导言中提出,文学的产生决定于时代、种族、环境三种要素的理论

2、发展

①十九世纪传统批评的特色——实证主义理论

把文学当成历史文献,研究文学的目的几乎全是为认识过去时代的历史,或认识体现了时代精神的作者本人

②十九世纪后半——浪漫主义的表现论

把文学视为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了解作者身世和性情成为理解作品的前提。

历史和传记的批评占据主导,作者生平及其社会背景成为文学研究的中心

③二十世纪初——对实证主义和表现理论提出的许多疑问,开始促成传统批评的瓦解

3、“新批评”的潮流

在美学和文艺批评的领域,柏格森、克罗齐等哲学家取代了实证主义的影响;

在创作实践里,现代派取代了已经失去生命力的末流的浪漫派

4、“新批评”的得名

得名于兰索姆的一本书的标题,认为“新批评几乎可以说是由理查兹开始的”。

理查兹从语义研究出发,把语言的使用分为“科学性的”和“情感性的”。

前者是真实的陈述,是科学的真;后者是所谓的“伪陈述”,是艺术的真

理查兹着眼于文学作品在读者心理上产生的效果,认为一部作品只要总的效果是统一的,前后连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就有艺术的“真实”。

因此,文学作品只要统一连贯,符合本身的逻辑,【设定不变】就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世界,不必仰仗历史或科学来取得存在的理由

艾略特认为,诗人好像催化剂,促使诗的材料变成诗,但并不把主观感情加进去。

“客观关联物”赋予情感以形式,诗人愈能把各种情感密集地表现在某种形象或文字里,诗越有价值。

“诗有自己的生命”,为文学批评打开了一条充满活力的新路

二、文学的本体论

1、“新批评”最根本的特点:

把作品看成独立存在的实体的文学本体论

2、文学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信息传递的活动:

发送者、媒介、接受者

作者、作品、读者

文学批评家抓住作品这一中间环节,割断与作者和读者的联系,误入了两种迷误:

①“意图迷误”:

锋芒所向是实证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文评

新批评派认为:

文学作品是自足的存在,既然作品不能体现作者的意图,对作品的世界说来,作者的意图也就无足轻重

②“感受迷误”:

锋芒所向的是包括理查兹在内的各种注意读者心理反应的理论

两种迷误的谬误都在于:

“使作为特殊批判对象的诗趋于消失”

他们清楚了作品以外的种种因素,正是为了把批评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作品上

3、新批评的文学本体论注重艺术形式,所以韦勤克与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中,凡从传记、历史、社会、心里或哲学等方面出发研究文学,都称为外在方法;只有讨论音韵、格律、文体、意象等形式因素,才是内在

三、作品的诠释

新批评的实践是通过细度文学作品详尽的分析和诠释。

在这种细度式分析中,有些概念和术语常常使用:

意义的含混、反讽、矛盾语、张力等。

新批评家认为,文学是有具体形式的活的有机体,它避免抽象,尽量体现世界的“物性”,或像兰索姆强调的,它重新赋予了被科学抽象化的世界以实体

四、批评与评价

1、形式主义的局限性是导致新批评衰落的主要原因

2、新批评的形式分析主要局限于抒情诗,对于不大宜于修辞分析的别的诗和别的体裁,新批评家往往不屑一顾或评价过低

3、新批评的细度注重局部肌质的细节,有时显得过于琐屑;把批评局限于作品本文的理解,不能或不愿把文学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更是形式主义最严重的局限

4、启发:

充实和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评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诗言志,文以载道,把文学看成传道明理的工具,而不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

要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有必要从分析它的具体形式入手,而形式是“完成了的内容”,是抽象内容在生动具体形式中的体现

 

第四节诸神的复活

——神话与批评原型

上古时期的诗人相信自己凭借神力歌唱,所以荷马史诗开篇便吁请诗神佑助,且成为后代史诗沿袭的套语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诗人却像成人社会中的儿童,对神话世界的消失满怀忧伤

一、神话思维

1、“提象性的类概念”

维柯认为,原始人类还没有抽象思维能力,用具体形象来代替逻辑概念,是当时人们思维的特征。

所以神话英雄都是“提象性的类概念”,是某一类人物概括起来产生的形象

神话并非随意的创造,而是古代人类认识事物的特殊方式,是隐喻,是对现实的诗性解释。

所以维柯认为,神话是“真实的叙述”,但和诗一样,不能照字面直接解释

“首先要了解科学应当是神话学,即对寓意故事的解释”——维柯《新科学》

2、“部分代全体的原则”

初民没有抽象思维,只有具体的隐喻思维即神话思维,这种思维规律就是“部分代全体原则”

3、语言的逻辑力量

随着逻辑思维的发展,语言逐渐远离神话,其中的比喻仅成为说理的工具,只有在诗即语言的艺术应用里,才保留神话思维的隐喻特征

在科学的语言里,比喻不过是义理的外壳包装,但在文学的语言里,比喻却是诗的内在生命

二、仪式与原型

1、人类学

①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引用大量材料,说明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环与古代神话和许多祭祀仪式有关

②哈里弗最重要的论点是强调仪式的作用,认为悲剧神话“从仪式中或者说与仪式一同产生,而非仪式产生于神话”

③认为一切伟大的文学著作中,都含有神话和仪式的因素,已经是现代西方的大多数批评家接受的观点

2、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认为,艺术品是一个“自主情结”,其创作过程并不全受作者自觉的意识控制,它归根结蒂不是反映作者个人无意识的内容,而是置根于超个人的,更为深邃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潜存于心理深处,永远不会进入意识领域,于是它的存在只能从一些迹象上去推测,而神话、图腾、不可理喻的梦等等,往往饱和人类心理经验中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始意象”,荣格认为它们就是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并称之为原型

文艺作品里的原型好像凝聚着人类从远古时代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心理能量,其感情内容远比个人心理经验强烈、深刻,可以震撼内心深处。

这就是“伟大艺术的秘密,也是艺术感染力的秘密”——荣格

三、原型批评

1、在文学研究中,系统地应用神话和原型理论,是从莫德·鲍德金发表于1934年的《诗中的原型模式》开始的

2、这派文论在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加拿大批评家弗莱成为原型批评的主要权威。

他的《批评的解剖》被人视为这派理论的“圣经”

3、弗莱对原型的定义:

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它“把一首诗同别的诗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把我们的文学经验统一成一个整体”,用意象作纽带,各种作品相互关联,文学总体突显出清晰的轮廓,就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其演变

4、弗莱吸收了人类学和心理学的成果,认为在古代作为宗教信仰的神话,随着这种信仰的过时,在近代已经“移位”即变化成为文学,并且是各种文学类型的原型模式

5、弗莱认为,关于神由生而死而复活的神话,已经包含了文学的一切故事

6、文学演变的循环

①春:

喜剧:

充满了希望和欢乐,表现蓬勃的青春战胜衰朽的老年

②夏:

传奇:

富于梦幻般的神奇色彩

③秋:

悲剧:

崇高而悲壮,表现英雄的受难和死亡

④冬:

讽刺:

没有英雄的世界,讽刺意味愈强,世界也愈荒诞

7、原型批评的具体实践

打破每部作品本身的界限,强调其带普遍性的即原型的因素,也就是神话和仪式的因素

8、戏剧作为行动的模仿,和祭祷仪式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9、原型批评的目的:

“对西方文学的某些结构原理作合理的说明”,使文学批评成为“艺术形式原因的系统研究”。

——弗莱

四、结语

原型批评是反对“新批评”的琐细而起的,注重的不是作品,而是作品之间的联系,从宏观上把全部文学纳入一个完整的结构,力求找出普遍的规律,是文学批评成为一种科学

这种注重综合的理论比“新批评”更系统,眼界也更开阔;把神话、仪式、原型等和文学联系起来,也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

原型批评从大处着眼,眼界开阔,然而往往因之失于粗略,不能细察艺术作品的精微奥妙,不能明辨审美价值的上下高低,等于取消了批评本身存在的理由

只停留在艺术形式的考察,完全不顾及文学的社会历史条件,虽然勾勒出文学类型演变的轮廓,见出现代文学回到神话的趋势,却不能正确解释文学类型的循环是现象,却不是它自身的原因。

现代文学把世界描写成非理性的、荒诞的,人在世界上完全没有把握环境和控制事件进程的能力,这只能由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异化的危机来解释

 

第五节艺术旗帜上的颜色

——俄国形式主义与捷克结构主义

一、俄国形式主义

1、为什么被称为形式主义文评

在形式主义派看来,既然文学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体裁内容,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就不在内容,而在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排组织,也就是说,文学性仅存在于文学的形式

2、艺术就是形象思维→精力节省理论

用熟悉的形象代替变化不定的复杂事物,就很容易把握复杂事物的意义

↓反对

施克洛夫斯基:

诗的形象只是诗的各种技巧之一,并不比别的技巧更有效,而所有艺术技巧的最后效果绝不是精力的节省

↓提出

3、“陌生化”

强调新鲜的感受,强调事物的质感,强调艺术的具体形式

陌生新奇的形式往往导致新的风格、文体、流派的产生,一如施克洛夫斯基所说:

“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是由把向来不入流的形式升为正宗来实现的”

此理论运用于小说,提出了两个影响广泛的概念,即“故事”和“情节”

作为素材的一连串事件即“故事”变成小说的“情节”时,必定经过创造性变形,具有陌生新奇的面貌,作家愈是自觉运用这种手法,作品就愈成功

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必然让位于现代的先锋派小说

施克洛夫斯基为现代反传统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艺术总是独立于生活,在它的颜色里永远不会反映出飘扬在城堡上那面旗帜的颜色”

过分夸大了艺术与现实的本质差异

4、二十年代被批判

托格茨基在《文学与革命》里称形式主义为“对文字的迷信”,强调艺术不可能独立于生活↓

1930年后,作为一个理论派别的俄国形式主义销声匿迹

二、布拉格学派

1、由来:

穆卡洛夫斯基在1934年为施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的捷克译本作序时,就对形式主义有所批评,而宁可采用“结构”和“结构主义”这些术语。

布拉格学派理论也常被称为捷克结构主义

2、理论穆卡洛夫斯基——语言的“突出”

从分析语言的各种功能入手,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偏离日常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把表现功能提到首位[与日常用语大相径庭]。

换言之,文学语言不是普通的语言符号,而是“自主符号”,因其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

符号:

①能指:

代表某事某物的代码(有声意象)

②所指:

被代表的事物(概念)(索绪尔)

穆卡洛夫斯基超出形式主义的一点,在于他并未把诗的语言和实用语言截然分开,却承认二者只是强调重点的不同

①诗的语言:

使用指事称物的词汇,就必然有交际的功能,也与实际有意义上的联系

②实用语言:

有表现功能,也用各种修辞手法

穆卡洛夫斯基认为,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中,存在着艺术的自主功能和交际功能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符号学研究(苏联学者洛特曼)详加论述

3、布拉格学派与胡塞尔现象学

英伽顿把现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文学研究,认为作品结构由不同层次构成,其间有许多未定点,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加以充实,使之具体化、只有在这种具体化过程中,一部作品才成为审美活动的对象

审美价值是作品在接受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穆卡洛夫斯基的理论已经预示出当代接受美学的基本观念,并显示了现象学和接受理论的关系。

他将吸取来的成分融会贯通,具有不可磨灭的独创性

三、结束语

1、俄国形式主义反对把文学当做历史文献或装载哲学、道德内容的容器。

反对把作品分析变成起源的追溯或作者心理的探寻[脱离背景],而坚持对文学语言和技巧直接进行分析

这一点与英美“新批评”相同

2、反对把文学作品最终归结为一种单一技巧,而认为文学的基本特点——陌生化——是各种技巧的总和

作品分析具有更大开放性,由单部作品发展为体裁理论的探讨

比新批评更灵活、更具有潜在力量

3、现代文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俄国形式主义→捷克结构主义→法国结构主义

形式主义被视为结构主义的先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有关形式主义命运的思考

①形式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容易导致简单化的理解

②文学形式的研究和文学与社会、历史环境的研究互为补充

 

第六节语言的牢房

——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和人类学

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完全决定于各自所属的符号系统

是否可以通过研究语言的规律来探测思维的一般规律

↓即

结构主义的思潮所关切的问题

结构主义:

基本上是把语言学的术语和方法广泛应用于语言之外的各个符号系统,归根结蒂是要寻求思维的恒定结构

一、语言学模式

1、共时语言学

①来源:

瑞士语言学家菲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为结构主义奠定基础的重要著作

②观点:

认为不仅可以从历时方面去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还应当从现实用法的角度,把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来研究

③特点:

强调语言的系统性,即强调其结构性

④我们要懂一种语言的词句,就必须掌握该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即言语),也就是它的符号系统(即语言)

⑤意义:

索绪尔区别语言和言语,突出了语言系统的结构性质,确认任何具体语言都没有独立自足的意义。

它们能表情达意,全有赖于潜在的语言系统起作用

⑥作用:

打破新批评自足的作品本体的概念

2、音位学以雅各布森和特鲁别茨克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

人类器官能发出的音和人耳能辨别的音很多,但并非所有的音都有区别意义的功能。

尽管有许多实际上不同的声音声调,但只有被一种语言的共时结构所承认的差别,说那种语言的人才能辨认,才觉得有意义

①语言系统对个别语音的决定作用

②一个音有意义不是由于它本身的性质,而是由于它在语言系统里和别的音相关联,形成一定的对比

3、“二项对立”(结构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原理)

①语言中任何一个词或句都在和别的词或句形成二项对立时,表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②适用范围:

适用于音位的层次,适用于词和句等各个层次

4、

①语言存在的方式是时间性的→语言历时的或横组合的方面

语句的展开有一种水平方向的时序运动,其中每个词都和前后的词形成对立,并表现出它的意义

②语句的形成有一种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关系→语言共时的或纵组合的刚面

一句话里的每个词和没有在这句话里出现又与之相关联的词也形成对比

综上:

语言中任何一项的意义都取决于它与上下左右其他各项的对立,它的肯定有赖于其他形式的否定

完全打破以单项为中心的概念,认为语言中任何一项都有相对于其他项的存在

二、结构主义人类学

1、标志:

语言学术语和方法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是结构主义从语言学走向其他学科的最早标志之一

2、尝试

①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力求在零散混乱的现象下,寻找本质上类似于语言系统的结构

他将亲族关系婚姻习俗等人类学材料,放在二项对立关系中去考察,力求见出他们的内在结构,通过这些二项对立关系的分析,发现他们都是“普遍存在的乱伦禁忌的直接结果”,而把亲族关系的系统最终看成一种语言,即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

②“无意识基础”:

人类文化现象共同具有,使表面上十分复杂的语言学和人类学能有类似的结构

雅克·维康:

“无意识在结构上很像是语言”,而“梦具有语句的结构”,使结构主义和佛洛依德学说交接到一起

③神话

列维——斯特劳斯把神话看成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或“语言”,它在自己的结构中生成各个神话故事的具体表述或“言语”。

在他看来,不是各民族任意创造神话,倒是神话系统本身决定着各民族神话的创作

因此,他往往把不同民族的神话或统一神话的各种变体加以比较,找出功能上类似的关系,并仿照音位学术语,把这些关系的组合称为“神话素”

④神话逻辑

“神话思维的这种逻辑与现代科学的逻辑同样严密”——列维·斯特劳斯

这种神话逻辑或图腾逻辑是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思维,有一种所谓“拼合”的能力,直接用具体形象的经验范畴去代替抽象逻辑的范畴。

这种神话逻辑用自然事物在二项对立中代表抽象的关系,为原始人类满意地解释他们周围的世界

⑤原始思维

这种“野蛮人”的思维方式其实一直潜藏于人的头脑中,在野蛮人那里表现为神话,在文明人那里则表现为诗

三、小结

1、索绪尔提出“语言”和“言语”是结构主义最基本的概念

任何深入到系统的研究,都必须透过个别现象深入到普遍本质,或者说表层结构走向深层结构,必然突破固守作品本文的狭隘观念,强调任何作品只有在文学总体中与其他作品相关联,才能真正显出它的意义

2、结构分析中十分重要的二项对立以及语言的横组合和纵组合两种关系

3、结构主义否定人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4、在对程式、规范和普遍性的关注中,结构主义者往往忽略事物的细节和特殊性,这种简化倾向也是结构主义的弊病

5、结构主义者局限于用语言学的语言去理解和谈论其他符号系统的意义

 

第七节诗的解剖

——结构主义诗论

结构主义者对新批评理论基础的动摇,正在于完全不把作品本文看成一个独立自足、有本体意义的客体。

他们强调文学系统对个别作品的决定作用,他们的分析着眼于超乎作品之上的系统结构,而不是作者本身

一、雅各布森的语言理论

1、雅各布森:

俄国形式主义者、布拉格学派和现代结构主义者

2、理论

①诗性功能占主导时,语言不是指向外在的现实环境,而是强调信息即诗的文字本身

②语句的构成总是有选择与组合两轴

(1)选择轴:

相当于索绪尔的纵组合概念,即语句中出现的词是从许多可以互换的对等词语中挑出来的

(2)组合轴:

相当于索绪尔的横组合概念,即语句中出现的词前后邻接互相连贯地组合在一起

③诗的语言的基本特点,就是在前后邻接的组合中出现对等词语

“诗性原则功能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引申到组合轴”

诗的语言总是把音义或语法功能上对等的词语依次展开,既灵活多变,形式上又极度规整,几乎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

④语言分析可以揭示诗句组织的特点

因此在具体分析时,雅各布森往往寻找语法功能相同的词在诗中的平均分配等,由此见出诗句结构的格局

3、缺陷:

作为语言学家,雅各布森把语言分析本身看成诗的一种解释。

但是,不考虑读者到底怎样理解和组织诗中的各个部分,就无法解释诗的现实效果,无法说明语言特性怎样在诗里起作用

二、卡勒论诗的程式

1、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书中综述了结构主义文论的各方面的成果。

认为雅各布森的诗论仅以语言特性为基础,就必然失败。

因为一段文字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