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集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268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民间游戏集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间游戏集锦.docx

《民间游戏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游戏集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间游戏集锦.docx

民间游戏集锦

民间体育游戏集锦

1.摇啊摇(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身体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玩法:

幼儿两人一组,拉手面对而坐,边念儿歌边模仿摇船动作,念到最后一句时拍手笑起来。

游戏反复进行。

  附儿歌: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上摔一跤、买条鱼来烧、烧的头不熟来尾巴焦、一跳跳到龙皇庙、龙皇老爷见了哈哈笑。

2.炊事员(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认识蔬菜的名称

游戏玩法:

A.每位幼儿配挂在一个菜的胸饰,教师配带锅的胸饰。

B.教师引入:

"我们今天来玩烧菜的游戏,我的蔬菜在哪里?

"幼儿答:

"蔬菜蔬菜在这里。

"C.游戏开始,教师随意选择炒一菜,问:

"我们先来炒萝卜,萝卜萝卜在哪里?

"当萝卜的幼儿回答:

"萝卜萝卜在这里。

"教师说:

"快快走到锅里来。

"当萝卜的幼儿就走到教师身后,同时全班幼儿问:

"炒完萝卜炒什么?

"D.教师便再次选择炒某一种菜,如:

"炒完萝卜炒青菜!

青菜青菜在哪里?

"如此反复游戏。

E.幼儿在听到自己所扮演的蔬菜名字后要迅速起立回答。

F.当教师说"我的蔬菜炒好了"时,幼儿立即走回自己的座位。

  游戏准备:

各种菜的胸饰若干,锅的胸饰一个。

  

3.谁会飞(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丰富幼儿的动物知识经验,知道哪些动物会飞,哪些不会飞。

增强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玩法:

A.幼儿围成一个圆圈。

教师说一种动物的名字,如:

"蝴蝶来了。

"

B.幼儿判断这种动物会不会飞。

如果是会飞的动物,就离开座位做小鸟的动作。

如果是不会飞的动物,就坐着不动。

  C.幼儿如判断失误,就算游戏失败,停玩一次游戏。

  D.教师说:

"蝴蝶飞飞,飞得高",幼儿就踮起脚飞。

教师说:

"蝴蝶飞飞,飞得低",幼儿就半蹲着飞。

教师边说边拿走部分椅子。

  E.当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回家",幼儿就飞回到座位上。

  F.幼儿在飞回座位时,如找不到空位,就被淘汰出游戏。

 G.多次游戏后,仍没有被淘汰的幼儿为获胜者。

  游戏规则:

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游戏次数,尽量保证最后的获胜者在10个左右。

  

4.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辨别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玩法一:

  A.放录音一,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B.放录音二,请幼儿注意听,分辨出各种动物不同的叫声。

  C.教师问:

"仔细听,这是什么在叫?

"幼儿答:

"汪汪汪,这是小狗在叫"等等,逐一说出并做相应的动物的动作。

  玩法二:

在两个空八宝粥罐中装入一粒或数粒蚕豆,组成一对音响筒,以此类推,还可组成若干对"雨花石"、"回形针"、"塑料块"、"木珠"、"弹子"、"玉米粒"等音响筒。

  A.幼儿先后摇动一对音响筒,分辨装有不同数量物品的筒中发出的声音。

 B.猜猜看哪个筒中装的是一粒,哪个筒中装的是许多粒。

  第一次玩时,教师要打开筒盖让幼儿验证。

玩法三:

A.幼儿先后摇动音响筒,分辨不同物品在筒中发出的声菩。

  B.猜猜看,哪个筒中装的是弹子,哪个筒中装的是塑料块等录音一:

本班小朋友问早、唱歌、教师说话、电话铃、汽车喇叭和自行车铃声等多种声音。

录音二:

  小鸡、猫、狗等多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装有一颗或许多颗小物品的空八宝粥罐若干对。

  游戏规则:

  A.每一对音响筒贴上相同的标记。

  B.此游戏中,幼儿不可打开筒盖。

C.可在晨间桌面游戏中自由玩耍。

(在幼儿自己掌握玩法后)

5.对拍手(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锻炼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A.该游戏儿歌是:

"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拍手背。

"

B.教师与孩子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C.拍手,拍右手:

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

  D.拍手,拍左手:

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E.拍手,拍手心,拍手背:

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手心对拍一下,手背对拍一下。

  F.加快拍手速度,提高游戏的熟练程度,直到不念儿歌也能快速做动作。

  G.游戏应尽量避免或少出失误,该游戏可持续三到五分钟。

 

 6.放鞭炮(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四散逃跑的能力

游戏玩法:

在游戏中我们用了一首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爸爸带我放鞭炮,鞭炮鞭炮放得高,噼噼啪啪,快逃呀!

"在这首儿歌中首先让孩子知道放鞭炮时要由父母陪同。

其次让孩子知道观看时要躲得远。

游戏时,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边走边念儿歌,老师手拿"大鞭炮"(鞭炮由圆桶做成,里面装着雪花片),当儿歌念到:

"鞭炮鞭炮放得高"时,老师边将雪花片四散撒开边喊"劈啪、劈啪、噼噼啪啪",幼儿四散逃,被花片碰到的幼儿就"受伤"了,就要停玩游戏一次。

7.我和镜子做游戏(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让幼儿认识各器官的名称及用处

游戏玩法:

  A.请一幼儿作发令人,用手竖起作镜子状,边走边念儿歌"照镜子,照镜子,照照你的小鼻子"。

走到一幼儿面前,请该幼儿回答:

"照镜子,照镜子,照照我的小鼻子。

"同时要用手指指着鼻子。

  B.发令人问:

"嗨嗨!

鼻子鼻子有啥用?

"被问幼儿则答:

"嗨嗨!

我用鼻子闻一闻。

"幼儿回答正确者,即与发令人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C.这样依次类推,说出耳朵、眼睛、嘴巴、手脚等。

  D.游戏前先要确定好发令人。

发令人说到身体哪一部位,幼儿要立刻指到所说的部位,同时应用短句加以回答。

  E.回答正确者,可交换角色;反之则不行。

  

8.我的小手有力量(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A.幼儿共同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B.念到"握握拳"时,用力握拳;念到"伸伸拳"时,五指弯曲伸直再弯曲伸直;念到捏捏指时,五指指尖捏在一起;念到"张一张"时,五指用力张开;念到"我的小手有力量"时,双手握拳,互相用力打三下。

  附儿歌:

《我的小手》

  握握拳,伸伸掌,捏捏指,张一张,我的小手有力量。

  9.贴五官(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发展平衡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

将动物头像挂起来。

头像上的眼睛、鼻、嘴是可以粘贴的。

  游戏玩法:

  请幼儿站在离动物头像l米以外的地方,手拿一个动物的五官图片,原地转两三圈后,朝动物头像方向走过去,迅速将图片贴到头像的相应位置上。

贴完后,看看谁贴的位置准确。

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游戏建议:

  可以五人一组,每人贴一个部分。

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以闭着眼睛玩。

  

10.猫捉老鼠(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练习躲闪爬,发展身体的灵活性。

  游戏准备:

猫和老鼠头饰,将两张桌子纵向并在一起。

  游戏玩法:

  戴老鼠头饰的幼儿在桌下爬,戴猫头饰的幼儿在"洞口"(桌子的两端)捉"老鼠"。

"老鼠"要注意边爬边躲闪。

"猫"摸到"老鼠"的身体,就算捉住了。

  游戏建议:

根据活动室的空间确定桌子拼接的长度。

  

11.猫和麻雀(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敏捷、机智的练习。

  游戏准备:

有7米直径圆圈的场地(如图),2―3人扮"猫",其余为"麻雀",备若干球(多于麻雀的数量)。

  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猫"在大圆圈内的"家"里,"麻雀"则在圆圈外的"家"。

这"麻雀"设法把圈里的"果子"抢运出来,而"猫"要设法守住"果子",只要"麻雀"一进圈,"猫"就可去追捕。

  游戏规则:

"麻雀"要把球运出圈外停在"家"里才算胜利。

  

12.河里的小鱼(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灵敏的躲闪练习。

  游戏准备:

幼儿分为三组,两组做"鱼网",另一组作"小鱼","小鱼"每人一球。

  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作"鱼网"的幼儿围成圆圈,手拉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小鱼"在"网"内游来游去(运球)。

"网"问:

"小鱼小鱼哪里游?

""小鱼"答:

"小鱼小鱼河里游。

"问:

"小鱼你想出来吗?

"答:

"想出去玩一会儿。

"问:

"你想出来不容易。

"答:

"我们一定要出去。

"说完"小鱼"即运球从"网眼"往外钻,作"网"的幼儿则赶紧拉手设法档住"小鱼"。

  游戏规则:

"小鱼"不能只身钻出"网",必须带着球。

"网"不能松手,不能用手去拉"小鱼"。

  

13.老鼠笼(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敏捷、机智的躲闪练习。

  游戏准备:

将幼儿分成三组,两组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作老鼠笼,其余站在"笼"内作"老鼠";每人一球。

  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作"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

"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真可恨,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

"在念儿歌时,扮老鼠的幼儿在"笼"的周围运球钻进钻出,当老师发出信号时,扮"笼"的幼儿立即蹲下,在圆内的"老鼠"算被捉住,即参加"笼"的角色。

游戏继续进行,至"老鼠"全被捉住。

14.小鸡吃东西(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让幼儿正确、响亮地发出"鸡"、"吃"的音。

游戏玩法:

A.教师扮母鸡,手拿几个小鸡头饰走到一位幼儿面前,问:

"我的小鸡在哪里?

"这位幼儿就发出"叽叽叽"的叫声。

教师说:

"你是我的小鸡。

"并将头饰给幼儿戴上。

以后用同样的方法给每个幼儿戴上小鸡头饰。

  B."母鸡"带"小鸡"去找食。

教师说:

"小鸡吃米。

"幼儿到场地中间,蹲下身子作吃米状,并发出"吃吃吃,吃吃吃"的声音。

教师说:

"小鸡回家了。

"幼儿就发出"叽叽叽"的叫声回座位坐好。

 C.游戏继续进行时,可以调换吃食方式,如"小鸡吃虫"、"小鸡吃米"。

如果教师说:

"小鸡吃木头。

"幼儿就不能做吃的动作,也不能发出声音。

  

15.五个小朋友(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训练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游戏玩法:

A.以五个手指头分别代表五个小朋友

B.当念到一个小朋友时,用两只手的手指做相应动作。

后面依次类推。

  附儿歌《五个小朋友》

  一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两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相互见了面,连忙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到老爷爷,扶他慢慢走;四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到解放军,向他招招手;五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互相见了面,高兴地拍拍手。

  

16.听说游戏(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引导幼儿能正确运用抱、开、摇、吹等动词,学说完整的短句。

游戏玩法:

A.教师边拿出口袋,边念儿歌:

"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

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么?

"教师摸出皮球,问:

"这是什么?

"(这是皮球。

)教师再拍皮球问:

"老师在做什么?

"(老师在拍皮球。

B.接着教师念儿歌:

"奇妙的口袋东西多,小朋友都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玩具后,要求幼儿说出玩具名称。

  C.每次只摸出一样玩具。

  

17.手指游戏(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训练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拉一拉。

(拉的动作)打一打。

(敲打的动作)压一压。

(推的动作)绕一绕。

(卷起的动作)捏一捏。

(捏的动作)把它做成一条虫。

(扭动的动作)染颜色手是蓝色的。

(看着伸出的手)手是绿色的。

手指是红色的,在手指间。

(扭动手指)在我的脸上染颜色。

(摸脸)在我的罩衣上染颜色。

(摸罩衣)在我的鞋上染颜色。

(摸鞋)在我的袜上染颜色。

(摸袜子)

18.炒黄豆(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玩法:

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翻身。

  游戏规则:

两手拉紧不能松开。

  游戏建议:

  A.小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准备一下再转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进行。

  B.中大班幼儿可连续翻。

  C.此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附儿歌:

  炒炒炒,炒黄豆,噼呖啪啦翻跟斗。

  

19.蒸馍馍(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语音的节律及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玩法:

甲乙两人面对面坐下,左右手相互交错放在膝盖或桌子上。

游戏开始,两人边念儿歌边轮流抽出最下面的手,然后搭在最上面。

每念完一句做动作一次,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

  游戏时,儿歌不能念错,伸手要快,有节奏地进行。

  游戏建议:

  此游戏也可三人玩。

  附儿歌:

  小狗熊,离开窝,来到河边蒸馍馍,和好面,点着火,只有锅盖没有锅。

小狗熊,忙回窝,一看气得发了火,窝里有锅没有盖,窝外有盖没有锅。

  

20.我们都是木头人(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

  游戏玩法:

幼儿围在一起,请出一"领导"人站于前。

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静止不动,谁动了就为失败者。

  游戏规则:

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就不能再动了。

  游戏建议:

  A.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

"平衡"状、"小猴"状等。

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

  B.幼儿也可自由发挥做各种动作。

  附儿歌:

  三、三、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21.猎人\枪\老虎(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游戏准备:

画有蜜蜂、枪、猎人、小孩、老虎、公鸡的卡片若干套。

  游戏玩法:

 A.参加游戏人数三至四人,一人为"公正"人。

"公正"人发给每位幼儿同等数量的卡片若干张。

 B.游戏开始,每位参加者各出一张卡片,一起翻出来看,按图示(见图)克对方或被人克。

如果能克掉一人而不被别人克掉,就赢得卡片一张;如果被一人克掉同时又能克掉别人的话,那么仍可收回卡片;如果被人克掉却又不能去克别人,就算输,被收掉卡片一张;如果能同时克掉两位就算优胜,可同时得到两张卡片。

然后各人再出第二张卡片,游戏继续进行,最后看每人手中卡片多少决定胜负。

  游戏规则:

  A.出卡片时,应同时翻出来,拿出来的卡片不能调换。

 B.赢得或收回的卡片必须排在卡片的最末尾。

  

22.老鹰抓小鸡(适合年龄:

3--4岁)

游戏目的:

训练幼儿左右移动的能力

游戏玩法:

参加者选出一人当老鹰,一人当母鸡,其余人作小鸡站成一路纵队。

游戏开始,母鸡张开双臂,小鸡每人拉紧前面人的衣摆。

老鹰立即捕捉队尾的小鸡。

母鸡要设法挡住老鹰,迅速左右移动,整个队伍跟随协调移动,躲避老鹰。

如老鹰抓住队尾的小鸡,小鸡离开队伍站到一边。

老鹰继续捉,直到小鸡捉完。

 

23.拉大锯(中班)

游戏目的:

在情景式的游戏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

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两人合作的快乐。

游戏玩法:

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大锯似的前俯后仰的动作。

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

双手握紧,游戏过程中不能松开手,以免身体后仰倒地发生危险。

  儿歌:

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拉大锯,扯大锯,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宝宝,快长大。

  

  24.打老虎(中班)

游戏目的:

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引导幼儿按儿歌节奏做游戏,训练幼儿节奏感。

游戏玩法:

幼儿边念儿歌边按节拍拍手,最后一拍(五四三二一)用猜拳(剪子包袱锤)决定胜负。

胜者继续寻找伙伴,负者在一旁等待两轮以后表演节目。

游戏规则:

手口一致,按节拍进行游戏。

  儿歌:

打老虎,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25.炒豆豆(中班)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锻炼幼儿手臂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随音乐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

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翻转身体180度,还原姿势。

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

最后一句翻转动做要放慢节拍,动作要轻,以免扭伤胳膊。

《炒豆豆》儿歌:

花结石榴,石榴籽,我吃了,石榴皮,我卖了,丁当丁当过来了。

 

 26.切西瓜(中班)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连贯协调性以及反应的敏捷性。

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游戏玩法: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圈,请一名幼儿作切西瓜的人站在圈里,用手来切围成圈的幼儿的手。

边走边说:

“切,切,切西瓜,一刀两刀就开花。

”当说完最后一句,切到谁的手(两人),那两名幼儿反方向跑,谁先跑到切口的地方,谁再来到圈里面做切瓜人,继续游戏。

游戏规则:

A.最后一句念到“就开花”时才能反方向跑。

B.其他幼儿始终手拉手和切瓜人一起念儿歌(切,切,切西瓜,一刀两刀就开花)。

  27.吹羽毛(中班)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

游戏玩法:

A.请幼儿自由探索羽毛的玩法。

探索过程中让幼儿想一想一个人怎么玩,两人合作怎么玩一片羽毛,更多人如何玩一片羽毛,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B.教师总结,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游戏规则玩游戏。

在桌上放根羽毛,参加游戏的两个人各站在桌子的两侧,同时吹羽毛,将羽毛吹到对方的一侧落下。

胜者继续结伴游戏,两轮后败者表演节目。

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

羽毛只能用嘴吹,不能用身体和手辅助。

28.花样皮筋(大班晨间活动)

游戏准备:

皮筋一根(5米左右)、场地

游戏目的:

  A.掌握玩法,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弹跳力能力、平衡能力,培养其动作的协调性。

  B.与同伴友好地合作,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游戏玩法:

  由黑白配进行分组,然后由石头、剪子、布决定哪组先跳,集体跳与单人跳基本动作相同。

可以将数条皮筋拉成各种图案,如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边形、菱形、斜线形、人字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

由许多人同时参加。

 29.串串串(中班)

游戏目的:

发展幼儿间合作与比赛并重的能力。

能与同伴一起进行集体舞表演,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追赶奔跑能力及反应的灵敏性。

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游戏准备:

苹果、生梨头饰各一个;手绢一块,小圆垫与游戏人数一样多。

中班幼儿11—13人

游戏玩法:

A.准备运动:

幼儿排成四组,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活动前的一系列活动准备。

然后交代游戏规则:

幼儿自由组队,每组自选一名有能力的幼儿当组长,进行游戏指导。

 B.大串烧:

幼儿自由结伴组队,围成一个圆圈,边拍手边念:

“乒呀乒头噶”,连续三次,以最后一次为准,出手心的幼儿为一组,出手背的幼儿为一组,两组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两名幼儿,一名幼儿做苹果,一名幼儿做生梨,其余幼儿手拉手边念《苹果、生梨》儿歌边进行游戏,当念到"你想吃啥"时当苹果、生梨的两名幼儿用手套住一名幼儿,问他:

“苹果、生梨你想吃啥?

”该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依次类推。

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一名幼儿做丢手绢的人,其余幼儿围成圆圈蹲下,大家一起和丢手绢人唱丢手绢歌,唱到: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丢手绢人把手绢放在其中的一名幼儿后面,该幼儿发现手绢后马上去追丢手绢人,抓住后两人在圆圈中间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赢的幼儿做丢手绢人,游戏依次类推,直到每个幼儿都能轮到为止.

C.游戏小结:

教师用奖励小红花的方法表扬做游戏认真的幼儿,鼓励没有得到大红花的幼儿下次继续努力。

30.老鹰抓小鸡(各年龄段适用)

游戏玩法:

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

小鸡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

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

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

31.贴烧饼

游戏玩法:

幼儿扮演烧饼围成一个圆圈。

一人做贴烧饼的人,一人去追贴烧饼的人。

贴烧饼的人在被追的时候可以贴在圈上的任何烧饼,被贴的烧饼必须马上逃跑,如果被抓到则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此游戏可以做多层的烧饼进行。

32.打籽

游戏玩法:

用沙包作籽,游戏者分成两组。

在场地上画两条直线,两线间隔5米。

一组游戏者在两线的区域内,一组的游戏者站在两线的外面。

站在区域外的游戏者用沙包打向区域内的游戏者,区域内的游戏者进行躲闪,不让沙包砸到。

如果被砸中就停止游戏,如果能接住沙包就能救起被砸中的游戏者。

两组可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33.捉人

游戏玩法:

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

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

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附儿歌:

风大,不怕。

雨大,不怕。

真的假的?

真的。

34.“瞎子”摸“拐子”  

游戏玩法:

可多几位幼儿共同参加游戏。

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当“瞎子”,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子”。

游戏开始,“拐子”吹口哨,其他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开,“瞎子”听声去摸“拐子”,“拐子”被摸住,双方对换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

35.“警察”捉“小偷”

游戏玩法: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

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

游戏开始,“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36.种西瓜  

游戏玩法:

四人一组站成圆圈,然后,依次把脚钩在前一个人的脚弯里,形成脚搭成的圆圈。

大家一起拍手边念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此游戏适合较大的幼儿玩)

37.跳皮筋

游戏玩法:

两人玩时;可以分别抓住橡皮筋的两端。

若三人以上,则由两人扯住皮筋,跳者边跳边唱。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唱不同的歌,跳法不同,一般在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

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

一般是从脚踩皮筋开始,依次为:

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

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时,则换人。

38.红灯、绿灯,马上开灯

游戏玩法:

请一位幼儿背朝众幼儿做开灯者,站在场地的另一端,众幼儿朝前随意行走或做各种姿势的动作。

当开灯者大声说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转回头时,众幼儿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直至开灯者再转回头。

若在此间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

游戏反复进行,谁能坚持到最后一个则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当开灯者。

39.地雷爆炸

游戏玩法:

游戏前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

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

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

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

而“地雷”只能远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

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40.捉“龙尾”

游戏玩法:

幼儿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

“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

注意“龙身”不要脱节。

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

此游戏具体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

41.“猎人”抓“野兔”

游戏玩法:

提供若干个纸箱或呼啦圈、竹圈、树枝圈当“山洞”,每个“洞”里藏一名幼儿做“野兔”,但是有一只“野兔”没“山洞”。

另请一位幼儿当“猎人”。

游戏开始,“野兔”钻出“山洞”到外面一边玩一边念儿歌。

儿歌一念完,“野人”只能抓没躲进“洞”的“野兔”。

抓到“野兔”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42.“盲人”击鼓

游戏玩法:

将鼓放置在离“盲人”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参加游戏的幼儿蒙上眼睛后就地转1~2圈,再摸索上前击鼓。

43.“盲人”捉“鱼”

游戏玩法:

画个直径3~5米的圈做“池塘”,扮“鱼”的幼儿在"池塘"里随意走动、拍手、大笑、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