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404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docx

我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

【中国历史】最耻辱的20大历史事件

1、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蛮族所灭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死,幽王宫涅继位,这是一个昏庸无能的暴君。

幽王继位后,天灾人祸纷至杳来,社会上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周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周王朝心脏地带关中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山崩地裂,川源堵塞,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

地震之后又遭旱灾,寸草不生,土木枯萎,老百姓饥荒严重,对于危机日重的周王朝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周幽王仍倒行逆施,他任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士,朝政昏暗,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周幽王酷爱美女褒姒,为博得褒姒一笑,竟将军国大事视同儿戏。

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虢石父对周幽王说:

“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

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

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

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

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

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后人把幽王的这场焰火晚会称之为“烽火戏诸侯”,大概也是看成了“狼来了”的另一版本。

据载,当冷美人褒姒看到二十多座烽火台燃起冲天的烟火,临近诸侯带着士兵在黑夜里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到骊山脚下,前来勤王,那鼎沸的人声、战马的嘶鸣,再加上无数条游动的火龙向焰火晚会中心集中之时的那种壮美景观,真是大开眼界,联想起这是宠爱自己的天子谎报的战警,不由得莞尔一笑。

但这一笑,却让西周付出了亡国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周幽王破坏宗法制度,废正妻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妾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往其外祖父申侯家,幽王兴兵讨伐申侯,欲杀宜臼,申侯大怒,联合北方的游牧部落犬戎,吕(今河南南阳),缯(今河南方城)等国举兵攻周,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

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

这些诸侯上次上了当,这次又以为是国君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

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

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

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残留的大臣复立宜臼为太子,继承王位,即周平王。

平王后迁都于洛邑。

从此,西周灭亡了。

在与中央王朝的对抗中,游牧民族第一次占到了便宜。

这样愚蠢的王朝,灭亡了倒也活该。

  2、焚书坑儒:

秦始皇的“文化大革命”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

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

朱熹也云:

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但就算是这样,仍然有相当多文化价值的古籍都被焚毁。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

事情的起因是秦始皇雇佣的几个术士,一直没有炼出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后又逃出宫去。

秦始皇一怒之下将咸阳400多名书生全部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将他们全部坑杀。

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3、最软弱的王朝结局:

公元316年西晋悲惨地灭亡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十多万饥肠辘辘的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

至此,西晋灭亡。

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煌时刻,不过短短37个年头,大统一就迅速演变成了覆灭悲剧。

西晋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松散、最无能的王朝。

它始终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外没有巩固国家的边疆,对内没有整治好各路诸侯。

它亡国的速度之快,堪比秦、隋。

但秦、隋都曾经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灭亡以后的农民领袖都建立起了强大的帝国,开启了汉、唐盛世,而西晋王朝的覆灭,却使得刚刚结束汉末近百年分裂局面,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华大地又重新陷入了比此前更为惨烈动荡的乱世深渊,中国历史也随之堕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漫长黑暗时期。

西晋上层统治阶级荒淫腐败,而下层百姓则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西晋的灭亡,是情理之中的事。

只是苦了老百姓,在司马邺向匈奴投降后,长安城里的男人几乎被匈奴人全部杀光,女人成了他们玩乐的工具。

在那个黑暗的历史中,鲜血染红了华夏的天空。

  4、王朝的丧钟:

公元612年隋军远征高丽的惨败公元611年,隋炀帝发动了远征高丽的战争。

此前虽然他的老子也曾征讨过高丽,但惨败而归。

隋炀帝决心吸取父亲后勤补给不足的教训,亲自动员全国上下做出征前的准备工作。

从全国一百九十个郡征集了大量粮食和武器,五万辆运送物资的车排满了道路。

大运河中塞满了几万只船,几乎到了船首接连船尾,连水面都看不见的程度。

大批征战人员与物资都集中到远征的根据地——位于大运河北端的话郡。

只可惜如此壮大的场面,却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泪之上的。

为了征收到足够多的军粮,强行收刮农民的口粮,此时在黄河沿岸与中国南方,频频发生天灾,官员又贪污腐化,致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而隋炀帝却把大量物质和钱财都规划到对高丽的战争中。

在军队内部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厌战情绪十分严重。

这注定将是一场大劫难。

  5、靖康之难:

“南京大屠杀”的翻版公元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余国土归金。

后来金兵攻破辽中京,而宋朝二十万大军大败。

燕京被金人所攻占,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

金灭辽之役严重暴露宋军的腐败。

金国统治者认为宋朝的防御力量不堪一击,决心趁胜追击,南下攻宋。

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

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

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

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

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

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6、第一次被外族统治:

1279年南宋灭亡1234年,金国被蒙古所灭。

次年,蒙古人挥兵南下,但被宋军阻击在长江北岸。

1267年,登上大汗宝座的忽必烈再次率精兵卷土重来。

1273年,襄阳失守。

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南宋都城杭州。

此后,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江《今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

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9年3月19日,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在广东崖山被蒙古军队包围。

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

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

十余万具尸体浮海。

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

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南宋的抵抗势力宣告瓦解。

  7、领导人被俘的最大耻辱:

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蒙古被赶出中国后,逐渐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部。

鞑靼主张与明朝修好,而瓦剌则希望重现蒙古帝国的辉煌,不断侵扰明朝边境。

1449年2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

遂于当年7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

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决定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

  8、辫子引发的血案:

公元1645年清军血洗扬州1645年5月初,清军逼近扬州。

晚明将领史可法拒绝了清军要求他投降的最后期限。

5月13日,清军开始攻城。

20日,扬州沦陷。

史可法最后被残忍杀害。

清军随后开始在扬州城内大肆杀戳,在10天内的血腥屠杀中,有将近80万人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

这样的暴行就连小日本也自叹不如!

不只是在扬州,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满族人犯下的血腥暴行数不胜数。

据历史学家估计,在清军入驻中原的20年时间内,有将近一亿汉族人被清兵屠杀!

这是令人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

这是中国近代史前的耻辱序幕,这个辫子王朝200年后,终于被西方人拖进死亡的地狱!

  9、近代耻辱的开端: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这种东西就迅速占据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各个大城市到处都能看到吞云吐雾的烟馆。

国家的白银大量流向欧洲。

1839年6月,林则徐排除万难,在虎门公开销毁鸦片,引起了英国人的震怒。

1840年6月,由45艘战舰和5000名士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气势汹汹地来到中国东南沿海。

中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这是中国第一次和西欧军队交锋,这是以前中国人从没有碰到过的强硬对手。

在自我封闭了约100年以后,满清帝国终于吞下了自己亲手酿造的恶果。

在战争中,清军共投入了约20万人,各地的老百姓也自发组织起来抵抗外敌。

每一个中国人都拼尽了全力,流尽了鲜血。

但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滚滚潮流中,我们一败再败,永远都挡不住英国人前进的脚步。

清军没有夺回一个英军据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英国人高歌猛进。

  10、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无耻强盗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

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10月7日至9日,英、法放火烧掉圆明园。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赔款、协定关税、开放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许多特权。

英国资产阶级以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倾销到中国。

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资料记载,1850年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比1844年还少了75万英镑。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外国商品的侵入;二是英国增加鸦片贸易与发展合法贸易存在着矛盾。

由于鸦片战争后英国等殖民主义者大量对华输入鸦片,中国的白银继续外流,使中国出口茶叶、生丝收入的大半被其抵消,无力再多购买英国的工业品,这当然对英国是很不利的。

英国资产阶级是既要维护给它带来巨大利益的鸦片贸易,又要扩大对华的工业品销售。

这样,它就要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商埠,进一步控制中国海关,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11、1894-1895年的甲午惨败:

清政府的腐败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

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

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多年。

总之,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12、1854年-1901年:

俄国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万恶的沙皇,无耻的俄国,通过一系列无理的条约霸占中国的土地:

1)《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

主要内容为: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瑷珲条约》的签订,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2)《中俄北京条约》是沙皇俄国和清朝于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使清政府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并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主要内容有:

1。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

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

2。

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即从沙宾达巴哈界牌起,经斋桑湖、特穆尔图淖尔至浩罕一线为界。

3。

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

4。

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新疆贸易除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尔一口;恰克图贸易,俄国商人可由恰克图照旧到京。

  13、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鸦片惹的货八国联军侵华,主要是源自3次鸦片战争导致的最后结果,这里主要说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即是开端也是导致后面一系列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的内容是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宏观历史背景和直接导火索。

其宏观历史背景,是通过当时中国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从世界大势上来审视的。

借此可以认识,当时清王朝日趋衰落,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则呈上升的强势。

它加紧进行对外殖民扩张,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而引发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鸦片问题,这一方面是英国不断扩大向中国走私鸦片,从而对中国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是中国为抵制而进行禁烟。

两者之间冲突不断激化,英国遂借端发动战争。

这样把战争爆发的宏观历史背景和直接导火索结合起来编写,就能够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战争爆发的原因。

  14、1928年“济南惨案”:

被遗忘的日军暴行1928年4月,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日本侨民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惨案”……在中日谈判“济南惨案”的过程中,田中内阁提出三项无理要求:

其一,日方不派全权代表,只派日本驻沪商务领事矢田七太郎为代表;其二,谈判地点在济南;其三,谈判的前提是先向日本道歉、赔偿损失、惩罚凶手、保障侨民安全。

不答应这三条,不进行谈判。

在全国人民的抗议浪潮中,南京国民政府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日本代表矢田又三次赴南京联系,均未谈成。

  15、“9·18”事变:

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开始。

1931年9月18日傍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故意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9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占领长春、吉林等地。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同时,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但是它给我们每个在场的人带来的震撼却是久久不能平息。

历史的影像早已深植于我们的记忆之中,“9·18”的灯光在瑟瑟的秋风中闪烁着庄严的光辉,射入了我们心中伤痛的最深处,让人悲愤而充满力量。

  16、南京大屠杀:

30万人的血海深仇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更加不会忘记,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

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

这一举世震惊的暴行,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谴责。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战犯的决议书中指出,“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地来污辱这个城市”,“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

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

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于1947年被处以死刑。

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一桩滔天罪行。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的中国人竟达30万以上!

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暴行记录。

  17、1938年6月的花园口事件:

历史的黑点花园口决堤事件,为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1938年6月9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利用黄河伏汛期间决堤的灾难性事件。

其目的是造成平汉铁路以东地区的洪水泛滥,以此阻止日军的西进。

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的情势严重失利。

1938年4月13日,陈果夫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

同年5月,徐州陷落,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

蒋中正见形势不利,电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核办,6月6日,新8师师长蒋在珍建议在花园口决口,7日,由军人用炸药[1]在河南省郑县(今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使黄河改道南流,入贾鲁河和颍河,夺淮入海。

而花园口堤防也於1946年抗战结束後修补完毕,回到决提前旧河道出海。

  18、1944年国民党豫湘桂惨败:

蒋介石难辞其咎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初期的平汉路战役(豫中会战),日军以大规模兵力与机械化部队的闪电战,造成国军惨败。

国军惨败的重要原因是蒋介石与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后,作了错误的军事部署。

情报判断错误的原因,除日军保密措施良好、国军电讯被截听外,也因长期以来前线部队普遍提供夸大失实情报,造成军委会不信任,军委会遂主导情报判断的真实性。

  19、1945年外蒙古独立:

国民政府的无能在68年前,1945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十五),外蒙古宣布独立。

1924年5月13日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规定,苏俄政府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一部分。

1945年2月苏、美、英3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同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附件规定:

苏联将尊重外蒙古之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

中国国民党政府则声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独立。

  20、1966-1968年的文革暴乱:

一段黑暗历史前段时间陆续看完了古华的《芙蓉镇》和杨绛的《洗澡》,听到老者前辈叙述这段历史及其部分自己的个人经历,再加上以前所了解的一些史实,越发觉得那是个动荡的年代。

古华的《芙蓉镇》描绘了“文革”的大动乱。

一些自食其力的农民劳动者在小集市摆摊正当的赚了些钱,被划分为新富农,没收了财产,闹得家破人亡;全镇公认的好人谷燕山也被安上了偷窃国家财产、勾结资产阶级等罪名;还有很多的无辜的好人也被打击。

而有些不劳而获的却被说成拥护党、拥护共产主义的好干部,经常还给他补贴物资。

社会进步了还主要依靠贫农雇农,孤立富农等阶级,使这本是和谐,邻人和睦相互热情的小镇变得家家闭户,相互冷漠封锁的萧瑟小镇。

人人都变得不可靠,反而那些“坏”分子待人友好,这儿都变得是非颠倒了!

杨绛的《洗澡》虽然不是写“文革”时期的,但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对“文革”是有直接影响的,也算是前奏吧!

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已经被打击了,个个要检讨自己,给自己“洗澡”。

知识分子得知自己要“洗澡”,并看到别的人“洗澡”的全过程,个个都心惊胆颤,敢怒而不敢言。

可笑的是他们还拼命找自己的及祖上的罪恶;自己的背景越糟越好,意图越坏越好,这样更容易通过检讨;讲的实话反而认为不诚实,遭到攻击。

这是逼着知识分子讲不实的“实话”,社会已经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