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443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docx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

【1】

重要诺贝尔奖

1.1953,Watson&Crick,脱氧核糖双螺旋结构

2.1983,美McClintock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3.2006,美小Kornberg揭示真核细胞转录机制;Fire&Mello揭示RNA干扰技术

4.2009,澳籍美E.Blackburn揭示端粒酶和端粒。

(第100届)

【2】

1.真核细胞染色体包括核酸和蛋白质两大部分。

染色体蛋白主要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

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的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见书p27)

2.染色体形成过程中长度与宽度的变化

3.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

•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90%),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

•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连重复序列多态性。

•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保护线性DNA的完整复制、保护染色体末端和决定细胞的寿命等功能。

4.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简练、存在转录单元、有重叠基因)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少.

•原核生物基因主要是单拷贝基因,只有很少数基因〔如rRNA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

•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所组成;

•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5.DNA的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顺序(或序列)是这一概念的简称。

•DNA二级结构是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分两大类:

右手螺旋:

A-DNA,B-DNA,C-DNA左手螺旋:

Z-DNA

 

6.右手DNA双螺旋之一——B构型

B-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两条链以一共同轴为中心,盘绕成右手螺旋结构。

2)螺旋直径为2nm。

3)亲水的脱氧核糖核磷酸构成的主链在螺旋的外侧,碱基处于螺旋内部。

4)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构成了DNA主链。

两条DNA链成反向平行排列,即两条链的5’、3’排列方向正好相反。

5)相邻2个碱基相距0.34nm

6)碱基是个平面环分子,在双螺旋中,碱基平面垂直于螺旋轴。

7)D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配对。

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C与G之间形成3个氢键。

8)每10个碱基对旋转1圈,因此双螺旋的螺距为3.4nm。

9)由于旋转一圈(10个碱对基)是360度,相邻的2个碱基正好相差36度。

10)链间形成螺旋形的凹槽:

大沟和小沟。

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

6.右手DNA双螺旋结构之二——A构型

A-DNA双螺旋结构的结构特点

螺旋紧密,每11个碱基旋转1圈;大沟变窄,小沟变宽.

A-DNA双螺旋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大沟小沟是DNA行使功能时蛋白质的识别位点。

B型DNA转变为A型DNA,蛋白质对DNA的识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A-DNA构象(与转录状态有关)对基因表达有重要意义。

7.右手螺旋DNA:

1.B-DNA:

•A-T丰富的DNA片段

2.A-DNA(对基因表达有重要意义)

•DNA-RNA(处于转录状态的DNA)

•RNA-RNA(dsRNA)

8.左手螺旋——Z-DNA

Z-DNA双螺旋结构的结构特点

1)左手螺旋,每12个碱基旋转1圈,较A-DNA拧紧。

2)Z-DNA只有一个螺旋沟,它相当于B构象中的小沟,它狭而深大沟则不复存在,只有浅沟,碱基不位于双链中央。

3)Z-DNA几乎不存在易被蛋白质识别的沟,凭借链外围的碱基与化学物质发生识别。

4)构象中的重复单位是二核苷酸而不是单核苷酸。

复制:

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

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复制子:

生物体内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

 

9.双向复制

•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主要是从固定的起始点以双向等速复制方式进行的。

•复制叉以DNA分子上某一特定顺序为起点,向两个方向等速生长前进。

 

10.由于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因此两个模板极性不同。

所有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

11.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亲代DNA分子为模板

•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

•提供3’-OH末端的引物

•多种酶及蛋白质

•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

12.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一、复制的起始二、复制的延伸三、复制的终止

1)DNA复制的起始

•复制起始原点

•DNA双螺旋的解旋

•复制的引发

参与DNA复制起始和引发的蛋白质

•DNA解旋酶:

催化DNA双链的解链过程。

•单链DNA结合蛋白:

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于复制叉处,只保持单链的存在,并不能起解链作用。

•DNA拓扑异构酶:

消除DNA双链的超螺旋堆积。

•引物酶:

合成一小段RNA引物,为DNA新链的合成提供3’-OH末端。

2)DNA链的延伸

DNA链的延伸需要的蛋白质:

•DNA聚合酶

•滑动夹

•RNA酶:

在复制完成后切除RNA引物。

•DNA连接酶:

通过生成3’5’-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DNA链。

3)复制的终止

当复制叉前移,遇到20bp重复性终止子序列(Ter)时,Ter-Tus复合物能阻挡复制叉的继续前移,等到相反方向的复制叉到达后在DNA拓扑异构酶IV的作用下使复制叉解体,释放子链DNA。

13.端粒:

位于染色体端部的DNA片段与蛋白质组成的独特结构。

作用:

赋予线性DNA分子以稳定性,防止染色体的重组及末端被降解。

14.端粒酶:

一种核糖蛋白酶,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是一种可催化寡聚核苷酸单链末端延长的酶。

作用:

可以延长和保持染色体端粒的长度。

15.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子:

被称为ARS,长约150bp左右,包括数个复制起始必需的保守区。

16.AP位点:

每一种糖苷酶针对不同种类的DNA损伤,在切除碱基后形成无嘌呤、无嘧啶的位点。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大肠杆菌基因组以双链环状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复制起始区位于其遗传图的84min附近,复制的起始点含有3个13bp的串联重复保守序列,以及结合位点。

复制起始后。

两个复制叉在距起始点180°处汇合。

DNA聚合酶活性、功能、特点比较P53

DNA的修复:

错配修复、切除修复(碱基、核苷酸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

17.转座子(简称Tn),又称易位子,是指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以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转座子可以在不同复制子之间转移,以非正常重组方式从一个位点插入到另外一个位点,对新位点基因的结构与表达产生多种遗传效应。

•转座子的分类:

①插入序列

最简单的转座子被称为插入序列IS(insertionsequencesIS)。

每个类型皆被给予一个IS前缀,其后是一个数字代表其类型。

IS元件是独立的结构单位,每个元件只编码为自身转座所需要的蛋白质。

每种IS元件在序列上皆是不同的,但在结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②复合型转座子

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它宿主基因)的转座子,其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序列。

一旦形成复合型转座子,IS序列就不能单独移动,因为它们的功能被修饰了,只能作为复合体移动,这些转座子被命名为Tn。

18.Ac-Ds系统

即激活-解离系统,通过非复制型机制进行转座。

As能自主转座,并形成不稳定的基因突变,但不使染色体断裂;它能使Ds因子活化、转座,并通过Ds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其作用表现为剂量效应。

Ds元件又称解离因子,活化的Ds能在基因组内转座或插入结构基因内,导致基因失活或改变结构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使染色体特定部位断裂,引起缺失或重组。

1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的突变而引起的多态性。

SNP分转换和颠倒,转换表示在基因组某个位点上一个核苷酸发生C←→T或G←→A的变化

SNP在基因组位点不同分基因编码区SNP(cSNP)、基因调控区SNP(pSNP)、基因间随机非编码区SNP(rSNP)

【3】

1.基因表达:

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蛋白质,表现出特定的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但并非所有基因表达过程都产生蛋白质,rRNA、tRNA编码基因转录生成RNA的过程也属于基因表达。

2.转录:

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和酶催化下,以4种NTP(ATP、CTP、GTP和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3.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将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

启动子:

是基因转录起始所必需的一段DNA序列,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上游顺式作用元件之一。

 

4.原核生物RNA聚合酶

5.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6.真核生物的转录和原核转录的不同点:

(1)原核只有一种RNA聚合酶,而真核细胞有三种聚合酶;

(2)启动子的结构特点不同,真核有三种不同的启动子和有关的元件;

(3)真核的转录有很多蛋白质因子的介入。

7.真核RNA聚合酶的活性

1 

转录时,按5’3’方向合成RNA链;

2 底物为4种三磷酸核苷酸:

ATP,GTP,UTP和CTP;

3 不需要引物;

4 需要其他起始蛋白的存在,聚合酶才能与启动子结合并诱导起始;

8.RNApol执行多功能

(1)识别DNA双链上的启动子;

(2)使DNA变性在启动子处解旋成单链;

(3)通过阅读启动子序列,RNApol确定它自己的转录方向和模板链。

(4)最后当它达到终止子时,通过识别停止转录。

9.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特点

(1)结构典型,都含识别(R),结合(B)和起始(I)位点;

(2)序列保守;

(3)位置和距离都比较恒定;

(4)直接和多聚酶相结合;

(5)常和操纵子相邻;

(6)位于基因的5′端;

(7)决定转录的启动和方向。

(8)特殊操纵子的R,B序列不同。

增强子:

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为增强子或强化子。

 

10.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A、原核生物mRNA的半衰期短。

B、许多原核生物mRNA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C、原核生物mRNA的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结构。

真核生物mRNA结构上的最大特征是5‘端的帽子结构及3’端的多(A)结构。

11.5’帽子结构的功能

1)有助于翻译的开始——在蛋白质合成时起到类似SD序列的作用,使核糖体小亚基便于结合;

2)保护RNA免受RNA外切酶的降解;

3)为成熟产物运输过程中所必需;

4)促进转录。

多(A)结构是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基质所必需的形式,它大大提高了mRNA在胞质基质中的稳定性。

真核生物tRNA的内含子具有下列特点:

长度和序列没有共同性;位于反密码子的下游;内含子和外显子间的边界没有保守序列。

大多数真核生物rRNA基因无内含子。

RNA剪接大多数发生在剪接体上,AG前一位核苷酸可以影响剪接效率,一般来说,CAG=UAG>AAG>GAG

RNA的编辑:

是某些RNA,特别是mRNA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如插入、删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导致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核酶:

是指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分为剪切型核酶和剪接型核酶。

【4】

tRNA种类:

起始tRNA和延伸tRNA,同工tRNA,校正tRNA

1.密码子的简并:

一种AA受两个以上codon编码的遗传现象

2.同工tRNA:

携带AA相同而反密码子不同的一组tRNA

3.无义突变:

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使代表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UGA、UAA),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这种突变称为无义突变。

•无义突变的校正tRNA可通过改变其反密码子区校正无义突变而依然合成原氨基酸。

错义突变是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的变化使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错义突变的校正tRNA通过反密码子区的改变把正确的氨基酸加到肽链上,合成正常的蛋白质。

•无义突变的校正tRNA会与释放因子竞争识别密码子;错义突变的校正tRNA则与该密码的正常tRNA竞争。

这些都会影响校正的效率。

•无义突变的校正基因tRNA不仅能校正无义突变,也会抑制该基因3’末端正常的终止密码子,导致翻译过程的通读,合成更长的蛋白质,这对细胞会造成伤害。

4.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复合物形成(区别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中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模板相结合,再与fMet-tRNAfMet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

而在真核生物中,40S小亚基首先与Met-tRNAMet相结合,再与模板mRNA结合,最后与60S大亚基结合生成80S·mRNA·Met-tRNAMet起始复合物。

【5】

1.重组DNA技术是按照人的意愿,在体外对DNA分子进行重组,再将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使其在细胞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

2.所谓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过程所产生的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群体。

3.重组DNA技术的原理

1)构建好重组质粒,质粒中含有外源基因

2)将重组质粒转到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

4.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5.基因工程技术路线

(1)获得目的基因和载体

(2)切割、连接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遗传

(4)对转化子筛选和鉴定

(5)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培养,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要的产物

6.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PCR技术实际上是DNA体外合成放大反应。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细胞分裂中DNA的半保留复制机理。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①模板DNA的变性

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

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

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一种DNA序列多态性。

8.蛋白质组学:

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新的学科。

【7】

1.原核基因表达:

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

对这个过程的调节就称为基因表达调控generegulation。

表达调控分类:

负转录调控和正转录调控。

四种类型与操纵子关系。

P249

2.正转录调控:

如果在没有调节蛋白质存在时基因是关闭的,加入这种调节蛋白质后基因活性就被开启,这样的调控称正转录调控。

3.乳糖操纵子

1961年,Monod和Jacob提出

操纵子:

是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所组成;操纵基因受调节基因产物的控制。

乳糖操纵子调控模型主要内容:

①Z、Y、A基因的产物由同一条多顺反子的mRNA分子所编码

②这个mRNA分子的启动子紧接着O区,而位于I与O之间的启动子区(P),不能单独起动合成β-半乳糖苷酶和透过酶的生理过程。

③操纵基因是DNA上的一小段序列(仅为26bp),是阻遏物的结合位点。

④当阻遏物与操纵基因结合时,lacmRNA的转录起始受到抑制。

⑤诱导物通过与阻遏物结合,改变它的三维构象,使之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激发lacmRNA的合成。

当有诱导物存在时,操纵基因区没有被阻遏物占据,所以启动子能够顺利起始mRNA的合成。

乳糖操纵子的本底水平表达P256葡萄糖对乳糖操纵子的影响P258

trp操纵子,弱化子P266弱化作用:

使阻遏物失活突变不能完全消除色氨酸对trp操纵子表达的影响。

4.安慰诱导物:

如果某种物质能够促使细菌产生酶而本身又不被分解,这种物质被称为安慰诱导物,如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TMG(巯甲基半乳糖苷);ONPG(O-硝基半乳糖苷)。

【8】

基因组:

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基因

基因:

指能产生一条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DNA片段。

1.外显子: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编码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并进而翻译为蛋白质。

2.内含子:

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间插序列,这些序列被转录成RNA,但随即被剪除而不翻译。

序列分析表明,几乎每个内含子5端起始的两个碱基都是GT,而3端最后两个碱基总是AG,由于这两个碱基的高度保守性好广泛性,有人把它称为GT-AG法则。

3.组成型剪接:

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通过剪接只能产生一种成熟的mRNA,编码一个多肽。

4.选择性剪接:

同一基因的转录产物由于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mRNA的过程。

5.基因家族:

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称为基因家族。

如:

编码组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基因家族。

简单多基因家族:

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前后相连。

6.“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

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7.顺式作用元件:

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基因转录的调控区。

例:

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和绝缘子等。

•启动子:

在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识别、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

分2种:

核心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

•增强子:

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

•沉默子:

某些基因含有负性调节元件——沉默子,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基因转录调节的基本要素包括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RNA聚合酶。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启动子和基因的调节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8.反式作用因子:

指能够结合在顺式作用元件上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或者RNA

9.反式作用因子特点:

•二个功能结构域:

DNA识别或结合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

能识别并结合顺式作用元件

正调控与负调控

•DNA结合结构域:

螺旋-转折-螺旋、锌指结构、碱性-亮氨酸拉链、碱性-螺旋-环-螺旋

10.真核生物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包括DNA修饰(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

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

染色体结构与调控、基因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DNA甲基化状态与调控。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复制后,在甲基化转移酶的催化下,将甲基集团连接到DNA分子的腺嘌呤或胞嘧啶碱基上,进行DNA修饰的过程。

11.表观遗传学:

是研究基因组DNA序列未发生变化、而基因表达及基因功能的诱导和维持却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科学。

•在真核生物中,发生在转录前的,染色质水平上的结构调整,称之为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主要包括DNA修饰(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

甲基化修饰现象广泛存在于多种有机体中,在染色体水平上,DNA甲基化在着丝粒附近水平最高;基因水平上,DNA甲基化高水平区域涵盖了多数的转座子、假基因和小RNA编码区。

12.DNA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机理

DNA甲基化导致某些区域DNA构象变化,从而影响了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

抑制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的结合效率。

13.DNA甲基化与X染色体失活

•雌性胎生哺乳动物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之一在发育早期随机失活

•果蝇,雄性个体中x染色体超表达

•线虫,XX染色体共同表达量相当与雄性个体中X的表达量

•剂量补偿效应

Xist

X染色体

其他位点

甲基化,不转录

活性

去甲基化,活性

去甲基化,转录

失活

甲基化,失活

14.组蛋白的乙酰化及去乙酰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组蛋白乙酰化的状态与基因表达有关。

组蛋白N端“尾巴”上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中和了组蛋白尾巴的正电荷,降低了它与DNA的亲和性,导致核小体构象发生有利于转录调节蛋白与染色质相结合的变化(就是染色质重建),从而提高了基因转录的活性。

•相反,组蛋白去乙酰化与基因活性的阻遏有关。

•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只能有选择地影响一部分基因的转录。

组蛋白是组成核小体的基本成分,核小体是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15.RNA干扰(RNAi)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dsRNA)介导的细胞内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靶基因的表达沉默,产生相应的功能表型的缺失现象。

这一现象属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机制(PTGS)。

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技术。

【9】

1.癌基因:

两大类分别为病毒癌基因【DNA病毒、RNA病毒(反转录病毒)】和细胞转化基因。

2.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正常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

根据原癌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可分为:

•蛋白激酶类,如Src家族(酪氨酸蛋白激酶类)

•生长因子类•生长因子受体类•GTP结合蛋白类,如Ras家族•核蛋白类(DNA结合蛋白),如Myc家族

•未知功能类

3.抑癌基因/隐性癌基因:

是一种抑制细胞生长和肿瘤形成的基因。

如:

Rb抑癌基因、抑癌基因p53

4.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在生物学上有以下几点差异:

①在功能上,抑癌基因起负调控作用,而原癌基因起正调控作用;

②在遗传方式上,原癌基因是显性的,而抑癌基因在细胞水平上是隐性的,

③在突变发生的细胞类型上,抑癌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中,也可能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并通过生殖细胞得到遗传。

原癌基因突变只发生在体细胞中。

LTR是反转录病毒基因组两端的长末端重复序列,其结构中含有强的启动子序列。

5.HIV的复制

⑴病毒膜蛋白gpl20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蛋白结合

⑵HIV与受体结合后,病毒核心蛋白和两条RNA链进入细胞

⑶反转录酶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单链DNA,并由宿主细胞DNA聚合酶合成双链DNA(原病毒)

⑷双链DNA经环化后进入细胞核并整合到染色体上,病毒核酸随细胞的分裂而传至于代细胞,可长期潜伏。

主要过程如下:

①原病毒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无症状;

②原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转录和合成系统转录产生病毒mRNA,其中一部分编码病毒蛋白,与基因组RNA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从寄主细胞RNA释放出来侵染其它健康细胞;

③寄主细胞瓦解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