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461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docx

中央一号文政策解读水利

政策解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锁定水利

2011年02月09日09:

33:

37 来源:

人民日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前七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关注“三农”。

  连线基层

  人勤春来早。

春节刚过,河南许昌县田间地头处处是农民抗旱浇水的忙碌身影。

  “水是庄稼人的胆,政府修好水利,农民种地越来越有底气。

”陈曹乡史庄村农民张广州说,过去渠道淤积,机井破旧,靠天吃饭,小麦亩产600来斤。

如今旱能浇、涝能排,前年大旱、去年春旱,都浇了3次水,亩产达到1100斤。

  小账连着大账。

抗灾夺丰收,去年河南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5年超千亿斤,水利功不可没。

去年全省226亿多元投向农田水利建设,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83万亩。

即便如此,河南仍有3500多万亩耕地缺乏灌溉条件,基本是“望天收”。

  数字点击

  4倍:

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1000斤:

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小麦耗水最少,每亩需水400立方米。

通常生产1斤小麦,需要耗水1000斤。

  7000亿元:

“十一五”水利总投入约7000亿元,是“十五”的1.93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2934亿元。

  1.9亿亩:

5年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

  90%:

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77亿亩,居世界首位。

我国以占不足全国耕地一半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和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

灌区成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基地。

新形势

  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

从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仍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

  ——我国防洪综合体系还不健全,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受灾人口达2.1亿,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水资源调控能力还不足,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改变,全国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洪涝受灾面积超过2.1亿亩。

“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水利投入强度还不够,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7个中央一号文件已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三农”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在不断强化和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将选取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逐个突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个关于水利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大兴水利的明确信号,就是要抓住当前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尽快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新定位

  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而是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明确了新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定位,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文件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这些都是文件的突出亮点。

  文件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3个把”的基本思路: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

这也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真金白银”投入水利。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建设发展很不平衡。

文件明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新目标

  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个总的目标,即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让全国小型病险水库全部摘除“病帽”,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

  ——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

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采访人:

记者赵永平解读人: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吴宏耀)

把握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二

2011年02月09日09:

14:

46 来源:

新华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把握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之二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出台治水兴水政策的重要依据。

水利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中能不能摆上应有的位置,关键看对水利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

我们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水利的地位作用作出过经典论断和精辟阐述。

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中央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入新世纪,中央又与时俱进地提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这些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阐明了做好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促进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传统任务与新兴使命叠加,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交织,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

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

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趋势,防汛抗洪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务必夯实打牢防洪保安的大堤。

其次,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

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

不把水利的文章做好,经济建设就难以为继;不把节水的文章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失去了重要依托。

讲发展、搞建设,务必水利先行,量水而动。

第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水利兴,五谷丰。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决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第四,水利是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

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

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基础和关键。

第五,水利是民生改善的紧迫要务。

保障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

许多地方随着水源变化、水质污染,不仅农村存在大量饮水不安全人口,而且城市居民的饮水保障也出现了问题。

饮水安全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压力越来越大,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十分紧迫。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国情水情变化,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系统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长期治水兴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新形势下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这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水利事业的各个领域。

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一个总目标就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具体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4大体系:

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这些目标任务近期与长远统筹,硬件与软件兼顾,定性与定量结合,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既鼓舞人心、令人振奋,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总结治水兴水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下水利建设规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5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

这些原则是多年水利工作实践的结晶,是全党全社会治水兴水的思想基础,必须在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践中把握好、坚持好。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水利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的重要机遇期。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乘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完整理解中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要求,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务必把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从中央一号文件透视公共财政未来水利投入方向

2011年01月31日16:

15:

34 来源:

新华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闻分析:

从中央一号文件透视公共财政未来水利投入方向

新华网北京1月31日电(记者韩洁)日前刚刚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透过这一新世纪以来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后我国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方向如何?

如何确保投入资金落实到位?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31日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坚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决定》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支持水利加快改革发展,始终是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

尽管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我国水利建设仍然相对滞后,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瓶颈。

与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加快水利建设发展要求相比,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的规模仍然有待提高,水利资金安排使用分散问题在一些领域和环节还较为突出,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亟待建立;水利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投入来源比较单一,缺乏运用市场机制筹集建设资金、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的有效办法。

财政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水利投入3655亿元,比“十五”时期的中央水利投入1772亿元增加1883亿元,增加1倍还多。

这位负责人指出,下一步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确保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

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民生水利项目;要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实行资金统筹安排和集中使用,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水利建设的投融资体制,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和引导农民、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水利建设管理的激励机制,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

全面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

《决定》明确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体现了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政策导向,是新时期国家健全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又一制度保障。

这位负责人表示,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中央的这一政策,努力实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要确保足额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二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集中资金用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最薄弱环节,解决最突出的问题;三是在资金安排上向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适当倾斜,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决定》提出,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

对此,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政策功能,促进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对“三农”的支持作用,认真拓展支农领域,加大对包括水利在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根据农发行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农发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4722.75亿元,占贷款总规模的28.26%;其中,涉农水利建设贷款余额1037.41亿元,支持项目1362个,涉及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湖泊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农村水能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

“十二五”多举措确保水利资金投入

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

《决定》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意味着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这也对“十二五”期间国家水利建设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十二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起点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中央财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和完善资金管理机制,突出支持水利重大薄弱环节建设,推进水利重点改革工作,着力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发展。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未来五年的水利投入,财政部门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水利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优先支持水利重大薄弱环节建设,突出抓好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等重点工作。

同时,创新财政支持机制,规范和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陈雷:

六方面推动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2011年01月30日11:

41:

07 来源:

中新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平白摄

  30日上午,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关系到水利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将从六个方面推动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他表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一件大事,关系到水利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

对于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

  二是各级政府建立水利建设资金的投融资平台。

要通过一些贴息、扶持、补助措施,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用好各种信贷资金(包括小额贷款),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三是对一些城市供水、水电等有一定的水费电费收入的项目,可以用市场机制,比如搞股份合作制、或者BOT等方式兴建。

  四是在当前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中,用好现有的一事一议、奖补结合、先干后补的政策,尽可能调动群众投资投劳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五是有计划地利用一些外资,比如像现在进一步治理淮河的新一轮的“新三项”工程里,低洼地的治理,就是我们利用世行贷款进行建设的。

  六是用好其他优惠政策,比如农机具补贴等。

  “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是这次一号文件含金量最大的一项政策。

初步测算,如果这10%能够落实,按上一年土地出让收益的总额,可以落实600-800亿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细化、实化有关的实施方案,同时各有关省(区、市)也在制定有关的实施方案和细则。

东部和西部土地出让收益的差距确实存在,东部土地价值比较高,土地出让收益比较多,但是用于水利方面的比较少。

西部水利欠帐比较多,但是土地收益又比较少,我们现在也在研究一个统筹的问题,看看能不能在中央的层面出台一个政策,统筹用好这个资金。

”陈蕾说。

(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中国4万亿水利建设投资稳定粮食生产预期

2011年01月30日15:

53:

38 来源:

新华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29日正式发布的2011年“一号文件”中提出,中国将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力度,预计未来10年对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专家表示,大修水利将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中国粮食生产预期。

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问题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

在这一空前的关注力度背后,是中国部分地区农村水利建设受制于投入不足而长期滞后的局面。

在遭受严重旱灾的山东沂蒙山区莒南县相沟乡,农民刘清强的麦田就在水库边上,守着一汪清水,他却无法浇灌一天天枯萎的麦苗,“这就像拿着馒头不能吃一样”。

站在大坝上,西边是刘大河水库的600多万方储水,东边是数百亩受旱的麦田。

刘清强说,没有渠道,水库有水也用不上,开春还得靠打井浇地,那样不仅成本提高,而且很可能影响粮食生产。

因为渠道不够,设计浇灌2万多亩农田的水库,实际能浇灌的面积不到100亩。

相沟乡党委书记鲁守生说,希望中央的新政策能帮助农民解决这一问题。

在河北省徐水县,从去年11月份以来,已经2个多月没有有效降水。

县内瀑河水库和曲水水库已干涸14年,农民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

“眼下虽然只是轻旱,但农田水利建设如果不加快完善,一旦遇到更严重的旱情,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

”徐水县水利局农村水利股股长郑强说。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水利建设“历史欠账”,中国农业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据统计,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一半。

近年来,中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500亿公斤左右。

中国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世纪5、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老化失修问题严重。

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全国大型灌区主要建筑物有40%左右需要维修,中小灌区有50%左右需要维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强调了水利的重要性,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说,2010年中国水利投资约为2000亿元。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10年总计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实现50年来的首次“七连增”,并创下5.46亿吨的总产历史纪录,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粮食安全“高枕无忧”。

自然灾害影响加重、极端天气频发、水资源分布不均仍旧威胁着中国粮食生产。

事实上,粮食问题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10年下半年以来,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糖高宗”“蒜你狠”等调侃这一现象的词汇更成为流行语。

尽管其中不乏游资炒作的因素,但粮食生产能否稳定,仍然牵扯中国人最敏感的神经。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粮食消费量巨大,稳定粮食生产预期意义重大。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关系到中国这一人口大国的生存与稳定。

而农田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号文件以此为中心,显示中央下决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建设,凸显了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水利投资来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减少因灾损失的意图。

一号文件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说,2011年国家将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建设,包括完成30处以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启动一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00万亩,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现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60万千瓦。

“在今年之前,一直没有明确政府是水利建设的投资主体,但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了这个问题,由政府财政的投入带动社会投资。

”张卫国说。

曾创下中国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的山东农民王次玉说,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应用农业科技所挖掘出来的“增产潜力”,如果水利等基础设施健全,粮食还会继续增产。

“一号文件”还对地方政府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