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629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docx

北京课改版10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课题:

17《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学会13各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单“)

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图会使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使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使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媒体设计:

PPT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

学习《少年行》和《马》,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图会使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使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媒体设计: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与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复备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培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读诗使人灵秀。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古诗城堡,去感受古诗文魅力。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7课的前两首古诗,你们是按照这几步预习的吗?

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再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一会儿要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了。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

2.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 纠错  )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少年行》

1.谁来把《少年行》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多音字读正确。

骑jì 重chónɡ 单chná于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力大无比、能骑善战、英勇杀敌的古代少年英雄。

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解读“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一身是什么意思?

指谁?

这个人能

干什么?

(这个少年一个人能同时拉开两张弓,力气非常大。

板书:

力气大

他不仅力气大,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

胆量大)(因为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

想象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而这位少年若无其事、镇定自如的情景,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为什么他能做到这样镇定自如呢?

再读读前两句话。

板书:

本领强

     解读“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这位少年面对众多敌人心理会想什么呢?

神态表情是怎样的?

把想象到的读出来。

把你对这位少年的敬佩之情读出来。

(二)学习《马》

1.谁来把《马》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多音字读正确。

燕读一声

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

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解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茫茫的大沙漠好像白茫茫的雪地,那弯弯的新月像金钩一样,悬挂在燕山山岭的上空。

)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

你觉得好在哪里?

(2)把你感受到的广阔宁静的景象读出来。

解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l       前两句写茫茫的大沙漠好像白茫茫的雪地,那弯弯的新月像金钩一样,悬挂在燕山山岭的上空,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呢?

与前两句有什么关系呢?

(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也披上漂亮的马鞍,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尽情地奔驰呢?

广阔而宁静的边疆战场是马尽情驰骋的地方,可是现在的马没有漂亮的马鞍,也没有机会尽情地驰骋,这个环境描写更突出了马的怀才不遇。

l       再读读这首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联系诗人的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

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

1.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尽管第二首诗是写马的,但是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借物抒情。

第一首诗就是表达了对那位少年的赞美之情。

2.男女生分读这两首诗。

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谁来给大家说说(屏幕出示: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析诗意;悟诗情、吟诗文)这每一步如何做到呢?

 你骑马时是怎样坐在马背上的呢?

而这位少年是怎样坐在马背上的呢?

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

(少年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把弓箭调配好。

敌方骑兵的许多首领被射杀而纷纷落马。

附板书设计

少年行马

一身能擘两雕弧,大漠沙如雪,

虏骑千重只似无。

燕山月似钩。

偏坐金鞍调白羽,何当金络脑,

纷纷射杀五单于。

快走踏清秋。

课后小结

成功处:

学生通过本课能够充分理解诗句内涵,对于少年的英勇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马》一诗中作者渴望上战场英勇杀敌的急切心情体会比较到位。

第2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学习《望洞庭》和《游园不值》,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图会使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使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媒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与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复备

一、复习导入:

1.人们常说一幅精美的图画,就是一首清丽的小诗。

看着这幅图画,你想起了哪首古诗?

(绝句—杜甫,独坐敬亭山——李白,登鹳鹊楼——孟浩然)。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7课的后两首古诗,你们是按照这几步预习的吗?

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两人一组互相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一会儿要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了。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下面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

其他同学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 纠错 指导“磨、屐齿、青螺”的声音,指导“屐齿”的字形和意思)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望洞庭》

1.谁愿把《望洞庭》读给大家听,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板书:

湖水秋月山]

2.我们走近洞庭湖,欣赏欣赏这里的美景吧。

把你看到的画面读给大家听好吗?

3.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但诗中有画,而且诗中有情,读着这首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若学生说:

作者对洞庭湖的美景是无比的喜爱?

[插问:

从哪知道的?

](抓住比喻句来理解。

若学生说:

无风的湖面像一面未曾打磨的大镜子,作者是非常的喜欢,师评,是呀,多美呀!

读出来。

总评:

迷人的波光、柔和的月色、美丽的君山,多么让你、我和作者喜爱呀,来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二)学习《游园不值》

1.作者叶绍翁来到了朋友家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

他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2.柴门不开,他为什么想到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才不开门的呢?

(联系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

3.根据园子门口的苔藓和出墙的红杏,你想象一下园中会是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呢?

4.作者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却想象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当作者想到这些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的?

把你对作者的理解读出来。

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

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表达出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2.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屏幕出示: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吟诗文)

2.这湖水秋月君山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全就这样引导,谁还有补充][评价:

某某同学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呀!

或者说:

你真会想象,描绘的多美呀!

]

附板书设计

《望洞庭》《游园不值》

湖光秋月两相和,应怜屐齿印苍苔,。

潭面无风镜未磨。

小扣柴扉久不开。

遥望洞庭山水色,春色满园关不住,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课后小结

成功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由于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所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效果较好。

 

课题:

18《三字经节选》

第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3.正确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

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媒体设计: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与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复备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

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

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

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

注意订正字音   

窦燕山读一声    

教五子读一声 

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

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杼不要多写一撇。

琢不要忘记写点。

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性:

人性,天性。

相近:

相同;相似。

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

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对儿女只是养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四、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不知义”1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1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14句三字经的含义。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附板书设计

三字经

课后小结

不足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当轮到他读时,不知道应该读哪,影响了全班的纪律。

今后,老师要在进行活动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提醒,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后再进行。

另外,对一部分在幼儿园学过的学生,因为自己会背,所以上课时不认真,我发现这部分学生会背诵但他们不认识字,所以,教会这部分学生识字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2课时

课型:

精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3.正确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

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与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复备

一、理清课文层次,

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

(第一行)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第二层:

(2——5)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方法。

第三层(6——10)人要学习,要知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

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  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

……”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三、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四、推荐三字经全文,让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五、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

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附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成功处:

我开始解释各别字的意思及每句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意思及包含的大道理。

在理解地基础上让学生读熟并背诵,然后,我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朗诵与背诵比赛,朗读与背诵得好的一组或个人可以得到小红花。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一节课结束后能熟练地背诵出来本堂课内容。

课题19《寓言二则》

课型:

教学目标:

1.认读五个字。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如果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想法看问题,往往会产生错觉,出现错误;知道哙参是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媒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与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复备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则寓言,学习寓言要学会什么?

一、

首先要理解寓言的意思,然后从寓言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过渡:

那么我们首先要读通寓言,读懂寓言。

二、读懂寓言的意思。

1.自己对照生字表,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字音读正确。

亡鈇 俄而 玄鹤 哙参  疮 

3.俩人一组练习读课文,重点仍然是订正字音。

4.自己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人有亡鈇者》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人丢了斧子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了斧子,看邻人的儿子什么都像偷斧子的人,等他找到了斧子,看邻人的儿子什么就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这是为什么呢?

7.填空:

读了《人有亡鈇者》,我明白了(            )

8.生活中你经历过这样类似的事吗?

从而你以后应该怎样做?

9.《玄鹤献珠》讲了几件事?

从而你知道了哙参是个怎样的人?

10.文章的题目中写玄鹤献珠,为什么还要写哙参养母至孝?

二、你从两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只要学生的理解有道理就可以。

四、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按层次背诵,《人有亡鈇者》按照丢斧子和找到斧子这两方面背诵。

2.《玄鹤献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背诵。

五、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生说说句意,重点说明带点字的意思。

亡:

丢失。

鈇:

斧子

意:

怀疑

其:

代词,他的。

邻:

邻居。

子:

儿子。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走的。

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视:

看。

其:

代词,指邻居的儿子。

行步:

走路。

窃:

偷。

颜色:

指面部表情。

言语:

说话。

无为而不:

没有一样不像。

同样是这个亡鈇者,同样是邻人之子,为什么开始这个亡鈇者认为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后来看邻之子又觉得他“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了呢?

2.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或者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把感受用一句话写在书后,可以用现代语言表达,也可以模仿着用古文表达。

附板书设计

意无为而不

人有亡鈇者

得其鈇无似

课后小结

成功处学生通过课文短短的65个字,领悟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如此,还领略到了深刻的道理,朗读时朗朗上口,这就是我们古文化的魅力所在。

由此,不得不让我们发自内心的道一句:

中国古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课题:

20《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学重点:

感受武松打虎的精神,产生喜爱这个英雄形象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媒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与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复备

一、启发阅读兴趣。

1.谁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今天我们要读读武松打虎故事的原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原文比看电视、听人说的收获大多了。

现在请你们打开书91页,自己读一遍课文。

二、自学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我们读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

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

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

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交流。

①谁能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读三声) 景阳冈读一声 一双箸  少刻读三声

綽了哨棒 将哨棒绾在肋下   毡笠掀在脊梁上  袒开 踉踉跄跄   光挞挞  撺将下来  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②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按照提取中心段法给课文分段。

提问:

课文从哪自然段至哪自然段写的是武松打虎的经过。

结果怎样呢?

第一段(1——4)一天晌午时分,武松来到一家酒店喝酒。

第二段(5——9)傍晚的时候,武松走上景阳岗,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但他仍旧向山上走去。

_

第三段(10——13)太阳落山后,老虎真的来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那部分?

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

④比赛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自己先练习讲——然后俩人一组讲评出一人——组内比赛——最后展示

⑤揣摩这段文字的准确性,学习写法,感受读书的魅力。

三、再读课文,读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推荐《水浒传》

岗()帐()耻()梁()堂()迸()

冈()杖()职()粱()膛()并()

注意读音

迸(bènɡ)

冈(ɡānɡ)

大虫武松

蹿、扑只一闪

用腰胯掀只一闪

用尾巴剪又一闪

哨棒断了

又扑过来只一跳

前爪搭在揪住顶花皮,摁、踢

没了力气用拳头打用棒槌打死了

附板书设计

老虎:

扑、掀、剪

武松:

跳、闪、躲、抡、打、揪、踢、摁

武松打虎 豪迈倔强勇敢无畏

课后小结

成功处:

学生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能基本全面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同时感受武松打虎的精神,产生喜爱这个英雄形象的感情

语文实践活动5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字词

2、提高查字典能力

3、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并从中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巩固学过的字词,丰富词句积累。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练习中有所收获

第1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字词

2提高查字典能力

3、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并从中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巩固学过的字词,丰富词句积累。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练习中有所收获

媒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与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复备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新的字,再组成词语。

学生1、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教师提示:

注意尽量组成本单元的字,但也要适当拓展,以丰富学生词语积累,同时达到辨析字型的目的。

二、按照部首查字法的要求填写表格

查下面带点的字

部首

余笔

字意

应取

哪种

沁人心脾

1、渗入,浸润

2、放入水中

3、头向下垂

半途而废

1、停止,放弃

2、失去效用的,没有用的

3、荒芜,衰败

4、残疾

学生

1、不查字典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

3、谈理由(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将选好的字意带回词验证的习惯)

三、看拼音写句子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拼音再写字的好习惯

答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读读、讲讲、背背

1、慈鸦尚反哺,羔羊犹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

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3、用色彩打扮外表,不如用知识武装头脑。

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辟()()安()()

莫()()各()()

乃()()昔()()

予()()

具()()

学生

1、准确读出句子

2、交流每句的意思

3、背诵

4、说说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谚语或警句,并积累下来。

附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5

辟()()安()()

莫()()各()()

乃()()昔()()

予()()具()()

课后小结

成功处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复习了本单元学过的字词,提高查字典能力,

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并从中获得思想启迪。

其中关于查字典的练习还应该在平时加强,尤其是据词定义的能力需要强化。

第2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和理解故事含义的能力。

2、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从练习中有所收获。

媒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与学的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使用

复备

五、阅读短文《寒号鸟的生活》完成后面练习。

1、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

(1)认真读短文,边读边写写主要内容。

(2)全班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