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674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docx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六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1-20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21-30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一1C—12N一14O一16

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B.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

可以制作“无壳鸡蛋”。

该物质是

A.食盐B.白酒C.食醋D.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

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D.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9.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火焰颜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

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A.1       B.2     C.3      D.4

1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

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11.“神舟7号”上天后,新一代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进剂将换成无毒、无污染的全液氧煤油推进剂。

现有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C2H8N2)推进剂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推力小,成本高,即将面临淘汰。

偏二甲肼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3N2+4H2O+2CO2。

据以上内容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偏二肼和液氧都具有可燃性

B.偏二肼燃烧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总和为11

C.四氧化二氮和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

D.推进剂的改进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护环境

12.已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液氢氢气B.干冰冰C.金刚石石墨D.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13.下列概念中,后者不包含前者的是

A.非金属、单质B.物质、纯净物

C.氧化物、含氧化合物D.化合反应、化学反应

1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A

空气和氮气

燃着的木条

B

葡萄糖和绵白糖

灼烧看颜色

C

氧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15.现有仪器烧杯、试管、广口瓶、铁架台、集气瓶、止水夹、酒精灯、玻璃片、燃烧匙、带导气管的橡皮塞,从缺少仪器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

A.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B.制取氧气

C.制取二氧化碳D.浑浊的水过滤

16.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定CO的含量。

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中碘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

C.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一定相同

D.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I2和CO2的质量比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

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18.硫、氧、铁三种元素两两组合,能形成的化合物

A.只有2种B.只有3种C.只有4种D.有4种以上

19.分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H2、N2、CO的质量比是

A.1∶1∶1B.2∶2∶1C.1∶14∶14D.1∶7∶7

20.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

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

A.这四种物质都很坚硬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21.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

现有A.高锰酸钾B.液氧C.石灰水D.氯化钠E.干冰F.水银六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含有氧分子的是▲;

(3)属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的是▲;

(4)属于由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团的化合物是▲;(5)属于氧化物的是▲。

22.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空。

(1)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

氧气▲氮气;

(2)地壳中元素含量:

铁▲铝;

(3)核外电子总数:

氖原子▲铵根离子;

(4)含铁质量分数:

氧化亚铁▲氧化铁;

(5)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200mL。

第Ⅱ卷(主观题共50分)

23.(14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反应类型。

(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反应,▲。

(4)电解水▲,正极上收集到的是▲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5)点燃红磷▲,该反应属于▲反应类型。

24.(3分)数字在化学式不同部位可表示不同的意义:

①表示微粒的数目②表示元素的化合价③表示离子的电荷数

请你判断下列化学式中的“2”分别可以表示上述哪种含义?

(填序号)

(1)Mg2+▲

(2)2CO▲(3)▲

25.(3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为确保大地震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漂白粉等对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2)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试回答:

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5分)高锰酸钾是日常生活常用的一种杀菌剂,它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取少量固体放入研钵内做如下图实验,试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填空。

(1)在上述实验中,步骤▲(选填实验步骤的序号)说明物质是可分的,步骤④中溶液几乎变为无色,溶液中溶质微粒▲(选填“是”或“不是”)变得更小了。

(2)在溶液中含有钾离子、高锰酸根离子和水分子,请分别用化学符号表示▲、▲、▲。

27.(12分)

(1)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氧气。

如:

A.电解水              B.分离液态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

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上: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能吸水的浓硫酸,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4)我们还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例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写物质的名称)   ▲和   ▲ ,化学方程式是▲,

是否能用甲装置来制取?

   ▲(填写是或否)。

28.(2分)资料显示: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氧化铁对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有无催化作用,他们用如甲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如下实验:

将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一大一小的试管中,向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铁且均匀混合,充分加热至没有气体放出,加热过程中,同时测定两支试管放出氧气的时间和氧气的体积。

实验结束后,将所测数据绘制成乙图所示的曲线,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了氧化铁,发现其质量没有改变。

(1)实验中采用甲图所示的“套管式”加热装置的目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增加大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

B.对比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

C.使大试管内的氯酸钾先分解

(2)分析乙图曲线,能够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填写字母编号)

A.小试管中固体分解放出氧气所需的温度比较低

B.小试管中固体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较快

C.大小试管中固体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相同

D.大试管中固体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比较多

29.(3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

写出下列排列中的规律。

(1)COH2ONH3CH4C2H4P2O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3N2NONO2HN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三聚氰胺C3N3(NH2)3为①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常压熔点354℃,升华温度300℃。

②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

③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④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硫酸、硝酸等都能反应形成三聚氰胺盐,⑤也能与某些物质反应生成树脂产物。

⑥三聚氰胺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即密胺塑料)的原料。

⑦该树脂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电气、医药等行业,在日常生活中可作碗碟,但不可在微波炉中使用,避免受热后可能散发毒性。

⑧由于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与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相比含有更高比例的氮原子,所以被一些造假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成食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假象。

(1)归纳有关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用数字序号表示):

▲,

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用数字序号表示):

▲。

(2)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碳元素、氮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3)三聚氰胺〔C3N3(NH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2008年09月16日,质检总局通报某物质中三聚氰胺含量为2563mg/kg。

若蛋白质的含氮量以平均值16%计,则多少克蛋白质和1kg该物质中的三聚氰胺含氮量相等?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l位)

 

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中试卷答案

评分说明:

1-20题每小题2分,21-22题每空1分,23题方程式2分,其余1分

24-30

(1)

(2)题每空1分,30题(3)(4)各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D

A

D

C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D

D

D

D

C

C

21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F

D

E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B

C

A

B

22.

23.

(1)CO2+Ca(OH)2==CaCO3↓+H20,石灰水变浑浊。

(2)2H2O2MnO22H2O+O2↑,分解

(3)Cu2(OH)2CO3=2CuO+CO2↑+H20

(4)2H2O通电2H2↑+O2↑,O2,1:

2

(5)4P+5O2点燃2P2O5,化合

24.③①②

25.

(1)+1

(2)+4,Cl2+2NaClO2=2ClO2+2NaCl

26.

(1)①②,不是

(2)K+、MnO4-、H2O

27.

(1)光合作用,

(2)①试管②集气瓶;2KMnO4△K2MnO4+MnO2+O2↑。

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3)甲;a大理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28.B,ABC

29.

(1)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依次增加

(2)氮元素化合价依次增高(3)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30.

(1)①②,③④⑤。

(2)126,18:

42:

3(36:

84:

6)(3)66.7%(4)10.7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