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715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docx

第34题十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22)

 

第34题10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世界政治世界经济世界文化中国经济中国政治选修部分

通过近10年第34题考查知识点分布来看,对世界经济史的考查所占比重较大。

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对经济史的考查主要侧重于20世纪30年代的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等;世界史主要侧重于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方面,文化史则侧重于考查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所占比

例较小。

大纲卷中,第22题主要涉及对选修3的考查。

对中国史的考查主要出现在

2010、2011年,之后几年,第34题全部考查世界史的内容,且时间段侧重于考查20

世纪上半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第34题10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通过对上图第34题的分析可知,说明、体现类选择题,图表、漫画类选择题所

材料研读法

材料研读法就是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解释,并通过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得出结论和

答案的解题方法。

研读历史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

解释材料,即材料说明的历史信息或历史知

识;整理历史信息,即材料反映出的历史问题或得出的认识。

方法类型:

有效提取材料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材料中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

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些信息一般可从材料的出处、注释、内容中获取;而是材料中所反映

的作者的观点、主张、历史发展规律等,此类信息我们可通过对材料进行研读而获得。

对应题型:

由于今年的高考题目,主要是考查对于历史材料的解读、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因此,材料

研读法适合多种题型的解答,如文字材料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等。

解题思路:

读懂历史语境,探明原找出与该材料直接或简介相关的各种史学信息及历史背景。

只有把具体材料置于

概括材料的字面含义,把材料的全部字面含义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将历史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事件和历

分析材料反映的规律史现象所发生的原因、反映的历史趋势、特点、历史意义等进行归纳分析

性知识

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

在材料中,可能有一些与题目要求无关、没有价值的文字。

在解题的过程中,要

甄别取舍

将无关的信息移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4.(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

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

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B;C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

除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D。

34.(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

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

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选项符合题意。

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

色,A选项排除。

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选项排除。

法国大革命后

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选项排除。

34.(2019新课标全国卷III)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

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关于对

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上体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

制,A选项排除。

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选项排除。

材料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意

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D选项排除。

 

2018年

卷Ⅰ

卷Ⅱ

卷III

设问词

据此可知

该作品

据表3可知

考查点

史料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经济危机

考查模块

必修2

必修3

必修2

考查时期

近代世界

1836年

1929~1931年

题型特点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史实对应型选择题

③史观型

34.(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

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

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

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

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

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

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

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更多侧重

于结论的传输,而对获得历史结论的过程则鲜有涉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结论、轻证据和逻辑的倾向。

“史

料实证”素养的提出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也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34.(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

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B

【解析】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还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钦差大臣》里的情

节反映的是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备受巴结和奉承以至于行贿,这是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的产物,

故选B;当时的俄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A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剧作表现的是

D。

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排除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俄国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入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考生要具备一定的俄国时代特征知识才可以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正误,既要有时间概念,又要有对俄国历史的总体把握能力,体现了对考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

34.(2018新课标全国卷III)表3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类别

时间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A

【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时期工人工资在逐渐减少,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C符合题

意;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A不正确;材料所述工人工资的降低是由于

经济危机的影响所致,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B不正确;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

然联系,D不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以“1929—1931年美国工人工资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的掌握。

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不断压低工人工资,导致工人的处境日趋困难,工人工资收入降

低,导致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使得工业发展更加困难,危机进一步加剧。

解题时注意依据

表格信息并结合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017年

卷Ⅰ

卷Ⅱ

卷III

设问词

该漫画表明

隐性省略

旨在

考查点

苏联经济建设

美国三权分立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考查模块

必修2

必修1

必修2

考查时期

二战后

1800年

1953年

题型特点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图表、漫画类选择题

③史实对应型选择题

34.(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

 

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年之前叫察里津,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外国对苏俄的

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5年之前,排除A;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

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B;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

中断,排除C;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

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漫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和情景新

颖,以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学生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可以巧用排除法,如苏俄与苏联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可排除A;“并未停滞

的说法过于绝对,可排除C;“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可说明“实现工业化”的说法以偏概全,因为工业化实现

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可排除B,所以答案只能是D。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加强对图片等材料分析能

力的锻炼,要擅于运用排除法,切忌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

34.(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

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

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

的表现,C项正确。

材料所述亚当斯将皮克林免职是行使总统根据宪法享有的权力,不能反映联邦政府行政

权力的加强,排除A项;根据宪法,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包括内阁成员,内阁是总统的下属和辅助

机构,权限明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皮克林是其他党派,也未反映出其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

排除D项。

【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掌握行政大权,与国会和最高法院互相制约。

美国宪法没有规定内阁的必然存在,但从政治实践来看,总统领导内阁,人员任命由总统决定;内阁只对

总统负责,无需对国会负责,因为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是政府首脑。

总统掌握行政权,作为总统下属机构的

内阁,其成员由总统决定去留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的表现。

34.(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

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

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

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这种做法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农

民生产的积极性。

结合材料时间“1953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当时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

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城乡的比较,故排除C项。

D项是1928年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做法,是实现计划经济

体制的重要步骤,在时间与内容上都与材料不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明确: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有戈尔

巴乔夫的改革触及了经济体制的实质。

通过这个要点可以排除干扰项。

2016年

卷Ⅰ

卷Ⅱ

卷III

设问词

主要因素是

隐性省略

反映出

考查点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近代以来世界美术

考查模块

必修2

必修2

必修3

考查时期

1955—1970年

1932年

近代以来

题型特点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③图表、漫画类选择题

34.(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下表

 

推动上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材料中四个国际组织的成

员国大多数是二战后独立的国家,它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成立这些组织,故B项正确,A项错误。

C项

中“开始”的说法错误,排除。

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D项。

34.(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

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意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A项,经济危

机对苏联没有破坏,排除;B项符合题意,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

注;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要求,排

除。

34.(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美术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A项属于古典主义,B项

属于现实主义,C项属于印象主义,D项属于现代主义。

这四幅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D

项正确。

2015年

卷Ⅰ

卷Ⅱ

设问词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这表明

考查点

罗斯福新政

苏联工业化

考查模块

必修2

必修2

考查时期

1935年

20世纪30年代

题型特点

①史实对应型选择题

②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3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

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退休人员”

定数额的养老金”可知,这一法案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也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故

项正确。

A、C、D三项属于社会生产领域,非社会保障范畴,可排除。

1930年

3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

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信息显示,

苏联在粮食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却依然加大粮食出口,这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苏联人民为此时

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巨大奉献,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状况,B项错误;苏

联加大粮食出口就是为了给工业化换取外需,促进工业化发展,“制约”一说不准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

无法反映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错误。

 

2014年

卷Ⅰ

卷Ⅱ

大纲卷

设问词

这反映出

隐性省略

反映出

考查点

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

经济危机

欧洲的政治局势

考查模块

必修2

必修2

选修3

考查时期

1928年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前期

题型特点

①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②图表、漫画类选择题

3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

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

力。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28年的工业化初期,苏联在乌拉尔地区建设的两个钾矿矿井中,一个由苏联自

主建设,一个由德国承建,这体现的是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和新经济政策的做法是一

脉相承的,故选D项。

A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因为此时的苏联正在迈向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在“依赖”上,实际上苏联对外资的利用有限。

3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

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果美国重现经济繁

荣,那么人们会因忙于工作而减少去电影院的次数,A项错误;经济危机中人们大批失业,精神不振,B项

错误;“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说明人们在电影院寻找精神上的慰藉,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

体现。

22.(2014大纲全国卷)下图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

该图反映出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C.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前期欧洲的政治局势。

依据地图中奥地利在德国的势力范围内可知,奥地利已经被

德国侵占,故本题选择B项。

从地图信息中得不出A项中的结论;地图中苏台德地区不在德国的势力范围

内,说明这不是慕尼黑协定的后果,故C、D两项错误。

 

2013年

卷Ⅰ

卷Ⅱ

大纲全国卷

设问词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原因在于

隐性省略

考查点

考查模块

德国在历史上的疆界变化

选修3

德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

《大西洋宪章》

选修3

考查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前后

19世纪晚期

20世纪以来

题型特点

①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②史实对应型选择题

③图表、漫画类选择题

3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在历史上的疆界变化,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据奥匈帝国可判断①应为一战之前;②中德国未分裂,捷克斯洛伐克也未分裂的时期大致为

二战后初期或1990年德国统一后至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前;据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可判断③的时间大

致为二战前;据东普鲁士可判断④为一战后。

综上所述应选C项。

3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

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迅猛发展,但

民主政治发展滞后,这是由历史因素造成的。

德国是在容克贵族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

皇帝和容克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故A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

22.(2013大纲全国卷)《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

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

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在现代国际文件中,该宪章首次提出的主张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