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721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docx

高一地理开学摸底考B卷人教版

2020年高一开学摸底考(人教版)B卷

地理

(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

2.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3.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

【答案】1.C2.A3.B

【解析】1.从图中看2015年前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大于0,劳动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为0,人口数量不再增加,2015年后,劳动人口增长率小于0,劳动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可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年份大约是2015年,C正确。

2.我国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使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A正确;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对劳动人口数量没有影响;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会使劳动力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劳动年龄人口都是青壮年,死亡率升高的可能性不大。

故选A。

3.从表中看,2015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会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增加,B正确;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不会造成老龄人口的增加,也不会引起少年儿童比重上升;对人口总数没有直接影响。

故选B。

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省区中,理论人口承载密度最大的是

A.四川B.湖南C.广东D.福建

5.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B.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

C.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

【答案】4.C5.B

【解析】4.本题主要考查的重点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相关,与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故C正确。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条件,因此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迁入区,故B正确。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市的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

其中,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

读图,完成6—7题。

6.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7.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答案】6.B7.B

【解析】6.“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Q区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说明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B对,C错。

主要为低级住宅集中区,A错。

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低,D错。

7.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地的劳动力不足,B对。

人口老龄化不能表示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A错。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错。

不能表示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D错。

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下图所示)高290米,占地1.5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

据此完成8—10题。

8.新加坡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探索城市发展模式

C.转变城市服务功能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9.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是

A.交通枢纽区B.风景旅游区C.高级住宅区D.中心商务区

10.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

A.低层区B.中层区C.高层区D.住宅区

【答案】8.B9.D10.A

【解析】8.新加坡为岛国,地狭人稠,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

建设垂直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原因是探索城市发展模式。

故选B。

9.据材料可知,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高290米,占地1.5公顷,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位于城市中心,且建筑物几乎最高,经济活动较为繁忙,可判断为中心商务区。

故选D。

10.中心商务区内部分区明显,在垂直方向上,零售店通常居于较低层,而办公场所多位于较高楼层。

故选A。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C.4级D.5级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该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湖州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答案】11.B12.B

【解析】11.根据图例信息,南京都市圈的城市有省会南京,是级别最高城市,4个省辖市城市和8个县级城市,共分为3级,答案选B。

12.苏州比杭州等级低,比杭州提供的服务种类少,A正确;扬州市和无锡市是同等级别城市,服务范围相同,B不对;上海除了行政级别高,同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交通最发达,在该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C正确;湖州市比德清县等级更高,服务功能更全面,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选B。

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

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13—14题。

13.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价较低B.历史悠久C.交通便捷D.原料充足

14.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主要导致

A.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答案】13.A14.A

【解析】13.图示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

根据横轴的距离判断,甲地位于中心地区。

与甲地相比,乙地距中心地远,经济水平较低,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地价较低,位于中心的上海,具有历史悠久、交通便捷方面优势明显,原料不是主要区位因素。

所以选A。

14.根据图中曲线,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说明中心区及整个三角洲区域人口密度增大,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将主要导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产值不会降低,产值比重会下降,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不会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所以选A。

读“我国某市市中心和郊外平原降水、径流、蒸发量对比表”,完成15—16题。

15.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A.地下水位的上升B.径流总量减少C.蒸发量减少D.降水量减少

16.要减少该市中心区在降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D.推广使用渗水砖

【答案】15.C16.D

【解析】15.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困难,地下水减少;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和蒸发量大大减少,而地面径流则大大增加。

径流总量、降水量不便。

故C正确,ABD错误。

16.要减少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就要增加下渗量,最合理的方法是减少不透水的硬化地表比重,推广使用渗水砖,故D正确;而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扩大城市的规模、适当减少绿地面积等措施不合理,故ABC错误。

故选D。

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一茧一丝一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

20世纪90年代开始,蚕桑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17—19题。

17.在传统桑蚕养殖区,采桑叶机械化程度低的原因

A.种植区地形崎岖,不利于机械化经营B.桑蚕养殖利润较高,人工费用比重

C.个体经营规

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D.灌木丛中作业,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

18.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B.资金、技术、劳动力西移

C.丝绸市场范围向西部扩大D.大气与水体污染范围扩大

【答案】17.C18.A

【解析】17.机械化其实就是标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过程,桑蚕养殖的全产业链为“桑—茧—丝—绸”,其中采桑叶、采蚕茧的机械化程度低,主要原因是个体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成本高,所以C正确。

18.20世纪90年代开始,桑蚕生产在省域范围内转移。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东桑西移”的趋势明显,桑蚕生产的多次转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桑蚕的生产格局发生改变,所以A正确。

南繁是秋冬季节全国各地到海南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植鉴定等活动;海南冬季大量瓜菜销往内地省市。

下面为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水稻玉米发芽适宜温度表和海南冬季瓜菜内地主要省市供应量图。

据此完成19—20题。

19.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

A.三亚B.海口C.琼海D.东方

20.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成为海南冬季瓜菜主要供应省市的共同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B.冬季气温低,瓜菜生长条件差

C.生产技术落后,瓜菜生产量低D.土地成本高,瓜菜生产规模小

【答案】19.A20.A

【解析】19.读图海南省最冷月平均气温图,可以看到三亚的最冷月气温最高,气温大于19.5°C。

根据表格中数据条件,水稻适宜18~33°C的温度范围,A对。

海口、琼海、东方最冷月温度低于三亚,不是最适宜地区,B、C、D错。

20.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城市化水平高,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A对。

北京冬季气温低,瓜菜生长条件差,广东气候温和,适合蔬菜生长,B错。

两地生产技术水平高,C错。

两地土地成本高,冬季北京不适宜瓜菜生产,D错。

读稻田养蟹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是

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C.精耕细作D.专业化程度高

22.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蟹可以

①减少耕地使用面积 ②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 ④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21.C22.D

【解析】21..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是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低;水利工程量大。

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蟹并没有减少耕地使用面积,①错误;水稻种植在分散的水田里,稻田里养蟹均无法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错误。

从单纯的水稻种植变成了稻田养蟹,增加了农产品类型;蟹可除草,蟹粪便成为肥料,水稻产量增加;水稻为蟹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害虫成为蟹的饵料,蟹产量增加。

③正确。

蟹可除草,害虫成为蟹的饵料,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蟹粪便成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④正确。

③④正确,故选D。

下图为三种农业地域类型比较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乳畜业

24.乙农业地域类型

①商品率高②分布区气候适宜,全年温和湿润

③农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强④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规模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5.下列地区中,属于丙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地区的是

A.潘帕斯草原B.四川盆地C.美国东北部D.松嫩平原

【答案】23.D24.A25.B

【解析】23.读坐标图判断,甲农业畜牧业占90%,占比重大,商品率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符合题意,D对;季风水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高;混合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相当,商品率高;ABC错。

故选D。

24.读图可知乙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相当,商品率高根据所学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可判断为混合农业。

该农业生产特点: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读题可知①③正确,A对;该农业分布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地广人稀的地区,②④错,BCD错。

故选A。

25.从图中可以看出丙种植业比重高,商品率低,应是季风水田农业。

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美国东北部是乳畜业,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故ACD均可排除。

选项B的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业地域类型就是季风水田农业,故选B。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材料一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有媒体报道:

在一些城市,企业出6000元月薪竟招不齐技工,16万元年薪难聘高级技师。

材料二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我国已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

下图为199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间段是______。

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分)

(2)材料中提及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模式,该时期人口增长的基本特点是______。

(4分)

(3)“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主要是指实现了人口______的下降。

(2分)

26.【答案】

(1)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2)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3)出生率

【解析】

(1)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使我国人口增长陷入低谷,而70年代期间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再次降低。

(2)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三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

(3)“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主要是自从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之后,我国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持续下降。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为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材料二:

澳大利亚常年植棉面积5.0×105hm2,平均一个农场400hm2,是我国户均植棉面积的2000倍;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大面积种植同一个品种,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材料三:

左图为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分布图,右图为澳大利亚农业区域分布图。

(1)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共同的不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针对该不利条件当地应提倡大力发展________农业。

(3分)

(2)据材料总结澳大利亚的棉花种植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多选)。

(4分)

A.市场狭小B.劳动力价格低C.政策扶持力度小D.科技水平低E.热量不足

(3)上图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与下表中的________(甲或乙)对应。

对比于该国的棉花种植,该农业类型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4分)

(4)请你为我国新疆棉花产业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建议。

(6分)

27.【答案】

(1)光照充足水源不足节水(3分)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DE(4分)

(3)混合农业乙合理安排时间;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肥力(4分)

(4)扩大棉花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加强研发,培育良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延长棉花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润。

(6分,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有灌溉水源;澳大利亚中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东部大分水岭有冰雪融水灌溉。

(2)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地处内陆欠发达地区,交通条件较差、科技水平较低。

(3)图中A地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表中的甲地区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乙地区为种植业、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分布区。

(4)对于我国新疆棉花产业国际化发展方向的建议可从扩大棉花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加强研发,培育良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延长棉花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润等方面分析。

28.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1分)

广东省徐闻县(图甲)素有“天然温室,热带果园”的美誉。

近年来曾先后获得“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冬季蔬菜产业龙头县”等称号,现在又被称为“菠萝的海”,生产中国近一半的菠萝。

徐闻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最为壮美的热带果林景观带。

图乙是当地农业发展模式图。

(1)徐闻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

发展冬季蔬菜和热带果林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

(5分)

(2)徐闻县受地形影响,地表水缺乏,历史上曾经“十年九旱”。

今天不仅成为一个农业大县,更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B.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打井引地下水漫灌农田D.大力推广微灌、滴灌技术

(3)通过图乙所示的农业模式,当地的农业区位因素_______、_______得到了改造。

(2分)

(4)从传统农业到今天的“香蕉之乡”、“菠萝的海”,请你为徐闻县农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

28.【答案】

(1)热带季风(全年)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交通便利市场广大(政策支持)(5分)

(2)BD(2分)

(3)地形水源(2分)

(4)坚持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多种经营),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业等(2分)

【解析】

(1)徐闻县是热带季气候;发展冬季蔬菜和热带林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和降水丰富;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2)由材料可知该地地表水缺乏,因此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大力推广微灌、滴灌技术。

(3)从图中看,当地改造了地形和水源条件。

(4)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来分析。

2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有何特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6分)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4分)

29.【答案】

(1)特点: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4分)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6分)

(3)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2分)

【解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1990—203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是快速上升的,即城市化进程是加速发展阶段。

该阶段城市化特点表现为: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大,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发展城乡一体化机制,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利于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与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以城带乡、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材料二显示城郊间温度差,城市有热岛效应,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因为城市温度高,城市形成低气压区,空气上升,郊区相对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区,近地在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即城郊气温差(或城市热岛效应)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要考虑城郊风的特征: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该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改善近地面风的质量;城郊之间设置绿化带,把污染物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