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821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六年级科学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上.docx

《六年级科学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科学上.docx

六年级科学上

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统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把他们了解的工具全部填写

2.过程与方法: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能够协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能够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过程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协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

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他们能协助我们做什么事?

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能够做哪些事情

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杠杆有三个点:

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度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学具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

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

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引入1.如果遇到大石头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

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做法。

设计意图:

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理解杠杆1.引出概念:

(从学生的描述中引出)像这样的棍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理解杠杆的三要素:

(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

(2)师生归纳:

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

学生观察,寻找,汇报。

3.理解变形杠杆:

出示摇水装置和跷跷板,思考:

它们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4.辨别:

出示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和擀面棍等。

它们是杠杆吗?

为什么?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理解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问:

它是杠杆吗?

找一找支点,观察一下,它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描述。

2.调试杠杆尺:

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码。

讨论:

什么样的情况能说明用杠杆做事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

在试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学生尝试。

分组讨论交流。

 

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什么是轮轴,轮轴能省力和在轴不变的前提下轮越大越省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螺丝刀游戏和两次在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数据分析,理解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体会和感悟轮轴是如何省力的,知道游戏中也含有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

经历轮轴的研究过程,建立轮轴的完整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

1盒钩码(系线)、1个轮轴、1个轮圈、2把螺丝刀、2瓶水(系线)、1套支架、1张记录表。

 

      教师材料:

学生材料1套、教学课件、组装水龙头1个。

 

 教学过程 

     1、了解轮轴构造 

  

(1)(出示实物水龙头)这是什么?

谁能把它拧开?

老师再给你一样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你再来试一试!

前后两次拧水龙头,你有什么想说的?

 

 

(2)为什么加了一样东西就能轻松的拧开水龙头呢?

 

 (3)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水龙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每部分有什么特点?

 

 (4)归纳:

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能够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

 

     2、玩变形轮轴螺丝刀 

 

(1)理解螺丝刀 

( 课件出示螺丝刀)螺丝刀是轮轴吗?

哪个是轮?

哪个是轴?

 

小结评价:

螺丝刀的确是轮轴,只不过它的轮和轴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变长了。

 

 

 

 

滑轮组

教学目标

1、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2、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实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用探究式学习法来理解滑轮的特点,并进一步熟悉用观察和对比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四、教学用具:

滑轮4个、细线、200克钩码10个、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能够分为哪几类?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举两个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实例。

(二)、实行新课

1、引入:

你们见过吊车吗?

吊车是怎样把重物吊起来的呢?

(展示吊车吊起重物图片)吊车真是一个大力士。

其实,这并不奇怪,若果有必要的工具的话,老师比吊车更厉害呢!

(肯定绝大部分同学说我在说大话)不信是吧,等着瞧

2、教师演示实验:

你们说,我用一个钩码能不能把两个钩码吊起来?

一个能吊起三个吗?

……(老师一边说一边演示)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原因就在于用了这个东西——滑轮组(板书)

3、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

出示实验器材:

理解滑轮组的构造,那部分是定滑轮,那部分是动滑轮。

4、提出问题:

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

你怎样设计呢?

课堂总结

你们懂得吊车能吊起很重很重的东西的原理了吗?

靠什么?

——滑轮组

课外作业

    1、 观察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什么样的滑轮、滑轮组。

    2、  如果你想拉起比你重十倍的东西,你应该怎样设计滑轮组?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理解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能够省力。

过程与方法:

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实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使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

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

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拓展思维:

滑轮组吊、杠杆撬……)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

(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斜面概念引入:

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

斜面能省力吗?

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

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

(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

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三、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

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到了斜面工具?

(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

教材分析

自行车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自行车使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过程与方法:

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整理已理解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很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记录下发现的简单的机械及其作用。

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①自行车上的杠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

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

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C、自行车的踏脚用到了杠杆原理。

以飞轮的轮轴为支点,用较长的铁杆来转动链条上的飞轮,能够省力。

②自行车上的轮轴.滑轮组

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

组成省力轮轴

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

组成省力轮轴。

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

组成费力轮轴(轴带动轮转动)。

D、前轴上的大车轮与小车轴:

组成省力轮轴

③自行车上的斜面

螺丝与螺帽

 

抵抗弯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增加梁的宽度能够增加抗弯曲水平,增加梁的厚度能够大大增加抗弯曲水平。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大胆假设并能在实验中求证。

教学重点:

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水平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过程

一、理解柱子和横梁

1、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造房子,修桥梁。

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本26面的一组房子和桥梁的图片。

看看哪些同学观察的最仔细,能发现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之处。

2、(抽生回答,教师点拨。

)是的。

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我们的教室里有柱子和横梁吗?

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是的,它们共同支撑起整个房子和桥梁。

如果在相同的压力下,横梁和柱子比谁最容易弯曲?

3、(引导学生理解柱子承受的压力是把柱子压短、压碎,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所以横梁比较容易弯曲。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水平是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横梁抵抗弯曲的水平。

(板书:

抵抗弯曲)

学生实践研究横梁的厚度和抗弯曲的关系

1、刚才,我们在研究横梁的宽度和抗弯曲水平时,只改变了(宽度),其它条件统统不变。

你能用这种方法去研究横梁厚度和抗弯曲水平的关系吗?

2、你觉得横梁厚度和它的抗弯曲水平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3、要完成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5、分组实验。

师提示根据情况预测并记录。

6、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这个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五、比较两次的实验结果。

(出示两次的数据)我们比较一下这两次实验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

对于刚才的结论我们怎样修改一下更合适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