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21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市历城区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详解Word下载.docx

B、九曲连环一泻万丈妇孺皆知亦复如是

C、锋芒毕露家喻户晓一反即往炯炯有神

D、当之无愧慷概淋漓杂乱无章惹人注目

B

A.来势汹汹;

C.一反既往;

D.慷慨淋漓。

本题涉及同音字和形近字字形,易混淆。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这场有赌球性质的比赛无不让有良知的球迷们义愤填膺,扼腕长叹。

B、黄山集奇、险、秀、幽于一身,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

C、这天下午,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秒杀”购房活动,场面异常火爆,人声鼎沸。

D、盼望已久的校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学们磨刀霍霍地作着准备。

D

A.义愤填膺:

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B.妙趣横生:

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或洋溢着美妙的意趣。

C.人声鼎沸:

本意是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

形容人声喧闹。

D.语意重复。

磨刀霍霍:

原意用力、快速地磨刀,发出霍霍声响。

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

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本题须全面考虑到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适用语境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C、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

A.语意重复,“防止”和“不再”去掉一个。

B.逻辑混乱,双向对单向,把“不能”去掉。

D.关联词语运用不当,把“只要”换成“只有”。

本题所考病句需要对句子进行理解并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

5.按课文原文默写。

(6分)

A.,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B.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C.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D.,竹中窥落日。

(吴均《山中杂诗》)

E.,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F.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夜发清溪向三峡

(2)双袖龙钟泪不干(3)明月来相照(4)山际见来烟(5)朔气传金柝(6)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不能准确记忆需默写的诗句,容易出现错别字的情况。

名著阅读。

(5分)

“我只求内心的安宁,先生,而不被应接不暇的恩惠压得透不过气来。

你还记得你是怎么说塞莉纳?

瓦伦的吗?

--说起你送给她的钻石和毛料?

我不会做你英国的塞莉纳?

瓦伦。

我会继续当阿黛勒的家庭教师,挣得我的食宿,以及三十英镑的年薪,我会用这笔钱购置自己的衣装,你什么都不必给我,除了……”

“噢,除了什么呀?

“你的尊重。

而我也报之以我的尊重,这样这笔债就两清了。

6.上面的选段是与之间一次对话的节选。

(2分)

(1)简·

(2)罗切斯特

本题考查的是《简-爱》名著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所选文段的基础上分析人物作答。

7.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分)

示例:

“你什么都不必给我,除了……”“你的尊重。

而我也报之以我的尊重……”表现了简·

爱独立、自尊,追求人格上的平等,不为金钱所诱的性格特点。

具体步骤:

①确定要阅读的名著主要人物;

②根据所给文段内容准确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本诗作者是1(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

(1)唐代

(2)李白

根据课内古诗词背诵,准确理解诗人所处年代及其风格流派。

9.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展现的画面。

正确答案:

一个春风荡漾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1、审题:

①分清题型:

画面再现题。

②再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两句诗。

③形象的语言表述。

2、具体步骤:

①阅读这两句诗,翻译这两句诗,找出句子中关键的景物。

②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尽量使语言生动)③点出画面的特点。

(二)伤仲永(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①稍稍宾客其父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分)

(1)渐渐

(2)与……相称

分清题型:

文言实词解释。

阅读原文,明确实词所在语句前后的语意,带入原文解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文言语句翻译。

①翻译句中重要的实虚词。

②将翻译的词语组成句子。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

D、人不知而不愠结友而别

A中“忽啼求之”的“之”是代词“书具”之意,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之”字则是音节助词,词性不同。

B中“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中的“就”字为“完成,而“蒙乃始就学”中的“就”字是“开始”,意思不同。

D中“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

“结友而别”中的“而”是表顺承,用法不同。

C中两个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和“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字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13.从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件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示例:

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

得到的启示。

②从文中具体内容出发。

①理解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过程。

②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启示。

(三)(4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

指国运。

②玄:

深奥。

③政:

只,仅仅。

14.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

①明确所考查的文言实词是“向”;

②理解分析这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③确定这个实词在选项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找出正确的一项。

15.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

1.博览群书;

2.梦中诵书。

①筛选吕蒙“好学”的语句。

②归纳为自己的语言。

第三部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13分)

(一)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

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

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

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

(A)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

(B)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

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

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

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6.“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结合全文思考“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

(至少答三点)(3分)

效率高;

绿色环保(即不污染环境);

发电成本低廉。

信息筛选、归纳。

在文中找到“细菌发电”的具体好处,并整理作答。

17.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第②段(A)处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细菌电池发电的效率,把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的效率和现在使用的电池效率加以比较,突出说明了利用细菌电池发电的效率高且能持续久的特点。

文中画线句子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先判断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18.第③段(B)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计算表明”能否去掉?

说说理由。

“计算表明”不能去掉。

“计算表明”是“科学测算表明”的意思,表示数据的来源,说明了“建细菌发电站需要的原料很少”是经过科学测算得出的,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去掉后,数据来源不明,可信度降低,所以不能去掉。

加点词的删除对句意的影响。

先判断能否删去,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删除前后表达效果差异,整合作答。

19.煤炭、水力可以发电,不久的将来细菌也可为人类发电,请再写出两种先进的发电技术,并简单说说你认为其中哪种技术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4分)

风能(空气)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瓦斯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等。

示例一:

以发展太阳能为重点方向。

这是因为太阳能资源分布基本上不受地域限制,而且不会有风力发电的噪声干扰,所以,其优势是其他发电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示例二: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岛屿众多,因此潮汐能资源是很丰富的。

在海湾或有潮汐的河口建筑一座拦水堤坝,形成水库,并在坝中或坝旁放置水轮发电机组,利用潮汐涨落时海水水位的升降,使海水通过水轮机时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潮汐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每度电的成本只相当火电站的八分之一。

示例三:

城市垃圾发电前景不错。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攀升,城市垃圾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城市非常头痛的问题。

所以,大力发展城市垃圾发电技术,不仅能带来新的电力,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还能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减少环境污染,这是一举数得,值得重视。

发现观点与材料联系,通过思考做出判断。

了解新型发电的模式,并具体说明其好处

(二)我怕把你弄丢了(17分)

(1)母亲七十岁了,患了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很多事都不记得。

趁着她身体还好,还有一些记忆,我打算带她到上海旅游,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

买了两张卧铺票,带上相机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和母亲上路了。

(2)一路上,母亲都很开心,像一个跟着父母出远门的小孩,看着窗外疾驶而过的风景,不停地发出惊叹声。

夜幕降临,其他乘客都躺下来休息了,(A)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孜孜不倦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

(3)直到凌晨一两点,母亲才似乎是真的累了,疲倦地躺到床上,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4)列车到达杭州南站时,天刚刚泛亮,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到上海了。

我打算叫母亲起来洗把脸,吃点早餐,可是看她睡得那么香,不忍心叫醒她,就蹑手蹑脚地下床,独自到了洗漱间。

(5)洗脸,刷牙,再补补妆,这一切做好时,列车正好启动,载着一车的人赶往下一站。

我走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空如也,旁边的座位上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6)或许她上厕所了。

这么想着,我就走到车厢另一头去寻找,也没有看到。

(B)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一路小跑着,跌跌撞撞地到每一节车厢里去寻找。

一圈寻下来,回到自己位置旁时,母亲依然下落不明。

(7)旁边的乘客问:

“你是在找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吗?

刚才在杭州南站时,她已经下车了。

(8)怎么会这样?

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找到乘务员说明情况时,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

(9)但是列车不能停,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离杭州越来越远,离母亲越来越远。

那一两个小时,我坐立不安,脑子里不停地闪现母亲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她会不会迷路?

她会不会被坏人骗?

她会不会饿着渴着?

(10)在一寸寸的煎熬中,列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

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

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

(11)幸运的是,通过乘务员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已经找到母亲,此时,母亲正站在进站口等待我的到来。

(12)看到母亲白花花的头发和佝偻的身影,我终于如释重负,火烧火燎般的焦急化作了一句埋怨:

“妈,你怎么一声不吭就下车了呀?

你知道我有多着急吗?

(13)母亲忽然往前一步,紧紧抱住我,哽咽着说:

“我怕把你弄丢了。

(14)原来,母亲醒来后看不到我,就赶紧随着人流下车寻找,她怕晚一分钟,就把我弄丢了。

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我在车上心急如焚,她在车站一定比我急十倍百倍,在拥挤的人群里,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熟悉的身影,母亲的心,该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啊!

(15)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刀子般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就汹涌而下。

(16)母亲曾经把我弄丢过。

(17)那时我六岁,母亲挑着担子到车站卖水果,我跟着去了。

她给人称完苹果,一回头,怎么也找不着我。

(18)母亲顾不上一担子新鲜的水果,疯了一样到处寻找。

在车站找了一圈后,泪眼婆娑地看到了站在担子前等她的我。

其实,我只是去了趟厕所。

(19)我放学后晚一分钟到家,她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我和同学出去玩,不到半小时,母亲一定会出去找;

和朋友聚会,无论多晚回家,母亲总会坐在门口等着;

在外地求学,电话不准时打回家,母亲就会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结婚后长时间不回家看看,母亲就会寝食难安……

(20)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因为太在乎,才时时刻刻害怕把你弄丢了。

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她随时可以看见我,听见我说话,不然,母亲会一直生活在害怕弄丢我的恐惧中。

20.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本文写我带患老年痴呆的母亲去旅游,火车上母亲误认为把我弄丢了,便下车去找我的故事,揭示了母爱的伟大。

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文章要点;

概括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概括事件,需要把握人物,事件起因经过与结果,再根据限定,留下重点词(何人做何事)。

21.(6分)

A.从意义和作用等角度赏析第②段(A)处加点的词语。

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孜孜不倦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第⑥段(B)处画线句。

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一路小跑着,跌跌撞撞地到每一节车厢里去寻找。

A、示例:

“孜孜不倦”是“非常努力不知疲倦”的意思,运用神态描写,生动传神的写出了母亲如小孩子一般痴迷火车外风景的情态,表现了母亲外出旅游的欣喜之情。

B、示例:

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寻找母亲的焦急心情,表现了我丢失母亲后的担心、牵挂之情。

A小题:

句子含义题,明确其答题方法:

关键词、意义、作用。

注意关键词“孜孜不倦”,了解其运用了神态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特点。

B小题:

1、了解画线句子描写手法。

2、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在具体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22.请简要分析第(16)(17)(18)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运用插叙的手法,通过插叙小时候母亲误以为把我弄丢了着急寻找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更加充实,更具波澜,突出了母爱伟大这一中心。

句子作用题,明确其答题方法:

结构作用,内容作用。

1、了解插叙的手法。

2、结合上下文,分析插叙内容的具体作用并整合语言作答。

23.文章结尾写到:

“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

在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过让家长担心、牵挂的经历,请你写一写。

(要求:

①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方法;

②不能抄袭文章原句;

③60字左右)(4分)

无标准答案,紧扣题干答题即可。

扣住“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

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不能空谈,而且至少运用两种描写手法,有字数限制,不可抄袭文章原句。

第四部分

四.作文(50分)

24.(50分)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地方,珍藏着我们的秘密,镌刻着我们的足迹,承载着我们的悲欢离合……,或许曾经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

曾经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

曾经让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

请以“心灵深处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

×

”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正确答案:

例文

心灵深处的感动

当“感动”这两字在屏幕上一出现,班里就响起了一片同学们的叽叽喳喳声,大家都在讨论着这次话题作文该怎么写。

我人定在座位上,思绪却飘出了窗外,飘到了冬末春初之际。

一个普通的午后,我在院子中散步。

天空灰蒙蒙的,正是春寒陡峭,院子中还没有几片新绿,倒是冷冷的风,吹落了几片还兀自在枝头苦撑的枯叶。

忽而,一抹明丽的色彩掠过了我的眼帘。

在哪儿?

哦,是那丛玫瑰!

那火烈的红色在一院的枯枝败叶中显得分外耀眼。

天啊,玫瑰开花了!

我静静地伫立在院子中央,凝望着那明丽的红色、热烈的红色、火烈的红色!

那种发自生命的火烈的美,深深地触动了我,泪水不自觉地从脸庞上滑落。

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汲取营养,才换来了这明媚的红色?

又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顽强苦挡寒风,才换来了这火烈的红色?

这玫瑰,究竟付出了多少多少,才能在这冬末春初之际,傲视着一院的残枝败叶,屹然挺立在枝头?

玫瑰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顽强不息的精神,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它苦苦撑着,只为了那美丽的花开一瞬!

只为了短暂的极致之美,就付出了那么多、奋斗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

而它的努力所换得的回报,不必用华丽的词藻,不必用深刻的意义,只那火烈的红色,不就是最好的回报吗?

我被玫瑰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感动,为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而感动;

感动,为生活中平平凡凡或是与众不同的美而感动。

我想,不必多言,在这件事上,它已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分清题型是写作题、明确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①审题立意;

补充题目后,行文中应有人的活动和感受,文章应表现出心情的愉悦、精神的昂扬向上……②构思并列提纲;

③想好开头和结尾;

④行文。

注意:

只写事件未体现人物感受,或者只写一件感人、暖人心的事,没有现实中的景作衬托,均属于三类卷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