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白的头发.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985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白的头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花白的头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花白的头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花白的头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花白的头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花白的头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花白的头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花白的头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花白的头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白的头发.docx

《花白的头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白的头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白的头发.docx

花白的头发

花白的头发,微笑的眼神,壮硕的身材,风趣的谈吐,敏捷的才思,他就是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

3月5日晨5时,孙云晓在北京起早床,6时出发飞抵天河机场,为保证准时到武汉市广埠屯小学演讲,不让家长们等待,边吃午饭边接受记者的独家访谈,然后提前到达现场。

与几百名家长就教育焦点难题交流,他含笑给父母们支招。

已近黄昏,在晚餐前又与记者开聊没有尽兴的话题。

56岁的孙云晓有着山东大汉的豪爽与厚道,他感慨同学中有当大官的,他一点也不羡慕:

“人生幸福感是做自己愿做的事,我一辈子喜欢文学、教育,很开心,虽然讲课、写作、看书很累,但充满了幸福。

  谈考试排名

  分数应该是学生的个人隐私

  记者:

1993年你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震撼全国的教育大讨论,18年后的今天,如果再来一次较量,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如日本吗?

  孙云晓:

对,甚至可能比18年前还要落后,18年后我们中国的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更加严重。

  我们连续四年作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中国孩子自信心强、有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比日本好得多。

但日本教育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从家庭教育来说,日本家长教育孩子成为普通人、平凡的人,而大部分中国父母希望孩子成为非凡的人,成为精英,孩子压力自然特别巨大。

  记者:

你认为把分数作为个人隐私保护起来会有什么积极影响?

  孙云晓:

1998年我就在《光明日报》发表过长篇文章,提出来考试成绩应当成为学生的隐私。

第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第二从学习、认知规律来说,认知需要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动力,强化竞争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探索新知,因此把分数作为隐私,就是淡化竞争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在科学规律下学习。

  谈亲子关系

  给孩子的爱缺乏理解和尊重

  记者:

在长篇纪实文学《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中,你说有心理异常现象的未成年人大概是15%,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危机出现?

如果孩子沉迷网游怎么办?

  孙云晓:

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

应试教育异化了亲子关系,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学习看成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不正常现象。

学习当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所谓网瘾、电视病都属于人格不健康表现。

人格健康最简单标准是敬业、乐群,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而网瘾恰恰不是这样的,网瘾一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什么学习什么朋友什么人际关系,统统都没有了。

我们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失败,是导致青少年沉迷网游最根本原因。

  记者:

现在很多家长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你觉得家长有什么误区?

  孙云晓:

很大误区在于给孩子的爱缺乏理解和尊重,比较专制。

父母往往有个理由,我是爱你的,我爱你才会这么做。

其实真正爱的前提,一定是理解和尊重。

第二,父母如果对孩子放纵、不管,放任的家庭里孩子成才率最低,最容易教育失败。

  记者:

和孩子如何沟通也是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你有什么建议?

  孙云晓:

办法很简单,10岁以后的孩子,最重要教育原则是两个字“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也无法沟通,所以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其实很多孩子表现是正常的,是父母不能理解和接受。

我的女儿我就很尊重她,她对我的叛逆就少得多。

  谈拯救男孩

  记者:

去年初,你的一本《拯救男孩》再掀波澜,“女性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你有何妙方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男孩?

  孙云晓:

男孩女孩学习模式和擅长领域是不一样的,男孩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因此男孩教育最有效方式是充分满足他的运动需求、动手操作、体验。

  女孩擅长的学习方式是文字阅读和语言的交流,而现在中国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方法是语言的交流,而这些女孩比男孩更适合。

所以我认为中国教育是一种女性化教育。

现在学校的应试教育剥夺了男孩运动的机会,父母的溺爱教育也不让孩子去冒险,双管齐下是对男孩最大伤害。

  记者:

现在孩子性发育提前,如何跟孩子谈性?

  孙云晓:

首先要把孩子的性发育、性好奇、性探索看作是美好的、正常的事情,一定要理解和尊重。

性教育态度比知识更重要。

最简单的方法是当你家里有个青春期孩子,至少有一两本性教育的书放在家里,孩子可以看,当然能够跟孩子谈一谈性困惑,就更好了。

孩子喜欢异性,最初的时候绝对是纯洁无瑕的,任何一个人第一次喜欢一个异性时,都不可能是肮脏的。

父母回忆一下自己的初恋,你就理解那是什么感情。

  谈父教如钙

  父教缺失是中华民族一个大隐患

  记者:

绝大多数国人认为教育是妈妈的事,你说“父教如钙”,我们怎么找回缺失的父教?

  孙云晓:

中国存在着父教缺失问题,很多父亲不管孩子,或者说跟孩子关系不好。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第六位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甚至网友之后。

  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父教缺失使男孩失去了自己成为男性的榜样。

父亲要多带着孩子玩耍、运动,出去社会实践,母亲管内务。

我们社会所推崇和需要的男性风格,如宽容大度的胸怀、坚强果断的行事作风、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贴等,只有通过父亲和儿子的积极关系才能得以传承。

儿子是在对父亲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的模仿中逐渐长大成为男人的。

  谈“上岗执照”

  这个时代父母更需要学习

  记者:

你一向认为,今天这个时代是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当今做父母特别需要“上岗执照”?

  孙云晓:

现在70%以上中小学生认为,他们在网络方面比父母懂得多,他们提出来他们是老鸟,父母是菜鸟,这个时代的父母比任何时代的父母都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否则可能你连他们的语言都听不懂。

  记者:

你是一个成功的好父亲,你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孙云晓:

我并不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数、名次,而特别重视她的兴趣、目标、习惯。

我的女儿小学中学都没有上重点学校,我们家教特点是实践第一,体验第一。

在孩子18岁之前,我们带她走过全国13个省,大部分寒暑假都在旅行,让她在旅行中认识这个世界。

她中学时代就在家里接待四批日本学生和记者,有两个暑假在日本学生家住过。

为什么她能派在日本,跟她经历有关系,实践给了她能力。

我们从来不替孩子作决定,而是把信息和建议提出来,由她自己作决定。

2011---4--9武汉晚报 记者袁毅

分享

30

阅读(3004)┊评论(23)┊收藏(13)┊转载(76)┊顶▼┊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

孙云晓:

“性教育”不能掩耳盗铃

后一篇:

“想当政治家”的阳光少年胡俊豪

花白的头发,微笑的眼神,壮硕的身材,风趣的谈吐,敏捷的才思,他就是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

3月5日晨5时,孙云晓在北京起早床,6时出发飞抵天河机场,为保证准时到武汉市广埠屯小学演讲,不让家长们等待,边吃午饭边接受记者的独家访谈,然后提前到达现场。

与几百名家长就教育焦点难题交流,他含笑给父母们支招。

已近黄昏,在晚餐前又与记者开聊没有尽兴的话题。

56岁的孙云晓有着山东大汉的豪爽与厚道,他感慨同学中有当大官的,他一点也不羡慕:

“人生幸福感是做自己愿做的事,我一辈子喜欢文学、教育,很开心,虽然讲课、写作、看书很累,但充满了幸福。

  谈考试排名

  分数应该是学生的个人隐私

  记者:

1993年你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震撼全国的教育大讨论,18年后的今天,如果再来一次较量,我们的孩子还是不如日本吗?

  孙云晓:

对,甚至可能比18年前还要落后,18年后我们中国的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更加严重。

  我们连续四年作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中国孩子自信心强、有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比日本好得多。

但日本教育其实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从家庭教育来说,日本家长教育孩子成为普通人、平凡的人,而大部分中国父母希望孩子成为非凡的人,成为精英,孩子压力自然特别巨大。

  记者:

你认为把分数作为个人隐私保护起来会有什么积极影响?

  孙云晓:

1998年我就在《光明日报》发表过长篇文章,提出来考试成绩应当成为学生的隐私。

第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第二从学习、认知规律来说,认知需要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动力,强化竞争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探索新知,因此把分数作为隐私,就是淡化竞争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在科学规律下学习。

  谈亲子关系

  给孩子的爱缺乏理解和尊重

  记者:

在长篇纪实文学《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中,你说有心理异常现象的未成年人大概是15%,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危机出现?

如果孩子沉迷网游怎么办?

  孙云晓:

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

应试教育异化了亲子关系,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学习看成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不正常现象。

学习当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所谓网瘾、电视病都属于人格不健康表现。

人格健康最简单标准是敬业、乐群,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而网瘾恰恰不是这样的,网瘾一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什么学习什么朋友什么人际关系,统统都没有了。

我们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失败,是导致青少年沉迷网游最根本原因。

  记者:

现在很多家长意识到“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你觉得家长有什么误区?

  孙云晓:

很大误区在于给孩子的爱缺乏理解和尊重,比较专制。

父母往往有个理由,我是爱你的,我爱你才会这么做。

其实真正爱的前提,一定是理解和尊重。

第二,父母如果对孩子放纵、不管,放任的家庭里孩子成才率最低,最容易教育失败。

  记者:

和孩子如何沟通也是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你有什么建议?

  孙云晓:

办法很简单,10岁以后的孩子,最重要教育原则是两个字“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也无法沟通,所以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

其实很多孩子表现是正常的,是父母不能理解和接受。

我的女儿我就很尊重她,她对我的叛逆就少得多。

  谈拯救男孩

  记者:

去年初,你的一本《拯救男孩》再掀波澜,“女性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你有何妙方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男孩?

  孙云晓:

男孩女孩学习模式和擅长领域是不一样的,男孩最擅长的学习方式是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因此男孩教育最有效方式是充分满足他的运动需求、动手操作、体验。

  女孩擅长的学习方式是文字阅读和语言的交流,而现在中国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方法是语言的交流,而这些女孩比男孩更适合。

所以我认为中国教育是一种女性化教育。

现在学校的应试教育剥夺了男孩运动的机会,父母的溺爱教育也不让孩子去冒险,双管齐下是对男孩最大伤害。

  记者:

现在孩子性发育提前,如何跟孩子谈性?

  孙云晓:

首先要把孩子的性发育、性好奇、性探索看作是美好的、正常的事情,一定要理解和尊重。

性教育态度比知识更重要。

最简单的方法是当你家里有个青春期孩子,至少有一两本性教育的书放在家里,孩子可以看,当然能够跟孩子谈一谈性困惑,就更好了。

孩子喜欢异性,最初的时候绝对是纯洁无瑕的,任何一个人第一次喜欢一个异性时,都不可能是肮脏的。

父母回忆一下自己的初恋,你就理解那是什么感情。

  谈父教如钙

  父教缺失是中华民族一个大隐患

  记者:

绝大多数国人认为教育是妈妈的事,你说“父教如钙”,我们怎么找回缺失的父教?

  孙云晓:

中国存在着父教缺失问题,很多父亲不管孩子,或者说跟孩子关系不好。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第六位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甚至网友之后。

  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一个隐患,父教缺失使男孩失去了自己成为男性的榜样。

父亲要多带着孩子玩耍、运动,出去社会实践,母亲管内务。

我们社会所推崇和需要的男性风格,如宽容大度的胸怀、坚强果断的行事作风、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贴等,只有通过父亲和儿子的积极关系才能得以传承。

儿子是在对父亲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的模仿中逐渐长大成为男人的。

  谈“上岗执照”

  这个时代父母更需要学习

  记者:

你一向认为,今天这个时代是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当今做父母特别需要“上岗执照”?

  孙云晓:

现在70%以上中小学生认为,他们在网络方面比父母懂得多,他们提出来他们是老鸟,父母是菜鸟,这个时代的父母比任何时代的父母都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否则可能你连他们的语言都听不懂。

  记者:

你是一个成功的好父亲,你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孙云晓:

我并不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数、名次,而特别重视她的兴趣、目标、习惯。

我的女儿小学中学都没有上重点学校,我们家教特点是实践第一,体验第一。

在孩子18岁之前,我们带她走过全国13个省,大部分寒暑假都在旅行,让她在旅行中认识这个世界。

她中学时代就在家里接待四批日本学生和记者,有两个暑假在日本学生家住过。

为什么她能派在日本,跟她经历有关系,实践给了她能力。

我们从来不替孩子作决定,而是把信息和建议提出来,由她自己作决定。

2011---4--9武汉晚报 记者袁毅

分享

30

阅读(3004)┊评论(23)┊收藏(13)┊转载(76)┊顶▼┊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

孙云晓:

“性教育”不能掩耳盗铃

后一篇:

“想当政治家”的阳光少年胡俊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