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63369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_4篇(共15页)9600字.docx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合肥观光游览,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我代表旅行社及本人再次欢迎大家的到来,祝大家在此玩的开心。

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你我相见,相信我们都是有缘人呢!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我们把这缘分进行到底,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包公祠。

愿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公园的香花墩上,是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据《庐州府志》记载:

&;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

&;另据碑文记载:

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XXXX年),庐州知府宋鉴看到小洲环境风景幽雅,于是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

XXXX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在进包公祠游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包公其人。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包公北宋真宗咸平2年生于合肥肥东包村。

在他29岁时考取进士,最后官至枢密副使。

包拯于嘉佑7年病逝于开封,享年63岁。

一生经历真宗,仁宗两朝。

关于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元朝以来就在民间流传开来,直至形成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象的包公,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和喜爱,大家心目中的包公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包公的传奇首先要从他的形象说起。

我想问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先生讲,黑老包当然是黑脸的。

还有女士补充,头上有个月牙胖胖的,很高大。

这就是我们心目中包公的形象:

黑面威严,高大威猛。

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话说在清光绪年间,有一位叫徐琪的官吏,在他赴任途经肥水时,在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遗像,当时他惊喜异常,就出资把包公的遗像刻在石碑上,它真实地反映了包公的真面目,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

其实啊包公就是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

于是就有人会问了:

为什么传说中包公是黑脸的呢?

大家知道,中国各个省份都有地方戏,包公的故事在宋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舞台常用各种颜色的油彩绘成的年谱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特征,其中,白色多表示胆小,懦弱,一般来形容小人及奸臣的可恶嘴脸,从俗话&;小白脸,坏心眼&;中可体会到人们对白脸的反感。

所以像

  包公这样的清官,绝对不可以是白脸的。

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特别设计出黑色脸谱来表示包公的铁面无私。

久而久之,我们就都觉得包公就该是黑脸,大个子。

其实啊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包公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在历代民众的心目中深受敬仰。

今天我们举国上下,意气风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包公祠,望着这位千岁老人,走在包公河畔,看到这清澈的湖水,作为我们普通大众,包公精神应该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所启发。

  好了,关于包公的生平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包公祠内仔细参观,详细了解关于这位名垂青史的清官的点点滴滴,谢谢大家!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篇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

  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

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它于XXXX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

包公祠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它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往里面参观。

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

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

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

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

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

但是,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庄严肃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XXXX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

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

请大家再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

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

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XXXX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下面请大家随我来参观各个殿堂,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包公的生平事迹、清政美德以及种种神奇的传说。

  这里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XXXX年),享年64岁,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包拯少年家贫,28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孝肃&;。

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是:

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努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

包拯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说是从维护和强化北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企图用抑制和相对减轻剥削的方法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其统治。

但他的某些主张和作法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有关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宋、元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至今,已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的包公文学艺术形象,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在这里,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头上还有个月牙呢?

其实啊,这只是我们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请看这幅手捧牙笏、身着官服的全身画像,画像线条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动,它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原来,包公的庐山真面目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呀!

那为什么传说中的包公是黑脸呢?

大家知道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用黑色脸谱来展示包公铁面无私的高大形象。

久而久之,包公黑面威猛的形象就牢牢的树立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了。

这幅画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杰作。

从铭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

清朝光绪年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合肥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画像后,非常激动,决定捐资把画像镌刻到玉石上,并赋诗赞颂,供后人观瞻纪念。

  令人感动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公的铮铮铁言,表明了包公疾恶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贵品质,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家法,恪守祖训。

真可谓:

&;留言训后嗣,清廉树家风&;了。

家训的内容由于它的词正言切、大义凛然,被载入《宋史》和《能改斋漫录》等书中。

  古人曰:

&;诗言志,歌咏言&;。

包拯进京前写了首明志诗,也是唯一留下的一首诗作: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从包公这首诗的意旨、气势和遣词练句上,我们可以深切地品味到诗如其人,使一个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包公跃然纸上,包公上报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于成就了这位扬名千载的杰出人物。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封府》碑,碑上记载着北宋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147年间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为第93任,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时年59岁。

从这块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包公的任期是从嘉佑2年2月到次年6月。

在开封府任职一年零四个月。

大家看,碑上所记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但唯独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指点包公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

这种现象在南宋时就曾有人记述过,&;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

&;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么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边&;齐山&;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3年任池州知州时,亲笔留下的真迹,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辩,右侧的题款&;&;&;宋刺史包拯书&;,系后人误刻。

  这是包公逝世后的墓志,是XXXX年合肥市在清理包公墓地时发现的。

墓志铭的作者是吴奎,曾与包公同朝为官。

它为人们研究包公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料。

此碑高122厘米,宽120厘米,这里是原碑拓片。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了包公祠的后院,这座青烟袅袅,清心雅致的院子坐落着大殿和东、西配殿。

首先让我们进入东殿,这里以蜡像和壁画的形式展示了有关包公的演义故事和历史传说。

这组群塑蜡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铡美案》,蜡像形神具备,栩栩如生,正向大家展示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

大家看,公堂之上,包公不畏权贵,执法如山,手托乌纱,下令行刑,宁肯丢官罢职,也要为民除害,怒铡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替秦香莲母子伸张正义。

你看那皇姑、国太手指包公,盛气凌人,以权压法,企图救下驸马。

可陈世美有皇权撑腰,虽被拿下仍不服气。

秦香莲领着一双儿女,表情复杂,内心充满了绝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

朋友们对包公的三口铜铡都不陌生吧,相传这是包公陈州放粮时仁宗皇帝所赐,龙头铡用于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贪官污吏,狗头铡用于刁民恶棍。

请问,那铡陈世美使用的是哪口铜铡呢?

对了,是龙头铡,因为他是驸马。

据说这铜铡是由皇帝的三道御札演义而来,结果变成先斩后奏的三口铜铡了。

  这幅仿古画叫《开封府盛景图》,它场面恢宏,描述了南衙开封府的壮观情景。

画面的正中央是开封府大堂,整个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巍然,却没给人以森严和畏惧的感觉。

因为包公上任后改变了衙门的作风,允许告状者直入公堂,由自己陈述是非曲直。

另外,一般的衙门的照壁内是不许闲人进入的,可这幅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正行走在其中,有的还津津有味的在观看墙上的布告,似乎又在为包公惩治了某个贪官而欢欣鼓舞。

  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水磨图景,它的名字叫&;闸口盘车图&;。

图中河旁的闸口上有一座官营的磨面作坊,水磨正在转动磨面,周围有许多苦役在忙着搬运干活,在左上磨旁的茅亭中是监督干活的官吏,一苦一乐,对比十分鲜明。

在画面的右下方是一座酒楼,前面搭有&;彩楼欢门&;。

整个画幅细致工整,反映了北宋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西殿,这里以模型和壁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包公的历史故事及清德美政。

这些壁画表现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包公故事,如:

&;端州掷砚&;、&;陈州放粮&;、&;国法无亲&;、&;怒铡亲侄&;、&;重开惠民河&;、&;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动,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爱国忧民、铁面无私的高贵品质。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包公这里得到体现。

他不仅是一个断案如神的清官,在治国方略上也卓有建树,闪烁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光芒。

这里除壁画历史故事外,还展示有宋代官轿、官船等水路工具,包公的官服以及开封府模型等,请大家随意参观。

  来到大殿我们看到,&;正大光明&;四个浩气凛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于方背靠椅,劲正如松,巍然如山。

包公方面阔额,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双眉微蹙,若视若思,常怀以悠悠报国为民的忠正心胸。

请再看他的双手:

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似乎又能让人感到一种呼之欲起的动势和力威,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说于一体的包公的传神写照。

这尊铜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5吨,古香古色、端庄肃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家看包公铜像的帽翅,是不是感觉比一般的宋代官帽上帽翅要长一些呢。

这又是一个传说啦,当时仁宗皇帝对包公非常器重,每天视朝时都想见到包公商议朝政,可包公的个头较矮,文武百官朝拜时,皇帝很难一眼见到,便特意嘉奉给包公较长的帽翅。

仁宗皇帝对包公的恩宠不仅在生前,包公死后他还亲自前往包家吊唁,并停朝一天,以示衰悼!

而且还特别恩准包拯做为陪葬大臣葬入宋陵之中。

关于包公的严肃,开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包公笑比黄河清&;,人们要想看到他的笑脸,居然比黄河水变清还难。

  大殿两侧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文物典籍。

这里有四幅彩陶壁画,&;不畏权贵&;、&;体恤民情&;、&;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形象地表现了包公刚正不阿,拒理力争的可贵精神。

包公作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形象,在人们心目当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世代敬仰。

  走出威严肃穆的包公祠大殿,让我们解开思绪,放松一下心情。

现在大家来到的是包公祠的灵石苑,这里湖光粼粼、清新秀美,与祠堂的威严肃穆相比更增添了一些雅致,一边是包公湖的波澜壮阔,一边是小桥流水、锦鲤卧波,让人别有一番情致。

好了,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漫步包公湖畔,随意欣赏一下宋式园林的别样风情。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

好了,游览过包公祠,相信大家对包公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了吧!

各位朋友,包公祠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包孝肃公祠导游词篇3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明弘治元年(XXXX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书院,故名为包公祠。

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

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

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

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孝肃公墓园。

园内面积XXXX年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

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

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

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

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

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

明弘治元年(XXXX年)。

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

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

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

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

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

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

风格古朴,庄严肃穆。

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

包公祠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等建筑。

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孝肃公词&;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着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绘像。

包公白面、长髯、儒雅、端庄。

他坐在神坛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剑武吏,案几上放着令箭、朱笔、虎头签、惊堂木等,仿佛升堂在即。

令人颇感兴趣的是这个包公并非黑脸,而是一个白面儒生,额头也没有日月阴阳眼,或许这才是&;包拯&;真实的尊容。

摆在大堂一侧的三把铜铡:

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寒气逼人,那里终日围满了参观的游人。

这三把铡刀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正义之剑!

它与包大人须臾不离,仿佛再现了包公在开封府升堂办案的正气与威严。

好一派&;色正芒寒&;、&;节亮风清&;的&;庐阳正气&;!

  祠堂西南之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读书,以为纪念。

祠堂东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记中说:

有一个太守喝了这里的泉水,头痛欲裂,原来他是个贪官;而几位举人饮了此水,顿觉水甜如蜜,原来他们都是好人。

故此井名为&;廉泉&;。

现在合肥已生产&;廉泉&;啤酒。

以表达对包公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关于亭外的包河还有一段故事:

仁宗皇帝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时,还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他,谁知包公却说:

&;臣作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要。

&;仁宗听了暗暗称赞,但又觉得一点不赏赐,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说:

&;那就把包家门前那段人工河赏赐给你吧!

&;包公想:

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卖,富不了,也穷不尽,就谢恩接受了。

说也奇怪,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人们说:

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

回澜轩在正殿之西,东、北临水,古时为官宦、文人避暑饮宴之处。

  此外,包公祠里还有&;直道坊&;和&;清心亭&;,此乃包拯《题郡斋壁》里的诗句: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认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为人的准则。

所以包公祠不仅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游览胜地,又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

  在包公祠内有一块引人的刻石,此乃是XXXX年4月从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包拯墓中清理出来的&;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刻石,这块墓志刻石较《宋史&;包拯传》更为详细地叙述了包拯的一生,可以起到补史的作用,极为珍贵。

碑中记叙了包拯好几件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事迹,其中有这样两件:

包拯在其家乡任庐州知府时,性情峭直,&;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时,他的一位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府里,包拯铁面无私,依法处治,打他一顿大板;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仅凭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授予他四个军政要职。

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专门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

以后他又接连上奏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群心不可以因违&;的道理,他认为:

&;假之频,则损威;违之固,则兆乱&;。

由于包拯据理力谏,终于使仁宗&;感其忠恳&;,不得不削去张尧佐的两个要职。

到河南开封游览的人,多想探寻包公的遗踪,然因开封多次被黄河水淹没,目前惟一流传下来的仅一个碑石,此碑即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今保存在开封市博物馆内。

碑上按先后顺序题刻着北宋开封府从第一任到最后一任知府183人的姓名和上任年月。

由于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深受群众崇敬,人们参观碑石时总是在他的名字上指指点点,称颂不已,久而久之竟将姓名磨去,而刻下了深深的指痕。

从这极深的指痕中,可以看出包公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

  交通:

  合肥市内公交四通八达,有80多条线路,非常便利,不仅有大公交车,还有小公交车;其中大公交车实行单一票价,无人售票,投币上车,均为1元/人。

市区所有景点均有公交车通达。

合肥出租车起步费6元,3公里后夏利白天1元/公里,桑塔纳、富康白天1.2元/公里;夜间行车要加收20%的夜行补贴。

  住宿:

  近十数年来,合肥的宾馆酒店业发展很快,如今已有数十个高、中,上百个低档宾馆或旅馆、招待所,档次齐全,大多服务良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安徽饭店是安徽省首家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位于合肥市景色旖旎的西山风景区,北临清碧河塘,南眺繁华闹市。

饭店拥有311间(套)客房、装修豪华,皆颇具匠心。

房间设有中央空调、程控电话、迷你冰箱、私人保险柜,闭路电视和24小时客房服务等。

三所高雅餐厅提供正宗徽菜、粤菜、淮扬菜和西餐。

绿荫吧廊、大堂吧、金碧酒吧和11个大小宴会厅任您随意选择,是商旅安徽下榻的好去处。

  合肥的梅山饭店、西阂饭店、望江宾馆、稻香楼宾馆、花冲饭店及江淮饭店等高级宾馆服务周到,交通方便。

其它如古井假日酒店、美菱大厦、东怡饭店、金安徽国际大酒店、雅高齐云山庄、庐阳饭店、花园宾馆、新亚大酒店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美食:

  到合肥,葡萄鱼、怀胎鱼、油爆虾、安庆素火腿、素烤鸭等是游人必尝的美味佳肴。

  包河所产鲫鱼背乌,人称&;包公鱼&;,烹饪后骨酥肉嫩,回味无穷;名菜曹操鸡,俗称&;逍遥鸡&;,相传是当年曹操钟爱的药膳鸡,皮黄骨酥,肉白细嫩,别有风味,比之烧鸡、扒鸡之类,胜过百倍。

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得主枣庐州烤鸭,原系宫廷御膳美食,选料严谨,加工考究,香气浓郁、皮酥肉嫩、咸淡适宜、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到合肥,不可不吃&;李鸿章大杂烩&;。

相传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期间宴请美国宾客时,厨师急中生智的发明。

主要原料有海参、鱼肚、鱿鱼、玉兰片、腐竹、鸡肉、火腿、蛋黄糕、鸽蛋、猪肝、干贝、冬菇、咸鸭蛋黄、菠菜、鸡汤等烧烩而成,具有醇香多味、鲜咸可口等特点。

  合肥的点心小吃也颇有名气,尤以麻饼、烘糕、寸金、白切四大名点著称。

麻饼外皮松软香甜,内馅甜而不腻,具有橘、梅等果料风味;烘糕金黄油润,疏松多孔,香酥可口,味美甘甜;寸金具有橘饼、桂花的特有香气,脆、甜兼得,清香可口;白切片具有片薄甜脆、质白透明的特点,并带有浓郁的芝麻香。

  蚌埠路的黄山菜馆、长江路的淮上酒家、淮河路的刘鸿盛饺面馆及绿杨村酒家,均颇有特色,是餐饮的好去处。

  购物:

  合肥有名的特产,那就不得不提合肥的;白切;烘糕;麻饼;寸金四大名点了,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合肥的四大名点可以说享誉全国,当地市民也只有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带两样,那就是非常好的礼物了。

现在的合肥产品非常的多,但是你要让我一下子说出合肥有哪些特产,还真有些困难,因为现在产品太多了,有合肥特色的产品也非常的多,如小刘瓜子、恰恰瓜子、三河的大米等等非常的多。

  看过&;包孝肃公祠导游词&;还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