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029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

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

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

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

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

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

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

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

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

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

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

对它的核心价值应深怀敬畏之心。

经典资源除具有愉悦心灵、培养审美力之功能以外,还葆有借鉴、参照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并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

我国一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认为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明竞那么缺乏了解。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3日《为什么经典值得反复品读?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力巨大的作品,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所达到的最高点。

B.经典被一些读者“知晓”,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知晓,他们对经典的把握是知表不知里,知浅不知深。

C.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书中认为,经典是那种重读和初读没有分别、给人同样感受的作品。

D.经典值得反复阅读,因为经典本身有不朽的价值,也因为读者有获得新感悟、新体验的心理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真正经典”做出了界定与阐释,为下文论述经典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B.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述了“读什么?

”“怎么读?

”“为什么读?

”三个关键问题。

C.文章以意大利作家和我国一位当代作家的阅读感受为例,论述了阅读经典的意义。

D.文章立足于倡导对经典的重读、深读,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主动、创造性地阅读经典,才能营造精神氛围,张扬人文情怀,感受心灵的激动。

B.阅读需突破传统一元、单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建设性文化性格和健康阅读心态。

C.每位公民只有在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阅读经典名著,才能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D.阅读经典会让人产生敬畏与尊重,进而变得谦虚,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薄。

【答案】1.C2.C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C项,“经典是那种重读和初读没有分别、给人同样感受作品”错。

卡尔维诺“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的意思是:

经典是那种每次重读都会有新发现、新感受的作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本题C项,据“它启示我们……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可知文章举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例子,是为了论述阅读的方法,而不阅读的意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营造精神氛围”是“主动、创造性地阅读经典”所需要的条件,而不是其结果;C项,阅读经典,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但不是“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前提。

D项,“谦虚”错,原文是“自卑”。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父亲的后视镜

黄咏梅

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

那些年月,汽车司机是很红的。

父亲跟人炫耀光辉岁月,总是说,他最远跑到过天路,“呀拉唆,那就是青藏高原……”一说,肯定就要唱。

天晓得父亲是哪个年代开到过天路的。

别人要是问起,天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

他无言以答,只顾哼“呀拉唆”,一哼没个完,好像他记忆里那条天路,开不到尽头,还时常超速,把人撇在后视镜都看不见的拐弯处。

父亲常说,他的身后拉着台拖拉机,母亲是车头,哥哥是左轮,我是右轮。

在我和哥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缺席,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的签名从没出现在我们任何一本作业簿上。

可是,父亲却为我们的求知欲付出过沉重代价。

那一年,哥哥念初三,我念初一,我们不再满足从父亲捎回来的特产袋子上找课本里读到的地名了,我们缠着父亲讲那些地方。

可是,父亲每每让我们失望。

父亲抱歉地解释说,你们老爸天天坐在这个大玻璃罩子里,脚都不沾地,这些地方,多数是在镜子里看到的,你们知道,后视镜里看到的东西,比风筝还飞得远,又远又小。

既然父亲在路上看到的风景仅仅是那样的一个个点,父亲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可我们还是不甘心,钻进父亲的驾驶位上,吵闹着,让父亲带我们到公路上,到这个小城以外的任何一个地方去。

父亲从来没有妥协过。

运输厂纪律很严,别说是我们小孩子,就连母亲,都没坐过父亲的车出城。

母亲恐吓我们说,别老缠着爸爸和他的卡车,要是爸爸饭碗丢了,我们这台拖拉机就报废了,到那个时候,拆掉你们这两只轮子,卖钱去。

我们就再不钻进父亲的驾驶室闹了。

有一天,吃过晚饭,父亲从房间里拿出一叠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

我们一看,竟然全是父亲在路上拍的。

原来父亲求厂里那个工会主席借了相机。

这些照片拍下的多数是公路牌。

很多地名我们听也没听说过:

怀集、白沙、乐从、溧阳……也有我们知道的:

桂林、长沙、武昌,天啊,竟然还有贺兰山。

哥哥显摆地背起了那首诗: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那目光让我嫉妒死了。

过后,我从书里找哥哥背的那首《满江红》,心里一阵郁闷,此贺兰山非彼贺兰山啊,当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就连开到过贺兰山的父亲也不知道。

那么,父亲算不算到过这些地方?

逐渐地,我们不再满足看公路牌,我们吵着父亲要看风景。

父亲只好拍些沿途的风景回来。

一座奇怪的石头山,一排飒爽的钻天杨,一道有趣的倒淌河,以及一轮即将沉入群山的落日…….父亲的拍摄技术不怎么样,他的取景器总是装不完那些美丽的瞬间,这时,父亲就会在旁边用话语补充给我们听,有照片为指示牌,父亲说得生动些了。

父亲拍回来的照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看,他被路上的风景迷住了。

因为这些照片,我们觉得自己就坐在父亲的副驾驶位上,到了父亲所到的地方,看到了父亲所看到的风景,我们不再觉得父亲远得只剩一个点了。

我们开始记挂在路上的父亲,会看着街上任何一辆车,想,不知道这次,父亲又会拍回什么样的照片呢?

我们这样记挂着,觉得时间慢得像蜗牛。

那天,父亲回来了,脸色沉重,二话不说,只顾喝水。

气氛严肃,我和哥哥便没敢吵着父亲要看照片。

母亲更伤心,她只是一直重复着那句话:

“就是不能停啊,以后千万别停了!

”父亲没作任何申辩,他垂着头,乖乖地重复着母亲的话:

“是啊,就是不该停的啊,以后千万不能停了……”原来,父亲这次开到贵州六盘水盘山公路,那地方刚下过雨,山与山之间正骑着一道彩虹,像年画里看到的那么美。

父亲生怕这彩虹消失了,连忙停下车,抓起相机,跑到路边拍起来。

没想到,父亲停车的地方是盘山路一个转弯口,迎面一辆货车看到父亲的卡车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两相对撞,货车翻了,父亲卡车上的货物也被撞得七零八落。

万幸的是,人没事。

父亲被厂里记过处分,还要负责赔偿货物损失。

父亲再也没有停下来拍照。

那些地图一样的照片,一段时间被我夹在课外书里,当书签。

(有删改《钟山》2014年第1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关系并不复杂,情节也较简单,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凸显出父爱与亲情的主题。

B.小说以“父亲的后视镜”为题,既符合父亲的司机身份,又表现了父亲对家人的牵挂,意味深长。

C.小说开头写父亲不能说出天路的具体情况,是说明父亲并不爱看景色,为和下文拍风景照片形成对比。

D.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具有可信性,线索比较单纯集中,情节的推进、场面的转换也较自由。

5.请分析“我们不再觉得父亲远得只剩一个点了”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

6.细节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请从文本中找出三个例子具体分析。

【答案】4.C5.含意:

照片拉近了我们和父亲的距离,父亲用他拍摄的照片弥补了常年在外跑车使我们缺失的父爱。

作用:

①情节上,呼应了上文提到的从后视镜看到的东西小。

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父亲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的变化,通过孩子们的观感体现了父亲性格中隐藏的父爱亲情的一面。

③主题上,突出了亲情的温暖,父爱的深沉。

6.①“谈起天路时,父亲情不自禁地唱歌”这一细节,通过这种下意识的习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父亲对自己往昔光辉岁月的得意。

②父亲“拿出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这一细节,通过父亲的故作神秘,生动地表现出他为自己能够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而感到的快乐。

③“哥哥背诗,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这一细节,通过父亲的眼神,生动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喜悦。

④“父亲回来脸色沉重,二话不说,只顾喝水”这一细节,通过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后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本题C项,“说明父亲并不爱看景色”错,据“父亲抱歉地解释说,你们老爸天天坐在这个大玻璃罩子里,脚都不沾地,这些地方,多数是在镜子里看到的”“父亲从来没有妥协过。

运输厂纪律很严,别说是我们小孩子,就连母亲,都没坐过父亲的车出城”,可知是因为父亲工作认真。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含义,作用题可从人物、情节、主题的角度来答。

本题分析“我们不再觉得父亲远得只剩一个点了”这句话的含意及作用。

含义:

可从原因的角度分析,据“在我和哥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缺席,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的签名从没出现在我们任何一本作业簿上”及“因为这些照片,我们觉得自己就坐在父亲的副驾驶位上,到了父亲所到的地方,看到了父亲所看到的风景”可概括出“照片拉近了我们和父亲的距离,父亲用他拍摄的照片弥补了常年在外跑车使我们缺失的父爱”。

作用:

情节上,“远得只剩一个点了”前文“这些地方,多数是在镜子里看到的,你们知道,后视镜里看到的东西,比风筝还飞得远,又远又小”相照应。

人物上:

“不再觉得”表现了父亲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的变化,而这变化体现了父亲性格中隐藏的父爱亲情的一面。

主题上:

突出了亲情的温暖,父爱的深沉。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到细节描写,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表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性格特点等。

细节描写可以是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

本题要求找出三个例子具体分析,那就先举例,再分析。

本文细节描写很多,比如“他无言以答,只顾哼‘呀拉唆’,一哼没个完”,“拿出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哥哥背诗,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父亲回来脸色沉重,二话不说,只顾喝水”等。

这些描写让父亲的形象饱满而真实,可结合例子具体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提着食盒送餐上门,到电话点菜,再到网络或手机APP叫餐,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外卖正以横扫世界的态势,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

中国已成为全球餐饮外卖量最大的国家。

外卖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给环境也增加了负担——每天,送餐员将成千上万份外卖送上人们的餐桌,其中有大量塑料制成的外卖餐盒。

在环保组织看来,这些一次性餐具,不仅浪费,而且带来了环保风险。

塑料垃圾污染,是令世界各国头疼的问题。

那么在国外餐厅外卖的食物一般采用什么样的包装?

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澳大利亚餐厅外卖食物一般使用纸袋或纸盒,为了迎合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使用餐盒的也不在少数。

如购买日本寿司时,他们会用不含双酚A的塑料餐盒。

不仅如此,所有超市里的外卖塑料餐盒上都标有不含有双酚A标识。

英国的外卖非常普遍,一次性打包盒、塑料袋已经成为城市的头号垃圾。

英国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大多可以降解回收,或者是纸质,以及能够用微波炉加热的材料,不过英国政府对此并没有强制规定。

在欧洲的其他国家,对于一次性餐具也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法国近期通过一项新的法律,要求碟、碗、杯、叉等一次性餐具必须基于生物原料进行制作,而非使用基于石油制品的原料。

这一禁令将于2020年生效。

日本的外卖餐具很多并不是一次性的,像盖饭、乌冬面等一般是用瓷碗或者漆碗送来,客人用餐完毕后会把碗冲洗干净放在门外,餐厅派人取回餐具。

日本有严格的垃圾处理规定,外卖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在个人使用后要按照该地区的垃圾处理方法来分类丢弃,然后由地方政府负责回收这些分类好的垃圾。

(摘编自2018年6月20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2014-2018年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继到店堂食、回家吃饭后,网络外卖已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但重油、重盐的外卖难免给身体增加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称,英国人的肥胖形势之严峻好比一颗“公共健康的定时炸弹”,这引起了很多健康专家的担忧。

据英国医学杂志调查,在过去的十年中,英国人外出就餐的比率增加了29%,与此同时,外卖店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钟情于外卖的英国人每年消费金额高达294亿英镑。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导致超重和肥胖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卖店的员工或邻居肥胖的几率是常人的两倍。

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流行病学专家托马斯博士认为,外出就餐往往不如家庭烹饪健康,在城镇尤其是工作场所采取措施限制外卖店,可以对人们的饮食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成人在外用餐或叫外卖很可能导致比在家吃饭多摄入35%的邻苯二甲酸盐,干扰内分泌,对青少年影响更大。

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人们不必彻底拒绝外卖,而是要认识到在家吃饭可以减少摄入邻苯二甲酸盐,尽可能吃自己烹调的食物。

忙碌的现代生活,叫外卖在所难免,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正餐时,尽量选低油低脂低盐的餐品,在非正餐选择上要多选新鲜的水果或蔬菜制品,而不要经常喝含糖饮料。

(《新华文摘》2018年第17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全球餐饮外卖量最大的国家,但塑料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B.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增速持续放缓。

C.外卖市场增速放缓,表明投资者已从最初的狂热渐渐趋于冷静理智甚至退出。

D.研究表明,英国人

肥胖形势非常严峻,这应与他们钟情于外卖有直接关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科技助力下,外卖发展更为迅猛,他不仅为人们带来便利,还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

B.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对外卖食物包装提出了严格要求,有效控制了塑料垃圾污染。

C.在外用餐或叫外卖会导致比在家里吃饭摄入更多的邻苯二甲酸盐,所以人们应尽可能在家吃饭。

D.重油、重盐的外卖,会给身体增加负担,所以在城镇尤其是工作场所,限制外卖店是必然趋势。

9.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准备投资餐饮外卖行业,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给他提出几点建议。

【答案】7.C8.A

9.现在的外卖行业,门槛过低,体量巨大,竞争激烈,新入场的企业如果没有独到之处,就很难与老牌企业抗衡。

从材料所涉及的方面看,至少应从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①点餐、送餐手段的创新。

现代科技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要跟上这一潮流,并努力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引领新的潮流。

②餐具创新。

一次性餐具要绿色环保、可微波加热、无毒副作用、适合国人的餐饮习惯;开发富有创意的、可回收重复使用的餐具。

③餐品创新。

口味与卫生健康并重,引导人们健康饮食,创制低脂、低盐套餐,减肥套餐,营养均衡套餐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

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本题C项“表明投资者已从最初的狂热渐渐趋于冷静理智甚至退出”无中生有,材料二的图表只是反映了客观情况,不能推导出这个结论。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有效控制了”说法绝对,材料一只是列举了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对外卖餐具提出了要求,并未说“有效控制了塑料垃圾污染”。

C项,“会导致”说法绝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成人在外用餐或叫外卖很可能导致比在家吃饭多摄入35%的邻苯二甲酸盐”可知,是“可能”,而非“一定”。

D项,“限制外卖店是必然趋势”理解错误,且不可能,毕竟外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忙碌的现代生活,叫外卖在所难免,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正餐时,尽量选低油低脂低盐的餐品,在非正餐选择上要多选新鲜的水果或蔬菜制品,而不要经常喝含糖饮料”,可知,这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能力层级C。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本题要求给准备投资餐饮外卖行业的大学生提出几点建议。

据材料一“从提着食盒送餐上门,到电话点菜,再到网络或手机APP叫餐,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外卖正以横扫世界的态势,改变着人们的餐饮消费习惯”,可以概括出“点餐、送餐手段的创新”;据材料一“这些一次性餐具,不仅浪费,而且带来了环保风险”以及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的餐具特点,可总结出“餐具创新。

一次性餐具要绿色环保、可微波加热、无毒副作用、适合国人的餐饮习惯;开发富有创意的、可回收重复使用的餐具”;据材料三“忙碌的现代生活,叫外卖在所难免,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正餐时,尽量选低油低脂低盐的餐品,在非正餐选择上要多选新鲜的水果或蔬菜制品”可总结出“餐品创新。

口味与卫生健康并重,引导人们健康饮食,创制低脂、低盐套餐,减肥套餐,营养均衡套餐等”。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

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晟,密州人也。

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

天成中,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官。

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亡命陈、蔡之间。

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晟奔于吴。

是时,李昇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

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

异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与冯延巳并为昇相。

晟事昇父子二十余年。

周世宗征淮,李璟惧,遣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

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谟与晟等皆言璟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

而世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

谟等见世宗英武非璟敌,而师甚盛,寿州且危,乃曰:

“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

”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

德明等还,璟悔,不肯割地。

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

重进与永德有隙,璟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

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

“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杯土也。

”永陵者,昇墓也。

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

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会重进以璟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亟召待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余人皆杀之。

晟临死,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

“臣惟以死报国尔!

”乃就刑。

璟闻晟死,赠鲁国公。

(节选自《新五代史·孙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B.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C.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D.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名,始设于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