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50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docx

辽宁省本溪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题真题Word版+答案+解析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试卷

※理化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化学试卷满分80分

考试注意:

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一小题~第10小题,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葡萄酿酒C.燃放礼花D.冶炼金属

2.为预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需适量补充的元素是

A.碘B.铁C.钙D.锌

3.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

A.0.03%B.78%C.21%D.0.94%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豆油B.面粉C.蔗糖D.泥沙

5.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A.Ca3(PO4)3B.K2SO4C.KNO3D.CO(NH2)2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取

B.收

C.称

D.洗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NaClB.C60C.NeD.H2O2

8.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

A.不锈钢耐腐蚀——可制造医疗器械B.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11.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碱B.生石灰、铁锈——氧化物

C.汞元素、铂元素——金属元素D.生理盐水、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12.下列关于水

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

D.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1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14.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一定属于有机物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

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

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

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B.BC.CD.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离子______;

(2)碘酒中的溶剂______;

(3)两个氨分子______;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______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

(5)下列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鸡蛋B.大米C.奶油D.黄瓜

18.根据图中提供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

②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是______。

(2)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反应中,乙和丙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②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19.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

(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

(3)t2℃时,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______。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丙B.甲=丙C.甲<丙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

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和它慢慢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了钟乳石。

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结接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入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

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

溶洞景观一旦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______7(填:

“>”、“<”或“=”)。

(2)写出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______,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下列有关钟乳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形成周期很长B.能和食醋反应C.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21.金属资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颇受人们的喜爱。

①如图所示,单车上标示出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为防止钢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③废旧单车中金属部件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是______(写一点即可)。

(2)将一定量的铜粉放入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请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所得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有______种情况。

22.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

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B和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______。

(4)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23.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A.粉尘爆炸实验

B.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C.稀释浓硫酸

D.石墨性质实验

(1)A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______,燃烧越剧烈。

(2)B实验可以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______含量的不同。

(3)C使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D实验说明石墨具有______性。

24.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的部分装置。

请回答。

(1)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加以改正:

______。

写出用改正后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______。

将B、E装置组合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后加热E试管中的液体,观察的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请填写所选装置导管口字母的连接顺序______。

25.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

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实验验证】

(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

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

______。

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______,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______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26.医用口罩是抗击新冠肺炎的“必备武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环氧乙烷(C2H4O)灭菌消毒。

请计算。

(1)环氧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______g环氧乙烷中含有12g碳元素。

27.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9g。

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试卷

※理化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化学试卷满分80分

考试注意:

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一小题~第10小题,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葡萄酿酒C.燃放礼花D.冶炼金属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水晒盐是一个蒸发结晶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

C、燃放礼花发生燃烧爆炸,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D、冶炼金属生成新物质金属,化学变化。

故选A。

2.为预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需适量补充的元素是

A.碘B.铁C.钙D.锌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此选项不正确;

B、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此选项不正确;

C、人体缺钙易会引起骨质疏松,此选项不正确;

D、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此选项正确。

故选D。

3.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

A.0.03%B.78%C.21%D.0.94%

【答案】D

【解析】

【详解】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为78%,氧气约为21%,稀有气体约为0.94%,二氧化碳约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约为:

0.03%。

故选D。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豆油B.面粉C.蔗糖D.泥沙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

【详解】A、豆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面粉不溶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不符合题意;

C、蔗糖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故C符合题意;

D、泥沙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A.Ca3(PO4)3B.K2SO4C.KNO3D.CO(NH2)2

【答案】A

【解析】

【分析】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详解】A、Ca3(PO4)3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睛】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取

B.收

C.称

D.洗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刚伸入集气瓶口即可,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正确;

C、使用托盘天平时,应该左物右码,错误;

D、洗涤试管时可以使用手腕震荡,也可以使用试管刷刷净,正确。

故选C。

7.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NaClB.C60C.NeD.H2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B、C60由碳60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

C、氖是稀有气体,由氖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

D、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8.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嘴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错误;

B、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油锅中的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该用锅盖盖灭,错误;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利于灭火和保护书籍,正确;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到木柴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C。

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产生,正确;

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正确;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D、天然气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仍然会导致温室效应,错误。

故选D。

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匹配的是

A.不锈钢耐腐蚀——可制造医疗器械B.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有咸味,但是亚硝酸钠有毒,不可作调味品,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易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碱B.生石灰、铁锈——氧化物

C.汞元素、铂元素——金属元素D.生理盐水、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详解】A、纯碱

碳酸钠,是盐类,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类,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是氧化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故B不符合题意;

C、汞是金属,铂是金属,都属于金属元素,故C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是溶液,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水,是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冰水混合物不是混合物,是纯净物。

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作试剂不能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

D.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因此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证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也可以说明水中含有氢氧元素,故B符合题意;

C、自来水净水的过程中没有煮沸,故C不符合题意;

D、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因此不能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常见物质性质的熟记和对比。

1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对产率无影响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过滤,会使获得精盐的质量偏小,产率偏低,不符合题意;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气密性不好,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会导致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C、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偏小,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D、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红磷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因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4.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一定属于有机物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二者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A错误。

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还有可能是碳酸钠溶液,C错误。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正确。

故选:

D。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加稀盐酸,闻气味

B.

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再相互混合

C.

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钠

加入过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故应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不符合题意;

B、分别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不变色的是稀盐酸和氯化钠,将另外两种溶液滴加到变红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能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稀盐酸,剩下的是氯化钠,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离子______;

(2)碘酒中的溶剂______;

(3)两个氨分子______;

(4)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答案】①.Mg2+②.C2H5OH③.2NH3④.

【解析】

【详解】

(1)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镁离子表示为:

Mg2+;

(2)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化学式为:

C2H5OH;

(3)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氨分子表示为:

2NH3;

(4)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

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作用。

(2)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______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

(5)下列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鸡蛋B.大米C.奶油D.黄瓜

【答案】①.乳化②.活性炭(或木炭等,合理即可)③.压强④.分子不断运动⑤.ABC

【解析】

【详解】

(1)洗涤剂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把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刚装修好的房屋内含有甲醛,除通风外,还可以在室内放置活性炭吸附异味。

(3)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4)刚泡好的茶,会闻到茶的香味,从微观角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