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302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docx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2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电工基础

总学时:

136

适用对象:

机电技术运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

第一、二学期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运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初中

级专门人才所必需要的电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

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2、能使用万用表正确测量电阻、电流、电压和电位。

3、能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4、能正确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5、能熟练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7、会分析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及功率。

8、分正确使用变压器,并能判别变压器的同名端。

理论课时:

112课时;课堂实践课时:

24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二个学期,分为《基础模块》、《实践训练项目》两部分。

本课程重

点是简单直流电路、磁学部分。

培养学生具有分析电路的能力;难点是复杂直流电

路的分析计算。

《基础模块》的重点章节是第3章、第4章。

难点章节是第5章、第8章。

《实践训练模块》的重点章节是第3章。

难点章节是第4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实物进行直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讲清概念,加深理解。

加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五)实践环节

1.课程实践主要内容与要求

积极参加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提升电工基础的实践知识,

锻炼学生安装、调试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电工基础知识达到

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能力。

2.学时分配:

24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电工基础》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训

其它(机动)

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2

4

2

简单直流电电路

10

6

16

3

复杂直流电路

10

6

2

18

4

电容

5

3

8

5

磁场和磁路

4

2

6

6

电磁感应

5

5

10

7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4

2

6

8

正弦交流电路

16

2

2

20

9

相量法

6

2

8

10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8

2

10

11

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

14

14

12

非正弦周期电路

4

4

13

瞬态过程

8

8

14

信号与系统概述

4

4

合计

100

24

12

13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运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等课程的前修基础课程。

旨在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电工基础》,周绍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九)实施建议或说明

本课程是主干专业必修课。

考核形式:

考试。

评价办法:

平时占30%,理论占30%,实践训练占40%。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2、能使用万用表正确测量电阻、电流、电压和电位。

3、能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4、能正确运用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分析复杂直流电路。

5、能熟练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7、会分析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

压的关系及功率。

8、分正确使用变压器,并能判别变压器的同名端。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熟悉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3.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和欧姆定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路

第二节电流

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第五节电能和电功率

第二章简单直流电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万用表的构造、基本原理,并掌握它的使用

2.熟悉串、并联电路的性质和作用

3.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产生测量误差原因的分析方法,以及电路中各点电位,

任意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二节电池组

第三节电阻的串联

第四节电阻的并联

第五节电阻的混联

第六节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第七节电阻的测量

第八节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第三章复杂直流电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它们的特性及等效变换

2.熟悉基尔霍夫定律和支路电流法

3.掌握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的分析和两个网孔的电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节支路电流法

第三节叠加定理

第四节戴维宁定理

第五节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第四章电容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和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2.熟悉电容器的储能特性以及在电路中能量的转换规律

3.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以及等效电容和安全电压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容器和电容

第二节电容器的连接

第三节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第四节电容器中的电场能量

第五章磁场和磁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直流电流、环形电和流和通电螺线管电流的磁场,磁动势、

磁阻的概念

和磁路中的欧姆定律。

2.熟悉磁感应强度、磁通、磁导率和磁场强度概念,以及匀强磁

场的性质。

3.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和左手定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流的磁效应

第二节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第三节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第四节铁磁性物质的磁化

第五节磁路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电磁感应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自感现象、互感现象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磁场能量的计算。

2.熟悉感应电动势的概念,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概念

3.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第二节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三节电磁感应定律

第四节自感现象

第五节互感现象

第六节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和串联

第七节涡流和磁屏蔽

第七章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2.熟悉正弦交流电的特征以及相位差的概念

3.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交流电的产生

第二节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第三节交流电的表示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第八章正弦交流电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相量图分析和计算简单的交流电路

2.熟悉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

3.掌握串、并联谐振电路的条件和特点,以及谐振电路选择性、

品质因数和

通频带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纯电阻电路

第二节纯电感电路

第三节纯电容电路

第四节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电路

第五节串联谐振电路

第六节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电路

第七节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谐振

第八节交流电路的功率

第九章相量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复数的各种表示式和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复数的四则运算

2.熟悉正弦交流电的复数表示法

3.掌握复阻抗的概念,复数形式的欧姆定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复数的概念

第二节复数的四则运算

第三节正弦量的复数表示法

第四节复数形式的欧姆定律

第五节复阻抗的连接

第十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2.熟悉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3.掌握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时,负载相电压和线

电压、负载相

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三相交流电源

第二节三相负载的连接

第三节三相电路的功率

第四节安全用电

第十一章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额定值以及外特性,

2.熟悉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的关系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并熟悉它的铭牌数据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变压器的构造

第二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变压器的功率和效率

第四节常用变压器

第五节变压器的额定值和检验

第六节三相异步电动机

第七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第八节单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第十二章非正弦周期电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变压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额定值以及外特性,三相异

步电动机

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2.熟悉几种常用变压器的结构特点、作用和使用时的注意问题

3.掌握变压器的电压变换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非正弦周期量的产生

第二节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

第三节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第十三章瞬态过程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瞬态过程、换路定律和一阶电路初始值的计算

2.熟悉RC电路、RL电路瞬态过程中电压和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3.掌握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换路定律

第二节RC电路的瞬态过程

第三节RL电路的瞬态过程

第二节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第十四章信号与系统概述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信号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信号的传输及调制、解调的概念

3.了解系统与网络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号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信号的传输

第三节系统与网络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

总学时:

136

适用对象:

机电技术运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图》是关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机电技术运用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是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

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

该课程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被称为工程界共同

的“技术语言”。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

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了解国家标准和投影法的一些基本概念。

②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③掌握点线面、基本体、切割体、相贯体、组合体的投影绘制方法。

④掌握机件形状的常用表达方法。

⑤掌握标准件、常用件的绘制和查表方法。

⑥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含零件测绘),初步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部

件的绘制和阅读。

⑦了解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能够进行手工绘制仪器图和草图。

⑧能够熟练绘制出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图面整洁美观、尺寸标注

正确、完整、清晰的图样。

2.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①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

②形成由物绘图和看图知物的意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本课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养成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2个学期,分为《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和组合体》、

《物体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和《零件图和装配图》五个部分。

本课程

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

力;难点是锻炼学生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重点章节是第二、三、四节,难点章节是第二节

《投影基础和组合体》的重点章节是第二、三、四章。

难点章节是第三章。

《物体表达方法》的重点章节是第一、二、三节、难点章节是第二节。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重点章节是第一、三五节。

难点章节是第一节。

《零件图和装配图》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的二、三、六节和第八章的第一节。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六节。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机械制图》教学以实践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提问、抢答、小组竞赛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

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是

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

策略、方式与手段。

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实践环节

1.课程实践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在课内通过绘制平面图形,掌握制图基本知识和几何

作图技巧,通过绘制三视图和制图测绘,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掌握投影规律和熟练运用物体各种表达方法的教学目标。

2.学时分配:

32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机械制图》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注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训

其它(机动)

小计

1

绪论

2

2

2

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8

2

10

3

投影基础

16

4

2

22

4

组合体

20

4

2

26

5

轴测图

4

4

6

物体表达方法

20

4

2

26

7

标准件和常用件

8

2

10

8

零件图

12

12

2

26

9

装配图

6

4

10

合计

96

32

8

13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运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

并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定基本能力,并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继续提

高。

为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各种实训课乃至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机械制图》,胡建生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

1.《机械制图》(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2.《化工制图》(第二版),江会保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

(九)实施建议或说明

1、教学建议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材模式,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

学生特点,以训练课题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

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任务

引领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

掘潜力,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建议结合实际出现的

问题进行讲解。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理论,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综合训练课题可结合各校产教结合情

况,选用生产实例进行为最佳,可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角色转变,缩短就业

适应期。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培养。

2、说明:

本课程是考试课。

考核形式:

考试。

评价办法:

平时表现占40%,绘图技能占×30%(主要考察动手实践、团体合作、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考试成绩占30%。

三、教学内容纲要

《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图样的定义和作用。

2.了解课程性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图样在工程中的作用

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其作用

3.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国标的组成和几个常用国标。

2.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绘图工具用品的使用,线型的使用,尺寸标注,几何作图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简介

要点:

1.国标关于图纸幅面及格式的规

2.国标关于比例的规定

3.国标关于字体的规定

4.国标关于图线的规定

第二节尺寸注法

要点:

1.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

2.尺寸的组成

3.常用的尺寸注法

第三节几何作图

要点:

1.等分线段和圆周

2.圆弧连接

3.斜度和锥度

第四节平面图形分析及作图

要点:

1.尺寸分析

2.线段分析

3.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4.徒手作图的方法

第二章投影基础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正投影的性质。

2.初步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能绘制和识读间的形体的三视图。

3.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和投影特性。

4.掌握各种基本体的形成、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的方法及尺寸标注。

5.掌握用特殊位置平面截切基本体的画法和尺寸注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投影法和视图的基本概念

要点:

1.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3.视图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投影法和视图的基本概念

要点

1.三投影体系的建立

2.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3.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三视图画法。

第三节点线面的投影

要点

1.点的投影规律及三视图画法。

2.直线的投影特性及三视图画法

3.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及三视图画法。

第四节基本体的投影

要点

1.平面立体(棱柱、棱锥)的三视图画法及表面点的投影特性。

2.曲面立体(圆圆锥、圆球)的三视图画法及表面点的投影特性。

3.平面切割柱体、球体、锥体形成的截交线投影的三视图画法。

第五节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要点

1.平面立体的尺寸标注

2.回转体的尺寸标注

3.带切口几何体的尺寸标注

第三章组合体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画法,熟悉形体分析法

2.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和识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

3.掌握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能根据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

4.能识读和标注简单组合体的尺寸。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要点:

1.组合体的形成及分析方法

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相交、相切、共面不共面、相贯)

第二节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要点:

1.组合体形体分析法

2.组合体试图选择

3.组合体三视图画图的方法与步骤

第三节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要点:

1.组合体尺寸种类

2.标注组合体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3.标注组合体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要点:

1.看图的基本要领

2.看图的方法和步骤

3.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4.补画视图中缺漏的图线

第四章轴测图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常用轴测图的种类

2.了解正等轴测图的画法,能绘制简单形体的正等轴测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要点:

1.轴测图的形成和投影特性

第二节正等轴测图

要点:

1.正等测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2.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3.曲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画法

第五章物体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形成、画法和各种表示法的

配置关系

2.理解剖视的概念,掌握全剖、半剖、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3.了解几种特殊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4.能识读移出断面图、重合断面图、局部放大图以及常用的简化画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视图

要点:

1.基本视图的形成、画法和配置。

2.向视图的形成、画法和配置。

3.局部视图的形成、画法和配置

4.斜视图的形成、画法和配置

第二节剖视图

要点:

1.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2.画剖视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3.全剖、半剖、局部剖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4.剖视图中的规定画法

第三节断面图

要点:

1.断面图的形成和分类

2.移出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

3.重合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

第四节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

要点:

1.局部放大图的定义、画法和标注

2.常用的简化画法

第六章标准件和常用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螺纹规定画法和标注方法

2.了解常用标准件与一般零件的不同,掌握常用标准件的规定标记及图示特点;

3.了解弹簧、滚动轴承的画法规定和简化画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螺纹

要点:

1.螺纹的形成

2.螺纹五要素

3.螺纹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标注

第二节螺纹紧固件

要点:

1.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简化标记

2.螺纹连接分类以及画法

第三节齿轮

要点:

1.齿轮的基本知识

2.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代号

3.直齿轮的基本参数与齿轮各部分的尺寸关系及规定画法

第四节键连接和销链接

要点:

1.键的分类和标记及查表方法

2.销的分类和标记及查表方法

第五节滚动轴承

要点:

1.滚动轴承的基本代号

2.滚动轴承的画法和查表方法。

第六节弹簧

要点:

1.弹簧的作用和分类

2.弹簧的画法应注意的事项。

第七章零件图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典型零件的表示法。

2.了解尺寸基准的概念、零件上的常见工艺结构的画法和尺寸注法,熟

悉典型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3.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标注和识读。

4.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掌握尺寸公差的标注和识读。

5.掌握零件的测绘方法,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要点:

1.零件图的定义。

2.零件图的作用

3.零件图的组成

第二节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

要点:

1.轴套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

2.轮盖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

3.叉架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

4.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

第三节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要点:

1.尺寸基准的定义和分类,正确选择尺寸基准。

2.标注尺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第四节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要点:

1.表面结构的表示法(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掌握表面粗糙度代号的标注和识读)

2.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掌握尺寸公差的标注和识读。

第五节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要点:

1.铸造工艺对结构的要求

2.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第六节读零件图

要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