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421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医学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知识.docx

《医学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知识.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学知识.docx

医学知识

8原文来自:

 生物化学是其中内容最多、最难记忆的课程。

2009年考试大纲中对生物化学部分的考查要点包括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性能、代谢途径及特点、生物学意义等。

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采用理解式记忆的方法,下面分别以不同考点举例说明。

  蛋白质:

结构功能联想记忆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一根直钢丝,二级结构如钢丝变弹簧(即一圈3.6个节,由氢键维系),三级结构如中间被拉弯的弹簧,四级结构如同一堆弹簧。

  镰刀形贫血病是因为骨节里带病,即关键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

  蛋白变性如同人变坏,不一定能还原。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的改变,并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维生素:

脂溶水溶记字母

  脂溶性维生素记住字母A、D、E。

  维生素A:

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全;预防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病等。

  维生素D:

提高血浆中钙、磷的含量。

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易患骨软化症。

  维生素E:

有抗氧化作用,与动物生殖功能有关。

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

  水溶性维生素记住字母B和C,以及缺乏某种维生素时的症状。

  维生素B1:

缺乏时可引起脚气病。

  维生素B2:

缺乏时将引起睑缘炎、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

  维生素B12:

缺乏时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C:

缺乏时可引起坏血病。

  糖代谢:

记住关键酶

  限速酶包括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整个过程净生成2分子ATP,产物还有乳酸。

能进行糖异生的物质主要有:

甘油、氨基酸、乳酸、丙酮酸。

糖异生的关键酶有丙酮酸羧化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脂类代谢:

重点掌握胆固醇

  必需脂肪酸指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及滑面内质网上。

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为乙酰辅酶A和NADPH(还原型辅酶Ⅱ)。

胰岛素和甲状腺素促进胆固醇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胆固醇可以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酮激素、维生素D3。

  氨基酸代谢:

形象口诀助记

  人体内有8种必需氨基酸,记忆口诀是“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即异亮、亮、色、苏、苯丙、赖、蛋、缬)。

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包括氧化脱氨基、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

  肌肉组织内的脱氨基方式是嘌呤核苷酸循环。

嘌呤和嘧啶合成的元素来源是常考点之一,可以参照其化学结构式进行形象记忆。

嘌呤合成的元素来源:

“甘氨酸中间站,谷氮坐两边。

左上天冬氨,头顶二氧化碳”。

嘧啶合成的元素来源:

“天冬氨酸右边站,谷酰直往左上窜,剩余废物二氧化碳”。

  氨在体内的主要去路是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一碳单位的来源可以总结为:

“施舍一根竹竿,让你去参加四清运动”。

即一碳单位的来源:

“施(丝)舍(色)一根竹(组)竿(甘)”,一碳单位的运载体:

让你去参加“四清”(四氢叶酸)运动(运动→运送→运载体)。

  核酸:

记住关键词

  DNA为双螺旋结构,涉及的关键词包括双螺旋、正反向、互补链、A对T、GC连、配对时靠氢键、十碱基转一圈、螺距34点中间。

DNA损伤修复有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

  mRNA加工过程包括剪内含子、连外显子,5′末端加“帽”、3′末端加“尾”,碱基修饰。

起始密码子是AUG,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

RNA有三类,“mRNA(信使RNA),m像是两个轮,原来是送信的;tRNA(转运RNA),t就是抬,原来是搬运工;rRNA(核糖体RNA),r原来是小苗,将来长出蛋白来。

 

9原文来自:

张银合

  在2009年考试大纲中,生理学部分的考点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内容还是比较多。

为了让大家能掌握考点,我们将生理学复习内容分成两次刊出,以提纲的形式帮助大家复习知识点,重点掌握相关知识的关键词。

  细胞:

了解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3种形式。

细胞外阳离子以钠离子为主;钠泵活动的意义是形成细胞内高钾环境,并建立势能储备。

  静息电位主要由钾离子外流形成。

动作电位上升支为钠离子内流,下降支为钾离子外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为双向性、安全性、不衰减性。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运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释放乙酰胆碱,与终板膜N2受体结合使骨骼肌细胞收缩。

  血液:

复习要点有哪些

  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健康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晶体渗透压;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如0.85%的氯化钠和5%的葡萄糖溶液,也称等张液。

  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铁和蛋白质,缺铁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促使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抗原在红细胞表面,抗体在血清中,根据抗原来定血型,而不是根据抗体。

O型血中“O”可以形象地看作0,就是没有抗原,A、B、AB型血则含有对应字母的抗原类型。

血清中所含的抗体刚好相反,可以简单地记成:

无什么抗原就含有什么抗体。

  血液循环:

特点和概念要牢记

  心脏每舒缩1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心室肌细胞处于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因而心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为窦性心律。

兴奋在房室交界处的传导速度最慢,因此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

  压力感受性反射是指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效应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于是心率加快,血压回升。

  呼吸:

掌握4个关键点

  胸膜腔的密闭性是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前提。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让肺扩张,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表面张力,防止肺水肿。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作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二氧化碳兴奋呼吸的作用主要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而使呼吸中枢兴奋。

氢离子对呼吸的调节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

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

TAG:

10原文来自:

消化和吸收:

胃的功能是重点

  胃酸的作用有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是保护胃黏膜。

  营养物质在胃内排空的速度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一般需4~6小时。

  能量代谢:

体温如何变化

  基础状态是指机体处于清晨、清醒、静卧、肌肉未活动时的状态。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清晨2~6时最低,午后13~18时最高。

成年女子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波动。

  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的前提条件是皮肤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

散热量的多少和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差及皮肤的有效散热面积等因素有关。

对流散热还与气体的流速有关。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为机体的主要或唯一散热方式。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泌尿系统:

尿的生成和排出

  有效滤过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肾血浆流量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近球小管是重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导致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例如糖尿病人多尿,或由甘露醇引起利尿。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循环血量减少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

  大量饮入清水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称为水利尿。

  神经系统: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突触传递的特征为单向、延搁、有节律改变、敏感和易疲劳。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负反馈包括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降压反射等。

正反馈包括排便、排尿、分娩、凝血等。

  特异投射是指引起特定的感觉,进行点对点投射。

非特异投射是指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进行非点对点的投射。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是梭外肌。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前庭小脑),调节肌紧张(脊髓小脑),协调随意运动(皮层小脑)。

  震颤麻痹的病变部位在黑质。

舞蹈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纹状体。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过程可按到达部位归结记忆为突触前神经原释放递质,弥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神经原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效应。

  内分泌:

掌握不同激素的作用

  激素的一般特征是有靶作用位点、量少、效高。

  下丘脑与腺垂体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通过下丘脑-垂体束与神经垂体发生功能联系。

  垂体分泌的促激素有4种:

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幼年缺乏时可致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可致巨人症,而成年后分泌过多可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是产热作用最强的激素,可使血糖升高,促进脑与长骨的发育。

幼年缺乏可致呆小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是饮食中缺碘。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是降低血糖,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合成。

胰岛素缺乏会使脂肪大量分解,产生酮体,引起酮症酸中毒。

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11原文来自:

 在新修订的考试大纲中,病理学部分的考点没有较大变动,这部分一共可以归纳为11个考点,本期我们将先复习前4个考点。

在备考时,大家要学会分解记忆,善于分解要点,抓住重点。

另外还要学会对比记忆,区别易混名词的异同。

  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细胞萎缩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间质有可能增多。

  化生是一种适应,同时也是某些癌变的基础,如支气管黏膜化生为鳞状上皮可导致肺鳞细胞癌。

  患病毒性肝炎后,肝细胞重度水肿,整个细胞变圆如气球,故称气球样变。

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湿性坏疽多见于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气性坏疽多见于深部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周围健康细胞进行增生以实现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肉芽组织的“三多一少”即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炎性细胞多,胶原纤维少。

肉芽组织最后变为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的“三少一多”即水分和炎性细胞、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少,胶原纤维多。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诱因

  肺淤血多由左心衰竭引起,产生心力衰竭细胞,即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肝淤血见于右心衰竭,切面颜色为红、黄相间,呈花纹状,也称槟榔肝。

  血栓的形成是由于活体的心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而形成固体质块。

白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见于血栓的头;混合血栓见于血栓的体;红血栓见于血栓的尾。

透明血栓由纤维素构成,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中的异常物体沿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

栓子脱落造成的梗死多出现在左脑右肺,即左心系统的栓子脱落常致脑栓塞,右心系统的栓子脱落常致肺栓塞。

  发生炎症的组织里有哪些细胞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增生。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急性炎症、细菌性炎症组织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以单核巨噬细胞为主。

寄生虫感染和过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一些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为主。

  浆液性炎的特点为浆液渗出,多见于感冒初期。

纤维素性炎的特点为纤维蛋白原渗出,多见于肺(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假膜性炎)。

化脓性炎的特点为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可形成疖(脓肿),多见于阑尾、皮肤、皮下、肌肉、内脏、浆膜等处。

出血性炎的特点为渗出物含大量红细胞,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

  慢性炎性肉芽肿是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结节,它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肿瘤源于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

  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所致,是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它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肿瘤的异型性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分化越高的肿瘤,异型性愈小,良性肿瘤的异型性一般不明显;分化愈低的肿瘤则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这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学依据。

  肿瘤的扩散是肿瘤导致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直接蔓延、淋巴管转移、血管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癌前病变是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增生性良性病变。

非典型性增生指上皮细胞不同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象。

原位癌指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常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破基底膜。

  黄曲毒素可诱发肝细胞性肝癌。

X射线可引起皮肤癌。

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白血病。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子宫颈和肛门生殖系统的鳞状细胞癌有关。

EB病毒与鼻咽癌及伯基特淋巴瘤关系密切。

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与感染慢性HBV(乙型肝炎病毒)有密切关系。

12原文来自:

心血管系统疾病

  脂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可为巨噬细胞源性,也可为肌源性。

  心脏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前降支,最常见的心肌梗死部位是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处。

  风湿小体由纤维素样坏死风湿细胞、成纤维细胞、少量炎细胞构成,属肉芽肿性病变。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症状。

其病理变化是杯状细胞增多,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浆液腺变为黏液腺,并发肺气肿、肺心病。

  肺癌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多为中央型,老年男性占多数,多有吸烟史。

腺癌多为周围型,女性多见。

小细胞癌是高度恶性肿瘤,多为中央型,男性多见,生长快、转移早,可引起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大细胞癌较少见,恶性度高,生长快,预后差。

  消化系统疾病

  溃疡病的4层结构是指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

其并发症有幽门梗阻、穿孔等。

  急性普通型肝炎为广泛变性、点状坏死。

慢性普通型肝炎为桥接坏死。

急性重型肝炎为大片坏死。

亚急性重型肝炎为大片坏死、结节状再生。

  肝硬化为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细胞结节状再生。

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再生肝细胞结节分割包绕,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假小叶。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有驼峰状沉积物。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包含新月体。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为脂质沉积、足突消失。

慢性肾小球肾炎为玻璃样变性、纤维化、硬化。

肾盂肾炎为肾盂和肾间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肾盂和肾盏变形,肾脏体积变小,表面不平,质地变硬,常有大的瘢痕凹陷。

  内分泌系统疾病

  结节性甲状腺肿较常见,病变是在甲状腺弥漫增生基础上形成。

甲状腺呈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往往多个。

  甲状腺癌以乳头状腺癌最常见,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

滤泡性腺癌比乳头状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髓样癌是由滤泡旁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分泌降钙素。

未分化癌以女性多见,生长快,常发生早期浸润和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成人胰岛主要有四种内分泌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的A细胞、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分泌生长抑素的D细胞、分泌胰多肽的PP细胞。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

淋巴道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最早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

  子宫颈癌起源于子宫颈外口和柱状上皮交界处的鳞状上皮。

当异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而未突破基底膜时,称为原位癌或上皮内癌。

子宫颈癌的主要扩散途径为直接蔓延及经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少见。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

病变首先发生在肺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的靠近肺膜处,形成肺内原发灶。

血道播散为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年人。

早期病变多从肺尖开始,肺门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很少发生血道播散,如果病灶蔓延,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

  流行性脑脊髓炎是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借飞沫经呼吸道传染,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及脊髓的变质性炎;传播媒介为蚊(主要是三带喙库蚊)。

14原文来自:

  药理学内容多而零乱,分为总论和各论部分。

药理学总论中重点掌握药效学的不良反应和量效关系、药动学的首关消除和生物利用度。

药理学各论重点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局部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等13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本期我们先介绍其中的一部分。

复习的关键是通过作用机理来记忆临床作用和不良反应,学会“由点突破、记住全部”的方法。

  药效学:

不良反应和量效关系

  考试常会考到不良反应的几个基本概念,应该对比记忆。

副作用是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效应,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副反应一般不太严重,临床难以避免。

毒性反应是指因为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而对机体产生危害性反应,一般较为严重,但可以避免。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血药浓度虽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残存于体内的药物仍具有一定生物效应。

回跃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疾病的症状加剧。

变态反应与药物本来效应、剂量大小无关,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不能用有药理活性的拮抗药解救。

  涉及量效关系时,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常用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表示。

激动药能和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药动学:

首关消除和生物利用度

  首关消除是指药物口服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如果首次通过肝脏时发生转化,就会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舌下及直肠给药可避免首关消除。

脂溶性高、分子量小及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过肝脏首关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

一级动力学消除为恒比消除,药物半衰期固定。

零级动力学消除为恒量消除,半衰期不固定。

血药浓度越高,半衰期越长。

  传出神经系统药:

与两种受体有关

  胆碱受体激动药如毛果芸香碱,可降低眼压、缩瞳、调节痉挛,用于治疗青光眼。

胆碱酯酶抑制药可抑制胆碱酯酶,使突触间乙酰胆碱堆积,产生M样作用如缩瞳、口吐白沫、大汗淋漓、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恶心、呕吐等;N样作用如肌束颤动。

  阿托品是一种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调节麻痹,对抗毒蕈碱M样作用,松弛多种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加快心率和扩大瞳孔。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从α受体到β受体应记忆以下3种药:

正肾(去甲肾上腺素)α,付肾(肾上腺素)β,异丙肾β。

α受体主要作用于血管。

β受体包括β1受体和β2受体,β1受体作用于心脏,β2受体作用于支气管。

因此,正肾用于休克或上消化道出血。

付肾用于心脏骤停、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与局麻药配伍。

异丙肾上腺素用于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感染性休克。

  肾上腺素受体药的作用和禁忌证均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相反。

酚妥拉明阻断α受体,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外漏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普萘洛尔阻断β受体,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选择性阻断β1受体,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

15原文来自:

部麻醉药:

穿透力决定用途

  局部麻醉药在神经细胞膜内侧阻断钠离子内流。

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不能用于表面麻醉。

丁卡因对黏膜的穿透力强,毒性大,不能用于浸润麻醉。

  中枢神经系统药:

有些情况应禁用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类药物的催眠作用机制是增强GABA(γ-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和突触抑制,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中枢性肌肉松弛等作用。

  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为癫痫病大发作时的首选药。

卡马西平为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之一,对复杂性部分发作有良好疗效。

乙琥胺为小发作的首选药。

丙戊酸钠对各型癫痫有效,但均不作为首选药。

  抗精神失常药:

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不同,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抢救由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时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禁用肾上腺素。

丙米嗪可抗抑郁。

  镇痛药:

吗啡可用于镇痛、止泻和治疗心源性哮喘,禁用于分娩止痛、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脑损伤、颅压增高等情况。

哌替啶不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用于镇痛、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利尿药与脱水药:

熟记最常见类型

  利尿药分3类,呋塞米抑升粗髓,噻嗪类抑升粗皮,螺内酯竞争醛固酮。

  脱水药最常见的是甘露醇,可用于治疗脑水肿和青光眼、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心血管系统药:

作用机理要明确

  抗高血压药:

钙拮抗剂硝苯地平阻滞钙离子从细胞外经钙通道进入细胞内,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频率减慢,氧耗降低,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发挥降压作用。

硝苯地平治疗严重高血压效果较好,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则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使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时,无明显心率加快,可逆转心血管重构,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可用于各型高血压。

氯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抗心绞痛药:

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机制是硝酸甘油作用于受体一氧化氮(NO),进而松弛平滑肌,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

普萘洛尔通过拮抗β-受体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纤维缩短速度减慢,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明显减少心肌耗氧量。

维拉帕米通过阻滞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血压下降,心脏负荷减轻,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舒张冠状血管。

  调血脂药:

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只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强心苷主要用于快速房颤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禁忌症是肥厚梗阻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抑制心肌和血管的肥厚和增生、逆转肥厚。

16原文来自:

呼吸系统药

  1.平喘药:

氨茶碱可解痉、强心、利尿,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心功能不全及心源性哮喘。

特布他林为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激动支气管平滑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