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473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docx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中国的自然资源

【最新】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

B.生物资源

C.土地资源

D.矿产资源

2.我国的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占多少,垦多少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有关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再生资源能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故人类可无节制的开发利用

B.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利用

C.石油、海盐、森林、气候属于可再生资源

D.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永续利用

4.(题文)雾霾是众所周知的环境问题,除了机动车辆的尾气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目前的第一大能源是(  )

A.煤炭B.石油C.电D.天然气

5.下列省名、矿产地名、矿产名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黑龙江省—大庆—石油B.江西省—德兴—钨

C.云南省—攀枝花—铁D.河南省—峰峰—煤

6.下列关于水资源描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

C.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D.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

7.读图,福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水域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华北平原

B.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的调水起点是丹江口水库

C.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9.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北方多,南方少B.西北多,西南少C.东南多,西北少D.东北多,西南少

10.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1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描述错误的是(   )

A.“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B.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C.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D.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部山区。

12.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是(  )

①利用地下水②跨流域调水③兴修水库④利用两极地区的冰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在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呼包银榆经济区”被列入西部重点开发地区。

读右图呼包银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呼包银榆经济区”突出的资源优势是

A.森林资源B.耕地资源

C.矿产资源D.渔业资源

14.依托丰富的资源,本区域的优势工业部门有

A.航天工业、森林工业

B.棉纺织工业、电子工业

C.电力工业、钢铁工业

D.食品工业、玩具制造工业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

①水资源总量较少 

②人口数较少 

③水资源前景乐观 

④耕地面积较大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16.能够有效缓解中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的方法是(  )

A.减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的面积

B.大力开垦长江以南地区的山地

C.控制长江以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

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二、解答题

17.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

(2)我国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图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形区。

(3)我国种植业以________为界划分为南方和北方。

18.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这主要受当地降水量、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结合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降水量大多低于200mm,主要属于________(干湿地区),从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来看,该省区地下水资源量________。

(3)图中A省的简称是________,该省区地貌为可溶性岩石,渗水性很强,不易保存,因此与周围邻省相比,地下水资源较________(多/少)。

(4)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河流)和海河流域。

试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北京和天津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________;②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

19.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海河流域气温与降水统计图,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     、B    和C    的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已经调水成功。

东线和中线相比,在可调水量和水质方面有何不同?

(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城,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长江、   、   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

该工程主要沿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什么?

2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山脉,它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我国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___,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________地区的用水需求。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甲是位于西北地区的青海湖

B.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它们因有黄河水灌溉而成为“塞外江南”

C.B河流是位于陕西省的汾河

D.黄河上游最严重的问题是“地上河” 

(4)在图中填出“黄土高原”所在的大致区域 

(5)内蒙古自治区位于黄河的______(上、中、下)游,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河段,每当初冬和初春时节都会出现凌汛现象,试结合黄河汛现象的相关知识概括河流发生凌汛的条件是________。

(6)下列四条河流中的尼罗河、漏公河、长江和叶尼塞河,有凌汛现象的河流是________。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次性用品充斥在人们高消费、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当着把资源变成垃圾的急先锋。

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照相机、纸餐巾、纸抹布……目前,上海平均每天消耗一次性饭盒184万只,一年6.7亿只,重量超过3300吨。

材料二:

如下图所示。

(1)图中的物品是以发泡饭盒为代表的________消费品。

(2)结合材料一,说说此类物品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危害?

(3)你如何评价图中的物品?

(4)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面对这些物品?

参考答案

1.D

【解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2.D

【分析】

根据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

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总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结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考查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

3.D

【解析】

试题分析:

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永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难以再生,用一点少一点,数量有限,如石油、海盐等,应当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C、B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4.A

【解析】

雾霾的来源主要是机动车辆的尾气和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

5.A

【解析】

试题分析:

黑龙江省—大庆—石油,江西省—德兴—铜,四川省—攀枝花—铁,河南省—平顶山—煤。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自然资源的知识。

点评:

本题还可以考查自然资源:

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矿产、阳光、水等等。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短时间里不能更新和再生的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资源。

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

现状:

自然资源总量有限,人口增长,人均占有量下降,破坏和浪费严重,我们应做到节约和合理使用,保护资源。

我国有色金属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黑色金属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

6.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故A叙述正确;我国的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缺乏,该地区降水较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大,故B叙述正确;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故C叙述正确;兴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福州土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占52%。

8.C

【解析】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路径是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故本题选C。

9.C

【分析】

【详解】

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所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南多西北少,南多北少;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10.B

【分析】

区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重要依据是资源的更新周期,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更新的是可再生资源,更新周期长在人类历史时期难以更新的为非可再生资源。

【详解】

A选项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不足,故正确;B选项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化石燃料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C选项自然资源非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空气、水等属于可再生资源,故正确;D选项自然资源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所以应注意节约和保护,故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人多地少,故A正确;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故B正确;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故C正确;

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部山区,其中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故D错误,被标题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资源。

12.B

【分析】

 

【详解】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已兴建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

13.C

14.C

【分析】

13.呼包银榆经济区地处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表层是色彩单调的黄色,地下色彩却是丰富的,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是21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故选C。

14.读图可知,本区煤、铁等资源丰富,故本区域可以发展的优势工业部门有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故选C。

15.D

16.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5.根据图示:

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较少,耕地面积较大。

水土资源组合状况不均衡。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6.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主要解决方法为实施跨区域的调水工程,例如南水北调。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本题考查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影响及对策。

点评:

在解决我国水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方面,解决时间分布不均需要修建水库,空间分布不均需要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的目的是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供水,能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分配情况,解决的是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17.

(1)400mm

(2)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秦岭—淮河

【解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种植业区的分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地区。

(2)我国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读图可知,图中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3)我国种植业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为南方和北方。

18.

(1)东南沿海(东南);西北内陆(西北)

(2)干旱地区;极丰富(500亿立方米以上)(3)贵(黔);少(4)黄河;降水量较少,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

【解析】

(1)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距离海洋较远,年降水量大多低于200mm,主要属于干旱地区,从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来看,该省区地下水资源量丰富;

(3)在我国的贵州省,云贵高原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导致地下水的渗漏严重,不易保存,因此与周围邻省相比,地下水资源较少;

(4)结合图表和图例,可知我国地下水缺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河、淮河流域,地下水分布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和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相似。

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原因:

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量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

【点睛】

此题主要是考查了我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和水资源的分布,难度不大,结合地图进行解答即可。

19.

(1)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

(2)水质方面中线优于东线水量方面东线多于中线(3)流域内降水少;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水浪费严重等(4)淮河黄河利用现有的航道,减少工程施工量,节约资金

【解析】

(1)“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是把长江上游的A金沙江、B雅砻江和C大渡河的水引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可以顺地势自流,调水量大,东线调水可以利用原有的河道京杭运河调水,调水量较小,中线水质较好,东线水质较差。

(3)北京、天津都位于海河流城,该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其原因是北京和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且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跨长江、淮河、黄河水系,最后进入海河水系,该工程主要沿京杭大运河修建的原因是利用原有河道,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20.

(1)祁连

(2)南水北调;华北

(3)B

(4)

(5)上;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

(6)叶尼塞河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A是祁连山脉,它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的东线(如图所示)主要是满足华北地区的用水需求。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位于青藏地区的青海湖;①是河套平原,②是宁夏平原,它们因黄河水灌溉而成为“塞外江南”;B河流是位于山西省的汾河;黄河下游最严重的问题是“地上河”。

(4)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区。

(5)包头位于黄河的上游,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河段,每当初冬和初春时节都会出现凌汛现象,河流发生凌汛的条件是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

(6)尼罗河、湄公河、长江和叶尼塞河四条河流中,有凌汛现象的河流是叶尼塞河。

21.

(1)一次性

(2)难以分解,破坏土壤,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被动物吞食后导致死亡,影响土质结构、污染空气等。

(3)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浪费了资源,制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

(4)尽量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做好宣传,呼吁人们不要购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材料和一次性物品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一次性消费品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如何评价、怎样面对这些物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1)读图可知,图中的物品是以发泡饭盒为代表的一次性消费品。

(2)结合材料一,此类物品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难以分解,破坏土壤,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被动物吞食后导致死亡,影响土质结构、污染空气等。

(3)我评价图中的物品: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浪费了资源,制造了垃圾,污染了环境。

(4)为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这样面对这些物品:

尽量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做好宣传,呼吁人们不要购买;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