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5567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docx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实施步骤和课题研究内容,特制订本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概述。

(1)课题来源

古人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是非观念,要明辨善恶,要有良好的品德。

自古以来,中国就重视道德教化,孔子曾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工作却仍需进一步加强。

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入手,有利于克服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百行德为首,立德育为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是纲要战略主题的首要目标……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

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良好品德,既是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且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由此,提出这个课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2)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4月上旬)

填写课题申报表,申请立项;立项批准后,写出开题报告。

写研究实施计划,并进行理论学习与相关资料搜集,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2、实验研究阶段(2016年5月——2017年3月)

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结合所执教班级学生状况开展实践操作,就学生品德缺失、良好品德养成方式方法、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品德养成策略途径、案例积累等方面进行扎实研究。

2017年4月;课题组成员召开研究成果交流会,总结研究经验,解决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实验成果分析。

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研究现状分析

1、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较为严重。

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2、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

本次我校的研究课题,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4)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

“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

“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

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就我校的情况来看,我校地处农村,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

行为习惯差,抓养成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

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课题研究的内容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为主的学科,是启迪学生思想智慧的德育科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个体公民基础。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不能单靠课本知识,要让学生在生活交往中获取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思想素质。

因此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2、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

3、德育教育模式及保障机制。

4、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系统。

5、研究德育活动对良好品质的形成及能力迁移。

6、研究班主任对学生习惯性养成教育的影响。

(6)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7)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一是调查分析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2、理论研究法:

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构建起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体系。

3、个案研究法:

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4、实践研究法:

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8)课题实施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定期开展研讨交流会,及时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2、人员保障:

本课题参研人员有课题研究的文化底蕴与实践基础,承担过市县级课题研究,有合作交流的良好研究氛围和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奉献精神,参研教师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能主动的进行网上学习与交流。

3、物质条件:

我校配备图书室、微机室、互联网和校园网,有助于老师查阅相关资料。

4、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保证参研教师培训、学习及研究资料的购买。

保障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正常运行。

二、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1)研究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已完成)

1、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习惯养成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每位学生成为诚实守信的文明小公民,同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基础,我校实施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门对学生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

2、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全班学生,发放68份问卷,回收68份,回收率100%。

力求从整体上反映习惯养成的现状。

“习惯养成”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两部分。

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行为习惯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文明礼貌、品德行为、卫生习惯等方面内容。

这些内容是学校通过观察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几个环节确定的。

3、调查结果与说明:

我们对调查所得资料,组织专人进行统计处理,其情况报告如下:

文明礼貌情况:

见到教师问好85%

主动问好10%

被动低头走过5%

和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经常使用80%

偶尔使用10%

从不使用10%

从上可知,85%学生能向教师主动问好,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

同时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

品德行为情况:

做错事主动承认72.3%

教育下承认22.3%

不承认5.4%

和同学发生冲突时:

能主动谦让68.6%

力争高低23.9%

动手打架7.5%

帮助有困难的人:

主动帮助81.1%

有时帮助12.3%

从不帮助6.6%

捡到东西交给老师:

交给老师93.1%

交给家长6.1%

自己留着0.8%

从上可知,有93.1%学生捡到东西能交给老师,反映学生比较诚实。

同时在调研中发现,22.3%的学生做错事,不能主动承认,23.9%同学在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12.3%同学不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所表现被动性尤为突出。

卫生习惯情况:

每次吃饭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86.4%

有时洗手11.2%

太脏了就洗手2.4%

教室内发现脏物:

赶快捡起来80.2%

有时会捡起来16.9%

装作没看见2.9%

从上可知86.4%同学吃饭前每次洗手,80.2%同学看到教室内有赃物能赶快捡起来。

同时调研中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保持教室卫生方面较被动,应引起重视。

学习习惯情况: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大胆发表81.8%

听别人发表15.3%

不参与讨论2.9%

阅读课外读物

经常阅读61.9%

偶尔阅读30.6%

不阅读7.5%

对于新知识

提前预习66.5%

偶尔预习26.4%

不预习7.1%

对于学过的知识

经常复习58.3%

偶尔复习36.4%

不复习5.3%

从上可知81.8%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达30.6%,在学习方法方面对学习新知识提前预习仅达66.5%,对学过知识经常复习仅达58.3%。

反映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两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有31.8%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13.7%的学生还没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与当前预防春季传染病要求相差甚远。

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本学学生家庭环境处于农村,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

2)、调查中发现有31.3%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28.9%的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

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相当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缺少热情。

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

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61.9%,有课后自学习惯的学生仅占62.5%,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

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系。

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5.4%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2.9%的学生发现教室脏物装作没看见,虽然教师经常说教往往收效不大。

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

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

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

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针对上述诸多学生不良现象,我校采取了积极地补救措施。

(一)、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的常规教育活动。

日查:

每天由督导师生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进行量化评比。

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周结:

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大的班级、学生。

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

坚持背诵古诗。

教导处有计划的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

如:

诗文诵读竞赛,作文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学困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三)、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第一,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例如:

教师带头讲诚信,说到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

普通话课内课外都要讲好,带头营造推广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处处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潜移默化教育中养成好习惯。

第二,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

如:

对长辈有礼貌,养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及生活、劳动习惯。

通过家长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撰写“共筑诚信”征文等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四)、利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班级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开展“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队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标兵”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如:

校级三好学生,班级之星,诚信标兵等,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

(2)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途径以及形式。

(已完成)

1、分析初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由课题组长及成员确定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如下:

A、举止文明的习惯

(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

(7)不给同学起绰号。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时做到“静、齐、快”。

(10)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

(11)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12)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

不看不起外地小朋友。

(13)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B、诚实守信的习惯

(14)说了就能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15)答应的事设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16)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C、尊重他人的习惯

(17)耐心听,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18)专心听,不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19)当他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20)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能及时道歉。

(21)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

(22)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他人。

(23)不随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D、守时惜时的习惯

(57)早睡,早起。

(24)不迟到,不早退。

(25)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路上溜达玩耍。

(26)回家后,马上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27)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E、懂得感恩的习惯

(28)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29)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能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

(30)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1)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2)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F、勤俭节约的习惯

(33)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34)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5)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36)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

(37)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爱护,轻开轻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

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38)不随便借钱。

G、遵守秩序的习惯

(39)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

(40)上下学有秩序,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公路,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

过路口,一看、二让、绝对安全时再通过。

(41)购物、上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

集会时能到指定位置有序地就座。

在公共场合能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

(42)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H、勤于动手的习惯

(4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整理被褥。

(44)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I、锻炼身体的习惯

(4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

(46)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安全保护。

(47)在运动中能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

(48)上好“两操两课”。

J、讲究卫生的习惯

(49)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又洗脚。

(50)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51)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52)饭前便后洗手。

(53)离开座位前能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

(5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55)见到废纸、包装袋等能主动地给予清理。

保证自己周遍环境的清洁。

(56)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57)不吃变质食物,不买三无食品。

(58)不边走边吃,不拿零食当正餐。

2、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1)、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

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学校领导重视,常抓养成教育。

2)、遵循教育规律,展开养成教育。

(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首先,我们将守则内容发悬挂在每个教室,班主任经常性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做到熟记于心。

结合规则的制定,学校通过开学典礼大会,推选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和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做表态发言,让大家监督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在此基础上,我校少先队大队三月份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习新守则,遵守新守则”争做合格小学生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通过演讲比赛,激励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知道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

每学期演讲都会改变许多的学生。

然后,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勤下班,用心观察,从学生的一点细微动作,如衣着打扮、语言、对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管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自己首先做到。

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

在开学初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约束自己,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还要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小榜样激励学生,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我们在每学期开展优秀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美术、手工)等展览,每个班级评出10个优秀作业。

每次这样的活动结束学生的书写,会大有改观,有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3)、注重实践,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

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行为出着眼。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如果发现了学生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

比如近期由于学生参与大合唱、运动会、韵律操活动,影响了学生,特别我校六年级学生,思想波动比较大,自由散漫,借训练为由在校园游游逛逛,不进教室学习。

学校与班主任了解情况后,采用“一对一”的重点帮扶的方法,从领导做起,利用时间找典型的学生与之谈话,讲道理,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从内心帮助学生,丢弃不良行为,再塑好习惯。

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进行考评,巩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按照德育计划,每月制定一个主题,如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捡起一片废纸,留下一种美德”、“小手牵大手,共创美丽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