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5850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docx

中药药理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14页

1)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______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中药所含成分复杂,因此其作用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4)中药的功效和药理作用之间存在_________和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20-40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A.麻黄B.当归C.草乌D.延胡索

(2)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

  A.2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80年代E.90年代

(3)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

A.提取中药的成分

B.鉴定中药的种属

C.研究中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

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  

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

(4)寒凉药长期给药,可引起动物机体的变化是( )

A.痛阈值降低

B.惊厥阈值升高

C.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升高

D.心率加快

E.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5)长期应用能引起生殖系统损伤的中药是

A.麻黄B.桂枝C.雷公藤D.黄芪E.附子

(6)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

A.NAB.AchC.5-HTD.GABAE.NO

(7)辛味药主要含有以下何种相关成分:

A.挥发油B.生物碱C.无机盐D.有机酸E.糖类

(8)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肠内微生态环境主要指:

A.肠内渗透压B.肠内菌群C.肠内温度D.肠内水分E.肠内酸碱度

(9)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

A.所含成分B.产地C.采收季节D.剂量E.炮制工艺

(10)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

A.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B.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

C.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

D.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

E.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

3.简答题

(1)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

中药的产地对中药药理作用有何影响?

(2)什么是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作用?

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4.论述题

(3)试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4)试述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第五章解表药

(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柴胡的主要作用( )

A.解热B.抗炎C.促进免疫功能D.利胆E.抗心律失常

2.下列哪项不是麻黄平喘作用的机理( )

A.促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B.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а受体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D.促进糖皮质激素分泌E.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в受体

3.下列哪项不是麻黄的作用( )

A.兴奋中枢B.升高血压C.抗炎D.抗过敏E.镇痛

4.下列哪种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 )

A.麻黄  B.桂枝  C.细辛  D.柴胡  E.葛根

5.桂枝解热镇痛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

A.桂皮醛B.桂皮酸C.乙酸桂皮酯D.反式桂皮酸E.香豆素

7.葛根治疗偏头痛的主要依据是( )

A.有镇静作用B.有降压作用C.有兴奋吗啡受体作用

D.有调节脑血管收缩、舒张功能E.以上均非

8.下列哪项不是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A.平喘B.解热C.发汗D.抗炎E.镇静

9.下列可治偏头痛的药物是( )

A.麻黄  B.桂枝  C.葛根  D.柴胡  E.以上均非

10.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 )

A.麻黄  B.桂枝  C.柴胡  D.细辛  E.葛根

11.下列哪项不是桂枝的作用( )

A.扩张体表血管B.解热C.降血脂D.抗炎E.抗过敏

12.下列哪项不是葛根的适应症( )

A.突发性耳聋B.风湿性关节炎C.冠心病、心绞痛

D.高血压E.感冒、头痛

13.能改善高血压病症状的药物是( )

A.麻黄  B.桂枝  C.柴胡  D.细辛  E.葛根

14.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物是( )

A.麻黄  B.桂枝  C.柴胡  D.细辛  E.葛根

16.麻黄利尿作用最强的成分是( )

A.麻黄碱B.D-伪麻黄碱C.甲基麻黄碱

D.麻黄次碱E.去甲基麻黄碱

17.下列哪项不是葛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A.增强心肌收缩力B.抗心肌缺血C.抗心律失常D.扩张血管

E.降低血压

18.以下有促进记忆功能的药物是( )

A.麻黄  B.桂枝  C.柴胡  D.细辛  E.葛根

20.以下具有抗细菌毒素作用的药物是( )

A.麻黄  B.桂枝  C.柴胡  D.葛根  E.以上均非

23.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血栓形成的药物是( )

A.柴胡  B.葛根  C.桂枝  D.麻黄  E.细辛

24.细辛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

A.解热B.镇痛C.保肝D.平喘E.抗炎

25.下列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药物是( )

A.麻黄  B.桂枝  C.柴胡  D.细辛  E.葛根

26.可用于治疗肾炎的药物是( )

A.麻黄  B.桂枝  C.柴胡  D.细辛  E.葛根

27.柴胡注射液可治疗( )

A.高血压B.高脂血症C.神经衰弱D.缺血性脑病E.突发性耳聋

28.在柴胡解热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是( )

A.对寒热往来的半表半里之热有确切疗效

B.柴胡注射液、柴胡挥发油和柴胡皂苷均具有解热作用

C.对实验性动物发热具有解热作用

D.可使正常动物体温降低

E.以上均非

  简答题

(1)与解表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2)麻黄平喘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

(3)简述柴胡解热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

(4)葛根对心血管有哪些作用?

第六章清热药

(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

A.发汗

B.抗菌

C.抗炎

D.抗毒素

E.解热

2.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

A.中和细菌内毒素

B.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C.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D.抑制细菌内毒素的释放

E.以上均非

3.抗菌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是( )

A.清热泻火药与清热燥湿药

B.清热燥湿药与清热凉血药

C.清热凉血药与清热解毒药

D.清热解毒药与清虚热药

E.清热燥湿药与清热解毒药

4.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 )

A.小檗碱

B.苦参碱

C.绿原酸

D.原儿茶酸

E.癸酰乙醛

5.抗皮肤癣菌作用较为显著的清热药是( )

A.石膏  B.苦参 C.知母  D.板蓝根  E.青蒿

6.下列哪种清热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 )

A.金银花 B.穿心莲 C.板蓝根 D.鱼腥草 E.以上均非

7.可抑制小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的药物是( )

A.黄芩  B.黄连  C.金银花  D.板蓝根  E.以上均非

8.黄连抗病原体的范围不包括( )

A.痢疾杆菌

B.白色念珠菌

C.肿瘤细胞

D.流感病毒

E.阿米巴原虫

9.黄芩抗炎作用的主要环节是( )

A.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B.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

C.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生

D.抑制细胞因子的转录

E.以上均非

10.黄芩降压作用的机理可能是( )

A.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B.阻断交感神经

C.阻断心脏в受体

D.阻滞血管壁钙通道,扩张血管

E.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11.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

A.生物碱

B.黄酮

C.有机酸

D.挥发油

E.氨基酸

12.黄芩现代应用不包括( )

A.小儿呼吸道感染

B.急性菌痢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病毒性肝炎

E.蜂窝组织炎

13.黄连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 )

A.小檗碱

B.黄连碱

C.药根碱

D.木兰花碱

E.甲基黄连碱

14.下列各项不属于黄连抗菌机理的是( )

A.破坏细菌结构

B.抑制细菌DNA合成

C.抑制细菌糖代谢

D.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E.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5.小檗碱抗菌作用不包括下述哪项特点( )

A.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B.属广谱抗菌药

C.痢疾杆菌对小檗碱易产生耐药性

D.可消除耐药菌株R因子

E.甲基苄胺嘧啶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

16.与黄连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

A.抗炎

B.解热

C.中枢兴奋

D.抗细菌毒素

E.抗溃疡

17.小檗碱对心脏的作用是( )

A.正性肌力作用

B.加快心率

C.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

D.促进心肌细胞Na+内流

E.以上均非

18.黄连常用于治疗( )

A.细菌性痢疾

B.病毒性肝炎

C.滴虫性阴道炎

D.心力衰竭

E.高热惊厥

19.治疗糖尿病可选用的清热药是( )

A.黄芩  B.黄连  C.苦参  D.金银花  E.牡丹皮

20.小檗碱降压作用机理可能是( )

A.阻断血管运动中枢

B.竞争性阻断血管壁a受体

C.直接扩张外周血管

D.竞争性阻断心肌в受体

E.抑制心肌收缩力

21.小檗碱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不包括( )

A.房性早搏

B.室性早搏

C.高血压

D.高脂血症

E.心绞痛

22.金银花的抗菌主要有效成分是( )

A.绿原酸

B.木犀草素

C.忍冬苷

D.挥发油

E.皂苷

23.金银花常用于治疗( )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急性呼吸道感染

C.滴虫性阴道炎

D.慢性湿疹

E.病毒性肝炎

26.板蓝根对哪种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显著( )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钩端螺旋体

E.衣原体

27.板蓝根药理作用不包括( )

A.抗病毒

B.抗菌

C.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D.抗心律失常

E.保肝

28.板蓝根常用于治疗( )

A.溃疡病

B.急性肠炎

C.急性传染性肝炎

D.急性胰腺炎

E.糖尿病

问答题:

1.详述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详述黄连抗病原体作用的特点和机理。

3.试述黄芩抗炎作用、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

4.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哪些方面。

5.试述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6.与金银花清热解毒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第七章泻下药

(一) 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芒硝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

A.氯化钠B.硫酸钠C.硫酸钙D.硫酸镁E.氯化钙

2.泻下药中具有改善肾功能作用的药物是( )

A.芒硝  B.番泻叶  C.火麻仁  D.大黄  E.郁李仁

3.哪种药物的致泻作用不是因含有强烈刺激肠黏膜的成分所致( )

A.芫花  B.巴豆油  C.牵牛子  D.商陆  E.火麻仁

4.因含脂肪油润滑肠道而致泻的药物是( )

A.番泻叶  B.巴豆  C.火麻仁  D.芫花  E.芒硝

5.芒硝泻下作用的部位在( )

A.大肠  B.空肠  C.回肠  D.全肠管  E.直肠

6.除哪项作用外,均为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

A.泻下作用B.抗感染作用C.镇痛作用D.利胆作用E.止血作用

7.下列哪项不是大黄止血作用的机理( )

A.促进血小板聚集B.增加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C.使受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D.补充维生素KE.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

8.大黄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血黏度的机理是( )

A.抑制细胞膜Na+,K+-ATP酶B.抑制血小板聚集C.增加血中蛋白质合成D.扩张血管E.保肝、利胆

9.哪项与大黄抗感染作用无关( )

A.抗病原微生物B.解热C.抗炎D.提高免疫功能E.抗氧自由基损伤

10.大黄抗炎作用机理是( )

A.收缩血管B.降低PGE、白三烯B4等活性物质的合成C.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D.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E.抑制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能力

11.大黄抗炎作用机理主要是( )

A.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B.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C.本身具有ACTH样作用D.本身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E.以上均非

12.下列哪项不是大黄的临床应用( )

A.便秘B.急性胰腺炎C.肠梗阻D.关节炎E.急性胆囊炎

13.大黄保护胃黏膜作用机理是( )

A.直接中和胃酸B.抑制细胞坏死因子的产生C.促进胃黏膜PGE生成

D.抑制抗体生成E.抑制胃黏膜PGE生成

14.大黄利尿作用机理是( )

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B.抑制肾髓质Na+,K+-ATP酶,使Na+重吸收减少,排出增加C.对抗醛固酮作用D.加强心肌收缩力E.抑制集合管对H2O的重吸收

15.芒硝泻下作用速度与哪一因素有关( )

A.进食量B.饮水量C.性别D.体重E.机体机能状态

16.番泻叶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 )

A.番泻苷A、BB.大黄酸C.大黄酚D.芦荟大黄素E.芦荟苦素

17.芦荟的药理作用有( )

A.解热B.止血C.改善血液流变性D.愈创E.镇痛

四、问答题:

1.试述泻下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火麻仁、郁李仁、牵牛子)产生泻下作用的成分和作用机理。

2.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

3.试述大黄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和作用机理。

4.试述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八章祛风湿药

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粉防己碱抗炎作用机理是( )

A.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B.促进中性白细胞游走

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D.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E.以上均非

2.雷公藤抗炎作用机理与下列哪个药作用相似( )

A.秦艽  B.臭梧桐  C.威灵仙  D.独活  E.以上均非

3.防己降压作用的主要机理是( )

A.兴奋血管壁M受体

B.钙通道阻滞作用

C.阻断血管壁a受体

D.神经节阻断作用

E.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作用

4.粉防己碱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机理是( )

A.阻滞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

B.促进心肌细胞钾离子内流

C.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

D.抑制心肌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的释放

E.阻滞心肌细胞в受体

5.防己的下述作用中哪个是错误的( )

A.抗过敏

B.抗肿瘤

C.升高血糖

D.防治矽肺

E.镇痛

6.下列哪项是五加皮抗炎作用的机理( )

A.抑制中性白细胞游走

B.抑制溶酶体酶释放

C.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D.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E.收缩血管减少渗出

7.秦艽抗炎作用的成分主要是( )

A.多糖类

B.挥发油

C.秦艽碱甲

D.秦艽碱乙

E.秦艽碱丙

8.青风藤碱与乌头碱的镇痛作用部位在( )

A.中枢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外周神经系统

E.以上均非

9.独活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

A.东莨菪素

B.二氢欧山芹醇

C.甲氧基欧芹酚

D.花椒毒素

E.欧芹酚甲醚

10.秦艽升高血糖的作用机理是( )

A.促进糖吸收

B.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

C.抑制糖酵解

D.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

E.促进糖的异生

11.秦艽临床用于治疗( )

A.胃溃疡

B.冠心病

C.失眠

D.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E.以上均非

12.下列哪项不是五加皮的药理作用( )

A.抗炎

B.抗镉致突变

C.抗应激

D.性激素样作用

E.升血糖

13.雷公藤抗肿瘤作用的成分是( )

A.雷公藤春碱

B.雷公藤甲素

C.雷公藤晋碱

D.雷公藤辛碱

E.以上均非

问答题:

1.常用祛风湿药抗炎作用表现有哪些?

举例说明主要作用环节。

2.举例说明祛风湿药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何影响。

3.雷公藤的不良反应?

第十章利水渗湿药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药物成分的利尿作用与其抗醛固酮活性有关( )

A.半边莲  B.泽泻  C.木通  D.茯苓  E.猪苓

2.茵陈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

A.茵陈烯酮

B.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素

D.茵陈炔酮

E.胆碱

3.泽泻利尿作用的机理是( )

A.增加心钠素(ANF)的含量

B.具有去氧皮质酮作用

C.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

D.增加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

E.以上均非

4.茯苓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是( )

A.钾盐

B.茯苓多糖

C.卵磷脂

D.茯苓酸

E.组氨酸

5.下列哪种药物具有明显降血脂及抗脂肪肝作用( )

A.泽泻  B.扁蓄  C.玉米须  D.瞿麦  E.金钱草

6.泽泻利尿作用与采收季节( )

A.春季采收作用强

B.秋季采收作用强

C.夏季采收作用强

D.冬季采收作用强

E.一年四季采收作用相同

7.茵陈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

A.茵陈炔酮

B.в-蒎烯

C.6,7-二甲氧基香豆

D.茵陈色原酮

E.蓟黄素

8.茵陈保肝作用的机理主要是( )

A.生物摸保护作用

B.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C.水解生成葡萄糖醛酸

D.降血脂和防止脂肪肝形成

E.抑制葡萄糖醛酸酶,减少葡萄糖醛酸分解,加强肝脏解毒能力

9.猪苓利尿作用的机理主要是( )

A.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

B.抑制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

C.抗醛固酮作用

D.直接抑制K+-Na+交换

E.含较高量的钾盐

10.茯苓所含茯苓素的利尿作用机理主要是( )

A.促进肾小球的滤过

B.醛固酮受体拮抗作用

C.抑制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D.抑制髓袢升支对钠离子的重吸收

E.以上均非

11.下列哪项不是茯苓的药理作用( )

A.抗休克 

B.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C.抗肝硬化

D.抗肿瘤

E.抗中毒性耳损伤

12.猪苓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是( )

A.猪苓多糖B.猪苓酸A

C.猪苓酸C

D.角甾醇

E.以上均非

13.下列哪项不是茵陈保肝作用的环节中( )

A.诱导肝药酶

B.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C.保护肝细胞的完整

D.促进肝细胞再生

E.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14.下列哪个成分不是茵陈利胆的有效成分( )

A.6,7-二甲氧基香豆

B.茵陈色原酮

C.茵陈黄酮

D.茵陈二炔酮

E.в-蒎烯

15.泽泻的临床应用是( )

A.胆道蛔虫症

B.高脂血症

C.支气管哮喘

D.小儿流涎

E.休克

16.茵陈可用于治疗( )

A.美尼尔氏病

B.高胆固醇血症

C.精神分裂症

D.冠心病心绞痛

E.支气管哮喘

17.茯苓抗肝硬化作用的表现是( )

A.使肝内胶原含量增加

B.使尿羟脯氨酸排除量减少

C.抑制肝胶原蛋白降解

D.促进肝纤维组织重吸收

E.以上均非

18.茯苓现代用于治疗( )

A.支气管哮喘

B.感染性休克

C.高脂血症

D.冠心病心绞痛

E.精神分裂症

四、问答题:

1.试述茯苓、猪苓、泽泻利尿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

2.简述泽泻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的表现及其作用机理。

3.简述茵陈保肝作用和作用机理。

4.简述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第十一章温里药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与温里药"助阳气"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是( )

A.镇痛

B.抗心律失常

C.平喘

D.抗炎

E.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

2.与温里药主治里寒症"水谷不化,脘腹胀痛"无关的药理作用是( )

A.对胃肠功能无影响

B.增强胃肠功能

C.增加胃酸分泌

D.抗溃疡

E.增高消化酶活性

3.附子的药理作用是( )

A.抗菌

B.解热

C.利尿

D.通便

E.抗炎

4.附子的药理作用是( )

A.利胆

B.平喘

C.镇吐

D.增强免疫功能

E.祛痰

5.附子强心作用的有效成分( )

A.氢氰酸

B.乌头碱

C.乌药碱

D.去甲乌药碱

E.N-甲基酪胺

6.无镇吐作用的温里药( )

A.附子  B.肉桂  C.干姜  D.吴茱萸  E.丁香

7.附子毒性作用的成分( )

A.去甲乌药碱

B.乌头碱

C.消旋去甲乌药碱

D.氯化甲基多巴胺

E.挥发油 

9.附子中毒的主要症状( )

A.溶血

B.高热

C.口舌发麻

D.血尿

E.便血

10.下列哪项实验与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有关( )

A.抗休克实验

B.抗炎实验

C.耐缺氧实验

D.对胃肠道影响的实验

E.对血液流变血影响的实验

11.附子现代应用于治疗( )

A.高血压

B.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C.肝炎

D.尿道炎

E.肺炎

13.下列哪项不是附子的毒副反应( )

A.恶心呕吐

B.手足抽搐

C.高热

D.全身发麻

E.心电图异常

14.与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

A.镇痛

B.抗寒冷

C.增强免疫

D.抗休克

E.以上均非

15.与附子"补阳助火"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

A.抗炎

B.局部麻醉

C.耐缺氧

D.镇痛

E.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6.与附子"逐风寒湿邪"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 )

A.强心

B.抗休克

C.抗心律失常

D.镇痛

E.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17.下列哪项不是附子的不良反应( )

A.口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