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95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docx

台北市立松山高级中学

台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九十四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高三社會組中國文化史試卷

(注意:

本科試卷共二面)班別()座號()姓名()

1、單選題:

52%(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

1.某書有一段敘述:

「阿強是宋朝人,雖然當時社會上有(a)「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現象,但是為了(b)減免賦稅,他決定從軍。

從軍後,戰場上他發現是由(c)文臣帶兵統率,同時他與其他士兵一樣,必須在(d)臉上手上刺字,避免逃逸………」依據歷史知識請選出正確之處:

(A)abc (B)bcd (C)acd (D)abcd。

2.哪些邊疆民族未受中國文字的影響?

a西夏文b蒙文c藏文d契丹文e滿文(A)abc (B)bce (C)bc (D)abde

3.某一時代的科舉,應試前,士子可以先將其作品呈送朝中名公巨卿請其為之延譽,稱之為「干投行卷」,請問這是哪一朝代的士風?

(A)唐(B)宋(C)元(D)明

4.司馬光曾批評某一時代的官學教育制度:

「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孔子曰:

『辭達而以矣』,然則史者儒之一端,文者儒之餘事。

至於老、莊虛無,固非所以為教也。

夫學者所以求道,天下無二道?

安有四學哉。

」,某一時代是?

(A)漢 (B)劉宋 (C)唐 (D)宋

5.依據下列史料,何者最能反映出東漢末的社會文化現象?

 (A)「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祕書。

」 (B)「文章之士不根教化,進士以詩賦取人,不先道理,明經以墨義,考試不本儒術,選人以書判殿,最不尊人物。

」 (C)「讀書人,最不濟,背時文,爛如泥。

國家本位求才計,誰知道變作了欺人技。

兩句破題,三句承題,搖頭擺尾,便道是聖門高地。

」 (D)「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

6.某一斷代史記載當時士大夫評議政治的現象:

「臣於一事之行,初議不審,行未幾,即區區然較得失,尋議廢格。

後之所議未有瘀於前,其後又復訾如前。

上之為君莫之適從,下之為民無自信守」,此政治現象最有可能出現於下列那一朝代?

(A)漢(B)隋(C)宋(D)明

7.某朝兵制的特色是:

立國之初,畫出一部分人為軍戶,分配在各軍區。

軍民分治、軍自有軍籍,不受普遍行政官吏的管轄,在身分、法律與經濟上的地位均與民不同。

軍是世襲的,一經為軍,一家便永遠是軍。

一家之內,正丁為軍,餘丁耕稼為生;正丁平時駐防或屯田,若戰亡,以餘丁應補。

請問此為何朝特有的兵制?

 (A)魏晉南北朝(B)唐(C)宋 (D)明。

8.四位同學一塊討論古人的學習狀況。

甲生:

「在學校除了研讀儒學外,老師還教授文學以及史學。

」乙生:

「同學當中,有些是外族,有學習外語的機會。

」丙生:

「有成績分班制與升級的制度。

成績好的可以直接當官。

」丁生:

「學生必須先向學長學習,已經有基礎,才可以見到老師。

」請問:

上述資料的先後順序,何者正確?

 (A)甲丁乙丙 (B)丁甲乙丙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9.一本討論中國政治制度的書裡,談到某項制度的改變,認定:

「政府經過這樣的改變,一切大權就集中到皇帝手中。

」,所謂「制度的改變」,依據歷史知識下列何者使皇權變得最大?

(A)皇帝廢除中書省,指揮政務(B)皇帝重用近臣,形成內朝(C)皇帝重用尚書令(D)宰相只管文事,財政歸三司,軍事歸樞密院

10.「竊觀古昔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

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然聖賢所以教人之法既存於經,有志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

」這是哪一時代講學者普遍所重視的宗旨?

 (A)兩漢太學 (B)西晉國子學 (C)南宋書院 (D)明清書院。

11.中國自有科舉制度開始,歷代的規定都有不同。

下列四項規定產生的先後順序,何者為是?

(甲)試卷彌封、謄錄(乙)考策論並加試雜文(詩賦);(丙)分鄉試、會試、殿試三階段;(丁)四書章句集住 與五經列為評閱答案的標準(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12.在漢墓馬王堆出土的一篇作品內,力主清靜無為,並藉著君臣的對話,希望國君取法上等的「法君」,兼以法家方式治國,而不要學下等的「破邦」、「滅社」之君。

這是指哪一作品?

 (A)《黃帝內經》 (B)《黃帝四經》 (C)《伊尹‧九主》 (D)《春秋繁露》。

13.參觀圖書館時,你在收藏「六經」的書架上發現一冊殘缺的古書,裡頭寫有「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王狩于河陽」等字,這應是下列哪一部經書?

 (A)記載國君言論的《尚書》 (B)記載國家典禮的《禮記》 (C)記載國家官制的《周禮》 (D)記載國家大事的《春秋》。

14.秦漢時期設立御史大夫,一方面佐助丞相,監督百官,一方面也參與實際行政工作,對丞相具有監視與制衡作用,但至何時始,御史又可兼諫職,開後世臺諫合一之端?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15.九流十家中的雜家《呂氏春秋》是以何種字體寫成?

(A)小篆(B)大篆(C)蝌蚪文(D)隸書

16.管子說:

「倉廩實而後知禮節,衣食足而後知榮辱」,這是屬於哪一家先秦學派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雜家。

17.《漢書‧夏侯勝傳》云:

「昌邑王嗣立,數出,勝善察時變,諫曰:

『天久陰不雨,臣下有謀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王怒,謂勝為妖言。

霍光召問勝究竟,勝對言是據□書,曰:

『皇之不極(未達登峰造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故云下有謀,此□是指引下列何書?

(A)《尚書‧禹貢篇》 (B)《春秋》 (C)《尚書‧洪範篇》 (D)《詩經》。

18.邊疆民族憑藉武力入主中原,統治中原後常常相繼吸收漢人文化、仿漢制,下列何者最能說明此一歷史現象?

 (A)遼人設南北官(B)金人設進士科(C)元代設行中書省(D)清代修《四庫全書》。

19.清朝的地方最高行省長官為總督和巡撫,總督掌管一省或二省以上,巡撫則掌管一省軍政,有時總督和巡撫的轄區有相互重疊的可能,其所以如此的目的何在?

(A)利用總督來監視巡撫,使巡撫無法營私舞弊 (B)利用巡撫來箝制總督,使其不至於濫用職權 (C)利用總督和巡撫均可單獨上奏的方式,相互箝制,以收制衡之效 (D)利用轄區重疊的特性,達削弱地方權力之實,以收中央集權之效。

20.中國歷史上有一種賦稅制度,農民繳納的賦稅與他擁有的財產沒有必然關係,而是有多少田,繳多少賦稅,但是後來他們已經分不到田,或分到的田很少,仍要繳同樣的賦稅。

如此一來,這個制度就很難再實施下去,必須改變制度,依據歷史知識下列哪一種賦稅制度最先解決此問題?

(A)隋-租庸調法(B)唐-兩稅法(C)明-一條鞭法(D)清-攤丁入畝法

21.清嘉慶九年(1804年),學者張澍在甘肅武威清應寺發現刻於十二世紀的「重修涼州護國寺感應塔碑」,曰:

「乍視,字皆可識;熟視,無一字相識。

」請問:

張澍所見碑文中可識又不相識的文字最有可能是那一外族的文字?

(A)突厥 (B)蒙古 (C)西夏 (D)吐番

22.今日考古出土的居延漢簡,史家發現比較容易看懂內容,比起研究商代的歷史簡單多了,其原因是?

 (甲)甲骨文形體不固定,方向正反不一,屬於草創時期的文字 (乙)出土的商代龜甲與獸骨數量很少 (丙)漢隸已完全脫離圖畫系統 (丁)中國文字發展到漢隸已是定型階段(A)甲丙丁 (B)乙丙丁 (C)乙丙 (D)丙丁

23.有一個朝代,當時的人們流行穿圓領、短衣窄袖緊腰小口褲的服裝,吃麵食,也流行西域的音樂和舞蹈。

請問以上描述的社會文化現象最有可能是下列那一個時代?

(A)先秦時代 (B)魏晉南北朝 (C)隋唐時代 (E)宋元時代。

24.歷史上有一時代,由於兵源缺乏,遇有爭戰常發奴、僮為兵,或由將帥自募,請問這是哪一朝代的軍事現象?

(A)東漢末 (B)東晉 (C)唐末 (D)宋末

25.中國思想家中最喜歡討論心性或天道的是 (A)儒家、墨家 (B)佛學家、考據學家 (C)道家、先秦儒家 (D)玄學家、理學家。

26.「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

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而不存者也。

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

」此乃指何人的學說思想?

 (A)曹魏正始年間何晏、王弼的思想 (B)竹林七賢阮籍、嵇康的思想 (C)郭象《莊子注》的思想 (D)范縝「神滅論」的思想。

2、多重選擇題:

48%(每題2分,答錯要倒扣1/5)

27.漢代察舉孝廉與宋代科舉制度的比較,下列哪些是正確的?

 (A)兩者都是一種選才任官的制度 (B)兩者都每年舉行一次 (C)兩者的目的均在打擊門閥、拔擢人才 (D)兩者均由中央政府甄選 (E)察舉孝廉的主要標準在德行,科舉的主要標準在才學

28.根據考古發現,中國早期的文明在新石器時代大放光芒,有哪些進步的特徵是舊石器時代所沒有的?

 (A)開始有築牆、輪製陶器等技術 (B)已有紡織、製銅、製做玉器的技術 (C)有村落和政治組織 (D)埋葬時有陪葬物,代表有信仰未來的觀念 (E)已有文字的出現 

29.對於中國文化乃本土自發的說法,下列何者可予以證明?

 (A)彩陶文明 (B)青銅器文化 (C)養豬、養蠶取絲 (D)小米、稻穀(E)骨卜、文字

30.由觀察租庸調法、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法,可發現中國賦役制度的演變趨勢是:

(A)賦稅日漸繁重 (B)以丁數為徵收依據 (C)漸趨以稅代役 (D)繳稅方式漸趨簡化(E)人力漸得解放,可以自由發展

31.明清兩朝在政治、軍事與學術方面均迥異於前代,兩者可謂「大同小異」,下列有關明清制度的異同,何者敘述正確?

(A)均以八股取士,限以四書、五經為命題範圍(B)均有廷杖、文字獄(C)明代地方機構互相牽制,相對而言,清代地方行政長官多集行政、財政、司法權於一身(D)明代地方行政機構受到監察機構的監督,清代的監察機構為省級僚屬單位,代表監察權力有所降低(E)明清軍隊皆兵將不相屬,遇戰事皆臨時命將

32.下列哪些兵制同時具有「兵農合一」、「兵不為將有」的特色?

(A)魏晉世兵制 (B)隋唐府兵制 (C)宋代募兵制 (D)元代部族兵制 (E)明衛所兵制

33.下列歷代地方行政單位或長官,何者設立之初即具有中央監督地方之用意?

 (A)郡守 (B)刺史 (C)知府 (D)行省制 (E)總督與巡撫。

34.我國監察制度經過歷代長期變革,下列哪些是它的變化?

 (A)可分為秦漢的御史制、唐宋的臺院制、明清的都察院制 (B)為加強糾彈百官,御史員額隨著朝代逐漸增加 (C)唐宋、明清為抑制皇權擴大,增加給事中、諫議大夫來規勸皇帝 (D)明代監察制度,改御史臺為都察院,又恢復彈劾與諫諍功能 (E)歷代監察官員都是品秩高、權位重,故能發揮滌清政治汙弊的作用。

35.魏晉時的玄學發展情形,下列哪些是它的變化?

 (A)正始玄風,融會了儒、道二家思想 (B)司馬氏政權常藉傳統倫理規範,箝制迫害士人,故而有反名教之聲浪 (C)西晉時期玄學家常以佛教義理宣揚固有思想而開玄學與佛學交融之先河 (D)東晉以後,佛學也成為名士論辯時常引用的主題 (E)玄學對心性及形上思想的發揮頗有貢獻。

36.下列有關我國賦稅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魏晉南北朝採取實物徵收方式,成為隋唐「租庸調法」的前身 (B)唐中葉楊炎創「兩稅法」,政府量入為出,符合租稅公平與普及的原則 (C)宋代行「兩稅法」,其賦役較唐為沉重,造成人民常常漏藉逃稅,析戶避役 (D)張居正行「一條鞭法」,使田租與力役合而為一,無田者,幾無負擔 (E)清雍正實施的「攤丁入畝法」,無田者也不必納賦稅

37.李強是漢代一讀書人,他可藉由哪些途徑出任官職?

 (A)貢舉 (B)策賢良 (C)薦舉孝廉 (D)入太學或郡國學(E)徵辟

38.漢代經學今古文之爭的爭執焦點有哪些?

 (A)文字與版本 (B)是否列入學官 (C)是否比諸子學優越 (D)是否屬於王官學 (E)學術真偽。

39.中國文化重心南移的關鍵為何?

(A)永嘉之禍 (B)安史之亂 (C)黃巢之亂 (D)靖康之難 (E)靖難之變。

40.先秦九流十家,若以對中國文化思想發展的影響而論,以那四家最為重要?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E)陰陽家。

41.有關中國歷代相權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A)東漢丞相有名無實,朝廷大權旁落在尚書令,丞相只是聽命行事而已 (B)唐朝宰相在政事堂共議朝政,一切決策均由宰相共商後,向皇帝報告,是國史上相權備受尊重的時代 (C)宋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宰相,由於宋初採軍政財三權分立,相權為副相「參知政事」、三司使分削 (D)明代內閣大學士只有「票擬」之權,英宗以後,常聽命於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使宰輔之權旁落 (E)清代軍國大事均由議政王大臣、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共同參與決策。

42.下列有關我國歷代貨幣使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A)商、周時代普遍以海貝做為交易主要媒介 (B)目前發現最早的金屬鑄造貨幣是西周晚期的銅貝 (C)秦用半兩錢,其方孔圓錢形式成為日後銅錢的典範 (D)唐玄宗時期所鑄的「開元通寶」是中國第一個以年號和通寶字樣為錢名的銅錢 (E)明初貨幣以銅錢為主,紙幣為輔,明中葉後因鈔值低落,白銀與銅錢並用成為主要貨幣

43.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是愈來愈嚴密化,各朝代在行政制度的安排大多秉持「君尊臣卑」的原則,但有時也由於制度的發展導致權相或權臣的產生,下列那些朝代在行政制度上的變革,促使這種現象形成?

(A)漢光武帝時重用尚書令 (B)唐代宰相多人並置,太宗時設政事堂共議政事 (C)宋寧宗時以丞相兼樞密使 (D)明朝廢相,設內閣大學士 (E)清朝設軍機處,置軍機大臣。

44.漢武帝採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學術的正統,但儒家以外的學說並未消失,西漢一代,儒學以外,統治者採行的學說還有哪幾家?

 (A)黃老 (B)墨家 (C)名家 (D)法家 (E)陰陽家。

45.史記記載:

「諸呂作亂,日蝕,晝晦。

吳楚七國叛逆,慧星數丈,天狗過粱野。

」關於這一段文字敘述,我們應有怎樣的理解?

(A)反映漢代的觀念,認為天象與人事相互關聯,彼此相應(B)漢初承襲戰國以來的陰陽五行學說(C)古書中有關天象的記載可供現代天文學家研究之用(D)古書中有關天象的記載大多荒誕不經,缺乏研究價值(E)這段文字反映漢初實施黃老治術

46.下列哪些敘述可以概略說明東漢古文經家的特色?

(A)喜談陰陽災異 (B)崇奉周公 (C)治學尚微言大義、通經致用 (D)認為孔子為史學家(E)認為六經為古代史料

47.有關明清的科舉制度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只有進士一科,所選之人為專才,切合實用 (B)其作用在於籠絡士子、統治思想之工具 (C)明代考試規則較清代嚴格 (D)內容以四書五經命題,以八股形式作答 (E)考試程序依次為鄉試、會試、殿試

48.有關春秋戰國時代的社會與學術文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士泛指一般以教書為業者 (B)此時社會的分級變多,社會的流動也變大 (C)當時諸子學中已有「九流十家」之稱 (D)諸子百家的淵源主要來自民間學術,儒學來自王官學(E)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法家、陰陽家之起源與其特殊的職業有關

49.下列哪些事件對今日分布於雲、貴地區的西南夷與漢族的融合有「加速漢化」的作用?

 (A)戰國時期,楚將莊蹻自立於滇 (B)漢武帝派兵討滇國,設置郡縣 (C)東晉末至南朝期間,實行「土斷」之制 (D)明代中葉以後,大量江南漢人移入西南 (E)清雍正年間採行「改土歸流」政策。

50.依據下列史料的敘述,何者為先秦諸子所處的時代現象?

 (A)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B)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C)誣引老莊,貴於率任,大行不顧細禮,至人不拘檢括  (D)王道既衰,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E)普天之下,摶心揖志;機械一量,同書文字。

台北市立松山高級中學九十四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

高三中國文化史答案

一單選題:

1.c

2.b

3.a

4.b

5.d

6.c

7.d

8.b

9.a

10.c

11.c

12.C

13.D

14.B

15.B

16.C

17.C

18.B

19.C

20.B

21.C

22.D

23.C

24.B

25.D

26.A

27.AE

28.ABCE

29.ABCDE

30.CDE

31.ACD

32.BE

33.BDE

34.AB

35.ABDE

36.ACDE

37.BCDE

38.ABE

39.ABD

40.ABDE

41.ABCD

42.ACD

43.AC

44.ADE

45.ABC

46.BDE

47.BDE

48.D

49.DE

50.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