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6245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docx

石家庄铁道大学硕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考试参考书目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年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

001土木工程学院

081401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有关岩土工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立足于解决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

①岩土工程稳定性与变形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各种条件下的地基固结、变形理论,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岩土工程稳定性控制技术。

②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主要研究各种类型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特性、土工合成材料结构的作用机理与应用新技术。

③特殊土工程特性,主要研究黄土、膨胀土、盐渍土、冻土等特殊土的工程性质和工程应用技术。

④地下工程及深基坑的环境影响与控制,主要研究地下工程与深基坑的环境影响理论及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14人,17人具有博士学位。

081402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建造技术和管理等,培养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

立足于解决土木工程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多年来本专业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专业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

①工程结构的力学行为与结构加固,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在各种荷载工况下的力学特性、破坏机理和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结构加固理论与技术。

②现代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超高、大跨以及特种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实践。

③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与评估的理论体系与手段,并对控制措施进行研究。

④结构振动与结构控制,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在车辆、风和地震等各种作用下的动力反应与控制。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2人。

其中教授17人,17人具有博士学位。

081403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土木工程领域中与城市道路、桥梁、地下工程及给排水有关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立足于研究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设计和应用问题。

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道桥设计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城市地面以上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和建造理论方法。

②城市地下工程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③城市水利设施优化及水资源合理利用,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水质和水量的运动变化规律和理论,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以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和合理应用。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教授7人,5人具有博士学位。

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隶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桥梁和隧道工程理论与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立足于解决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在设计与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

①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主要研究桥梁结构设计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桥梁施工的理论与控制技术。

②桥梁振动控制,主要研究大型与新型桥梁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

③隧道及地下工程新技术与环境控制,主要研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新技术和施工环境安全控制技术。

④隧道稳定性理论,主要研究隧道稳定理论和控制技术。

⑤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研究超前地质预报与物探仪器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和超前地质预报与隧道施工地质新理论、新技术。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40人。

其中教授31人,33人具有博士学位。

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隶属于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道路与铁道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立足于道路与铁道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主要开展道路与铁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等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①勘测设计信息化与GIS应用技术,研究公路、铁路的现代勘测设计技术。

②道路与铁道工程设计理论,研究路基设计技术、新型路面结构、新型路面材料以及路基路面的设计理论。

③高速铁路与公路施工及监测技术,主要研究客运专线、高速重载铁路、高等级道路特殊路基的加固方法与施工技术,道路与铁路噪声产生机理、监控监测技术、车路耦合动力学和路面结构振动及交通环境噪声控制。

④道路与铁道工程建设管理,重点研究建设方的建设管理问题以及施工方的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

本专业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硕士生导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1人,24人具有博士学位。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系统的基本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解决房屋建筑、道路、铁路、运输管道、桥梁、隧道、运河、堤坝、港口、电站、机场、码头、市政、防护工程等实际工程中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能独立担负实际工程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

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铁道与城市轨道工程、市政工程、道路工程、土木工程测量与灾害监测。

本领域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政府特贴专家、国家级百千万人才、省管优秀专家、中青年突贡专家等。

现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105人,其中教授56人,65人具有博士学位。

085224安全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和系统的安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应急、火灾与爆炸、交通安全等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安全规划与设计、安全施工、安全评价、安全监管、公共安全应急、安全技术与准备等方面的问题,能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有:

安全系统工程与系统管理;产业安全技术及风险评价;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爆炸安全理论与技术;岩土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治;环境安全控制及工程。

本领域具有一支实力雄厚、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8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

002机械工程学院

080200机械工程(学术学位)

本学科应用并融合机械、信息、材料及数学、物理等科学理论与方法对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制造系统进行研究,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满足国家建设需求的新产品和装备。

本学科具有理论与工程结合紧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及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针对CAD/CAM、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装备设计及加工技术的关键问题,研究设计、分析、装配、制造、系统集成、产品信息管理、虚拟设计与制造等过程的数据模型,开展绿色设计制造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制造系统的建模、绿色设计的准则及经济性的分析,围绕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精密超精密加工等技术开发先进机械制造装备;

2、“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研究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等领域的关键理论问题,将理论成果应用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微机应用系统设计、现代数控技术和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领域,解决机电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难题,开发相应的产品;

3、“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主要研究机械工程中动力学分析、振动控制、机构优化、结构分析、液压控制、机电传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控制等领域的关键理论问题,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解决机械设计、设备运行与维护及设备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4、“车辆工程”学科研究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车辆状态监控与智能诊断、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等领域的理论问题,解决车辆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振动控制、有限元分析、可靠性评估、混合动力新能源车辆节能减排技术、车辆系统的DSP或PLC控制、车辆状态智能监控与诊断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开发相关的分析软件、控制系统及车辆用电子产品。

本学科拥有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现有教授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导师队伍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河北杰出青年基金3人、河北省百名优秀科技创新人才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6名及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各种企业合作项目7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近20部。

本学科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发了多种高铁施工机械、隧道施工机械,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双一流”建设工程中,本学科被列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本学科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及隧道施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机械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机械动力与传动控制实验室等省部级建设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2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能为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应用现代物理、控制理论、电子学、信息学和计量学,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检测技术研究如何将各种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参数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转换为易于传递的信号。

自动化装置涉及测量与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已经遍及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电力、冶金及国防等各个领域,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装备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专业研究方向:

在线检测与虚拟仪器、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现场总线仪表和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检测技术与系统。

本专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人,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5篇,获国家级奖l项,获省部级奖共8项。

本专业依托的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为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测控技术专业实验室拥有各种先进的测控仪器设备,总资产达1200多万元,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本专业主要从事供热及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及高效燃烧技术、空调及热工设备的节能技术、洁净空调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9人,研究生导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名。

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建设部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程等课题30余项。

曾获得省、市级奖励8项。

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

主编教材和专著10部。

承担多项校企联合攻关课题,本硕士点拥省级工程实验室。

成功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拥有完整的实验室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在清洁能源供热、建筑节能、新能源及高效传热、空调及供热设备节能、特种燃烧设备开发、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载运工具包括机车车辆、汽车、船舶和航天器。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校载运工具主要研究机车车辆、汽车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车-路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应用;运行监测与系统安全可靠性;故障诊断理论与维修技术;运行自动化与电子控制;智能工程理论及应用。

我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现为河北省重点学科,目前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依托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该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团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8人。

近年来,共完成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3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及其它项目20余项,体现出该学科具有很高的科研水平和很强的科研能力。

本学科实验室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下设振动与噪声控制、测控技术、故障诊断、车辆工程等专业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实验设备,其中包括大、中型电动振动台、德国激光扫描测振仪、美国MTS材料试验机和多功能液压实验台、德国BBM噪声源识别分析系统等各种实验设备,将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机械工程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

机械工程领域硕士要求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检测诊断技术、实验技术、机械性能分析技术、使用维修理论及技术、设备操作环境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检测诊断、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盾构与TBM关键技术、高铁施工装备研究与应用、空调设备与技术。

本领域现有教授28人,副教授17人,近三年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获国家级奖7项,获省部级奖2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计划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充足。

085236工业工程(专业学位)

工业工程是某一工程领域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域。

工业工程领域硕士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工业工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能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某—门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工程经济和现代工程管理理论,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主要研究方向有:

施工企业与管理(包括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现代制造工程等);质量工程(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现场管理与优化等);人机工程(包括人机工程理论、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和改善方法与技术、系统优化与仿真理论及技术等);企业信息化与协同管理技术(包括企业集成与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网络化等)。

本领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有省学科带头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近几年来,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有10余项项目获省部级奖励或国家专利。

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目前,有1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在研,科研课题来源广泛,科研经费充足。

003经济管理学院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及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相关工程专业领域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继续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相关研究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属管理学一级学科,该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采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科学和技术方法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并优化管理过程。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研究工程管理为主,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一定影响,是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以及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经费充足,实验设备等技术基础雄厚,在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应用性很强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

本专业导师队伍现有正、副教授23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本专业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创新管理、工程造价与项目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与物流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并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120201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趋势,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能灵活运用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财、会、审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本专业形成了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1.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2.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3.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4.审计理论与方法。

会计学专业有正、副教授16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合理的科研、教学梯队。

导师队伍均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会计学专业有会计模拟实验室面积100平方米、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面积100平方米,财务管理实验室80平方米,实验设备50多万元,完全能够满足培养要求。

12020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旨在培养满足工商企业管理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较高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中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定性的研究工具和信息技术方法,研究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各种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专业培养方向:

1.战略管理;2.投资管理;3.人力资源管理;4.企业化项目管理等。

企业管理专业现有正、副教授19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实践经验丰富,形成了一支以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高校百名创新人才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本专业研究经费充足,实验设备等技术基础雄厚。

近年来,在企业经济分析与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应用性很强的科研成果,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重大研究专项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多项。

085240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物流工程是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是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的结合。

本专业强化土木交通行业特色,突出施工项目管理,技术与管理协调发展,着眼于工程建设、制造企业和社会流通等领域的物流信息化和物流自动化等方面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与技术方法,具备物流系统预测及规划、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物流设施规划等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特色鲜明、应用型、复合型物流专业高级人才。

主要包括以下方向:

1.物流规划与布局设计;2.物流信息系统;3.材料采购与供应链管理;4.运输与仓储管理等。

本专业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多项,科研成果丰厚,研究水平较高,注重实践应用,与行业结合紧密,具有独特优势。

现有正、副教授11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并聘请学术水平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和社会专家为校外导师10人,形成稳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

“立足河北,服务交通,面向全国”,依托学校办学优势,在北京铁路局、中国铁建、中国中铁、河北省地方铁路局、河北物流产业集团、现代物流研究院等多家企业或管理部门设立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业务实践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获得良好的学术和社会效果。

125100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

工商管理(MBA)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技能,适应企业管理部门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是原铁道部指定的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河北省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和国家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学院坚持面向社会、服务铁路、理工结合、办出特色的方针,为各大中型企业培养了大量管理人才,并在管理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专业现有正、副教授近40人,导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并聘请了学术水平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和社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

设有七个方向:

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金融与国际贸易、会计与财务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004马克思主义学院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着重培养适合于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校从事理论宣传、理论研究、政治思想工作和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6人,硕士7人,河北省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三三三”层次人才1人,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学校“教学标兵”1人,学校“优青”1人。

近五年来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7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市(厅)、学校各类课题21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市(厅)级奖励4项。

本专业师资队伍是省级教学团队的组成部分,现有5名导师,拥有中外藏书1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70余种、以及专用阅览室等培养条件。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主要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三个研究方向。

培养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理论教育、理论宣传、理论研究、党群工作、文化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是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教育厅基地的研究中心,是河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与研修基地、河北省生态与发展环境研究基地的依托专业。

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7人,河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学校“教学标兵”2人。

近五年来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国内重要理论网站转载6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5项。

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厅级项目多项。

本专业师资队伍是省级教学团队的组成部分,现有导师6名,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研究条件,相关文献期刊资料种类齐全。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三个研究方向。

培养能够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党政群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5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近五年来出版学术专著7部,教材5部;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项。

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7项。

本专业师资队伍是省级教学团队的组成部分,现有7名导师,具有良好的教学与研究条件,有中外文藏书1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70余种。

005人文学院

035102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本专业招收本科阶段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含同等学力考生)。

主要培养面向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