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64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docx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梳理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数与代数:

赵玉军

空间与图形:

袁钦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框架

领域模块

知识要点

具体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1、点数法

2、破十法

3、平十法

4、想加法算减法

用数学解决问题

1、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计算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1、方法:

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2、计数单位“百”:

10个十是100

3、进率:

10个一时十、10个十是100.....

读数

从最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几。

写数

从最高位写起,有1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有几就在个位上写几,除最高位外,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比较大小

1、根据数的顺序比较

2、根据数的组成比较

3、根据数位顺序表来比

4、找两个数的中间数来比

5、借助计数器来比较

6、借助实物来比较

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方法

会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来描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数的关系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不进位不退位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1、口算方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个位数加减个位数,再把所得的和或差加起来;也可以先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减,再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减。

2、笔算方法:

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减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就是结果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口算方法以及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想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十再减,十位不够减,从百位借1当十再减。

估算

把两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估算的结果是近似值,不是准确值

观察物体

从前面、后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或者方向观察单一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物体

认识平面图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

1、长方形:

长长方方的,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相对的边一样长

2、正方形:

正正方方的,4条边一样长

3、三角形:

有3条直直的边

4、圆:

圆圆的,平平的,边缘光滑,没有棱角

动手做

对折、拼摆

1、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可以把规则图形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2、了解七巧板的组成。

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关于复习课的思考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

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

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梳理),达到“化”(浓缩化),把平时所学的相关但是却零散的知识点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沟通、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复习课容易出现的几点偏差:

1.教师越俎代庖,学生是听客和陪衬。

2.以做题代替复习整理。

3.过分重视知识,忽略能力的发展。

关于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1.要想上好复习课,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储备与能力要求。

2.有效的复习课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3.教师如何收集、选择、汇编复习题。

4.怎样在复习课中更好地兼顾不同学生的整体提升。

 

以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材梳理

一.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100以内数的认识

正确数数

1个1个地数

从小到大2个2个地数

顺序有规律地数5个个地数

从大到小10个10个地数

正确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数的组成

正确区分数位与位数(个位、十位的数表示的意义

最小的两位数、最大的两位数、最小的三位数。

2.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数比较大小

一串数比较大小

给出一串数,大于40的数有哪些?

(比较大小与数位的综合考查,要把答案填全。

3.积累生活中合理数数的经验,培养估数的意识与方法。

4.培养数感

在具体情境中正确比较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会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5.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二)数的运算

培养计算能力

(1)口算能力

内容有:

20以内退位减法方法有:

(破十法、去尾法、想加算减)。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不退位)

(2)笔算能力

内容:

100以内加减法。

方法:

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

(3)估算能力

注意:

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识别、

书写名称、

列式计算:

被减数是A,减数是B,差是多少?

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

填未知数:

()+20=50

(三)解决问题

核心:

体现抽象思想,完善加减意义

把两(几)部分合并在一起,求总数。

加法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从总体中去掉部分,求剩余。

减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在这么多的情境下,什么在变?

什么不变?

数据在变,情境在变

数量关系不变

意义不变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从多个信息的情境中选取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指定的数学算式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1)形成“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全过程

步骤: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列式、答)

(2)抽象出加减法算式;

要让学生说清楚理由,为什么用加(减)法算式来解决问题?

3.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图多问

如:

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现实情境的不同问法:

甲比乙多几?

乙比甲少几?

甲去掉几个就和乙一样多?

乙再添上几个就和甲同样多?

甲和乙相差几个?

二.图形与几何

1.观察物体

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方向词的理解:

正面

2.图形的认识

A.直观认识4种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1)会认、读、写图形名称

(2)在组合图形中分辨图形并正确数出个数

B.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C.图形的组合与拆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1课时数的认识

复习内容:

北师大一下p84,完成p86第1、2、3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习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让学生能正确、灵活地比较数的大小。

3.复习数的大小相对关系,让学生会正确使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

1.谈话引入:

一.三班有40名同学,其中男生23人,女生17人。

(板书40、22、18)全班读数。

板书:

40读作:

( )

23读作:

(    )

17读作:

(    )

2.一.四班有39名同学,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

你会写出这三个数吗?

板书:

三十九写作:

()

二十一写作:

()

十八写作:

()

3.一个一个地数,从23顺数到33。

()

两个两个地数,从52倒数到36。

()

5个5个地数,从35顺数到60。

()

10个10个地数,从100倒数到40。

()

4.完成书p86第1题。

二.复习数位、数的组成。

1.39的个位是(),表示()个();十位是(),表示()个()。

指名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

2.教师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0、93、100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个位、十位、百位上的几颗珠子分别表示什么。

3.完成书p86第2题。

补充47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提醒学生看清题意)

三.复习比较大小。

1.师:

出示比大小。

56○6578○7698○100

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综合练习。

55378532539315253530

(1)个位上是5的数有()。

(2)十位上是3的数有()。

(3)这些数中比40大的数有()。

(4)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四.复习数的相对大小。

1.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兔爸爸拔了93个萝卜,兔妈妈拔了85个萝卜,兔妹妹拔了41个

萝卜。

兔爸爸拔的萝卜比兔妹妹拔的萝卜数量

多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

 

学生选择后,师追问:

你还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比

一比吗?

2.

 

6

26

36

 

一年级合唱队有28人。

美术组可能有多少人?

(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科技组可能有多少人?

(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五.小结。

第2课时数的运算

复习内容:

北师大一下p84,完成p86-87第3-6题。

复习目的:

1.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用不同方法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会说、会填口算方法。

能达到每分钟口算10题。

2.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

明确算理和算法。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复习过程:

一.复习口算。

1.口算。

开火车(口算卡片)

9+8=15-7=19-8=13+5=

12-5=11-6=15-4=13-7=

13-8=7+8=12-6=16-9=

2.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

师:

刚才大家算得又对又快,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算式。

板书:

13-8=

指名说你是怎样算的?

(3种算法)

师:

你会把刚才的算法填出来吗?

出示:

13-8=()

方法1:

方法2:

先算10-()=()先算()-()=()

再算()+()=()再算()-()=()

方法3:

想8+()=13

所以13-8=()

全班订正,小结三种算法。

(破十法,去尾法,想加算减的方法)

3.复习数线。

出示数线。

师:

你能把算13-8的方法在数线图上表示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3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小结:

在数线图上表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3种方式:

(逐一减;分两次减;直接算出得数,一次减。

4.完成书p86第4题。

二.复习100以内笔算。

1.完成p87第5题。

全班说58+37=94-35=的计算过程。

小结竖式计算的方法。

2.森林医生。

3+52=8292-36=6264-41=2524+59=71

3926422

+52-36-41+59

82622571

指名说:

上面的计算对吗?

全班订正。

小结: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书p87第6题。

先观察,再比较。

学生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培养学生灵活地比较方法。

 

第3课时解决问题

复习内容:

北师大一下p85,完成p87-88第7,9-12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不同情境中的相同数量关系。

2.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习惯。

复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捐书活动。

小芳小明

13本8本

师: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师板书:

1.小芳比小明多捐几本?

2.小明比小芳少捐几本?

3.小芳和小明捐的书相差几本?

4.小明再捐几本就和小芳捐的书同样多?

5.小芳少捐几本就和小明捐的书一样多?

全班列式。

师:

这几道题问法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样的,列的算式也是一样的。

 

二.看图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兔比马多8只马有45只鱼比兔少3只

你的数学问题:

①;列式:

②;列式:

③;列式:

三.完成书p87第5题,p88-89第9-14题。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复习内容:

北师大一下p85,完成书p90第1-4题。

复习目的:

1.进一步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复习过程:

一、复习平面图形。

教师:

我们在这本书中认识了哪些图形?

学生:

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涂一涂,数一数。

 

△有()个涂红色○有()个涂绿色

有()个涂蓝色□有()个涂黄色

全班订正。

师:

你是怎样判断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师:

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最容易混淆?

生:

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

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呢?

学生:

长方形整个图形要长一些,而正方形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

2.完成书p90第1题。

二.复习观察物体。

1.连一连。

 

2.完成书p90第2题。

三、折一折。

1.完成书p90第3题。

进一步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总结。

图形王国里有很多有趣的图形,同学们回家以后可以用自己剪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出漂亮的有创意的图案,自己试一试。

可以仿照p90第4题,也可以自己当一个设计师,拼出漂亮的图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