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6700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docx

云南边境农村贫困成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

云南边境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山地地形为主,据此,将边境贫困村分为高寒山区,山区,半山区和坝区四种类型。

高寒山区边境贫困村,海拔2500米以上;山区边境贫困村,海拔1500米—2500米;半山区边境贫困村,海拔1000米—1500米;坝区边境贫困村,海拔1000米以下。

图3-3云南省沿边乡镇贫困状况与海拔示意图

数据来源:

根据25个边境县沿边乡镇基本情况统计表整理绘制

高寒山区边境贫困村类型主要集中在西北边境线一带,包括了贡山和福贡县的边境乡镇,占25个边境县的8%。

山区边境贫困村所占数量较多,共有16个边境县(市)的乡镇属于该类型,占64%,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边境线,南部边境线数量相对较少且分布零散。

半山区边境贫困村共有4个,占16%,有3个分布在南部边境线。

坝区边境贫困村一共有3个,占12%,零散分布在南部边境一线。

表3-11根据海拔划分贫困类型表

海拔高度(米)

贫困类型

边境乡镇所占比例(%)

>2500

高寒山区边境贫困村

8%

1500-2500

山区边境贫困村

64%

数据来源:

根据25个边境县沿边乡镇基本情况统计表整理绘制

云南边境地区的水热、植被条件相对优越,环境退化的影响因素是地形高差过大,地表物质的疏松和土层瘠薄,适宜耕作的土作稀少和高度的农业人口、高强度坡地开发交织在一起,使植被遭到人为破坏。

人为活动与自然因素相结合使景观变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及土地资源丧失,自然环境变化频繁且变幅大,应变力相对弱,一旦某一自然要素出现波动,往往整个系统随之演变,当发生不利的人为开发行为时,较非敏感区更易出现退化。

环境退化的主要表现形成是土地退化,一是数量方面,即土地所产出的可利用生物量,产量会愈来愈少,就表示其生产力在退化;二是质量方面,产品质量越来越差。

我省边境农村大多处于高寒山区、山区、半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有“无灾不成年”之说,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低温、冷冻、雪灾、冰雹、洪涝、滑坡、泥石流、地震、和各种病虫害灾害。

其中,干旱、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这四种自然灾害是 云南边境地区普遍存在的,这是由于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所导致的。

云南处在中国的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也是较为频繁的。

边境地区的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位于西北、西、西南部的几个地州,低温和冷冻灾害也主要发生这一带。

自然灾害对贫穷、落后的边境地区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是因为农业本身抗自然灾害能力弱,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要高于其它产业,由于边境地区农民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农业(种植业和牧业),所以,自然灾害也是造成边境地区返贫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云南省边境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农业又是边境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所以,自然灾害不利于边境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扶贫的难度。

二、基础设施

截至2006年,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的2076个边境村委会中,尚有138个不能用自来水,48.6万人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农田的有效灌溉率仅为25%。

59个村不通电,其中边境沿线行政村有14个;到2006年底,58个村不通公路,其中边境沿线村47个,占边境沿线行政村843个的16.61%。

边境许多县乡公路是四级以下沙石路面,下雨天不能行走;217个村不通程控电话,其中边境沿线66个;有10.61万人住茅草房,7.38万人住竹片房、11.04万人危房之中。

12.33万人需要异地搬迁。

表3-13 云南25个边境县(市)沿边乡镇基础生活困难人数(万人)

 县名

乡镇数

村委会数

需搬迁人口数

茅草房

竹片房

危房

饮水困难人数

汇总

111

843

12.33

10.61

7.38

11.04

48.60

麻栗坡

8

69

0.38

0.00

0.00

0.91

2.74

富宁

2

38

0.08

0.00

0.58

0.91

4.25

马关

3

15

0.52

0.00

0.00

0.29

0.39

金平

5

45

0.54

0.85

0.81

0.45

3.38

河口

4

19

0.38

0.15

0.32

0.21

0.55

绿春

2

17

0.58

0.30

0.08

0.31

0.63

江城

4

25

0.31

0.44

0.00

0.28

0.21

澜沧

2

16

0.24

0.19

0.00

0.34

0.88

孟连

4

32

0.58

0.68

0.15

0.08

0.72

景洪

2

26

0.14

0.05

0.00

0.00

2.49

勐腊

7

39

0.21

0.01

0.00

0.00

2.45

勐海

4

30

0.32

0.46

0.02

0.52

1.33

镇康

3

32

0.73

0.16

0.32

1.34

3.75

西盟

7

36

0.45

0.37

0.00

0.00

0.00

沧源

6

45

0.84

1.29

0.54

0.16

2.50

耿马

1

23

0.15

0.16

0.00

0.00

0.56

盈江

9

53

0.22

0.00

1.22

0.64

2.32

瑞丽

6

29

0.21

1.37

1.40

0.50

3.55

潞西

4

30

1.08

0.35

0.05

0.69

2.16

陇川

3

23

0.14

0.18

0.04

0.47

3.42

腾冲

3

27

0.95

0.30

0.25

0.65

3.20

龙陵

3

30

0.14

0.10

0.20

0.89

1.54

泸水

8

65

0.89

0.96

1.40

0.68

3.02

福贡

7

57

1.07

1.43

0.00

0.68

1.77

贡山

4

22

1.19

0.80

0.00

0.03

0.78

表3-14 云南25个边境县(市)沿边行政村基础设施情况

单位:

县名

乡镇数

村委会数

不通公路

不通电

不通电话

无卫生室

无活动室

无小学

汇总

111

843

47

14

66

170

536

27

麻栗坡

8

69

0

0

0

2

69

0

富宁

2

38

0

0

2

13

38

0

马关

3

15

0

0

3

0

11

0

金平

5

45

0

1

1

7

45

0

河口

4

19

0

0

2

4

9

3

绿春

2

17

1

2

3

3

12

2

江城

4

25

0

0

0

0

0

0

澜沧

2

16

1

5

6

6

16

0

孟连

4

32

2

1

4

1

0

2

景洪

2

26

0

0

0

6

6

4

勐腊

7

39

0

0

5

9

19

5

勐海

4

30

0

0

14

17

28

5

镇康

3

32

1

0

0

9

26

0

西盟

7

36

0

0

0

0

36

0

沧源

6

45

0

0

0

0

0

0

耿马

1

23

0

0

0

2

3

0

盈江

9

53

1

0

2

15

34

0

瑞丽

6

29

5

0

0

4

15

1

潞西

4

30

4

2

7

6

9

0

陇川

3

23

8

0

1

1

17

1

腾冲

3

27

0

0

4

0

25

0

龙陵

3

30

0

0

0

12

22

0

泸水

8

65

21

3

7

22

25

0

福贡

7

57

3

0

0

31

52

0

贡山

4

22

0

0

5

0

19

4

表3-15 云南25个边境县(市)沿边自然村基础设施情况      

单位:

县名

乡镇数

村委会数

自然村数

贫困自然村数

2007—2010整村推进规划数

汇总

111

843

9559

6426

2081

麻栗坡

8

69

1420

476

207

富宁

2

38

743

638

95

马关

3

15

217

174

62

金平

5

45

482

482

98

河口

4

19

209

127

49

绿春

2

17

127

68

25

江城

4

25

247

247

46

澜沧

2

16

142

141

66

孟连

4

32

375

375

73

景洪

2

26

196

114

31

勐腊

7

39

383

115

108

勐海

4

30

281

154

97

镇康

3

32

246

155

71

西盟

7

36

549

549

98

沧源

6

45

389

389

70

耿马

1

23

257

67

13

盈江

9

53

549

549

98

瑞丽

6

29

415

112

46

潞西

4

30

282

282

33

陇川

3

23

245

185

155

腾冲

3

27

415

112

46

龙陵

3

30

385

201

44

泸水

8

65

713

236

148

福贡

7

57

523

523

150

贡山

4

22

203

203

72

表3-16 云南25个边境县(市)沿边自然村基础设施情况(个)

县名

乡镇数

村委会数

自然村数

贫困自然村数

未通公路数

未通电数

未通电话数

未通广播电视数

总汇

111

843

9559

6426

2075

839

3498

4066

麻栗坡

8

69

1420

476

8

0

127

44

富宁

2

38

743

638

207

13

434

494

马关

3

15

217

174

8

0

127

44

金平

5

45

482

482

139

185

292

210

河口

4

19

209

127

37

4

141

109

绿春

2

17

127

68

35

25

28

73

江城

4

25

247

247

36

35

54

35

澜沧

2

16

142

141

0

84

51

45

孟连

4

32

375

375

53

12

104

232

景洪

2

26

196

114

0

20

17

46

勐腊

7

39

383

115

4

19

24

17

勐海

4

30

281

154

9

12

103

48

镇康

3

32

246

155

99

29

45

47

西盟

7

36

549

549

0

0

0

0

沧源

6

45

389

389

17

54

110

158

耿马

1

23

257

67

5

1

6

0

盈江

9

53

549

549

108

13

151

382

瑞丽

6

29

415

112

41

0

1

69

潞西

4

30

282

282

50

1

64

132

陇川

3

23

245

185

108

0

14

164

腾冲

3

27

415

112

40

7

95

91

龙陵

3

30

385

201

56

8

26

33

泸水

8

65

713

236

401

182

398

440

福贡

7

57

523

523

306

55

319

379

贡山

4

22

203

203

105

70

121

163

数据来源:

根据省扶贫办《25个边境县沿边乡镇基本情况统计表》数据整理。

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给边境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人畜饮水缺乏,造成人们健康状况下降,影响正常劳作;牲畜喝不上水,造成减产,使得农民遭受经济损失。

由于道路不通畅,使得农民外出求学受阻,教育水平低下,阻碍当地人员素质提高。

同时,由于道路水利设施跟不上,使得因受到自然灾害而造成的设施破坏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三、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指集体行动的制度、关系、规范和网络(世界银行,2003年)。

武考克把社会资本同贫苦、落后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认为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的人更容易获得物资资源以面对各种危机。

贫困地区除了经济贫困外,因社会关系缺乏、社会支持网络松弛以及人们文化知识的缺失等都可能加剧贫困的程度和迁延性。

社会资本不仅是一个社会或社区制度的综合,而且是使这个社会或社区的成员公共发展进步的粘合。

因而,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本可以认为是贫困社区或个人在摆脱自身贫困、提升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所能够获得和能够运用的社会资源,如信任、规范、网络等的能力。

农村社区是一个共同享有明显界线的领土空间、同样的语言和文化、相似的资源利用模式、实施和遵守具有共识的有形与无形的制度的农户群体的组合。

社区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它是发展工作的重要层面与单元。

我国农村社区有行政社区(行政村)和自然社区(自然村)两种。

行政社区是按行政管理区域定义的,而自然社区是按自然聚居区定义的。

行政社区是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重要单元,而行政社区所包含的各个自然社区又是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单元。

由于特殊的地理与民族众多的原因,云南边境县的基层农村社区呈现出以下特征:

环境封闭,表现为区位封闭,生活环境封闭,与其他民族间的交往相对较少;民族类别多。

边境25个县(市)中,所居住的民族从种类和数量上都各不相同,不存在单一民族的地区,分析发现,在同一个区域内,民族种类越多,贫困程度越深,贫困发生率较高;等级观念、家族观念、依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请客礼祭,轻资本积累业,经商观念淡薄。

边境民族农村保持着重请客的风俗习惯,即使是毫不沾亲带故,无关紧要的过路客或走村串寨的小商贩来到家中,豪爽、热情的他们也会宰只鸡或煮顿腊肉来招待,祭仪、婚庆、丧礼、集会,频繁不断。

传统的农村社区生产方式一方面使得边境农民可以以一种和谐自然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内部比较团结,容易形成合力来发展生产,封闭的社区文化也有利于其文化遗产的保留,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也是发展当地经济的一条有利的途径,但从长远来看,封闭的环境,传统的社区文化观念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利。

农村基层组织是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与农民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又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的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维护村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然而,边境地区乡镇组织在诸多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在不断下降,外来干部越来越多,民族干部把他们视为“竞争”者,各族群众也不太欢迎不懂民族语言的外来干部,逐渐产生了新的“民族仇视”,影响了边境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安定团结。

此外,一些基层干部只能责任不清楚,等、靠、要思想严重,对农村社区的发展规划没有全盘的考虑,发动群众参与反贫困的思路不清楚,加之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对外联系及与各级政府沟通过程困难,对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不够,反贫困效率不高。

农民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按照平等原则,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通过共同经营,实现改善自身经济利益或经济地位的组织。

农民合作组织是广大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进入市场、改善自身经济地位的有效途径。

农民合作组织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人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不仅解决了单家独户的农民进人市场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市场与加工企业面对千家万户组织货源的困难。

同时,农民合作组织依靠集体的力量、规模的优势,增强了谈判的地位,提高了农民的竞争能力,也造就了一个对等的谈判主体。

到2007年,云南农村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近6000个,虽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上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组织结构松散、运行不规范、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我省边境地区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民合作组织,数量极少,规模也很小,缺少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不能很好的与市场结合以减低生产的盲目性。

相反,边境贫困地区存在的各种宗教组织,其内部有其独特的组织与活动的规则与方式,由于边境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们与外界联系很薄弱,这种比较稳固的内部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提供一个较为安全的组织,使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趋于稳定有利于边境人民生活、生产的开展,但这种影响也有其负面的作用,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推进,不利于先进思想的传播。

如一些信徒们常无所作为、听天由命,认为凡事都是由老天爷、神灵等预先决定。

生活不好,身体不好,命该如此,与个人的努力无关。

有的信徒家里本来就穷,还要花钱去烧香拜佛看风水等,浪费钱财。

生病不请医生看,却迷信驱鬼降魔,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丢了性命,造成家破人亡;有的信徒安于现状,不愿或不敢从事第二、三产业,害怕激怒神灵等,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金融资本

由于边境地区收入来源单一,人均纯收入低,所以边境地区的储蓄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省、全国水平。

据2005年的统计,边境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8.5%;以县为单位,边境25县为全省的50.75%。

表3-172005年边境25县(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与全省的比较

指标

边境25县

全省

人均储蓄存款(元/人)

3763.24

5460.82

县均储蓄存款(万元/县)

95628.08

188394.11

数据来源:

根据《云南民族地区“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文献》,《云南省边境县主要统计指标》和 《2006年云南省统计年鉴》整理

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资本越雄厚,其投入再生产能力越强,而资本的源泉是储蓄,暂且不考虑储蓄的资本转换率。

如果一个地区的储蓄总量太少,哪怕其资本转换率再高,所获得用于再生产的资本也不可能太多。

进一步分析,由于投入不足,再生产能力弱,那么经济发展的动力就小,发展速度就比较缓慢。

收入和储蓄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收入渠道单一,收入就少,储蓄也就少,那么投入再生产能力就弱,从而反过来影响收入。

边境农民收入主要是农业,但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储蓄等各项经济指标都远远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且与全省、全国的差距在逐步扩大,金融资本较弱,由此而引起贫困的恶性循环。

五、科技水平

农业是一种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传统农业是以耕地利用为前提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国几乎没有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了,特别是在云南边境,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山多地少,以农业为支柱产业,所以要想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率,必须要提高农业技术含量。

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改造自然增加社会财富的手段。

农业技术水平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单位土地的创收能力。

目前边境农村在农业生产中仍然采用非常传统的农生产资料和耕作方式,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耕牛犁、人背马驮,农业技术有所利用但是含量少。

农业机械设施的使用率很低,很多农民也缺乏基本的技能来利用好合理的资源,农民仍使用牛、自然的劳动力来耕种。

表3-182005年农业技术对比情况

全国

云南省

边境25县(市)

化肥施用量(吨)

47662000

1426516

26000

粮食播种面积(公顷)

104278000

4253930

652000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68397.8

1666

214

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吨)

0.46

0.34

0.04

平均每公顷农业机械使用量(万千瓦)

0.0045

0.0004

0.0003

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和《云南省统计年鉴》(2006年)整理。

在农业技术方面边境25县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为0.04吨,低于云南省的0.34吨以及全国平均水平0.46吨。

平均每亩农业机械施动力为0.0003万千瓦,也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0.0004万千瓦,和0.0045万千瓦。

可见,边境地区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这也是阻碍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