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037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陶艺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艺教案.docx

《陶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陶艺教案.docx

陶艺教案

 

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

 

课程:

陶艺欣赏与创作

******

院(系):

美术与设计学院

学年学期:

2017

 

南阳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安排

教材名称及使用版本

《现代陶艺》

本课程教学计划课时数

32

本课程实际安排课时数

32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情况

 

第一章:

4课时,认识陶艺

第二章:

4课时, 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第三章:

4课时,陶艺的成型方法,捏塑法

第四章:

4课时,陶艺的成型方法,泥条盘筑法

第五章:

4课时,陶艺的成型方法,手工拉坯

第六章:

4课时,装饰技法——胚体装饰

第七章:

4课时:

装饰技法——釉料装饰

第八章:

4课时,烧成工艺

 

备注

 

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

章节

课题

认识陶艺

计划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1.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

中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

各个朝代的代表陶器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老师讲解,看图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现代陶艺创作是大学专业的必修课,陶艺手工成型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手工成型能力,动手和掌握陶艺基本的成型方法与步骤,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创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目标是使学生在较为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对现代陶艺形式美的认识,培养其动手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

2.介绍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1、中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中国陶瓷,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彩陶”和“黑陶”为代表掀开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光辉灿烂篇章,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1921年,在中国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址中绘有红、黑或紫色几何图案的彩绘陶器,考古学者称之为“彩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仰韶文化”。

1928年在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许多黑色陶器。

教学内容

批注

器型浑圆端正,乌黑发亮,考古学家称之为“黑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龙山文化”。

这两种文化相继形成了中国史前文化阶段的两个主要系统。

此外还有与“仰韶文化”同时发展的“马家浜文化”,与“龙山文化”同时发展的“齐家文化”,以及“青莲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这些大多以红陶、灰陶、彩陶、黑陶为主的史前陶器,既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每一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现象,商代在红陶、灰陶、黑陶和印纹陶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器表施青釉的早期青瓷,为中国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利用丰富的资源。

优质的瓷土烧制出世界上第一件瓷器,成为我国的重大发明之一。

中国的瓷器,从三国时代开始进入

辉煌的发展时期,经历了南北朝、隋、唐,宋代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出现了不少的新品种,如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的罐、磁枕等,呈现了空前的繁荣和丰富。

章节

课题

 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计划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1、学习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茶杯。

2、通过对杯子的装饰,提高学生对你性的了解。

教学重点

1、泥条的揉搓技巧

2、时间与干湿度的把握

教学难点

1、泥条与泥条的黏住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老师现场制作演示,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本章节:

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陶艺的材料主要是天然岩石风化分解而成的黏土。

黏土主要是由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

0.005毫米的黏土矿物所组成,干燥时成土状,容易研成粉末,加水调匀后塑造各种不同形状,煅烧后形成石块硬状。

工具和设备:

从事陶艺必备的工具主要有泥板、转盘、陶拍、竹刀、刮刀、钢丝弓,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熟皮、水笔、塑料布等。

现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泥板:

在陶艺作品的底部当托使用。

转盘:

做作品时可以自由转动以便从每个角度制作。

  陶拍:

用于拍打泥片,陶艺作品需拍实的地方由陶拍拍实。

竹刀:

在陶艺制作中和双手结合的必备工具。

 刮刀:

用于修坯,塑造、修平作品的各个面时使用。

钢丝弓:

切割陶泥时使用。

教学内容

批注

熟皮:

用于作品打光、抹平。

水笔:

用于补水、修坯。

塑料布:

在制作作品时保湿及防尘。

陶艺制作工序概述

烧制陶瓷的关键因素是:

泥、釉、火。

为什么有些陶、瓷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呢?

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

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

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用,传统的开片釉(碧裂)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我们从配泥、成型、配釉及煅烧四方面加以介绍。

配泥:

陶土和瓷土的化学成分基本是相同的,由于风化和再风化的原因,改变了它们的物理性能,使之出现了陶土具有较大的粘性和可塑性,瓷土具有脆性及高温状态下玻化程度较大的区别。

教学内容

批注

成型:

陶艺以手工拉坯为历时最长、产量最大的成型方法,其中手工拉坯成型是在转轮(辘轳、僧称“车面”)上制作圆形器皿的基本方法。

拉坯的准备工作是揉泥:

就是把泥团放在车面的圆心部位,辘轳转动后,用手腕和手指的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使其进一步排除里面的气泡,使泥更“熟”。

手工拉坯与其他瓷区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是陶泥,可塑性较高。

陶艺的艺术造型重视点、线、面的关系,陶塑属于雕塑的范畴,体积(俗称“面”)和线条,不但是组成

陶艺品的主要因素,而且还是决定作品质素的重要成分。

其塑造除使用通常的雕、琢、刻、划的处理方法外,还有捏、粘、贴、捺……等手法以加强局部的表现和装饰。

教学内容

批注

配釉:

陶艺作品是泥、釉、火的综合产物,不同色釉的透明度、覆盖度都有所不同。

所以陶艺作品在塑制过程中也把釉色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

施釉方法:

浸釉、淋釉、涂釉和喷釉。

浸釉:

把整件坯体浸于稀稠合适的釉药之中,让其自然吸附至一定的厚度。

涂釉:

用毛笔蘸了釉药后涂于坯体上,用笔的侧锋涂擦也会出现特殊的效果。

喷釉:

用喷雾器把釉药喷于坯体。

煅烧:

煅烧分预热、上火、高温还原等几个步骤。

目前,使用的窑炉若以火焰运作可分为:

明焰式、半隔焰式和隔焰式三种。

若以产品运行方式来分类可分为隧道式(窑车式、辊道式)、梭式等类型;产品不运行的有倒滔窑、龙窑等。

章节

第三章

课题

陶艺的成型法----捏塑法

计划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通过手工捏塑,来塑造形体

教学重点

对泥的干湿度的把握,以及手法的熟练度

教学难点

造型的美感与准确度的表达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老师现场制作演示,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陶艺的成型方法:

捏塑法

章节

课题

陶艺成型法——泥条盘筑法

计划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掌握泥条盘筑的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泥条技法训练,掌握这项技术

教学难点

泥条粘节与泥浆的制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老师现场示范讲解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陶艺成型法——泥条盘筑法

章节

课题

陶艺成型法——拉坯法

计划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通过训练,熟练掌握拉坯的技巧

教学重点

拉坯是陶艺的重要手法,学会找重心

教学难点

重心的把握

教学方法和手段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手工拉坯法:

教学内容

批注

章节

课题

装饰技法——胚体装饰

计划课时数

4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了解坯的装饰手法,熟料运用多种技巧

教学重点

镂空,雕刻等技法

教学难点

雕刻技法的多种手法技巧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老师现场示范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装饰技法:

坯体装饰

 

教学内容

批注

章节

课题

计划课时数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

章节

课题

釉料装饰、

计划课时数

2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了解并运用多种釉料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

釉下彩,青花绘制

教学难点

釉上彩,各种釉料的特性和温度变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老师现场指导上釉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釉上装饰:

也叫釉上彩,是施釉烧成后在釉层上进行装饰,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烧成。

釉下装饰:

是先装饰,后施釉而烧成。

颜色釉装饰:

一般是指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釉施在坯体上,使器物表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艺术釉装饰:

是通过加入某种金属化合物或调整釉料配方的比例,并利用不同的温度烧制而成的装饰效果。

教学内容

批注

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

章节

课题

烧成工艺

计划课时数

2

授课班级

教学目的

学会烧窑

教学重点

温度与釉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烧窑,如何装窑

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老师指导下,现在装窑,并烧制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坯体的烧制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物理、化学变化交错进行的复杂过程。

烧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低温阶段,常温至200℃。

这一阶段主要是排除坯体在干燥时没有排尽的残余水分,随着水分的排除,固体颗粒再度紧密靠拢,因而发生一些收缩。

通过此阶段,坯体强度和气孔率都相应增加。

第二阶段:

分解与氧化阶段,200℃至950℃。

此阶段坯体开始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变化。

如黏土及其他含水矿物排降结晶水,黏土中的杂质和釉料某些成分分解氧化。

石英发生多晶转化,形成少量液相,坯体重量减轻,气孔增多。

第三阶段:

高温阶段:

950℃至烧成温度。

此时,原料之间的各种化学作用加速进行,熔解物的生成量迅速增加,从而伴随着坯体的烧结。

在此阶段,由于坯体内的水汽及其他气体的急剧排出,在坯体周围形成许多液相与固相类型和浓度不等的微观区域。

因此,在最高温度下常需2-4小时的保温阶段。

教学内容

批注

第四阶段:

冷却阶段,烧成温度至常温。

一般为自然冷却,不采取特殊措施。

而对大件、器壁厚实的作品,在冷却到750℃以后要放慢冷却速度,以防炸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