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130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8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docx

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练习题第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有人对不结盟运动作过如此的推论和评价:

大前提:

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小前提:

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消极中立态度结论:

不会对国际事务产生任何影响以上推论()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是正确的

B、大前提、小前提是正确的,结论是错误的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是错误的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是正确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A、铁幕演说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罗马尼亚画家杜罗于1950年画的一幅漫画,题为《他为什么瘦得只剩皮包骨了》。

该漫画创作的直接背景是()

有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A、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B、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D、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

请你为下边的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

A、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B、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

D、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67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这三个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联盟

D、欧洲经济共同体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一体化

D、集团化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近些年来继“金砖四国”之后,又出现“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灵猫六国”(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新钻11国”(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的提法,材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挫

B、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

C、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D、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

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A、北约

B、华约

C、欧共体

D、不结盟运动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某同学构思一篇关于二战后世界局势的论文,他的提纲中有一个标题为“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下列史实适合在此标题下展开论述的有()

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②不结盟运动兴起

③勃烈日涅夫的经济改革④北约轰炸南联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据报道,针对有关上海合作组织是东方“北约”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表示,上合组织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一个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组织,不具备军事职能,不能和“北约”相提并论。

下列对这两个组织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都是区域合作组织

B、都是军事联盟组织

C、都是经济联盟组织

D、都是政治意识形态的联盟组织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指出:

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满足人民的各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

据此可知()

A、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提高

B、经济不发达地区易陷入专制统治

C、美国致力于战后各国均衡发展

D、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手段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说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20世纪末,在“旧秩序”向“新秩序”转换的过程中()

A、国际力量对比变化

B、“冷战”思维终结

C、多极格局诞生

D、地区冲突消失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全球通史》指出: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

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这反映出()

A、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

B、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答案】:

【解析】:

第17题【材料分析题】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你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Ⅰ

材料三:

1998年,美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对伊拉克进行大轰炸。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向南联盟发动大规模的空袭。

2001年美国以反恐为名义发动对阿富汗战争,推倒塔利班政权。

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

这是美国的“坦克式民主和自由”。

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材料一相比,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企图会受到当今国际上哪些力量制约?

【答案】:

【解析】:

第18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请回答:

材料一是谁说的?

他所说的“铁幕”是指什么?

他演说的意图是什么?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

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它意味着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美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1946年2月)中这样说:

“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苏联)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

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逐渐形成。

材料二:

“群雄竞起”时代示意图。

有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中“冲突”所指的事件,并分析美苏这场“冲突”产生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的“群雄竞起”时代。

【答案】: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促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一一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

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进行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已经发现美国已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一一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

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在二战后是指哪一国家?

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克松为什么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

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简要分析其原因。

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简要说明。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要求德国放弃马克,接受欧元,加快欧盟统一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

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前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

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性,加紧外交谈判,1990年7月在同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

——《德国:

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分裂和重新统一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国对德国统一态度不同的实质以及德国统一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

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

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

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

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

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

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

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

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答案】:

【解析】:

第23题【综合题】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探讨大国兴衰成为学术界十分热门的话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

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浪潮。

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

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2012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2012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

列举18世纪中期以前促进欧洲崛起的主要事件。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结合材料二,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

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美国衰落论”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24题【双选题】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两大阵营对峙的是()

A、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1949年北约的成立

C、东欧国家的改革

D、1949年德国的分裂

【答案】:

【解析】:

第25题【双选题】

苏联不仅不参加马歇尔计划,反而以援助东欧各国和建立经互会来与之抗衡,这让杜鲁门喜出望外。

杜鲁门认为,如果美国在遏制苏联的同时却又支持苏联恢复经济,实在是荒唐之举,现在苏联另起炉灶,分裂欧洲的责任自然就由苏联来承担。

据此可知()

A、美国真诚地希望帮助整个欧洲恢复经济

B、杜鲁门希望美苏两国合作治理欧洲

C、美国不愿背负欧洲分裂的责任

D、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