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223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惠民县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这个地方真可谓山清水秀。

沿湖走了没多远,对岸就出现了一座(高耸/高大)的山峰,湖面上有一座用赤褐色的岩石砌成的水坝,湖水由上倾泄而下,形成小型的瀑布,,脚踩岩石戏水玩耍。

湖水继续向前流淌,(穿/流)过一座石桥,水面逐渐变窄,形成溪流,溪流之上不时出现别致的小水坝,共有好几座,,看得出是精心设计的。

有圆圆的树墩形的,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成一排;有长长的好像是被砍倒的树木,从中间劈成两半,分别摆在水中央;有长方形的,上面装饰有鹅卵石;有正方形的,形似天然的石块。

溪水从坝上潺潺流过,游人可以从上面蹚水走过,清凌凌的溪水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溪水中央放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踏浪”二字,跟这里的(景致/景色)十分协调。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玩耍心旷神怡 B.倾泄赤褐色

C.树墩 山清水秀 D.协调清凌凌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耸流景色B.高大穿景色

C.高大流景致D.高耸穿景致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游人可以从坝上走过互不雷同,造型各异

B.坝上有游人走过造型各异,互不雷同

C.游人可以从坝上走过造型各异,互不雷同

D.坝上有游人走过互不雷同,造型各异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为人勤快、聪明,而且与人为善,邻居家的门锁、空调和电扇坏了,他都热心地帮助邻居修理,真是无所不为啊!

B.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书写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错别字百出,字迹潦草,文不加点,这令很多语文教师头疼。

  

C.现在的青少年,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习俗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D.教育要走出板着面孔教育人的误区,特别是作为地方教材的校本课程更要有乡土气息,而且要接地气,多些下里巴人,少点功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随着打车软件“嘀嘀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B.在看到“阿尔法狗”设计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在脸书上的非正式挑战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经纪人回应称,还没有接到谷歌方面的正式邀请。

C.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长效管理,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

D.从27日开始发生在华北地区的这轮大范围严重污染过程,已持续了4天,是进入2016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天气。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南北无隙山水言情

汪为胜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中盖有南北画派之分。

归纳而言,北派山水画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

画中多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浑厚、杂木丰茂,多取正面山形的崇高正大之感,飞瀑流泉,长松巨木,着意表现雄伟浑穆的意境。

同时刻意表现北方山石的质感,石质坚凝,棱角分明,风骨雄浑。

从艺术手法来看,格法森严,画家们对待画面的林木、山石、云雾、烟霭、岚光、风雨、雪雾、人物、关城、寺观、山居、舟船等极为重视,墨法精微。

  而南派山水画因南方特定的地形特征,则呈现出草木茂盛、烟云氤氲、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

南派山水画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画家着力表现江南特有的宁静、平和与烟云秀润之景,具有鲜明的江南特色,亦反映出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

  南北画派着力点的不同使其形成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

自近代以来,以傅抱石与陆俨少为代表,在南北画风的融合上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

他们将中国画北派的雄浑与南派的秀逸相结合,创作出章法新颖、画意深邃、自成一体的绘画风格。

傅氏纸上浇铸笔扫千军绝顶气脉,又有墨色韵律的丰致;陆氏造古新之强悍奇幻云烟,而不乏笔墨精微之精神。

而当代画家中,做此融会之工者亦有其人,雷正民先生当属其中之佼佼者。

其凭借丰厚的生活素材和艺术素养,在融集南北、推陈出新的绘画创作中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雷正民的山水画归纳起来,应当说是突破传统形式派别上的区分,通过富有成效的写生方法,经过概括、整理,重新构筑新的山水画秩序。

这个秩序既尊重传统的法度,又不拘于传统的窠臼,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又不时引入水彩、水粉或者是版画等其他因素融入画中,常给人既朴素自然、意蕴深长又不乏惊艳之处的别样感受。

  当然,雷正民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形式语言上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其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

从北方灿烂的秋山到南方的古镇桥影,从飞瀑奔腾的浑灏壮宏到幽谷思情的小桥人家,既有峻拔雄奇,又不乏飘逸清新,画家把热爱自然、敬拜自然的深沉情感挥洒在笔墨之间,清晰透彻地表达了画家的文化心理选择,也是艺术上的深情告白。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雷正民的山水画去芜存菁,突出了个性。

其破笔散锋的斧劈与浓淡墨色的渲染,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北方山石的气概又兼具南方清丽婉约、浑然天成的气象;二度平面法的构筑方式,赋予了山川在雄浑激荡中也不乏隽永与秀韵的特征;而以泼墨与泼彩表现气象,将恢宏与幽深紧密地结合,确为南北画风融会贯通之佳作。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有南北画派之分,因着力点的不同而形成了所谓“南势北气”的风格特征。

B.一些人在中国山水画南北画风的融合上做了有效尝试,傅抱石、陆俨少、雷正民等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C.虽然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在理论上有南北之分,但雷正民将南北画风融会贯通,重新构筑新的山水画秩序。

D.雷正民的山水画内容丰富,技法独特,清晰透彻地表达了画家的文化心理选择,是艺术上的深情告白。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派山水画,反映的是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因而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

B.北派山水画,以布置全山大水为主要特征,推崇刚健苍劲的壮伟之美,着意表现雄伟浑穆的意境。

C.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从艺术风格上看,北派格法森严、墨法精微,南派则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而不重实景。

D.傅抱石的画作既彰显气势又讲究墨色韵律的丰致,陆俨少的画作景物奇幻又不失笔墨精微之精神。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正民的山水画既尊重传统,又不拘于传统,在立定笔墨为主的基础上,注重引入水彩、水粉等其他因素。

B.雷正民能够在融集南北、推陈出新的绘画创作中取得卓越成就,得益于其丰厚的生活素材和深厚的艺术素养。

C.雷正民善于突破传统形式,巧妙地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北方山水与南方山水的特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D.雷正民的山水画突出表现了回归自然的旨趣和对天地人的哲思,而不注重对画作形式语言上的把握。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

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

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

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

王召责之,抗声曰:

“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

“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

“岳,非我属也。

”道宪曰:

“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

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

”扬基语塞,乃赴岳州。

及贼入蒲圻,即遁去。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

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聚奎不从。

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

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

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

道宪曰: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

贼薄城,士民尽窜。

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

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

“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

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

贼夺门入,先民降。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

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曰:

“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

“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

国俊曰:

“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

“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

“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

“愿瘗主尸而死。

”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

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烈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

代理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

担忧

C.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

收购(赃物)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

利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道宪命守卒射之毙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愿瘗主尸而死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道宪不畏权势。

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

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

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

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

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

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

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5分)

(2)道宪曰: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宿铁关西馆①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②。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①铁关:

即铁门关,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

这首诗是作者赴安西节度使府任职途中所作。

②天倪:

天边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巧妙,请简要赏析。

(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劝学》的作者把他曾在平地上抬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往望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主客问答中用“小虫”“米粒”感叹人生短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五、(12分)

16.“民以食为天”充分反映出中国人的饮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

下面这道菜会让食客们领悟到怎样的生存之道?

请简要概括。

(不超过12个字)(4分)

某餐厅推出一道名为“哲学鱼”的菜:

把基围虾剖成两半,酿一些五花肉馅在虾里面,再一起塞进煎好的鲫鱼肚里;然后把鲫鱼和另外一些调料一起酿在大鲤鱼肚子里,最后用火烤熟。

食客们在吃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的生存之道。

17.请根据画线句子拟写两个句子,能使用修辞手法,语言连贯、准确。

(4分)

那些诗句链接着山川名胜,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写了大明湖,昭示着我们,灵动的水成就沉稳的山;

;。

18.下面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畅。

(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姑苏看水

张宏

①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②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

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③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

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

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

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④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⑤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

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⑥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剌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

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

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

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

姑苏人讲话的关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⑦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

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

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

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

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⑧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

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

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⑨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

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

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获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

萋萋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

但在十年浩劫中,一湖碧波竞被抽干,“以粮为纲”时被垦成农田。

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⑩“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

谁说云水无心?

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著。

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19.文章第①段中“惧怕”指什么?

这样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4分)

20.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①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

(2分)

②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2分)

21.文章第⑤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越发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其中“好”与“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22.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枚果实孕育了三粒种子。

果子成熟了,外壳开裂,它们要寻找各自的生活道路了。

第一粒种子选择了高崖的缝隙,它顽强地发芽生根成长,最终长成一棵树,咬定青山,独立崖壁,令人惊叹感奋,诗人把它写成励志的诗篇。

第二粒种子选择了平原沃野的大路边,它同样发芽生根成长,终于长成一棵大树,撑开了一片巨大的绿荫,为过往的行人搭起了一个天然帐篷。

第三粒种子随随便便地选择了一户人家的墙缝,它同样发芽生根成长,终于把这家的墙撑开了一条裂缝,后来裂缝越来越大,墙体变形、倾斜,最终墙倒了,树也倒了,还伤了人。

要求:

①角度自选,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C

C

B

C

A

D

C

A

D

D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B[“倾泄”应为“倾泻”]

2.D[高耸:

高而直的耸立。

高大:

又高又大。

根据语境可知,第一处用“高耸”更恰当。

“流”和“穿”都可用于水从桥下过,但“穿”更生动形象。

故第二处选用“穿”。

“景色”强调客观事物的特点,“景致”强调情调意趣。

根据语境可知,第三处选用“景致”更恰当。

]

3.C[第一个横线处,根据横线后的语句“脚踩岩石戏水玩耍”可知,横线处语句的主语应为“游人”;第二处横线处,“互不雷同”的是“造型”,故“造型各异”应在前。

]

4.C[A.“无所不为”指没有什么不干的,什么坏事都干。

用于此处褒贬失当。

B“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用于此处望文生义。

C.“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于此处恰当。

D.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

5.B[A项,句式杂揉,应该为“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或“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C项,成分残缺,在“长效管理”后加“体制”;D项,搭配不当,主语“过程”和宾语“天气”不搭配。

]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C[文章前两段主要讲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有南北之分,各有特色,后面几段主要讲雷正民融合南北的山水画的特色。

综合这两点内容可知C项概括的最准确。

A、B没有突出雷正民,D项没有突出南北融合。

]

7.A[从文意看“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的原因是“南方特定的地形特征”。

此项中“文人雅士们关于山水“可居”“可游”的理想化精神向往”和“呈现出秀丽温婉的艺术风格”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

8.D[“而不注重对画作形式语言上的把握”说法有误,原文是“雷正民的山水画不仅仅是形式语言上的把握,更重要的是……”。

]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C[收:

逮捕]

10.A[A.都是动词,做B.连词,那么;连词却C.代词,指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修饰。

]

11.D[道宪曰:

“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

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

12.D[D误解文意。

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四卒解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

]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

(1)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

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

(“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

(2)道宪说:

“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考中进士。

担任长沙推官。

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某个有势力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作非为。

有盗贼抢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

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情的原委。

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等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

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吉王通报。

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

“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

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

”吉王醒悟,表示道歉,客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惊。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从岳州奔逃到长沙。

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

“岳州与长沙唇齿相依,如果合力守住岳州,那么长沙就可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可以没有忧虑。

”扬基说:

“岳州不是我的属地。

”道宪说:

“如果丢弃北面而守南面,这里还不失为楚地;如果南北全都丢弃,我们的属地又在哪呢?

”扬基哑口无言,这才赶赴岳州。

可是等到贼兵进入蒲圻时,他就逃跑了。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

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聚奎不得已来到岳州,但几天后就转移到长沙。

道宪说:

“贼距离岳州还远,可抓紧时间修缮城池,以便防守。

他们进犯岳州,还会忌惮长沙的增援;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独自保全?

”聚奎没有听从。

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进犯长沙。

在此之前,巡按御史刘熙祚命令道宪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

到了这个时候,道宪亲自率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河。

聚奎听说贼兵逼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

道宪说:

“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当时,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上还未返回,通判周二南代理攸县事务,长沙城中的文武官员没有几个人。

贼兵迫近城池,士人和百姓全都逃窜。

聚奎假装出战,很快就领着所部逃跑。

道宪独自拒守,有个贼兵绕着城呼叫:

“我们军中久闻蔡推官名的名声,希望你赶快投降,不要自讨苦吃。

”道宪命守城士卒将他射杀。

过了三天,尹先民出城与贼兵作战,失败而还。

贼兵趁势夺门而入,先民投降。

道宪被抓住,贼人用官位利诱他,他咬牙切齿大骂。

贼人为他松绑,请他坐上座,他还是骂。

贼人说:

“你不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