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24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docx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一

惠东中学高二(下)语文测试题

(一)

(粤版教材选修2《唐宋散文》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1、选出句子“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中“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结构助词“的”。

B.代词“它”

C.指示代词“那”

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选出“而”字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循磴而东

B.曲折而上

C.又为石梁,度而东

D.自池而出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

A、于林薄间东南望

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C、不薄今人爱古人

D、如履薄冰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授之柄而处其下柄:

权柄,权力

B、及其无救而且穷也穷:

绝望

C、不能通知二父志通知:

告诉

D、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诚:

果真

5、下列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B.开其地,列于中国

C.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

D.以寓其耳目之乐

6、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杖击林木,手弄流水

B.常扁舟往来山寺

C.主者以为慵懒,鞭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六一,何谓也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C.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D.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选择题。

(每题2分)

(一)

(牛)弘荣宠当世,而车服卑俭。

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

上尝令其宣敕,弘至阶下,不能言,退还拜谢,云:

“并忘之。

”上曰:

“传语小辩,故非宰臣任也。

”愈称其质直。

大业之世,委遇称隆。

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隋室旧臣,始终信任,悔吝不及,唯弘一人而已。

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尝因醉,射杀弘架车牛。

弘还宅,其妻迎谓之曰:

“叔射杀牛矣。

”弘闻之,无所怪问,直答云:

“作脯。

”坐定,其妻又曰:

“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

”弘曰:

“已知之矣。

”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其宽和如此。

(节选自《隋书》卷四九)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讷于言而敏于行讷:

语言迟钝

B.传语小辩辩:

有口才

C.直答云直:

直接

D.读书不辍辍:

停止

9.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而车服卑俭           上尝令其宣敕

讷于言而敏于行         愈称其质直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车服卑俭卑俭:

俭朴

B.上尝令其宣敕宣敕:

宣布君主的诏谕

C.好酒而酗好酒:

好的酒

D.大是异事异事:

奇怪的事情

11.下列句子中的“谢”字与“退还拜谢”中的“谢”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2.下面对牛弘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弘的故事可以说是“大智若愚”的最形象的注释。

B.牛弘在朝堂宣敕一事中,故意说自己忘了,这种官场做作的目的在于取得皇帝的信任。

C.牛弘待人宽和,其弟酗酒杀了他的牛,尽管妻子再三诉说,但他不变脸色,照常读书。

D.牛弘的“大愚”是其“大智”的体现,大愚能体现出他的品质。

(二)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其先自北海徙关中。

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

“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还归系所。

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馀人。

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

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

尝欲吊丧,令家僮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馀衣,惧未敢进。

临察知之,使召谓曰:

“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

“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

其年,迁大理卿。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

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

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

获罪。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

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因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

请求休假。

D.会春暮时雨            会:

刚好。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西伯,伯也,拘于麦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程公能因其地之善

D.为御史大夫不为伟人

1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①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馀人

③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临曰:

“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高宗即位后,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三)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

进,字文进,钱塘人也。

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注)。

一时待诏(待诏,官名)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

进入京,众工妒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画惟红不易着,进独得古法之妙。

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

“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着此钓鱼!

”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

“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糈xǔ,粮食)?

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指,代手)而后可?

”人曰:

“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

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

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

”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然进数奇(数奇jī,命运不好),虽得待诏,亦坎坷亡大遇。

其画疏而能密,着笔淡远。

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

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注、天纵:

上天所放任,上天赋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

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惟红不易着着:

着色。

B.直倍常工直:

挺直。

C.于市见熔金者熔:

熔化。

D.其真亦罕遇云真:

指真迹。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宗喜绘事绘事:

指作画。

B.画人红袍垂钓水次水次:

水边。

C.怃然自失怃然:

形容失意

D.而命意不朽命意:

指确定绘画主题

19.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奈何着此钓鱼!

   其画疏而能密

是为五一耳,奈何?

   其画人尤佳

A.两个“奈何”相同,两个“其”不同。

B.两个“奈何”不同,两个“其”也不同。

C.两个“奈何”不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奈何”相同,两个“其”也相同。

2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宣宗喜绘事,他的画能充分发挥才能,宫中也会集多位名画家,戴进进京后,这些画家都妒忌他的才能。

B.宣宗观赏戴进的《秋江独钓图》,因谢廷循说挑剔的话而不再看戴进的其他画,因此戴进住在京城,生活贫困。

C.戴进起先作锻工,技艺高,收益好,他为此很得意,可当他看到自己制作的物品被熔化为金银之类时,他很受震动。

D.戴进想要在技艺上有成就而留下名声,经过别人开导而学画,他的画具有独特风格,但因命运坎坷,死后才成名。

(四)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

“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

“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

公等奈何言是!

毋复出口矣!

”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

“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

“公知天下长者乎?

”叔顿首曰:

“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

“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

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叔叩头对曰: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言出,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虫出:

指死不得葬。

21.对下面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

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倍德倍:

背离,背叛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

无,没有

D.士争临城死敌敌:

敌人,仇敌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C.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汉所以兴隆也

D.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

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23.下面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公等奈何言是        B.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

C.孟舒不能坚守        D.汉与楚相距

2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

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2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三.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2分,共4分)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

“是好苦我。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

”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

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26、是好苦我。

 27、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

 

四.28、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只用斜线“

”标出,不需标出具体的标点。

(4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五、解释题。

(共16分)

29、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写出什么字通什么字即可)(2分)

(1)其城之内外皆涂。

(2)方山子傥见之与?

30、解释加点的词语。

(14分)

(1)乌睹其为快也哉!

(2)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3)嵩将诣州讼理。

(4)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5)列于中国。

(6)其一西出。

(7)余既耸然异之。

六、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4分,共16分)

31、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32、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33、因诵(于)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34、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七、作文(60分)

每一个人只能体验到一次人生,而书籍可以把所有的人生体验都告诉我们。

每读一本书,就能使人生变得更为丰富。

的确,每读一本书,就在我们前面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就给我们一次新的人生体验,就给我们带来无限思考。

请就“读书与人生”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寄语材料,考生可用可不用。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高二(下)语文答案

1、D2、C(表承接)3、B4、C5、A6、C7、A8、C(只,仅仅)

9、A(而:

连词,但;其:

代词,他)10、C(动词)

11、D(A.感谢;B.劝告;C.凋谢;D.谢罪)

12、B13、C14、B(表示判断)15、B16、D(“为官清廉”错)17、B(通“值”)

18、D19、A

20、D(“死后才成名”错)21.D(对抗)22.B〔什么;怎么〕;(A.于是C.的原因D.然而,但是)

23.D(相对抗或相对峙现代汉语里是相互的距离)

24.A(③句体现了他的忠义)25.D(孝文帝并没有事先就想用孟舒)

26.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

难受)。

27、看看世人所说的美人,少有让自己满意的。

28、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29、“涂”通“途”“傥”通“倘”“与”通“欤”

30、

(1)乌:

哪里;怎么

(2)属:

聚集(3)诣:

到;到……去(4)素:

平素;一向

(5)中国:

华夏族统辖区(中原地区)(6)西:

向西(7)异:

觉得……不平常

参考翻译:

31、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真是劳而无功。

32、士人(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如他心中不能自得,那到什么地方没有忧愁呢?

(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呢?

33、于是就背诵于嵩所读过的书,背完全卷都不错一字。

34、还有我一个老翁,和这五样东西陪伴到老,这岂(难道)不是六个一吗?

(所发资料译为:

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一)参考译文

牛弘在当时非常荣耀,并很受恩宠,可是所坐的车马和所穿的衣服却朴素俭朴。

事奉皇上极尽礼节,对待下属非常仁爱,说话谨慎做事敏捷。

(二)参考译文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谨的孙子。

他的先人从北海迁徙到关中。

他的伯父唐令则,在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因谄媚,曲意迎合太子李勇获罪而被杀。

唐临年青时与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声,出任万泉县丞。

万泉县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他们,县令不允许。

唐临说:

“您如果有所疑虑,我自己承受这个罪责。

”县令因而请求他暂代县令,唐临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让他们回家耕种,和他们约定,让他们按时回到关押的地方。

囚犯们都感激宽恕恩惠,到约定时间全都聚集到监狱,唐监因此知名。

     两次提升侍御史,奉使命到岭外。

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处置的申诉冤案关押的三千多人。

多次调任黄门郎。

再封给他银青光禄大夫。

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建第宅,衣服用品很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

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察了解了此事,让人叫来他说道:

“今日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

”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加工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那个原故,对那人说:

“天气阴不晴,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

”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他能如此宽恕。

     唐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

那年,升为大理卿。

高宗曾向唐临询问在监狱关押的犯人数,唐临回答皇帝问话符合皇帝意思。

皇帝高兴地说:

“我曾经做太子时,你就侍奉我,我现在做皇帝,你又担任侍奉的职位,凭昔日的忠诚,所以我又授予你如此重任。

治国重要的事在于刑法,执法很紧过严就伤害人,执法过宽就使惩罚犯罪失误,务必让执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

”高宗又曾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大理卿所判处的犯人叫冤说屈,唐临判处的犯人唯独不说话。

皇帝奇怪问这个情况,囚犯说:

“罪行确实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处的刑罚,已经不感冤屈,不是滥用刑罚,这是我没有想法的原因。

”皇帝感叹很久说:

“审理案件的官员不应当如此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

第二年,不久升任刑部尚书,再封给他金紫光禄大夫,又担任过兵部、度支、吏部尚书。

显宗四年,因犯罪贬为潮州刺史,死在他的任职上,终年六十岁。

(三)参考译文

明代画家以戴进为第一名,戴进,字文进,杭州人。

明宣宗喜欢绘画,他绘制的画充分发挥了上天赐予他的才能。

当时,他身边的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都有名气。

戴进入京城,画家们妒忌他。

一天,在仁智殿呈画给皇上,戴进呈上的是《秋江独钓图》,画中人穿着红袍在水边垂钓。

绘画唯有红颜色不易著,戴进独自得到古法的妙处。

明宣宗观赏它。

谢廷循在旁边跪下对皇帝说:

“戴进的画非常美,但是赤红色是朝廷高级官员的服色,怎么让钓鱼人穿红袍呢?

”宣宗点头赞同,于是就用手一挥不再看戴进其余的画。

所以戴进住在京师,十分穷苦。

戴进原先是首饰匠,他锻制的人物花鸟,模拟得形神毕肖十分精奇,其价值超过一般锻工制品的一倍。

戴进自己很得意,以为人们一定十分看重而流传下去。

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饰,就是戴进打制的,顿时感到悲伤失意。

回来他对人说:

“我为制作这些东西耗尽了心血,哪里仅仅为了换饭吃呢?

心想借首饰使我的名字不朽啊。

如今他们销毁我制造的首饰一点不爱惜,这种手艺不值得再做下去了。

今后我将干什么工作才行呢?

”人们对他说:

“你那巧妙的技术放在金银首饰上,首饰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妇女装饰而已。

他们只沉溺于首饰的辉煌光亮,哪里了解制作人的辛苦?

你若能把手艺移以素绢上作画,这样一定能流传下去的。

”戴进高兴极了。

就学画画,当时名声很高。

然而戴进命运不好,虽然得到等诏官位,但前途坎坷不平,没有得到皇帝的恩遇。

他的画在疏淡的几笔中能细致的描摩事物,用笔清淡幽深。

他画人物尤其美,他的真迹也很少看见了。

我钦佩戴进,一个首饰匠,却立下不朽志向,最终出了名。

(四)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严谨廉洁乐观。

喜爱与众公交游。

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而骂他。

这时赵的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

“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作乱。

”赵王咬破手指说:

“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你们等人怎么说这样的话!

不要再说了。

”于是贯高等人说:

“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

”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

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

这时汉下诏书说:

“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

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

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相。

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

“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

”田叔叩头回答说:

“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

”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了官。

皇上说:

“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

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

您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

”田叔叩头回答说:

“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

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

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

匈奴冒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据城抵抗,如同孩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的。

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

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

”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

后来,景帝时候,田叔作了鲁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