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314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docx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

【效果参数】臭氧3后期处理时的参数与设置

后期处理即是母带处理。

也就是录音混缩最后一个阶段的制作处理,做混音最后一步的调整和处理。

母带处理不是件小事,绝对不能忽视,它甚至关系到整个作品给人的听觉上的感受。

后期处理广义上指的是整个作品经过伴奏的录制、人声录制,人声效果混音、合成混缩后的再进行的环节。

这是我对后期处理的理解,不知各位觉得是否贴切。

许多兄弟位后期处理用恐龙(T-RACKS),哪个更好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过我还是对臭氧情有独钟。

Ozone3,江湖人称iZotope臭氧3。

是一款运行在DX平台上的综合式音频效果插件,主要用于后期的母带处理。

也就是最好用的后期处理软件。

该插件界面超酷、功能强大、操作复杂、品质一流,目前最新版本为3.0.111版,由izotope公司开发。

   

OZONE3是个组合式的插件。

包含有10段均衡器、混响器、电平标准化、高质量的采样精度转换、多段激励器、多段动态处理、多段立体声扩展、总输入/输出电平调节。

比OZONE2多了好多新功能和算法。

软件预置的方案比以往版本更丰富,有很大的实用和参考价值,并且还可以到下载许多新的预置参数。

   

我用臭氧的时间不长,不过细细研究了一番。

发现它并没有像许多人说的那么难。

对OZONE的六个效果器基分别解释:

   

1)均衡器   

是个典型的参量式EQ,可任意定制频段数量、范围和频点。

这是我用过的音质最好最精细的EQ。

EQ也并没有有些人说得那么神话。

如果只是做流行音乐的话,你只需要记得这些人声的频段就行了。

   

100hz     以下        (必切,喷麦声,低频噪音频段)   

200-500hz 人声低音     (决定响度、力度、震撼度;鼻音重则衰减)           

500-900hz 人声中音、乐音、泛音 (决定温暖度、音色;音色坚硬则衰减)   

900-2Khz  人声齿音、人声高频(决定穿透力,音色太刺则衰减)   

4-10Khz   选择切除   

臭氧3 EQ的使用快捷键:

   

←→  左移/右移频段节点(每按一次)  

↑↓  增益/衰减0.1db(每按一次)   

Ctrl +   ← 增加Q值(值越大,带宽越小)   

Ctrl +   → 减少Q值(值越小,带宽越大)   

我一般只用它来修补和突出某频段的人声,这是我的常用设置:

   

1.5K 提升5.3db 增加明亮感   

29hz 衰减-2.3db 减少轰隆声   

69hz 衰减-0.9db 减少轰隆声

2)混响器

   母带加的混响不同于混缩时的混响。

最重要的是不能破坏作品的清晰度、原有声相,并要合理地设置声场。

要与混音时的混响相互配合。

这是我混音的设置:

与之相对应的后期混响,要适度了(也就是说要两次混响,混音时一次,后期时一次,

所以混音时的混响要适度)。

不要加了效果像唱K房的感觉,这是最失败的混响。

做音乐不像唱K,后期处理加的混响主要用来冲淡伴奏轨和人声轨的混响达到统一,令人声与伴奏融合得更和谐。

所以添加一定要适度。

界点为50hz和7khz,以保证混响不至于浑浊。

可以猛加混响掩盖声线的缺陷。

混响太多,会令人感到不亲切,不真实,不自然地。

3)音量最大化

左边部分是最大化音量(电平标准化),这个很好理解,也可以说这部分是个母带处理的整体限制器。

相信用过WAVES L2的朋友很容易上手的。

比L2多了几个选项。

要慢慢理解。

建议此效果器接在最后。

右边是整体输入/输出的电平(OZONE的各大模块都可以调整输入/输出的电平),在电平表的浅蓝色条框内,鼠标拖拉滑块来设置。

快捷键是:

Ctrl +   左声道增益0.1db(每按一次)

Ctrl + ' 右声道增益0.1db(每按一次)

Ctrl + . 左声道衰减0.1db(每按一次)

Ctrl + / 左声道衰减0.1db(每按一次)

  

Ctrl + ,  解除输入左右声道关联

Ctrl + \  解除输出左右声道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

电平阈值要边听边调,不要太过。

太过的话,失真得比较严重。

释放时间要边听边调,200适合大部份情况

如果前期降噪做得细腻,就不必担心底噪,尽量用上最佳的组合。

实在不行,才择其次。

4)多段激励器

最上面的四段频段是可调整的激励频点和激励范围,鼠标拖拉进行设置。

默认为四段,可删除不要的频段。

四对调节柱的是谐波激励程度(Amt)及干湿比例的调节(Mix),再下面是对应的谐波延迟调节(最大延迟时间10ms)。

调节和设置,可以鼠标拖拉(条框内,双击复位),也可以双击数值标签,手工输入具体值。

激励要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并且频段的设置是按逻辑条理进行的,并不是盲目地乱添的。

首先如果你的设备不好,录的时候低音会很沉,在很多好一点的监听上就会表现会有轰隆轰隆的低音轰音箱的感觉,让人觉得很不专业。

而高音会很尖很刺,令人有被摧残耳朵的感觉。

所以100以下最好是不激励 (看你的设备),10K以上也要适中。

最好是结合频谱仪来做。

注意:

100-3K之间为人声低、中、乐、泛音区。

3K-10K为齿音区,可稍激励。

10K以上要慎重;

在人声区加点延迟,会使人声从歌曲中脱颖而出,层次更分明。

5)多段动态处理器

    相信用过WAVES C4、LinMB或Ultrafunk fx-R3的Multiband R3等效果器对此类效果器一定很容易上手。

它们都是多段的动态处理器。

难的是,如何理解动态的含义。

动态可以这么理解,即是缩小平均电频和最大电频的差距,以便令整体音量有提升的余地。

令信号可以做得更饱满,拥有更高的响度。

    动态效果器包含有四种效果器:

压限器(Compressor)、限制器(Limiter)、扩展器(Expander)、门(Gate)。

    在臭氧3中,lim指限制器,Comp指压限器,Exp指扩展器,不设有噪声门(Gate)。

Thres是作用阙值,Ratio是压制比率。

    其他效果器,我们很容易理解,只有扩展器我们很多人不常用,它和压限器正好相反的。

压限器是在达到作用阙值时,信号按设定的比率,在触发时间内完成压缩任务,并以释放时间内回复不压缩状态。

扩展器是在达到作用阙值时,信号按设定的比率,在触发时间内完成扩展提升任务,并以释放时间内回复不扩展的状态。

也就说,扩展器是把信号往上抬,压限器是把信号往下压的。

个人认为,限制器其实就是一种极端的扩展器,比扩展器要狠得多。

我们通过用扩展器来提升某段阈值内的音量,来达到使音乐整体响度提升的作用。

人声区的作的动态,一定要多听多调。

可不断接通和旁通对比来调试(快捷Ctrl + B)。

我把音乐的主体放在了人声的动态上,按人声在频段上的分布(100-10Khz)来设置频段区:

 

6)立体声扩展器

这是我的设置,主要把人声区的中音区和齿音岔开一点,以增强立体声效果 ,延迟加了一点。

7)关于效果器连接的顺序

正确的应该是EQ-多段动态-多段激励-多段立体声扩展-混响-音量最大化。

为什么呢?

按默认方式,从理论上理解很不妥。

例如混响后再激励就很容易破坏混响的那种余韵,并且激励出的效果有毛边,很刺。

并且之后再动态的话就更加把波形严重失真变形。

我的理解是先要作EQ修补和改善一下音色,然后再作动态把声音量平均化,再激励,立体声扩展,然后才是加混响,最后用音量最大化来整体提升和限制电平。

实践证明,这样容易做出来的效果更自然动听。

大家可以试一下。

(臭氧3的六个效果器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加,不要一下子全部加上去。

这样是听不出什么效果的。

切记)

8)全部设置好后,调整好输出电平,防止过载。

使用效果器作最后一次的混缩。

然后作一次波形分析(菜单栏-分析-波形分析)。

好不容易完成了这个参数的教程。

参数归参数,每个人的理解和听力是不同的,所以千万不要照搬,在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录音场合下,用固定的参数来做混音是极端错误的。

关键是你自己的理解和运用,多听多思考是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好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