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330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docx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与企业需求的匹配,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本水平,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以职业教育在各层次满足社会需要程度为评估对象,由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主体组成,由包括事前评估指标、事中评估指标、事后评估指标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估和反馈职业教育质量水平。

  关键词职业教育质量;企业主导;第三方评价;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5)10-0041-05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中明确指出: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2014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特别指出:

“注重发挥行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鼓励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评价,支持各类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

”由此看出,随着相关政策的紧密出台,职业教育第三方质量评价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一、第三方评价产生的社会背景

  在以往的职业教育评价中,一般都强调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主体地位。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教学结果,较少注重教育质量,设立了大量有关教学设施设备以及课程教学资料等评估指标,而对于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产品――学生的实际技能以及职业能力则较少纳入评估范围。

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过程中也容易陷入“自我评价”的局面――既是各项职业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又是职业教育结果的评价者。

而职业院校作为被评估的对象,进行各项教学活动以及教育成果的自主评价机会较小。

从长远看,这种评价机制极大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不利于我国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及企业用人标准的契合,更不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应运而生。

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特别强调最终接收毕业生的主体――企业及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导向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注重构建包括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教育咨询机构等非施教机构的评估指标,客观系统地评估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其鲜明特点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并无明显的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而评估指标也由第三方主体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以及行业变化趋势科学拟定,这一评价模式能够更为独立地展开对施教主体绩效水平的检验与评估。

  二、第三方评价的对象:

职业教育质量

  

(一)职业教育质量内涵

  我国国家标准GB/T19000:

2008(等同于国际标准ISO9001:

2008)对质量的定义是: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订实施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鼓励行业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本文对“职业教育质量”的定义为:

具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项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总和,侧重考察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岗位匹配程度,关注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质量。

简言之,则是指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因此,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涵包含三个层次:

宏观层面指高职院校能够持续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观层面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各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地方区域经济各类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匹配;微观层面指高职提供的各项教育及培训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长远发展。

见图1。

  图1职业教育质量的层次图

  在搭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过程中,着重考察的是中观层面:

即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各项综合能力――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工作技能标准以及职业发展的匹配程度,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各个主体的工作满意程度,以及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匹配程度。

  

(二)职业教育质量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之前,还需要明晰职业教育质量本身的特点,并区分于其他相关指标。

  首先,职业教育质量不同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1]。

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形成过程中,通过国家和职业管理部门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职业教育发展长期战略,由职业院校建立各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最终落实完善。

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质量形成的载体,如若简单地认为职业教育质量就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则在建立评价体系时容易过分关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各项指标,而忽略职业教育质量形成中其他参与主体的作用。

  其次,职业教育质量不同于教学质量。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和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习指导计划,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校内各项实训资源为依托,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面向企业要求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所有环节的有效衔接需要通过各项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质量强调在施教过程中的效率,而职业教育质量不仅仅包含教学质量,还特指在完成各类教学活动之后,毕业生的质量与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匹配程度、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等。

一般说来,评价教学质量时更为侧重教学主体(如教师)的水平和能力,评价教育质量则更强调接受教育的客体(主要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职业态度等。

因此,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是教育质量形成的重要媒介,而职业教育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长远延伸。

  三、第三方评价的主体:

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

  企业或行业是与高职院校对接的用人市场,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对岗位人力资本和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将对当地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关键影响。

搭建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首先从评价主体来说,要改变由教育施教机构来评估施教效果的出发点,应由一个第三方机构采取诊断性评价[2],即构建具有相应资质并熟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能力层次的第三方评价主体,从而保证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具体见图2。

所以,第三方机构成员应以行业企业组织为主,各类教育研究机构为辅,由家长和毕业生等共同组成。

要保证职业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第三方评价主体发挥作用,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图2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主体及其他参与方

  

(一)保障评价主体地位

  在国家不少文件中已经提出形成以企业及行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主体的概念,要逐步形成“以岗位职业能力需要为依据,吸纳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制定职业岗位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保障职业教育质量。

但相应文件中缺乏具体的主体评估细则和落实方法,因此,需要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企业主导的合法地位,适当减弱教育管理职能部门以及高职院校自身评估的比重。

  

(二)转变思路,多方共建评价渠道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针对的不仅仅是学生在校的受教育过程,更为关注毕业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高职院校教材知识体系与用人单位岗位标准之间的契合度,学校课程设计和岗位能力之间的吻合度,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发展需求的匹配程度。

因此,企业和行业协会以及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应根据当地用人单位岗位标准、职业技能类型等,就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主干课题体系以及实训内容等进行多维度评价。

  施教主体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高等职业院校等,应转变思路,积极配合和提供辅助性评估资料,将涉及到职业教育质量的相关指标从高职院校运营效率(如教学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中提炼出来,并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薪资水平以及岗位晋升等评价职业教育质量。

这一评价体系的思路不再局限于高职院校内部,而是着重评估高职院校的外部――即毕业生进入劳动力之后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企业与学校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鼓励企业对学校的授课课程、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专业意见,逐步了解和掌握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模式,更有针对性地为后期的评估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第三方评价的内容

  高职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出与经济发展、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将教学过程以及事后评估等各个环节有机整合。

戴冬秀将高职教育的评估体系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是指学生由入学开始到进入社会工作之前阶段的整体表现,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后的表现[3]。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则侧重于学生的终结性评价。

  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内容包括开展教学任务之前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设置、实训技能培训的安排;教学运行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匹配、职业教育质量的形成;以及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后(即职业教育质量形成后)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即要从事前指标、事中指标、事后指标等三个维度来完善评价系统,这也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维度。

见图3。

  图3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框架

  五、第三方评价的指标体系

  大多数学者认为,专业评估指标应包括资源条件指标、过程状态指标以及绩效成果指标。

周应中提出,将整体评价方案设定为“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人才培养过程与控制”、“人才培养绩效”四个方面[4]。

陈寿根从专业建设管理、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培养过程控制、测量分析改进和绩效五个维度来构建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制度[5]。

李玉静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评估、职业教育机构办学质量评估和具体教学过程中评估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6]。

本文则主要从职业教育质量的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以及事后评估等三个维度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事前评估指标

  事前评估是指在专业筹建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每年定期由行业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校方组成专业筹建研讨会,从区域人才定位的角度,评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专业进入退出的同步程度、区域人才需求计划与专业建设层次的匹配程度。

这一维度即从人才质量形成之初就与当地企业以及区域经济长远发展达成一致,可以较好地评估未来潜在的高职类劳动力供给状况。

  通过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估使学校在专业筹建规划时要着重考虑市场以及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特点、与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吻合程度。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则需考虑职业能力、岗位标准以及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技能培训体系(包括实训课程)的匹配程度,这与专业筹建规划相辅相成,是职业教育开展前的关键筹备阶段,也是职业教育质量有效形成的前提保证。

事前评估的具体指标见表1。

  表1事前专业筹建与人才培养方案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指标

  专业筹建

  与人才

  培养方案

  AA1区域人才定位A11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专业进入退出同步程度、区域人才需求计划与专业层次建设匹配程度

  A2专业筹建规划A21市场以及企业人才需求结构特点、素质结构描述与专业培养方案吻合程度

  A3人才培养方案A31职业能力、岗位标准、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技能培训体系的匹配程度

  

(二)事中评估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